目前市場上有很多品牌的禪茶,有些寺院是自己開發(fā)的,怎么才被稱之為禪茶?
光泉大和尚:有關禪茶的問題,在幾年前我就提出過。禪茶不能作為一種商品去進行運作,它是一種心靈的感受。
這種感受是什么呢?它應該是在什么樣的狀態(tài)之下、什么樣的氛圍之下?
在佛教的氛圍之下,由專業(yè)的人員,即佛教的僧人在那里泡制,喝的人還要能有所領悟,通過喝這個茶對人生有所領悟,這個時候才叫禪茶。
而不是寺廟做的茶就是禪茶,或者是市面上花枝招展的人手上拿著串佛珠泡的茶就是禪茶,這樣貶低了禪茶的內涵,不利于真正的禪茶的發(fā)展。
禪茶應該是有實物、有環(huán)境,并且自己心靈有提升,這樣才能稱之為禪茶。離開了這些內容,這個禪茶毫無意義。
“禪茶”作為茶分類的一種,是否能脫離于“禪茶文化”“以禪行茶”“以禪論茶”而獨立存在?
光泉大和尚:禪茶作為茶分類的一種,這種分類方法不科學。因為茶的分類是物理分類,如黑茶、白茶,然后再分為禪茶,不應該有禪茶這樣的分類。
從物理分類上說,白茶在特定的區(qū)域當中,意味著在光合作用所產生的一種特殊口感,所以把它稱之為白茶。
而黑茶,湖南是黑茶的家鄉(xiāng),在湖南制作出來的,經過他們的某種特殊的方法發(fā)酵以后壓制成黑茶,這是根據制作方法不一樣,所以形成了它特有的味覺,特有的色彩,特有的一種形狀,最后形成了一種獨特的茶,是有特色的茶葉。
禪茶是一種境界,用物理的分類方法來分不合適,所以說這種分類本身就不科學。
禪茶作為茶界的一種獨特的茶經濟現象,您對禪茶的發(fā)展現狀怎么看?
光泉大和尚:禪茶不能作為一種茶經濟來推廣,禪茶要作為一種茶經濟來發(fā)展的話,這是非常糟糕的,也是非常遺憾的,所以我覺得它不應該是借禪茶理念去推動茶葉經濟的發(fā)展,這是一種欺騙。
禪茶就是一種境界,一種特定環(huán)境下的感知、感受,對人生的一種領悟,而不是一定要向經濟方面去做,那就做爛了。
據說現在社會上把它作為一種經濟開發(fā),佛教和經濟結合,然后把整個宗教搞亂了,這是同樣的道理。如果把禪茶作為一種茶經濟,一定會把禪茶搞爛。
禪茶在泡制的過程中有一種獨特的儀軌,能否介紹一下?
光泉大和尚:禪茶沖泡的過程當中,你說它有一種獨特的儀軌,其實它沒有。你說它沒有,但它又有著符合自己的形式的一種方法。
那么這種方法,所謂的禪就是不執(zhí)著于相,它講究的是自己在禪定的過程中,在非常安詳的過程中,內心非常平靜的狀況下,必須沖泡著這一味茶。
它(禪)是一種境界?
光泉大和尚:它(禪)就是一種平常心,我們就是以一種平常心沖泡禪茶,如何的做作都已經背離了禪茶,所以它是沒有儀軌的儀軌,沒有沖泡方式的沖泡方式。
禪茶在種植、制作過程中,有哪些不同于普通茶類的地方?
光泉大和尚:其實這是一道偽命題,禪茶在種植、制作的過程中,它跟一般茶是一樣的,現在有許多的茶葉,如龍井茶,都提倡不用農藥,不施化肥,而禪茶也是在提倡不用農藥,不用化肥,所以它并不是獨特的制作工藝,或獨特的種植現象。
“禪茶”作為有別于民眾日常的茶,在寺院及民間中,您認為它會有哪些大的發(fā)展?
光泉大和尚:我覺得不應該刻意地去炒作讓禪茶發(fā)展,就應該順其自然,就像禪宗在歷史發(fā)展過程中也是順其自然的。禪茶尤其不應該去炒作。
“禪茶”作為成品茶的一種,您認為對于時下的中國民眾有哪些幫助?
光泉大和尚:不能說是一種成品茶,沒有一種特定的茶叫禪茶。正如我剛才說的,所謂的禪茶就是在特定的環(huán)境,如在佛教,在寺廟里面,有這種佛教的氛圍,一個法師在靜靜地坐著泡制茶,我們在這種環(huán)境當中去感受、領悟,當你端起這杯茶,聞到這股茶香的時候,你已經能夠領悟到人生,這個時候它就是禪茶。
您作為禪的踐行者,未來將在哪些方面加大對禪茶的推廣發(fā)展?
光泉大和尚:我們也不會加大對它的推廣,交流禪茶我們一年兩次,分別是春季和秋季,我們舉辦茶會,這是在寺廟當中我們如何去做。另外,我們日常也在喝禪茶。我覺得沒有什么可以特別加大推廣的,我不主張。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