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分明非夢亦非煙

      2015-09-10 07:22:44傅鏗
      書屋 2015年4期
      關(guān)鍵詞:董橋錢鐘書

      傅鏗

      馬年春節(jié)前夕,香港牛津大學(xué)出版社的林道群兄來問我說,“余英時先生已同意給我寫一幅墨寶,不好意思再讓他老人家給我郵寄,你能否幫我去取一下寄來。”我即拍胸脯說沒問題。過了幾天,好像是大年初三,我正好在王子鎮(zhèn)上閑逛,不想迎面碰到余師母,拜年之后順口提起了林道群墨寶之事。余師母說:“紙和墨都已經(jīng)買好了,等他閑下來時就寫?!?月,為余先生在最后一期“蘋果樹下”的文章,又闖過一次余府,那篇文章上附的書法是他1985年為董橋先生寫的墨寶,內(nèi)容是余先生1978年大陸之行時寫下的兩首滲透著中國情懷的七絕“鳳泊鸞飄廿九霜”。去年離1985年正好又是二十九年了,余先生看到那字時僅說了,“他們用了這幅字”,我間或聽到了一種感嘆時光飛逝的話外音。

      端午節(jié)剛過后的周一黃昏時分,意外地接到余先生的電話,他告訴我說給林道群的字寫好了,隔天傍晚可以去取。我大喜過望,第二天準時來到竹林清幽的余府。余先生對我說,寫字就像作詩一樣要有一種Mood(“興致”)才能寫得好;又說,林道群在香港,所以找了一首與香港有關(guān)的舊作。余先生的行書秀麗柔和,給林道群的墨寶是余先生1973年向哈佛大學(xué)告假兩年,準備赴任新亞書院院長,臨行前給老師楊聯(lián)陞寫下的一首贈別七律。詩曰:

      火鳳難燃劫后灰,僑居鸚鵡幾旋廻。

      已甘寂寞依山鎮(zhèn),又逐喧嘩向海隈。

      小草披離無遠志,細枝拳曲是遺材。

      平生愧負名師教,欲著新書絹未裁。

      余先生最擅長寫七律。這首律詩的前四句無疑凝聚著一種相當感人的情懷:大劫過后,即便是鳳凰涅槃,也很難在廢墟上再建新天地,但是就像佛經(jīng)上說的陀山鸚鵡,因為眷戀自己曾經(jīng)僑居過的土地,明知不濟,也要“以羽濡水”,助一己微薄之力,這便是促使已甘寂寞的詩人奔赴喧嘩海港的緣由。這是我所看到的余先生最早的關(guān)于陀山鸚鵡的文字。這種眷戀之心,在十二年后的一篇隨筆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發(fā)揮,這就是1985年余先生給《明報月刊》“中國的情懷”專欄寫的《嘗僑居是山,不忍見耳》一文。

      余英時先生所說的“中國情懷”實際就是一種文化鄉(xiāng)愁。余先生曾說:“所謂‘中國情懷’其實便是一種中國文化的情結(jié)。此情古人早已有之。李陵《答蘇武書》所謂‘遠托異國,昔人所悲;望風懷想,能不依依’便已道出此中癥結(jié)?!庇嘞壬终f:“我的‘文化認同’始終是中國,不是西方,雖然我對西方文化優(yōu)美的一面也十分欣賞?!蔽曳路鸹砣恢g感悟到,“中國情懷”與董橋先生說的“舊時月色”是相通的:都是一種對特定時期的中國文化的眷戀之情,是一種文化鄉(xiāng)愁。

      1985年余先生在《明報月刊》上的那篇暢談“中國情懷”的文章,首先刊出了幾首他1978年的中國之行中寫下的詩篇;兩年之后,又應(yīng)董橋先生之請,將其中的兩首七絕書寫后贈送給了董橋。

      1978年訪大陸感懷

      鳳泊鸞飄廿九霜,如何未老便還鄉(xiāng)。

      此行看遍邊關(guān)月,不見江南總斷腸。

      一彎殘月渡流沙,訪古歸來興倍賒。

      留得鄉(xiāng)音皤卻鬢,不知何處是吾家。

      此行還有一首五律《河西走廊口占》(作于1978年從蘭州至敦煌途中):“昨發(fā)長安驛,車行逼遠荒。兩山初染白,一水激流黃。開塞思炎漠,營邊想盛唐。時平人訪古,明日到敦煌。”

      1979年春天,離余先生中國之行僅四五個月,錢鐘書隨中國社科院學(xué)術(shù)訪問團回訪美國,錢、余再次相逢,倍感親切。此時余先生在耶魯任教,曾親自驅(qū)車到火車站迎接錢鐘書,在車站見面時,余先生正要伸出手與錢握手時,錢忽然很熱情地和余先生行“熊抱”禮。余先生猜想說:“這大概是當時大陸行之已久的官式禮數(shù)。我一時不免有點張皇失措,答禮一定不合標準?!边@里我想是余先生存心幽默,因為當時大陸學(xué)人之間根本沒有擁抱的習慣,而錢的禮數(shù)明顯是在留學(xué)時學(xué)會的,而且只會用在自己感到特別親切的人身上。當天晚上,余先生受校方之托,在家里設(shè)宴招待中國訪問團。為表達未盡的情感,余先生又寫下了贈詩。

      贈錢鐘書夫婦

      藝苑詞林第一錄,春花長護管錐編。

      淵通世競尊嘉定,慧解人爭說照圓。

      冷眼不饒名下士,深心曾托枕中天。

      輶軒過后經(jīng)風雨,悵望齊州九點煙。

      第六句是說錢鐘書夫婦相互提攜激勵,傳為學(xué)界佳話。但“托”字為平聲,這里似乎有失平仄。1991年,余先生重訪馬省康橋拜會老師楊聯(lián)陞,曾將這首律詩書寫后贈給楊,并注云:“與蓮生師宛君師母相別一年重聚康橋。此樂為近來所未有。飯后談詩,因錄舊作贈錢鐘書夫婦七律一首,以求教正。英時敬書。于紀念冊-1991年5月23日”

      1980年后錢鐘書新著《管錐篇》問世時,每冊都寄贈余先生,扉頁題字之外,印刷錯字都親筆改正。余先生接書后又賦詩三首:

      讀《管錐篇》

      臥隱林巖夢久寒,麻姑橋下水湍湍。

      如今況是煙波盡,不許人間有釣竿。

      “避席畏聞文字獄”,龔生此語古今哀。

      如何光武夸柔道,也為言辭滅族來。

      桀紂王何一例看,誤將禍亂罪儒冠。

      從來緣飾因多欲,巫蠱冤平國已殘。

      最為有趣的是,1985年錢鐘書給香港作家宋淇的信中曾這樣說:“今日作舊詩者,亦有美才,而多不在行,往往‘吃力’,‘舉止生澀’;余君英時、周君策縱之作,非無佳句,每苦無舉重若輕,‘面不紅,氣不喘’之寫意自在?!庇嘞壬峙轮两裆形纯匆娺^錢的這段文字,見到之后余先生大概反會感到錢是在恭維他,因為錢是在拿余先生與中國詩歌全盛時期的王右丞和蘇東坡等相比擬了。

      余先生的律詩與陳寅恪和錢鐘書寫的律詩有些相像,都帶有濃重的韓昌黎詩風,常常是用典甚多。余先生從年輕時代起就喜歡陳寅恪先生的著作,二十八歲時即寫成《陳寅恪〈論再生緣〉書后》一文,被陳先生稱為“作者知我”,此后余先生在《陳寅恪晚年詩文釋證》一書中又對陳詩有諸多精辟的解讀。

      下面按照創(chuàng)作的大致年月和相關(guān)人物,排列筆者所收集到的余先生詩作,以及相關(guān)的背景之作:

      贈楊聯(lián)陞師(1965)

      七載師門無限思,重來桃李又盈枝。

      如來升坐天花墜,便是伽藍解笑時。

      楊聯(lián)陞和詩:

      古月寒梅系夢思,誰期海外發(fā)新枝。

      隨緣且上須彌座,轉(zhuǎn)憶當年聽法時。

      (古月指胡適,寒梅是清華校長梅貽琦。)

      和楊聯(lián)陞師(1973)

      未行先自討歸期,怕向名場竟入時。

      嶺外梅花任開落,康橋風雪最相思。

      七絕觀昆曲《思凡》、《游園》有感(1968)

      一曲思凡百感侵,京華舊夢已沉沉。

      不須更寫懷鄉(xiāng)曲,故國如今無此音。

      妙舞清吟舊擅場,傳薪雛鳳試新妝。

      還魂一記真千古,喜煞詩靈玉茗堂。

      (余先生跋云:“張充和女士蒞康橋演《思凡》、《游園》二出,及門高弟李卉飾春香,蓋初試也。觀后感賦兩章并以志盛。一九六八年四月卅日余英時稿。”)

      張充和和詩:

      橫流葭葦總相侵,再整衣冠再陸沉。

      此曲微茫如可聽,懨懨如縷賴知音。

      哀樂前緣上下場,新憂壓遍舊時妝。

      散花人亦勞勞者,諸法同源各異堂。

      浣溪沙·贈張允和

      絕藝驚才冠一時,早從爛漫證前知,便攜歌舞到天涯。

      閑寫蘭亭消永晝,偶裁鳳紙寄相思,任他鏡里鬢添絲。

      贈張充和(1981)

      充老如何說退休,無窮歲月足優(yōu)游。

      霜崖不見秋明遠,藝苑爭看第一流。

      注解:霜崖指昆曲大師吳梅,秋明是書法大家沈尹默。

      賀陳雪屏丈八十大壽(1981)

      其一

      國手能安劫后危,十年籌策算全棋。

      平生志業(yè)歸青史,晚歲行藏付墨池。

      天以仁心增壽考,人憑老眼望明時。

      揭竿且與仙翁約,一局長生睹紫怶。

      其二

      始信姻緣有宿因,十年侍座倍情親。

      楸秤早已輸先著,翰墨真當愧后塵。

      席上愛斟新酤酒,燈前每話舊時人。

      太平他日開家宴,浮海同歸醉好春。

      (陳雪屏(1901—1999)先生是余先生的丈人,曾任臺灣省教育廳長行政院秘書長和總統(tǒng)府資政等職。1938年胡適當駐美大使后寫的那首著名“過河卒子”六言詩,就是在1942年由胡適書寫給陳雪屏先生的。余先生的祝壽詩曾請張充和書寫成書法作品后,贈送給老人。)

      壽錢賓四師九十(1985)

      其一

      博大真人世共尊,著書千卷轉(zhuǎn)乾坤。

      公羊?qū)嵶粜鲁?,司馬曾招故國魂。

      陸異朱同歸后案,墨兼儒緩是初源。

      天留一老昌吾道,十載重來獻滿樽。

      (第三至第六句分別寫錢穆的下列四部著作:《劉向、歆父子年譜》、《國史大綱》、《朱子新學(xué)案》和《先秦諸子系年》。)

      其二

      浪卷云奔不計年,麻姑三見海成田。

      左言已亂西來意,上座爭參杜撰禪。

      九點齊煙新浩劫,二分禹域舊因緣。

      辟楊距墨平生志,老手摩挲待補天。

      其三

      挾策尋幽事略同,先生杖履遍西東。

      豈貪丘壑成奇賞。為訪關(guān)河仰古風。

      白鹿洞前流澤遠,蒼龍嶺上嘆途窮。

      儒門亦有延年術(shù),只在山程水驛中。

      (蒼龍嶺乃華山絕險處,韓昌黎詩“華山窮絕徑”,殆即指其地?!秶费a》遂有韓公不得下山之傳說。先生《師友雜憶》言及白鹿洞及華山韓公故事。)

      其四

      海濱回首隔前塵,尤記風吹水上鱗。

      避地難求三戶楚,占天曾說十年秦。

      河間格義心如故,伏壁藏經(jīng)世已新。

      愧負當時傳法意,唯余短發(fā)報長春。

      (筆者有幸在去年亦獲一幅余先生的墨寶,書寫的即是上面第二首律詩,我想也是余先生自己感到較為滿意的一首。其中第二句中的“麻姑”又稱壽仙娘娘、虛寂沖應(yīng)真人,漢族民間信仰的女神,屬道教人物。據(jù)《神仙傳》記載,麻姑修道于牟州東南姑馀山(今山東萊州市),中國東漢時應(yīng)仙人王方平之召降于蔡經(jīng)家,年十八九,貌美,自謂“已見東海三次變?yōu)樯L铩薄9使艜r以麻姑喻高壽。又流傳有三月三日西王母壽辰,麻姑于絳珠河邊以靈芝釀酒祝壽的故事。這四首祝壽詩也由張充和女史寫成書法作品后贈給錢穆,一直掛在錢先生的素書樓大廳里,直到1990年錢穆被陳水扁趕出素書樓。)

      失題二首(1987)

      其一

      勝水殘山一線懸,三年看畫世情遷。

      草間早絕鳴蟲響,海外新傳化鶴旋。

      有國竟成龍戰(zhàn)野,無家空話鳥巢禪。

      從來興慶爭朝夕,誰解莊生論小年。

      其二

      驟雨狂風九域陰,紫薇移座帝星沉。

      生哀霸業(yè)終孤島,死忍寒鴉失故林。

      青骨成神留塚淺,白蛇出塔報冤深。

      蓬萊日日催絃管,奏向人間是怨音。

      追念錢穆先生(1995)

      華胥一夢百年身,歸骨難招故國魂。

      學(xué)史應(yīng)時知進退,知人論世應(yīng)浮沉。

      他山樂土無非客,是處僑居不忍心。

      遙望五湖楓葉落,康橋依舊漾波痕。

      讀陳寅恪先生《寒柳堂集》感賦二律

      (1997)

      又譜玄恭萬古愁,隔簾寒柳報殘秋。

      哀時早感浮江木,失計終迷泛海舟。

      嶺外新篇花滿紙,江東舊義雪盈頭。

      誰叫更厲紅羊劫,絕命猶聞嘆死囚。

      看盡興亡目失明,殘詩和淚寫孤貞。

      才兼文史名難隱,智澈人天劫早成;

      吃菜事魔傷后死,食毛踐土記前生。

      逄蒙射羿何須怨,禍世從來是黨爭。

      “反右”五十年感賦四絕句贈章詒和

      (2007)

      右袒香肩夢未成,負心此夕淚縱橫。

      世間多少癡兒女,枉托深情誤一生。

      未名湖水泛輕漚,池淺龜多一網(wǎng)收。

      獨坐釣臺君不見,休將劫數(shù)怨陽謀。

      橫掃斯文百萬家,更無私議起喧嘩。

      九儒十丐成新讖,何處青門許種瓜。

      辱沒冤沉五十年,分明非夢亦非煙。

      人亡家破無窮恨,莫叩重閽更乞憐。

      (陳先元先生看了余先生的四首絕句的書法之后評論說:“余英時贈章詒和詩,諷詠有味,抄錄在此,感慨俱在詩中,其余無勞多言。‘右袒香肩夢未成’,陳寅恪詠‘反右’句,‘分明非夢亦非煙’,鄧拓告別《人民日報》句,適可借用?!编囃氐脑妱t充滿了當年士人在一片鶯歌燕舞氣氛之下的豪言壯語:“筆走龍蛇二十年,分明非夢亦非煙。文章滿紙書生累,風雨同舟戰(zhàn)友賢。屈指當知功與過,關(guān)心最是后爭先。平生贏得豪情在,舉國高潮望接天。”)

      賀史景遷榮休(2009)

      舍開蓮葉筆生花,文史通才第一家。

      今日杏壇將息影,佇看濃墨寫中華。

      題《董橋七十》

      少時浮海記潛修,文史中西一體收。

      下筆千言瓶瀉水,董生才調(diào)世無儔。

      鏤金刻玉妙成篇,流水行云說自然。

      昌谷名言應(yīng)記取,補修造化不由天。

      陽春白雪復(fù)何疑,散墨眉批寄遠思。

      欲向集中尋雅趣,看他故事白描時。

      古物圖書愛若癡,斯文一線此中垂。

      祇緣舉世無真賞,半解鄉(xiāng)愁半護持。

      東籬采菊見南山,人道淵明鎮(zhèn)日閑。

      讀到刑天舞干戚,始知猛志在胸間。

      憶舊懷人事皎然,分明記得是從前。

      官書自古誣兼妄,實錄唯憑野史傳。

      贏得從心足自豪,韓潮蘇海正滔滔。

      吾胸未盡吟詩興,留待十年再濡毫。

      (這是余先生在2011年賀董橋七十壽辰的七首七絕,差不多每首都把董橋的各種著作書名巧妙地鑲嵌在詩句之中;七首絕句扼要形象地刻畫了董先生主要文化生活的輪廓,從少年負笈渡海求學(xué),直到董先生在《蘋果日報》社長任上寫完《從心篇》的專欄文章。)

      以上是筆者迄今所收集到的余先生的所有詩作,希望以后當面同余先生進一步核實增補其他遺漏的詩作,再作更深入的解讀和注解,修訂之后或許可以出一本余先生詩集。

      猜你喜歡
      董橋錢鐘書
      錢鐘書清華園養(yǎng)貓
      董橋的南洋懷舊敘事
      賽珍珠受到錢鐘書斥責原因探析
      錢鍾書還是錢鐘書?
      新教育(2018年27期)2019-01-08 02:23:30
      御香縹緲,英華沉浮
      錢鐘書被女兒“難倒”
      北廣人物(2017年35期)2017-09-11 14:20:24
      錢鐘書的讀書筆記
      論錢鐘書《談藝錄》中引文翻譯的創(chuàng)新性
      英華沉浮,字斟句酌
      文人的風度
      讀者(2013年22期)2013-12-21 07:17:12
      万安县| 许昌市| 股票| 宜丰县| 慈溪市| 梁河县| 通化县| 瓦房店市| 隆尧县| 钦州市| 康定县| 临沭县| 丰宁| 金门县| 谢通门县| 峨眉山市| 兴安县| 巴彦淖尔市| 平远县| 宜川县| 砚山县| 忻城县| 凌海市| 白水县| 纳雍县| 海口市| 松江区| 双城市| 延吉市| 错那县| 娱乐| 大化| 吉木萨尔县| 乐亭县| 南召县| 普宁市| 天镇县| 宝应县| 青铜峡市| 鱼台县| 五家渠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