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楠楠
摘 ? ?要: 本文認為活動教學可以提高中職德育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教學中以“三貼近”原則為指導,精心創(chuàng)設活動,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體驗、感知、收獲,并給予有效的活動評價,從而完善和發(fā)展學生的綜合能力,實現(xiàn)德育目標。
關鍵詞: 德育課 ? ?中職教育 ? ?活動教學 ? ?實效性
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已經深入人心,然而,中職德育課程教學中,如何實現(xiàn)學生的主體參與,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通過教學實踐,筆者認為以活動促教學,可以有效提高中職德育教學的吸引力和實效性。把知識、能力、情感“三位一體”的教學任務細化到認知性、體驗性和實踐性的教學活動中,引導學生思考、體驗和實踐。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關注和尊重學生的生活經驗是活動教學的前提
陶行知先生認為“生活即教育,用生活來教育,為生活而教育”。各種教學活動的設計都應遵循“三貼近”的原則。學習是學生主動地建構知識經驗的過程,即通過新經驗與原有生活知識經驗的相互作用,充實、豐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識經驗。在日常生活、學習和交往活動中,中職生已逐步形成了對各種社會現(xiàn)象的理解和看法,他們具有利用現(xiàn)有知識經驗進行推論的智力潛能。教師應尊重學生的生活經驗,允許他們根據(jù)自己的生活經驗發(fā)表不同見解,鼓勵他們說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
二、精心創(chuàng)設活動,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體驗、感知、收獲
教育的目的并非向學生傳授或讓其接納已有的東西,而是喚醒學生生命深處沉睡的自我意識,喚醒其生命感、創(chuàng)造力、價值感。實踐中精心創(chuàng)設活動,讓學生親身體驗往往要比老師的重復說教來得真實可信。
“新聞播報”活動,引導學生關心社會、關心生活。中職學生絕大部分不關心時事政治,不知道周圍、國家發(fā)生了哪些大事,“兩耳不聞窗外事”,這是不契合當今時代發(fā)展的。學生處于網絡社會,迷戀網絡生活,缺乏必備的媒介應用知識。為此,筆者在各教學班級開展了課前三分鐘的“新聞播報”活動。每次課要求2-3名同學進行新聞播報,把近幾天發(fā)生的一些校園、地方、國家的新聞在全班播報,并實時根據(jù)學生播報的新聞組織大家展開討論和拓展?;顒映掷m(xù)整個學期,每位同學都積極參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顒硬粌H引導學生關注社會、關注生活,對于社會熱點進行討論、交流、碰撞,從而給予正面的、正能量的引導,而且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心理綜合素質,提高利用網絡搜集、篩選信息的能力。
妙趣橫生的游戲,誘導學生主動參與。在“交往禮儀營造和諧人際關系”一課教學中,教師組織學生進行“趣味跳繩”的游戲,讓學生在互助合作的跳繩活動中達成共識?;顒又校垉蓚€學生各握住繩子的一端,其他學生則要一起跳過繩子,要求所有人都跳過算一下,最后數(shù)一數(shù)整個團隊總共能跳多少下。游戲結束后引導學生討論:跳繩時當有同學被絆倒,各位同學當時發(fā)出的第一個聲音是什么?發(fā)出聲音的人是刻意指責別人嗎?想一想自己是否不經意就給別人造成壓力?接下來我們應該怎么做,剛才的感覺才不會發(fā)生?各組同學都很主動積極地對活動進行了反省總結,并對合作達成了共識。這種切身體驗合作遠比教師灌輸?shù)睦碚撔Ч谩?/p>
課堂辯論會,發(fā)展學生的多項思維。對于一些有爭論的社會熱點,不能回避,可以組織學生開展討論,在他們的思維碰撞中進行正面的引導。在社會公德相關內容的教學中,針對“老太太摔跤,扶還是不扶”的話題,組織專場辯論會。課前學生按照要求熟悉辯論的規(guī)則,課堂上學生組成的正反辯手們激烈辯論,引經據(jù)典,各持己見,不斷用實例和事例為本方辯點服務。40分鐘的課堂教學儼然變成一場辯論會,這一堂課,學生在頭腦風暴中找到方向。
自編、自導、自演短劇,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教學“正確認識自我”時,請學生自編自導自演短劇。教師給出短劇的主題:“一顆重新閃爍的小星”、“只要能跑,我一定會跑下去”和相關的提示,把具體的劇情、人物對白空出來,把想象的空間留給學生,讓他們自己設計、謀劃,充分發(fā)揮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要求學生既要根據(jù)主題設計合理的情節(jié),又要注重表演效果。課堂中有的小組采用訪談節(jié)目的形式,用自身經歷敘述了從中考失敗后的沮喪到重拾自信的心路歷程;有的則采用了記者采訪的形式,課堂上學生們興趣盎然,主人公感人的敘述使許多學生產生了共鳴,讓他們真正意識到自信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教學中,正是通過預設這種活潑、刺激、有成就感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們自己創(chuàng)新,使他們在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中獲得知識、明白事理。這不僅是學生學習興趣的支柱,而且是德育課堂生命力所在。
三、有效的教學評價是活動教學的助推器
學生是在參與——被評價——再參與的過程中不斷體驗學習樂趣,獲取新的知識的。對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表現(xiàn),作出正確的評價是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教師應注重活動過程中對學生的激勵性評價,堅持以鼓勵為主,真誠、熱情、恰到好處,使教學評價在正確判定教學狀態(tài)的前提下,給予學生促進和鼓舞,激發(fā)其向更高的目標邁進。評價中注意體現(xiàn)學生的個體差異性,根據(jù)學生的不同層次的評價標準。此外,教師還應注重評價主體的多樣化,讓學生都參與到評價中,開展學生的自評、互評,實現(xiàn)評價主體的多元化,真正讓學生從被動者變?yōu)橹鲃訁⑴c者。
總之,在中職德育課教學中,教師要認真領會課程標準,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以發(fā)展為主旨,積極構建主體參與型課堂教學模式,讓學生在參與活動中體驗成功,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學會創(chuàng)新,不斷發(fā)展學生的綜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