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正勇
摘 要: 本文就任務型教學原則指導預學策略運用作探析,闡述其對優(yōu)化教學過程的推動作用。創(chuàng)設導學案,引導學生自主質(zhì)疑探知;運用課前主題演講,揭示教學要點;小組探究預習難點,協(xié)作交流溝通等模式運用,便于學生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有效化解認知難點。探討預學策略運用對活化教學資源與深化理解感知體驗具有一定的推動指導意義。
關鍵詞: 初中英語 任務 預習 協(xié)作
讓學生成為英語教學主角,產(chǎn)生自我學習的激情和合作探究的動力,離不開培養(yǎng)他們自主預習的良好習慣。引導學生學會預習和協(xié)作,讓他們在自我嘗試學習的過程中找到學習的切入點,幫助他們開闊視野,豐富思維。圍繞教學過程優(yōu)化,突出預學的導學鋪設和協(xié)作生成過程,便于學生在主動嘗試的過程中更積極地發(fā)現(xiàn)、探究和解決問題。
一、運用導學案,理清學習內(nèi)容結(jié)構(gòu)脈絡
借助導學方案引導學生自覺學習和使用英語,能有效增強學生的文本整體學習意識,有利于學生理清學習內(nèi)容,把握知識要點。導學案運用讓學生在了解更豐富的語言文化知識的基礎上,有效掌握學習目標要求,增強學習的方向性。
導學案的設計運用,給學生提供了更多自主探學的載體。如,在譯林版(下同)八年級下冊Unit 6 “International charities”的Reading A “An interview with an ORBIS doctor”導學運用中,我就“The character about ORBIS doctor’s work”和“How do we interview correctly the others?”等方面的內(nèi)容設計相應的導學方案,從文化背景知識接受、采訪實施等方面,讓學生整體了解文章表達主題。在此基礎上,要求學生就“Why do the poor people need ORBIS doctor?”與“What do we learn from ORBIS doctor?”等從文章中找出相應的素材,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目標要點。
導學案設計應在體現(xiàn)學習內(nèi)容主題的基礎上,結(jié)合學生的理解差異創(chuàng)設多樣化和層次性的思考話題,讓學生有針對性地選擇運用。關注學生的自我閱讀感知,鼓勵他們查閱相關資料,圍繞學習知識要點搜集整理相應的素材,讓他們更開闊視野思維。引導學生結(jié)合導學案題目,主動從學習內(nèi)容中找出有關信息,讓他們集中精力主動理清學習的方向。
二、以主題演講,展示學生整體預習感知
將課堂交給學生,鼓勵他們在自我演講的過程中展現(xiàn)預習學習思維方法,使得他們的認知具有全面性和深度。主題演講,使得學生將預學中積累和思考中的發(fā)現(xiàn)進行有效融合,幫助學生在整體理解感知的過程中增強學習運用能力。
給學生營造和諧的演講環(huán)境氛圍,便于他們主動嘗試和積極表達。如在八年級上冊 Unit 6 “Birdwatchers”的Reading “Birds in Zhalong”閱讀教學中,結(jié)合學生的自我預習情況,建議他們就“How many wild birds in Zhalong?”“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Zhalong?”等,從互聯(lián)網(wǎng)、報紙雜志等方面搜集相應的素材,以此深入了解文章表達主題大意。在此基礎上,利用課前5分鐘時間,建議學生從“What do I know about Zhalong?”“What do we should do for wild birds?”兩個話題中任意挑選一個,結(jié)合自己的預學感知進行主題演講,幫助他們獲得一定的感知體驗,促進知識生成與表達技能發(fā)展。
主題演講模式運用,豐富了學生表達預學的思維,讓他們在主動展現(xiàn)中提升了綜合運用技能。教師可通過學生的主題演講來有針對性地找出他們在預學中的問題和不足,便于及時調(diào)整教學策略方法。以形成激勵評價認可學生的長處,讓他們在自信展示的過程中增強主動學習的動力和激情,更能夠幫助他們獲得全面感知。
三、用任務互動,指導學生博采眾長選法
預學需要一定的任務指導,騰出時間讓學生在彼此協(xié)作交流的過程中有更多自由交流的機會。通過彼此協(xié)作引導學生篩選有效的信息內(nèi)容,幫助他們在相互學習的過程中掌握更為科學、合理的預習學習方法。
任務互動應以導學案的重點和學生難點為基礎,鼓勵他們運用同桌交流,找出各自的預學問題,并在相互切磋交流中探尋破解方法。對預學中發(fā)現(xiàn)的重大疑難問題,建議學生以小組討論的方式相互對話,從中選出較為合理的學習策略方法。教師結(jié)合課程教學內(nèi)容要點,多給學生提供具有啟發(fā)性的題目,引導他們針對預習中的發(fā)現(xiàn),有效探尋實踐運用方法。按照教學內(nèi)容要求,對學生可能遇到的盲區(qū)和誤區(qū)進行全方位掃描,讓學生在彼此交流探知的過程中深化感知,提高綜合運用能力。
針對學生的任務互動,教師應多巡視傾聽,了解他們在預學中遇到的問題,幫助他們設計相應的導學題目。多以觀眾的身份和學生溝通,讓他們在總結(jié)反思的過程中逆向推理自己的預學思維方法,讓他們的認知體驗更深刻和豐富。任務互動運用,能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他們在積極嘗試的過程中加深理解。
如上所言,運用預學的方式指導學生自主學習和主動探究,使得學生在有效發(fā)現(xiàn)自身問題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提出學習的策略方法,讓他們獲得更多自主選擇權(quán)利。預學的多元化,更能使得學生帶著問題主動思考,帶著任務主動探知,有效發(fā)揮他們學習主體能動作用,滿足英語素養(yǎng)提升需要。
參考文獻:
[1]倪丹英.以預學任務切入,區(qū)域推進初中英語學教方式的改善[J].浙江教學研究,2014(06).
[2]王秋梅.任務合作探究 自由主動表達——初中英語教學中師生互動運用之談[J].中學生英語,2015(07).
[3]季君蓉.淺談如何打造初中英語高效課堂——“預學,導學,悟?qū)W”三部曲[J].新課程學習(下),2011(08).
[4]韓秀慧.英語閱讀課“三疑三探”教學模式的有效實施[J].中學生英語(初中版),201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