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洪清
醉翁之意焉在酒(中)
——“若要凡事好,須先問三老”
文/劉洪清
《儀禮》記載“鄉(xiāng)飲酒禮”詳情
《增廣賢文》中有句賢文:“若要凡事好,須先問三老”。其意大抵是:凡事要想辦好,必須向有道德、有見識和有學問的長者請教。
古代“三老五更”禮制相較于“鄉(xiāng)飲酒禮”,相同者均有酒食之禮以示尊老,相異者有皇家和地方性宴會禮制之別。古代皇家宴會之經(jīng)典在于周武帝宇文邕“跪斟訪道”,其頂峰又在康乾盛世的“千叟宴”,皆名傳天下。本期就先舉要周武帝向“三老”于謹訪道的典故。
北周武帝保定三年(公元563年)舉行了一次隆重的敬老典禮,這次敬老禮制也稱之為“拜師酒”。后世對于皇帝尊老、敬老和養(yǎng)老之道,引經(jīng)據(jù)典,均有涉獵此例。
據(jù)《周書·于謹列傳》記載,北周開國功臣于謹晉爵燕國公,官至太傅、大宗伯,深受皇帝倚重和信任。
保定二年(公元562年),于謹以年老為由,上表請求辭去官職。周武帝下詔答復:古時候呂尚年齡超過九十歲,召公奭將近一百歲,都為王室效勞,自強不息。如今九州尚未統(tǒng)一,正需要以您作為舟楫,同舟共濟解脫艱難,由于我的怠慢疏忽,豈能讓您忘記呂尚、召公的美好情操,而有告老辭官的請求呢?我為此感到不安和慚愧。您如果再堅持謙遜,有關(guān)官員應當拒絕啟奏。出于對于謹?shù)囊兄睾臀苛?,更為了表示尊崇,周武帝遂決定舉行一次敬老典禮,借以顯示對重臣老者的尊重與榮寵。
保定三年(公元563年),周武帝下詔:樹立元首,主持教化,讓百姓尊奉孝悌,使仁者長壽。所以古代的明君,依典制設(shè)立“三老五更”,親袒右膊切割牲肉,舉行敬老的禮儀。我以渺小之身,居于帝王之位,怎敢遺棄老者,不加以尊敬。太傅、燕國公于謹,品德淳樸,是國家的元老,給他舉行饋食乞言的禮儀,朝廷內(nèi)外都矚目示其為榜樣??扇蚊錇椤叭稀?,禮官籌備典禮,擇日上報。于謹接詔按禮節(jié)上表再度辭讓,周武帝依舊不準,加賜以延年杖。
敬老典禮“拜師酒”之日,周武帝一大清早就駕臨太學,率文武百官一起迎候“三老”于謹,于謹在儀仗的簇擁下乘車來到太學?;实墼谄灵T迎拜,于謹謙恭答拜。北周太師、晉國公宇文護走上臺階,親自在于謹?shù)闹髯鞍苍O(shè)幾案。鼓樂聲中,于謹憑幾而坐,以皇帝老師的身份入席。大司寇、楚國公豆盧寧登上臺階,將于謹?shù)哪惧煨耪?/p>
“拜師酒”典禮開始,禮官虔敬地呈遞精致的菜肴與美酒,周武帝跪在幾案前親自陳設(shè)醬碟,親自卷袖露臂切肉。“三老”進食完后,周武帝又親自跪斟遞送漱口的酒(古代宴飲禮節(jié),食畢進酒漱口謂之酳,有安食養(yǎng)樂之義),于謹莊重地一飲而盡。
“拜師酒”禮畢,儀式才進入真正的高潮——訪道。周武帝面向北面站立,向于謹請教治國之道。周武帝謙恭地說:我擔當治理天下的重任,自知德薄才卑,力不從心,不知為政的要道,望您給予教誨?!叭稀庇谥敾卮穑耗静捻氂媚€才能校直,君主從諫如流就是明君。自古以來的圣明君主,都是虛心納諫,以了解施政的得失成敗,使天下安定,人民幸福。又說:治國之本,在于忠信;治國之道,必須有法。他希望周武帝為政行事要“三思而言,九慮而行”。周武帝頻頻點頭,對于謹以師長身份的教誨再三拜受,參加儀式的官員也都肅穆地一起聆聽教誨,“三老”于謹最后在莊嚴的樂聲中答拜周武帝,結(jié)束了“拜師酒”的敬老儀式。古代皇帝以天子之尊而尊養(yǎng)“三老”,并向“三老”求教治國安民的方略,表明“以孝治國”成為封建王朝統(tǒng)治天下的一種基本準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