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現(xiàn)行的評價方式還存在許多問題,它所帶來的負面影響也不容忽視。在很大程度上忽視了學生的主體性、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本文就一種新型的評價方式——形成性評價,談論了它的概念、特征、內(nèi)容、方式,以及形成性評價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注意點和局限性。
關鍵詞:形成性評價的定義;特征;內(nèi)容;實施方法
《世界基礎教育的發(fā)展與改革》一書認為:教育改革的一個關鍵性環(huán)節(jié)是考試制度改革?!队⒄Z課程標準》(實驗稿)提到:“對學生實際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是本次英語課程改革的重點?!?說是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之一,而且一直得不到重視,造成“啞巴英語”、“聾啞英語”。而評價是英語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科學的評價體系是實現(xiàn)課程目標的重要保障。評價的理念、目的、內(nèi)容、標準、方式和手段等無一不對教學產(chǎn)生深遠的影響。得當?shù)脑u價活動可以對學生的學業(yè)進步和人格形成產(chǎn)生積極的推動作用。
一、形成性評價的定義
什么是形成性評價(formative assessment)? 北京師范大學外語系課題組在《論在外語教學中構建形成性評價體系》一文中是這樣描述的:“形成性評價又稱過程評價,它是在教學過程中進行的評價,是為指導教學過程順利進行而對學生的學習結果和教師的教學效果的評價”。北京教科院教研中心外語教研室課題組在《對中小學外語學習評價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給形成性評價下定義為:“形成性評價是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旨在確認學生的學習潛力,發(fā)展學生的學習能力”。國家《基礎教育英語課程標準》提出:“形成性評價的任務是對學生日常學習過程中的表現(xiàn),所取得的成績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態(tài)度、策略等方面的發(fā)展做出評價”。其目的是激勵學生學習,幫助學生有效調控自己的學習過程,使學生獲得成就感,增強自信心,培養(yǎng)合作精神。
二、形成性評價的特征
1.以學生為主體的評價
形成性評價不是簡單地將評價對象——學生,作為一個知識的容器和技能的載體,完全按同一個尺度來測量這個容器里裝了多少東西,這個載體承載了多少重量。相反,它本著通過評價促進全體學生全面發(fā)展的指導思想,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個性特征,學習習慣,學習態(tài)度,興趣愛好,學習成績,學習策略,知識能力水平。承認他們存在著個體差異,對他們的知識,智力和情感因素等進行全方位的考察。橫向縱向相聯(lián)系。在教師評價的同時,教會學生自我評價,幫助學生形成確定有效的符合個性特點的學習方式,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這也正符合了素質教育以人為本的思想。
2.過程性評價
一方面,形成性評價是一種過程性評價,貫穿于學習過程的始終,它的目的是通過教師和學生共同反思與調節(jié)教學的全過程,使它保持一個健康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方向和一定的發(fā)展速度。另一方面,完成一個評估任務的過程往往也就是一個學生學習與鍛煉的過程。這個過程實際上是一個學生復習和深化所學內(nèi)容,相互加深了解與合作的過程,是一個學生學習成長的過程。
3.多方面的評價
在評價內(nèi)容上,它不僅評價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和學習內(nèi)容的水平,還評價個體的興趣態(tài)度,策略等在學習過程中的發(fā)展和改進;在評價主體上,它變單一的教師評價為教師評價、學生自我評價和學生相互評價相結合,體現(xiàn)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學習,反映學生的個性;在評價的標準上,它既有以課程目標為參照的統(tǒng)一標準,又有以學生的縱向發(fā)展水平為參照的個人標準。二者相互結合、相互補充,共同對學生的學習狀況進行評價。
三、形成性評價的內(nèi)容
1.學習興趣
通過觀察、提問、座談、問卷等方式了解學生對課程學習的興趣情況,原來有興趣的學生是否保持甚至加強了學習興趣,原來興趣不高的是否有改進。學生是否有濃厚的學習興趣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習效果,特別是在基礎英語學習階段,提高并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極其重要的。學生學習興趣的變異的另外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教材內(nèi)容和教師的教學,所以學生學習興趣情況也可以用來作為評價教師的間接信息。
2.情感、策略發(fā)展狀況
在學生課堂聽講、回答問題以及學生對話表演、小組討論、排演英語小品等活動中觀察了學生的主動學習態(tài)度和合作學習情況。同時了解學生是否能夠根據(jù)不同的學習任務調整學習策略。
3.相應學段所學語言知識和技能的掌握情況
通過課堂提問、獨立作業(yè)、階段小測驗等方式檢驗教學效果。根據(jù)檢驗結果判斷學生教學重點掌握情況,并及時采取相應補救措施。
4.綜合語言技能運用能力
通過觀察在學生課堂聽講、回答問題以及學生對話表演、小組討論、排演英語小品等活動中的表現(xiàn),了解學生綜合運用所學語言知識的情況。
四、形成性評價的局限性
形成性評價激發(fā)了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發(fā)展了學生的自主性,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信心,加強了教師、學生與家長的溝通,改善了師生的關系,但也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具體表現(xiàn)為:
(1)形成性評價需要教師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加重了工作量。以目前小學英語教學狀況來看,小學英語教師實施形成性評價的工作量是很重的,原因在于:①教師擔任的班級多、學生多,需要輔導的學生層面大;②小學生英語學習自我管理能力低,需要教師不斷的指導與培養(yǎng);③學習英語的外部條件不夠,需要英語教師創(chuàng)設大量的語言環(huán)境;④形成性評價內(nèi)容的收集,編排與保存,對學生的作品進行回顧與反省,幫助自我反思能力比較薄弱的學生發(fā)展相應的能力等方面都需要花費教師大量的時間。
(2)形成性評價在考查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方面不夠深度。形成性評價核心是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是對學生在日常學習過程中的表現(xiàn)、態(tài)度、策略等方面發(fā)展作出評價,是以定性描述評價為主(教師的評語、家長的評語以及小組同伴的評語),這種評價在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參與評價的能動性,增強學生的自信心,發(fā)展學生的自主性等方面收到良好的效果,但對于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程度如何,哪些學生具有較高的英語特殊能力,形成性評價不能給予我們清晰的判斷。要克服上述局限性,就要求我們每位教師在實際的教學中采取相應的對策。
教學評價的改革是一個質的飛躍,而形成性評價對很多教師和學生仍是一個嶄新的話題。它的優(yōu)越性已日益受到人們的關注,但它的實施不可避免地會遭到來自各方面的阻力和困難。我們要勇于實踐和大膽探索、創(chuàng)新,將形成性評價行之有效地引入自己的教學中,以促進教學的最優(yōu)化,促進學生更大可能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
[2]《英語課程標準解讀》(實驗稿)
[3]《中小學外語教學》
[4]《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
[5]《小學英語教學方法》
作者簡介:
任曉莉(1980.7~ ),女,漢族,江蘇揚州,重慶市九龍坡區(qū)謝家灣(金茂)小學校,研究方向:小學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