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
河北赤城縣第一中學作為推行高中英語課程教學改革實驗基地已近三年,學校在探索新的課堂教學模式——學導式的研究已初見成效。我作為英語學科的一線骨干教師也在摸索中不斷前行,經過自己的實踐,同廣大教師逐步認同和理解了“以學為先,先學后導”的“學導式”的教學模式,大膽實踐、勇于摸索與研究,針對學科性質特點和教學實際,將“學導式”的“四步教學法”進行嘗試,今年的高考成績有了明顯的突破。以下淺談個人的拙見,望與同仁交流提高。
一、“自主學習”是“學導式”英語課堂教學模式的內涵
“自主學習”英語課堂教學模式是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師生密切配合,在和諧、愉快的情景中實現教與學的共振,致力于形成一種新的教學雙邊關系。它要求教師善于引導、敢于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靈活多變;要求學生善于思考、積極參與、勇于自我創(chuàng)造。它是直接經驗習得和間接經驗學得的完整而有機的融合的教學過程。它以英語自主學習理論為依據,探求皮亞杰發(fā)展認識論與布魯納認知發(fā)現理論的精要,遵循中學生心理發(fā)展特點和教育教學規(guī)律,促進學生英語綜合素質的提高,切實培養(yǎng)學生為交際初步運用英語的能力,推進素質教育在課堂教學中的實施。
英語自主學習的教育思想和模式構建的原則如何在教學實踐中得到貫徹,涉及教學理論向教學實踐滲透和轉化。探索構建“自主學習”英語課堂教學模式,不但有利于英語自主學習理論在實踐中躍上新的臺階,而且也有利于教師在教學實踐中獲得操作上的依據,便于促進教師主導作用和學生主體作用的最佳結合,使英語課堂教學充滿活力,使課堂教學效率與教學質量不斷提高。
二、學導式教學模式流程:學生自學;學生自學教材;匯報討論交流;教師精講釋疑;練習鞏固強化
語言教學的開展以人們如何學習為依據。語言學習是一個積極的動態(tài)過程,是學習者綜合運用各種策略模式對信息積極加工,對學習過程自我監(jiān)控,從而達到自然運用語言的過程。語言學習本身是一種目標取向的行為。學習的目的不是為了掌握語言知識,語言學習是否達到了預期的目標也不以人們背誦了多少詞匯、多少語法規(guī)則為標準,而是看人們是否能熟練地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思想,用語言來完成各種任務,更重要的是,是否掌握了自己日后繼續(xù)學習所必需的方法和技巧,即學習的策略。語言學習的這一目標稱為語言學習的程序性目標,即達到自我管理學習過程,也就是學習自主。學導式教學模式對教師的講的要求是針對全班的疑難,教材的重點、難點、共性問題,進行必要的講解,語言精練,力求不重復,精講要具有啟發(fā)性。
自學設計應注意的問題有:(1)把握知識的重難點,找出最佳切入點,問題要少而精,使學生能夠圍繞重點內容在課堂上深入思考,充分交流,認真表達。(2)問題設置要有梯度、層次、循循善誘,拾級而上。(3)問題設置要有一定的發(fā)散空間。(4)積極促成學生主動探究。問題應引導學生閱讀并思考,啟發(fā)學生的思維:問題要能啟發(fā)學生思維;問題不易太多、太碎;問題或知識點的呈現要盡量少用一個個填空的方式;問題的敘述語應引發(fā)學生積極思考。(5)注重學習方式、學習方法的培養(yǎng)。(6)教師對學生的學法指導和學生的學習過程中的質疑提問,往往不作為一個欄目單獨引出,而是結合學習內容有機地融入學習過程之中,如對學法指導的具體設計可用“提示、建議、注意、要求”等指導語。(7)學案中應體現教師必要的指導和要求。
本人對“學導式”教學只是初步的嘗試與實踐,還存在著許多的不足,在今后的教學中仍會遇到許多新的問題和困惑,不論如何,我都會力爭做到,能讓學生想的讓學生想,能讓學生做的讓學生做,能讓學生說的讓學生說。不斷地學習與實踐,積累經驗,使“學導式”教學真正成為適合我校學生的有效教學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