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鷹
【摘要】在“觀察”逐漸被看作是教師的一項重要專業(yè)能力的今天,幼兒園教師如何科學有效地觀察幼兒行為成了當前幼兒教育研究與實踐中的一個重要課題。研究者發(fā)現(xiàn),當下幼兒園教師在觀察幼兒行為的過程中存在觀察動機不強、觀察方法不當、理論知識匱乏、政策理解不透以及環(huán)境支持不夠等諸多問題。研究者據(jù)此提出,幼兒園教師有必要從觀察意義、記錄方法、解釋依據(jù)、評價理念和環(huán)境營造五個方面入手,進一步厘清上述幾個基本問題,以真正達到科學觀察了解幼兒,切實促進幼兒的學習與發(fā)展。
【關鍵詞】幼兒園教師;觀察;基本問題
【中圖分類號】G612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4-4604(2015)10-0013-03
長期以來,在我國,觀察主要是被當作一種教育研究方法來看待的?!?〕而西方發(fā)達國家對觀察的認識早已跨越了研究方法的局限,而視觀察為每個教師勝任教育教學工作應具備的專業(yè)能力和專業(yè)行為?!?〕近年來,作為教師重要專業(yè)能力的觀察,越來越受到研究者和實踐者的重視。善于觀察被視為教師開展有效教學的一個重要特征,成為研究者的一條主要途徑,趨向成熟和專業(yè)化的一個重要標志?!?〕
2013年,教育部發(fā)出的《幼兒園工作規(guī)程(修訂稿)》(征求意見稿)強調,“觀察了解幼兒,依據(jù)《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和《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結合本班幼兒的發(fā)展水平和興趣需要,制訂和執(zhí)行教育工作計劃,合理安排幼兒一日生活”是幼兒園教師的首要職責。因此,越來越多的幼兒園開始對教師的觀察工作提出明確要求,如按時按量上交觀察記錄、定期開展教學觀察研討活動、集中剖析典型觀察案例等。然而,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幼兒園教師在觀察幼兒行為的過程中存在觀察動機不強、觀察方法不當、理論知識匱乏、政策理解不透以及環(huán)境支持不夠等諸多問題。幼兒園教師有必要從觀察意義、記錄方法、解釋依據(jù)、評價理念和環(huán)境營造五個方面入手,進一步厘清上述幾個基本問題,以真正達到科學觀察了解幼兒,切實促進幼兒的學習與發(fā)展。
一、觀察之意義
當前,教師在開展幼兒行為觀察的工作時,一方面受教學任務繁重、班額過大等現(xiàn)實問題的困擾,另一方面并不真正了解觀察對其專業(yè)發(fā)展及幼兒發(fā)展的重大意義,大部分教師只是應付了事,導致觀察流于形式,觀察效果不佳等問題。因此,教師有必要重新審視觀察的意義,真正理解觀察對其專業(yè)發(fā)展和幼兒發(fā)展的重要價值。
首先,觀察有助于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教師的教育素養(yǎng)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是否善于在兒童的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過程中,在游戲、參觀、課外休息時間觀察兒童,以及怎樣把觀察的結果轉變或體現(xiàn)為對兒童施加個別影響的方式和方法”?!?〕可見,觀察有助于教師了解幼兒,提高教育教學活動組織的有效性,促進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在我國當下幼兒園教師隊伍整體專業(yè)化水平偏低的情況下,觀察更是幫助教師提升專業(yè)素養(yǎng)、實現(xiàn)專業(yè)化的重要途徑。
其次,觀察有助于促進幼兒的健康發(fā)展。隨著幼兒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以幼兒發(fā)展為本”的思想漸漸深入人心。幼兒園教師的核心任務是了解幼兒、有效地促進幼兒的學習與發(fā)展。幼兒的認知發(fā)展并不成熟,教師需通過觀察分析,才能真正了解幼兒的內在需求和個別差異,以決定如何協(xié)調環(huán)境,并采取正確的態(tài)度來配合幼兒的成長需要?!?〕因此,觀察是提升教學有效性,保障學前教育質量的基礎。
二、記錄之方法
我國現(xiàn)有的幼兒師范教育課程體系中較為缺乏系統(tǒng)傳授觀察記錄方法的課程,相關的教材或著作亦是鳳毛麟角。常常有教師提出疑問,“幼兒一日活動十分豐富,我應觀察哪些活動”“教育教學中有許多有意義的內容,我應怎么記錄”??梢姡變簣@教師有必要學習、掌握觀察記錄的技巧和方法。
第一,確定觀察目標,即明確觀察什么。教師無法在紛繁復雜的教育教學現(xiàn)場觀察幼兒的所有行為,因此,教師在觀察前應明確觀察對象及其目標行為,并擬定具體可觀測的操作性定義。例如,欲觀察幼兒在挫折情境下的反應,具有可觀測的操作性定義可表述為“幼兒正在玩玩具的過程中,告訴他不能繼續(xù)玩,此時幼兒的反應”,而非“在達成目標的過程中,幼兒遇到障礙時所產(chǎn)生的情緒感覺或反應”。
第二,制定觀察計劃,即明確觀察時間、地點和觀察方法。觀察要有計劃才能順利進行,觀察目標明確后,正確的觀察時間、地點和觀察方法有利于觀察目標的順利實現(xiàn)。在觀察過程中,預設的觀察計劃可根據(jù)觀察的實際情況,進行靈活調整。
第三,進行客觀描述,即明確如何記錄??陀^的描述不包括教師的解釋、評價、印象、猜測等任何帶有主觀成分的內容。例如,某位教師記錄了這樣的情景:達達一次只能穩(wěn)坐一分鐘左右,經(jīng)常會從坐位上跳起來、站起來或者走開。坐著時,他也會拍打旁邊的孩子并與之講話。這樣的客觀描述顯然要比“達達表現(xiàn)很差,不注意聽講,從頭到尾都坐不住,還總挑逗旁邊的小朋友”的描述更為客觀。
三、解釋之依據(jù)
愛因斯坦曾說,“你能不能觀察到眼前的現(xiàn)象,取決于你運用什么樣的理論,理論決定你到底能觀察到什么”?!?〕幼兒園教師的觀察是需要相關理論支撐的專業(yè)觀察。一方面,理論作為背景知識,會影響教師觀察時所看到的現(xiàn)象。另一方面,理論知識也可以幫助教師更深刻地理解自己觀察到的幼兒行為背后的意義,從而有的放矢地調整自己的教育策略和行為。正如杜威所說:“為什么教師要熟悉心理學、教育學和各科教學法?這主要有兩個原因。一種理由是,他能憑借這類知識觀察學生的反應,進而準確地解釋學生的言行,否則,學生的反應可能覺察不出來;另一個理由是,這些知識是別人用過而又有成效的方法,在需要的時候,他就能夠憑借這些知識給兒童以適當?shù)闹笇?。”?〕
然而,許多教師理論功底較為薄弱,往往無法將教育教學中所觀察記錄的內容與所學的理論知識聯(lián)系起來。為了完成幼兒園布置的“觀察”任務,只能依據(jù)個人的經(jīng)驗隨意解釋,結果往往做出錯誤的判斷。為此,幼兒園教師應深入學習并理解有關兒童發(fā)展的理論,以提升自身觀察的敏銳性和解讀的準確性。值得注意的是,至今為止沒有任何一種理論能夠解決關于兒童發(fā)展的所有問題。因此,為了能在觀察中更迅速、準確地解釋幼兒的行為,教師必須了解幼兒發(fā)展的一般特征,以及不同理論流派看待這些特征的不同視角和方式。
四、評價之理念
評價是教師觀察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改進教育和促進幼兒良好發(fā)展的重要手段,是教師自我成長的重要途徑。在評價工作中,教師應盡可能避免陷入“排隊”“貼標簽”等刻板印象的陷阱,也即不要對幼兒及其發(fā)展輕易地下結論?!百N標簽”式的評價不利于幼兒的成長與發(fā)展,反而易使幼兒產(chǎn)生習得性無助,逐漸失去進步的信心和勇氣。為此,教師須認真學習相關文件中有關評價的基本精神,樹立科學的評價理念。
《幼兒園教師專業(yè)標準(試行)》指出,幼兒園教師評價的基本方向為“關注幼兒日常表現(xiàn),及時發(fā)現(xiàn)和賞識每個幼兒的點滴進步,注重激發(fā)和保護幼兒的積極性、自信心”?!队變簣@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對幼兒園教師的評價提出五個方面的具體要求,即“明確評價的目的是了解幼兒的發(fā)展需要,以便提供更加適宜的幫助和指導;全面了解幼兒的發(fā)展狀況,防止片面性,尤其要避免只重知識和技能,忽略情感、社會性和實際能力的傾向;在日常生活與教育教學過程中采用自然的方法進行,平時觀察所獲得的具有典型意義的幼兒行為表現(xiàn)和所積累的各種作品等是評價的重要依據(jù);承認和關注幼兒的個體差異,避免用劃一的評價標準評價不同的幼兒,在幼兒面前慎用橫向比較;以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幼兒,既要了解現(xiàn)有水平,更要關注其發(fā)展速度、特點和傾向等”。《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從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五個領域對幼兒的整體學習與發(fā)展作了全面而深入的分析,同時提出了合理的目標期望,為教師科學評價幼兒提供了清晰的指導框架。
五、環(huán)境之營造
已有研究發(fā)現(xiàn),在幼兒園管理過程中,管理者較重視幼兒安全、教學組織、家長溝通、親子游戲等工作,但對教師的觀察工作未予以應有的重視和支持。〔8〕許多幼兒園僅以“完成工作量”的要求盲目開展幼兒行為觀察工作,觀察記錄的材料流于形式,并未發(fā)揮其應有的作用和價值,進而影響了教師觀察的積極性?!?〕為此,幼兒園應從建立健全自身管理機制出發(fā),依托教育行政部門、高等院校、科研機構以及專業(yè)學術團體等多方面的力量,共同營造有利于教師觀察的支持性環(huán)境,充分調動教師觀察的積極性。
幼兒園在營造有利于教師觀察的支持性環(huán)境時,應重點關注以下幾個方面。其一,注重觀察質量,即要求教師科學地開展觀察工作,觀察記錄應真實、可靠。其二,組織園本培訓,即圍繞如何科學觀察的問題,向教師介紹有關觀察的理論、方法及記錄原則等,以提供切實有效的指導。其三,運用評價結果,即鼓勵教師運用觀察評價結果,改進教育教學工作,并與家長共享觀察成果,及時反饋評價信息,促進家園合作的有效開展。其四,創(chuàng)設寬松環(huán)境,即不以幼兒最終發(fā)展水平來評判教師的工作質量,以引導教師注重過程性觀察與評價,在觀察、評價的過程中不斷促進幼兒的成長與發(fā)展。其五,積極與高校及科研機構合作,鼓勵教師和專家學者一起觀察、解讀幼兒,以有效提升教師的觀察水平。
參考文獻:
〔1〕楊小微.教育研究的理論與方法〔M〕.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101.
〔2〕王凱.教師觀察行為的專業(yè)主義視野〔J〕. 教育研究與實驗,2009,(2):30.
〔3〕肖正德.專業(yè)主義視野下教師觀察行為之發(fā)展〔J〕.教育研究與實驗,2009,(1):56.
〔4〕蘇霍姆林斯基. 給教師的建議〔M〕.杜殿坤,編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4:417.
〔5〕黃娟娟.優(yōu)秀教師觀察幼兒的方法〔J〕.山東教育,2006,(Z6):16.
〔6〕趙慕喜.教育科研方法〔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1991:44.
〔7〕約翰·杜威.我們怎樣思維·經(jīng)驗與教育〔M〕.姜文閔,譯.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229.
〔8〕王麗萍.幼兒教師運用觀察記錄法的問題及措施研究〔J〕.現(xiàn)代教育科學,2012,(1):70.
〔9〕徐啟麗.幼兒教師進行兒童行為觀察的現(xiàn)狀與對策探析:以G省為例〔J〕.早期教育,2013,(5):24.
Some Basic Issues for Teachers Observing Childrens Behavior
Hai Ying1, 2
(1College of Education,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Wuhan, 430079)
(2Department of Preschool Education, Changsha Normal College, Changsha, 410100)
【Abstract】Today, “observing” is regarded as an important professional ability for teachers. How a kindergarten teacher scientifically and efficiently observes childrens behavior becomes a key issue for preschool education research and practice. The author has found that currently there exist some problems like weak motivation, improper way of observing, lack of theoretical knowledge, inappropriate understanding of the policies and insufficient support from the environment. Therefore, 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it is important to start from the following five aspects to improve the present situation: significance for observing, recording methods, evidence for interpretation, assessment theory, and environment designing. Consequently, teachers can learn to observe children scientifically and promote childrens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
【Keywords】kindergarten teachers; observing; basic issu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