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奚從華范 潔金其林葛雅婷黃雅惠
上海某三級醫(yī)院品管圈活動中組織因素IPA分析
■ 奚從華①范 潔②金其林③葛雅婷①黃雅惠④
品管圈 組織因素 IPA分析
目的:通過調查與分析組織因素在上海某三級醫(yī)院品管圈推行過程中的影響,提出推進品管圈的建議。方法:采用問卷調查測量參與品管圈活動的成員對組織因素在品管圈推行過程中的重要性程度與實際績效感知,并運用IPA理論進行分析。結果:受訪者對“高階主管給予財政預算”、“高階主管獎賞實施成效”、“給予品管圈團隊適當獎勵”、“給予輔導員個人適當獎勵”、“給予圈長個人適當獎勵”最關注,但上述組織因素在IPA分析圖的第III象限“低優(yōu)先權發(fā)展區(qū)”。結論:要促進品管圈的發(fā)展,醫(yī)院應加大對品管圈團隊的獎勵,建立多種激勵措施。
Author's address:Yangpu Hospital Affiliated to Tongji University, No.450, Tengyue Road, Yangpu District, Shanghai, 200090, PRC
提高和改進醫(yī)療服務質量是醫(yī)院管理永恒的主題,醫(yī)院要實現(xiàn)可持續(xù)發(fā)展,應用科學的管理工具不斷地改進質量是關鍵,品管圈是全面質量管理常用工具之一。上海某三級醫(yī)院自2012年10月引進品管圈,目前已推行了2期21個品管圈,共計170多人參加,取得了31項品管圈成果。本文應用重要性-績效分析(Importance-Performance Analysis,簡稱為IPA分析法)[1],研究和分析該醫(yī)院推行品管圈的實施過程中各項“組織因素”的不同作用,并提出建議。
研究對象是上海某三級醫(yī)院近2年來參與該院品管圈活動的輔導員、品管圈圈長及其圈員,測定他們對品管圈組織因素的認識。
2.1 問卷調查法
調查員現(xiàn)場發(fā)放問卷,由被調查者獨立填寫。共計發(fā)放問卷166份,回收問卷166份,回收率100%,其中合格問卷151份,合格率為90.96%。
2.2 李克特量表(Likert Scale)
本研究量表涉及16項相關的組織因素,每項陳述有“非常重要”、“重要”、“不一定”、“不重要”、“非常不重要”5種回答,分別記為5、4、3、2、1分;每個被調查者的態(tài)度總分代表其對各項組織因素態(tài)度的強弱或其在這一量表上的不同狀態(tài)。
2.3 數(shù)據(jù)統(tǒng)計
利用EXCEL進行數(shù)據(jù)錄入,雙盲核查無誤,利用SPSS19.0進行統(tǒng)計分析。
2.4 IPA分析法
第一步,確定反映研究目標的觀測變量和取值范圍;第二步,確立觀測變量重要性和表現(xiàn)性二維分值,畫出IPA分析圖;第三步,統(tǒng)計各觀測變量的均值并找出交叉點;第四步,將各觀測變量定位在四個象限的相應位置;第五步,根據(jù)IPA的基本原理對各觀測變量進行分析。
3.1 研究對象概況
本文調查對象主要是參與該院品管圈第一期、第二期的輔導員、圈長和圈員,基本情況見表1。
調查結果顯示,調查對象中女性所占比例較高(81.5%);受教育程度以本科(86.8%)為主;圈員大多分布在護理科室(56.3%)和醫(yī)技科室(23.2%);10年以內工齡的圈員最多(57.0%)。
3.2 本調研中李克特量表的16項組織因素
本調研中李克特量表的16項組織因素分別是:(一)高階主管承諾(高階主管指院長、副院長、各科室/部門主任等),包括“高階主管指示整體目標”、“高階主管給予財政預算”、“高階主管獎賞實施成效”、“高階主管重視成本效益”;(二)使命與目標溝通,包括“直屬主管與圈員經常溝通”(直屬主管指品管圈所屬的單位主管)、“輔導員與圈員經常溝通”(輔導員指品管圈的指導者)、“圈長與圈員經常溝通”(圈長指品管圈的主要負責人)、“圈員了解品管圈使命與目標”;(三)獎勵方式,包括“給予品管圈團隊適當獎勵”、“給予輔導員個人適當獎勵”、“給予圈長個人適當獎勵”、“給予圈員個人適當獎勵”;(四)活動導向,包括“成立品管圈活動專責單位”、“擬定品管圈活動具體方針”、“開辦品管圈活動教育訓練課程”、“舉辦品管圈活動成果發(fā)表會”。
3.3 影響品管圈成效的組織因素分析
表1 研究對象的基本情況
表2 組織因素的重要性與執(zhí)行情況感知
3.3.1 重要程度與執(zhí)行情況感知的分析。(1)組織因素的重要性感知:16個組織因子的平均得分為4.11-4.52分,表明被訪者對這些特征的重要性感知度高。16個組織因子的標準差均小于1.5,說明被訪者的意見和態(tài)度偏差較小。平均得分最高的3個因子為“圈員了解品管圈使命與目標”(4.52)、“圈長與圈員經常溝通”(4.46)、“輔導員與圈員經常溝通”(4.44)。其中,“圈員了解品管圈使命與目標”平均分最高,標準差最小,說明被訪者的認同度高?!敖o予圈員個人適當獎勵”(4.11)、“高階主管重視成本效益”(4.13)、“高階主管指示整體目標”(4.18)被認為是最不重要的3個因子。其中,“給予圈員個人適當獎勵”的均值最低,標準差最大,說明被訪者對該因素的態(tài)度差異較大。(2)組織因素的執(zhí)行情況感知:16個組織因子的平均得分為3.81-4.44分,與對組織因素的重要性感知相比,執(zhí)行情況感知的得分較低,說明實際績效和表現(xiàn)與預期有差距。其中“圈員了解品管圈使命與目標”(4.44)、“圈長與圈員經常溝通”(4.43)、“直屬主管與圈員經常溝通”(4.39)是被訪者認為實際績效最為突出的因子。排名較低的3項是“給予輔導員個人適當獎勵”(3.81)、“給予圈長個人適當獎勵”(3.84)、“給予圈員個人適當獎勵”(3.96)。與執(zhí)行情況感知結果相比,這3項因子的重要性程度較高。同時,這幾項的標準差較大,說明被訪者的認同差異較大。(3)組織因素的重要性與執(zhí)行情況的t檢驗分析:就整體均值差異而言,12個因子的重要性均值在執(zhí)行情況分值之上,表明這幾項的實際表現(xiàn)和被訪者的期望值之間尚存在一定距離。其中,第1、4、13、16項的執(zhí)行情況分值高于重要性分值,說明在“高階主管指示整體目標”、“高階主管重視成本效益”、“成立品管圈活動專責單位”、“舉辦品管圈活動成果發(fā)表會”這4項做得比較好,甚至已經超出了大家的預期。就整體差異顯著性而言,“高階主管給予財政預算”、“高階主管獎賞實施成效”、“給予品管圈團隊適當獎勵”、“給予輔導員個人適當獎勵”、“給予圈長個人適當獎勵”這5項因子P<0.05,說明成員對其重要性和執(zhí)行情況的感知存在著顯著差異,見表2。
3.3.2 IPA象限圖分析:以組織因素重要性為縱軸,執(zhí)行情況為橫軸,以16項因子的重要性均值(4.29分)和執(zhí)行情況均值(4.16分)為象限劃分點繪制IPA象限圖(圖1)。
圖1表明,(1)第I象限為繼續(xù)保持區(qū),位于該象限的項目有“圈員了解品管圈使命與目標”、“圈長與圈員經常溝通”、“輔導員與圈員經常溝通”、“直屬主管與圈員經常溝通”、“舉辦品管圈活動成果發(fā)表會”,說明品管圈成員認為這5個項目的重要性很高,并且醫(yī)院實際執(zhí)行情況也很好,這些項目是醫(yī)院品管圈現(xiàn)有的競爭優(yōu)勢,應該繼續(xù)保持。在優(yōu)勢項目中,被訪者的重要性和執(zhí)行情況感知沒有顯著差異(見表3)。(2)第II象限為努力改善區(qū),位于該象限的項目有“給予品管圈團隊適當獎勵”。被訪者認為這項很重要,但是醫(yī)院實際執(zhí)行情況一般。醫(yī)院管理者應該給予這個項目特別的重視,重點加強此項因子的改善工作。(3)第III象限為低優(yōu)先權發(fā)展區(qū),位于該象限的項目有“高階主管給予財政預算”、“高階主管獎賞實施成效”、“給予輔導員個人適當獎勵”、“給予圈長個人適當獎勵”、“給予圈員個人適當獎勵”,雖然被訪者認為醫(yī)院在這些項目上的表現(xiàn)不夠好,但相對于前兩個區(qū)域的項目而言,大家并不認為這些項目很重要。因此,醫(yī)院不必投入過多的資源在這5個項目上,而應將目標和精力放在前兩個區(qū)域的項目上。但是,這并不代表醫(yī)院就可以對這些項目置之不理,這5項重要性得分都在4分以上,有很大的上升空間,其中第2、3、10、11項的重要性接近均值且P<0.05,表明大家雖然不看重,但是他們對重要性和執(zhí)行情況的感知存在著差異,實際感知顯著低于預期??梢赃m當?shù)卦黾油度?,以提高品管圈實施成效。?)第IV象限為避免過度投入?yún)^(qū),位于該象限的項目有“開辦品管圈活動教育訓練課程”、“擬定品管圈活動具體方針”、“成立品管圈活動專責單位”、“高階主管指示整體目標”、“高階主管重視成本效益”??傮w而言,被訪者肯定了醫(yī)院在這5個項目上的表現(xiàn),但相對于其他項目并不是非常重要;對于醫(yī)院而言,繼續(xù)保持好的現(xiàn)狀是必要的,但應該避免資源在這幾個項目上的過度投入。
圖1 16項組織因子重要性和執(zhí)行情況感知的IPA象限圖
4.1 品管圈活動需要醫(yī)院領導足夠重視
成功推動全面品質管理的最重要因素是卓越的領導[2],領導要重視品管圈活動,動員、引導全體員工積極參與品管圈活動。品管圈源于基層,產生于醫(yī)務小組,它是在醫(yī)療活動或工作崗位上從事各種各類醫(yī)療工作的員工,圍繞醫(yī)院的方針目標或現(xiàn)場存在的問題而組織起來開展活動的小組,所以必須要動員所有員工積極、熱情地投入到品管圈活動中去,而這一基本要素又必須是醫(yī)院領導或主管人員給予足夠的重視。
4.2 需有配套的責任與獎勵相結合的獎勵機制
醫(yī)院要建立責任與獎勵相結合的獎勵機制,讓員工意識到自己的責任是醫(yī)院責任的組成部分,與醫(yī)院建立起榮辱與共的血脈聯(lián)系。給予品管圈團隊、輔導員個人、圈長個人適當獎勵,把多種激勵方式進行有機組合,將物質激勵和職務、崗位、工作環(huán)境、職業(yè)發(fā)展等相結合。品管圈活動的成果能給醫(yī)院帶來效益,而醫(yī)院領導者又能給參與品管圈活動的人員給予精神、物質獎勵,必定能調動員工的工作熱情和積極性,形成良性的循環(huán),創(chuàng)造出更高質量的成果。加大對品管圈項目的投入,改善工作環(huán)境,增加技術和智力投資,能促使品管圈活動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對圈員來說,領導支持是一種極大的精神鼓勵;實踐證明,如果單位領導重視品管圈活動的開展,激勵措施到位,就會促進品管圈活動的開展。反之,品管圈活動就可能停滯不前,甚至流于形式[3]。
[1] Ugur Y avas,Donald J Shemwell.Modified importance-performance analysis:an application to hospital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lth Care Quality Assurance,2001,14(3):104-110.
[2] 邱文達,楊哲銘,郭乃文,等.品管圈推動情境因素及成效評估探討[J].醫(yī)務管理期刊,2001,2(3):85-95.
[3] 林劍輝.淺談品管圈在醫(yī)院管理中的應用[J].麗水學院學報,2011,33(4):67-69.
IPA analysis of organizational factors influencing quality control circle activity in a tertiary hospital in Shanghai /
XI Conghua, FAN Jie, JIN Qilin, GE Yating, HUANG Yahui// Chinese Hospitals. -2015,19(9):49-51
quality control circles, organizational factors, IPA analysis
Objectives: To investigate and analyze the organizational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im plem entation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s in a tertiary hospital in shanghai and putting forward suggestions accordingly. Methods: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used to the participators in the activities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s. Using the theory of IPA analyzes their perceptions of the im portance degree and actual perform ance of the organizational factors in the process of im plem enting Quality Control Circles. Results: what the respondents concern m ost is the senior m anager m ake financial budget for the activity, and give reward for the effective results, give quality control team s proper rewards, give counselors personal rewards and give the leads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 group appropriate rewards. But the above factors are in the third quadrant which is the low priority developm ent area in IPA analysis diagram. Conclusions: The hospital should strengthen the reward to the team s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 and establish a variety of incentives to prom ote quality control circle development.
2015-06-08](責任編輯 鮑文琦)
①同濟大學附屬楊浦醫(yī)院,200090 上海市楊浦區(qū)騰越路450號
②南京醫(yī)科大學,210029 南京市漢中路140號
③上海市楊浦區(qū)衛(wèi)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200090 上海市楊浦區(qū)眉州支路78號
④上??党提t(yī)院管理咨詢有限公司,201103 上海市合川路2679號虹橋國際廣場B座3A02室
金其林:上海市楊浦區(qū)衛(wèi)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研究員
E-mail:JinQL126@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