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語感與翻譯

      2015-11-23 03:56:56
      東北亞外語研究 2015年3期
      關(guān)鍵詞:母語語感外語

      高 寧

      (華東師范大學(xué) 外語學(xué)院,上海 200241)

      “語感”一詞不僅是漢日語同形詞,而且是日源新詞,這里對前期研究略做補(bǔ)正。在我國,它最早出現(xiàn)于“1926年8月夏丏尊《我在國文科教授上最近的一信念——傳染語感于學(xué)生》”里(黃河清,2010:912)。進(jìn)入辭書則較晚?!冬F(xiàn)代漢語詞典》第1版(1978)未收,第3版(1996)始錄入。1984年的《漢語外來語詞典》也未收。在日本,“青空文庫”的最早用例見于芥川龍之介的《芭蕉雜記》(1923)?!稄V辭苑》第1版(1955)、《新明解國語辭典》第1版(1973)、《學(xué)研國語大辭典》(1977)皆已收錄①。在研究論文方面,日本CiNii上最早的專論為新屋敷幸繁的《國語語感與國語教育》(1932)。國內(nèi)為邢公畹的《論‘語感’》(1981)②。

      一、關(guān)于“語感”的定義

      在前期研究中,筆者發(fā)現(xiàn)中日兩國對“語感”的定義有很大的不同。在我國,“某一民族語言的說者對本民族的語言都有豐富的感性認(rèn)識。這種感性認(rèn)識, 我國學(xué)者習(xí)慣稱之為‘語感’”(邢公畹,1981:15)。在《語言學(xué)名詞》里,語感“指人們對于自己使用的語言的判斷能力,特別是判斷一個句子是否能夠接受以及句子之間是否具有關(guān)聯(lián)性。既指對語言的直覺,也指如何對語言作分析的直覺”(語言學(xué)名詞審定委員會,2011:12)。概而言之,在我國,語感的涵蓋面廣,既包括詞匯,又指向句法層面。這一點說得最清楚的當(dāng)為呂叔湘。呂叔湘(1992:181)認(rèn)為語感“里面包括語義感,就是對一個詞的意義和色彩的敏感。包括語法感,就是對一種語法現(xiàn)象是正常還是特殊,幾種語法格式之間的相同相異等等的敏感。當(dāng)然也包括語音感?!雹?/p>

      在日本,“語感”則指對詞匯的感覺。如在1977年《國語學(xué)研究事典》里,語感的定義為“一個詞不僅可以在意義層面表達(dá)某個事實,這個詞還可以喚起說話人或談話人的感情?!保ㄗ籼傧泊?,1977:105)④1982年《日本語教育事典》將其定義為“每一個詞都有它的核心意義,但是它周圍纏繞了各種感覺,可以統(tǒng)稱為‘語感’?!保ㄈ毡菊Z教育學(xué)會,1982:291)在2005年《新版日本語教育事典》上,這一定義修改為“把一個詞指涉物品的客觀信息之外、可以從所指物品或這個詞本身感受到的主觀印象稱作語感、對詞的感覺”(日本語教育學(xué)會,2005:273)。到了2011年,依舊是“所謂‘語感’,即為這個詞給對方什么樣的感觸、印象、氣氛等與心理層面信息相關(guān)的選詞用字方面的靈活選擇?!保ㄖ写迕鳎?011:vii)非常明顯的是,所有定義都是圍繞“詞”⑤進(jìn)行,與漢語有不小的差別。簡言之,「語感」一詞進(jìn)入我國后,已經(jīng)歷了語義擴(kuò)充,大大地拓展了原來的語義范圍。

      這個認(rèn)識論上的重大區(qū)別,使兩國的語感研究走上不同的路徑。在我國,詞語、句子、語音甚至篇章都已納入語感研究領(lǐng)域。但是,在日本,詞匯層級的語感研究始終是絕對的主流。《Case Study日語詞匯》(森田良行等,1989)、《日本語的視點》(森田良行,1995)、《新版日本語教育事典》(日本語教育學(xué)會,2005)、《語感修辭》⑥(中村明,2011)、《日本語語感辭典》(中村明,2010)莫不如此。我國學(xué)者所撰《日源新詞之‘語感’》(施建軍 沈燕菲,2011)一文所舉十余例日文例句也沒有超越詞匯層面的。因此,對譯學(xué)研究而言,意識到這一點,意義重大。相關(guān)研究一定要跳出日語的「語感」,按照漢語對“語感”的界定,從詞語、句子、篇章等各個層面展開。只有這樣,才能開闊視野,把對譯文的關(guān)注、研究從詞匯層面擴(kuò)展開來,避免發(fā)生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視野偏差。此為漢日雙語在語感問題上的第一個、也是最基本的差異。

      關(guān)于語感的理論與分類研究,中日相關(guān)文獻(xiàn)很多。從譯學(xué)角度出發(fā),筆者贊同中村明之說,即語感分為兩部分,一是核心意義,一是外圍意義,但兩者沒有涇渭分明的界限,有時難以區(qū)分(中村明,2011:181-183)。在翻譯研究上,語感問題不僅指向外圍意義,也同時指向核心意義,并且時常糾纏在一起,“剪不斷,理還亂”。指向核心意義時,理解與達(dá)意是重點;指向外圍意義時,探究其所帶來的“感觸、印象和氣氛等心理層面相關(guān)信息”(中村明,2011:vii)則上升為第一要務(wù)。

      二、漢日雙語間“語感”的特殊性

      站在譯學(xué)立場上看,漢日雙語間詞匯層面的語感問題還具有不同于漢英之間的特殊性,如由“漢字搬家”所形成的同形漢字詞。

      由此帶來的語感問題,其特點,一言以蔽之,八個字:“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這同中日兩國一千多年的文化交往密不可分。舉一個耳熟能詳?shù)耐螡h字詞“知識分子”為例。2014年6月28日,復(fù)旦大學(xué)英文系曲衛(wèi)國教授發(fā)微信說“……,余英時就有知識人的說法:過去‘分子’用得太可怕了,分子是右派分子、壞分子,什么都在里頭?!R分子’已經(jīng)用了幾十年,從前是一個中性的詞,后來就變質(zhì)了。所以我不想再用?!v知識人等于中國人講讀書人一樣,講政治人、經(jīng)濟(jì)人、文化人都可以,為什么不能用知識人呢?”⑦一經(jīng)指出,筆者也掂量出“知識分子”的微妙語感,并開始了拓展研究。在辭書和《中日對譯語料庫》上搜尋一番,有以下收獲。

      褒義的“分子”:骨干分子 積極分子 進(jìn)步分子 先進(jìn)分子 優(yōu)秀分子 勇敢分子 愛國分子 工農(nóng)分子 開明分子

      中性的“分子”:中堅分子 狂熱分子 活躍分子 活動分子 抗日分子 上層分子 共產(chǎn)主義分子 左翼分子 右翼分子 同情分子 革命分子 左派分子

      貶義的“分子”:壞分子 落后分子 幫派分子 異己分子 反動分子 特務(wù)分子 宗派分子 邪教分子 犯罪分子 鬧事分子 顛覆分子 投機(jī)分子 殺頭分子 共黨分子 托派分子 投敵分子 變節(jié)分子 民粹分子 中間分子 反黨分子 漏網(wǎng)分子 貪污分子 腐化分子 死硬分子 敵對分子 管制分子 不法分子 好戰(zhàn)分子 地主分子 墮落分子 搗亂分子 頹廢分子 消極分子 叛國分子 嫌疑分子 奸細(xì)分子 首要分子 動搖分子 匪特分子 不良分子 親日分子 為首分子 破壞分子 販私分子 變質(zhì)分子 懶惰分子 整肅分子 極右分子 黑幫分子 腐敗分子 激進(jìn)分子 逃竄分子 頑固分子 富農(nóng)分子 妥協(xié)分子 三反分子 左傾分子 右傾分子 右派分子 失足分子 惡霸分子 流氓分子 首惡分子 剝削分子 派性分子 殘余分子 投降分子 脅從分子 民主分子 反革命分子 國民黨分子 兩面派分子法西斯分子 打砸搶分子 投降主義分子 屢教不改分子 為非作歹分子 罪大惡極分子 投機(jī)倒把分子 機(jī)會主義分子 托洛斯基分子 軍國主義分子 擴(kuò)張主義分子 官僚主義分子 自由主義分子 修正主義分子 帝國主義分子 資產(chǎn)階級分子 小資產(chǎn)階級分子 地富反壞右分子 無政府主義分子

      以上分類是根據(jù)筆者的語感進(jìn)行的,不同的人可能會有不同的分法。這里需要說明的是,所謂“中性的‘分子’”,意為根據(jù)說話人身份或語境可上下調(diào)整,或褒或貶。余英時所提到的“知識⑧分子”,顯然問題出在后兩個字的外圍意義上。其最早用例,見于1928年毛澤東的《井岡山的斗爭》:“一哄而集的群眾會,不能討論問題,不能使群眾得到政治訓(xùn)練,又最便于知識分子或投機(jī)分子的操縱”(轉(zhuǎn)自黃河清編著,2010:955),似乎一出生就外帶上貶義色彩,與幾十年后的“臭老九”似有潛在的傳承關(guān)系。

      那么,「分子」在日語里又是什么意思,帶有什么語感呢?《大辭林》(第3版)的釋義(2)譯成漢語為“團(tuán)體中的各個人。成員”,釋例為「不平分子」(松村明,2006:2267)?!稄V辭苑》(第5版)為“集團(tuán)中的各個人。成員”,釋例「異分子」「不平分子」(新村出,1998:2383)。《新明解國語辭典》(第6版)的釋義(2)為“集團(tuán)中立異的一部分人”,釋例是「危険分子?破壊分子?妨害分子」(山田忠雄等,2005:1332)。其余辭典釋義大同小異,另見釋例「反動分子」「不穏分子」「不良分子」「反政府分子」「尖鋭分子」「反社會的分子」「反日分子」「異端分子」「急進(jìn)分子」「不満分子」「赤色分子」「反抗分子」「過激分子」和「積極分子」等。「積極分子」是一個例外,帶有正面語感,其余皆帶有負(fù)面語感,甚至沒有一個詞可看作中性詞。要言之,與漢語相比,日語的「××分子」的負(fù)面特征更加明顯。由此,筆者展開了兩項后繼考察。一是日文有無「知識分子」的說法,二是在此基礎(chǔ)上考察“知識分子”的日譯。在《中日對譯語料庫》的日文著作里,沒有檢索到「知識分子」。在EBwin系統(tǒng)里,《大辭林》(1995)、《國語大辭典》(1982)、《大辭泉》(1995)、《廣辭苑》(2008)和《日本語大シソラース》(2006)皆未出現(xiàn)該詞或用例。在《日本大百科》(1998)里找到2個用例。一個出自綜述馬克思主義階級理論的文字中,一個出現(xiàn)在介紹朝鮮「獨立協(xié)會」的詞條里。似乎可以說,在日語中,「知識分子」近乎異類。而“知識分子”的日譯,《中日對譯語料庫》⑨檢索結(jié)果如下。

      表1 關(guān)于“知識分子”的日譯統(tǒng)計

      顯然《中日對譯語料庫》的日譯受到了漢語的影響,「知識分子」使用了79次,明顯有別于日本人的原創(chuàng)作品⑩,但是,與其他譯詞290次相比,已經(jīng)有所“收斂”?;蛟S可以說,有相當(dāng)多的日本漢語翻譯家對「知識分子」的說法有所保留,而選用了其他譯詞。為此,筆者再一次利用EBwin系統(tǒng),對同形漢字詞「知識人」、「知識層」進(jìn)行檢索。此外,魯迅當(dāng)年曾引進(jìn)「知識階級」一詞(常曉宏,2014:96),故一并進(jìn)行統(tǒng)計。結(jié)果如下:

      表2 關(guān)于「知識人」「知識層」「知識階級」出現(xiàn)數(shù)的統(tǒng)計

      很顯然,這三個詞在日本都比「知識分子」用得多,尤其是「知識人」。最后,筆者換一個角度,反向檢索了「インテリ」「知識人的漢譯情況。日本學(xué)者鈴木修次(1978:62)說:“日語‘知識人’一詞的骨子里,帶有對這種‘知識’(善知識:即指修行高僧。)尊敬的意思”。由此可以明顯感受到國內(nèi)日語翻譯家對“知識分子”的講法缺乏敏感?!爸R分子”已成為首選譯詞。而8個“知識人”的譯詞全部出自《利瑪竇傳》,似與時代語境關(guān)系較大。

      表3 關(guān)于「インテリ」的漢譯統(tǒng)計

      表4 關(guān)于「知識人」的漢譯統(tǒng)計

      概而言之,語感的外圍意義有時也可成為核心意義天平上的“風(fēng)向標(biāo)”,不經(jīng)意間就會或明或暗地改變其價值取向。

      三、語言層級與語感把握

      另一方面,如前所述,漢日雙語在語感問題上最重要的差異是視野的不同。對翻譯實踐與譯學(xué)研究而言,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詞匯語感把握的好壞是局部問題,對全局影響有限。通常,句子、句群和篇章層面上的語感把握,顯然更加重要。

      (1)墨水河盛產(chǎn)的白鱔魚肥得像肉棍一樣,從頭至尾一根刺。它們呆頭呆腦,見鉤就吞。

      譯文:墨水河名産の白鰻は男根のようにまるまるとふとって、頭から尻尾までしゃきっとした姿をしている。鰻どもは間抜けで、あっさりと釣り針にくらいつく。

      此例選自莫言的《紅高粱》及其日譯本。從語感研究的角度看,是一個由詞匯層級過渡到句子層級的例子。首先是“肉棍”譯為「男根」,但顯然不是誤讀,而是平衡核心意義與外圍意義之后的結(jié)果。值得玩味的是,譯者的“改動”并沒有局限這一個詞之上?!皬念^至尾一根刺”也沒有直譯,“刺”字譯作「姿」,同時又將“一根”譯作「しゃきっとした」,與「男根」和「姿」呼應(yīng)。由此,日譯文的語發(fā)生了微妙的變化,是否可視為譯者成功的創(chuàng)造性叛逆,值得進(jìn)一步研究。下一例則是更典型的句子層級,甚至可以說是篇章層級的例文。

      (2)棋呆子紅了臉,沒好氣兒地說:“你管天管地,還管我下棋?走,該你走了?!本陀执叽傥疑磉叺膶κ帧?/p>

      譯文:Chess Fool went red in the face. “Always intruding into other people’s business-can’t I have a game without you butting in?” He said crossly. “Go away, just go away.” And he urged his opponent beside me to continue.

      棋呆子王一生嗜棋如命,到處找人下棋。好不容易有人愿意陪他廝殺一盤,雙方鏖戰(zhàn)正酣之際,突然出現(xiàn)一位尋找牌友的同學(xué),說了一通話擾亂了他下棋的心思。王一生頗有些不滿,便斥來者道:你管天管地,還管我下棋?但馬上集中精神回到棋局,便又催促對手道:走(棋),該你走了。……杜博妮的譯文將兩句話的聽者當(dāng)成了一個人。所以,“Go away, just go away”就變成了對新來者的逐客令,相當(dāng)于“走開,快點走開”,從而與原文相去甚遠(yuǎn)。 (覃江華 劉軍平,2012:52)

      對于國人來說,特別是在相應(yīng)的上下文中,即便沒有體態(tài)語言的提示,原文里的引語是針對一人,還是針對兩人,大概不會成為問題。更何況“該”字本身就有“輪到”之意。在漢語里,類似的情況并不罕見。譬如,《雷雨》里就有一句話分別對兩個人說的臺。但是,對外國人,哪怕是漢學(xué)家,哪怕完全掌握上下文語境,也不能保證語感不出問題。筆者查閱了日譯文,比英譯略好一些,但是語感仍然不到位。

      譯文:將棋屋はぽっと頬をあからめて、「余計なお世話だ。ぼくの將棋にまで口を出す気か。向こうへ行ってくれよ」と無愛想に言うと、「君の番だ」とぼくの隣の學(xué)生を促した。

      如果把日譯文回譯成漢語,則是“棋呆子紅了臉,沒好氣兒地說:‘你管天管地,還管我下棋?到一邊去?!缓笥执叽傥疑磉叺膶W(xué)生:‘該你走了’”。顯然,日譯文把“走,該你走了”這句話翻譯了兩遍,既訓(xùn)斥了來者,又催促了對手下棋。不過,原文并無雙關(guān)之意。相反,正因為多此一舉,才暴露出譯者在語感上的困惑和無奈的雙重選擇。

      (3)老王有個弟弟,在西安工作,前幾天給他打了一個電報,說是孩子病了,怕是得了急性肝炎,估計這兩天趕回北京。

      譯文:王さんには弟さんがいて、西安で働いていますが、數(shù)日まえ弟さんに電報を打って、お子さんが病気になった、おそらく急性肝炎にかかったのだろうと言ってやったので、ここ2、3日中に急拠北京へ帰ってくるものと思います。

      (轉(zhuǎn)自高寧 杜勤,2013:221)

      此例日譯出自日本漢學(xué)家之手,在原文把握上也出現(xiàn)了較大的偏差。在漢語中,誰在西安工作,誰給誰打了電報,誰要回北京,誰是孩子的父親,不用進(jìn)行語法分析,僅憑語感就可以明白?,F(xiàn)在的日譯從打電報起,把后面幾個要點全譯反了。其實,單獨抽出每一句話,相信日本學(xué)者不會譯錯。但是,把它們放到一起,語感就容易出現(xiàn)問題,致使發(fā)生理解偏差。從語感的核心意義與外圍意義的關(guān)系看,以上3例不同于“知識分子”,核心意義成了問題的主要方面??傊?,句子層級的語感問題,通常比詞匯層級更重要,與核心意義關(guān)系也更密切,對全局影響更大,更需要花精力鉆研。

      四、語感與翻譯研究的方向性

      語感研究的另一個重要內(nèi)容,則是翻譯實踐與研究中從“外語→母語”還是從“母語→外語”的方向性問題。這個話題,時常出現(xiàn),討論卻基本停留在感性或經(jīng)驗的層面。從語感研究入手,或許可以在理論層面上獲得一些更為清晰、更為科學(xué)的認(rèn)識。

      從語感研究的角度看,如果一個人在母語環(huán)境里學(xué)習(xí)外語,外語能力再強(qiáng),一般也難以超越母語。16歲后開始學(xué)習(xí)外語更是如此。通常他們是采用“各個擊破”的方式,來分別學(xué)習(xí)并掌握外語的各個語言點知識,然后依靠理性分析能力將它們拼湊成型。但是,他們不可能像學(xué)母語那樣,擁有充足的語言資源,并且具備學(xué)習(xí)“隱性語言知識”的能力,能夠在母語典范的熏陶下,舉一反三,在較短的時間內(nèi)建立起自足、完備的語言體。因此,對母語和非母語而言,人的語感不可同日而語,且有層次之分。對母語,語感的強(qiáng)弱不僅體現(xiàn)于外在的閱讀理解上,而且也表現(xiàn)于內(nèi)在的寫作水平中,具有明顯優(yōu)勢。另一方面,對外語而言,語感主要集中在閱讀與理解之上,一旦落筆,語感能力迅速消減,有“言行不一”之嫌。要言之,一個人的母語語感通常強(qiáng)于外語語感;就外語本身而言,閱讀、理解層面的語感又強(qiáng)于寫作時的語感。由此看來,在翻譯實踐層面,應(yīng)實事求是,揚(yáng)長避短,以外譯漢為主攻方向。在譯學(xué)研究上,從認(rèn)識雙語特征、推進(jìn)翻譯理論研究的角度看,兩個取向皆可。不過,毋庸諱言的是,在“外語→母語”方向上的研究,往往能夠更快、更有效地指導(dǎo)外譯漢的翻譯實踐,提高實際動手能力。其實,在譯學(xué)研究上,有學(xué)者張西平(2015:19)說“在‘中西互譯’中,我們留下的學(xué)術(shù)遺產(chǎn)主要是‘外譯中’,中國學(xué)術(shù)界的翻譯實踐并未留下多少‘中譯外’的經(jīng)驗,盡管我們也有辜鴻銘、林語堂、陳季同、吳經(jīng)熊、楊憲益、許淵沖等前輩的可貴實踐。”

      由此看來,以上兩節(jié),實際上走的是“母語→外語”的路徑,靠漢語“主場”做理解層面的文章。但是,所舉英日兩個誤譯,皆沒有全新的改譯,顯示出“言行不一”的無奈。對中國人而言,從意義層面去局部修正外國翻譯家的誤譯之處并不難,但是,要跳出原譯,拿出全新譯文,不僅要文通字順,達(dá)意無誤,更要語言純正,兼有文采,就絕非易事。換言之,這種“母語→外語”的研究取向,雖然可以發(fā)揮母語語感在原文理解上的優(yōu)勢,卻往往無力在譯文創(chuàng)作上推陳出新。

      換一個角度,就同源譯文的學(xué)習(xí)與研究而言,“外語→母語”與“母語→外語”兩個走向也有著不小的差異。一言以蔽之,在進(jìn)行漢譯外的同源譯文對比時,我們雖然能夠有自己的判斷,但是,要把這種判斷變成譯筆上的真功夫,對絕大部分人來說,難以達(dá)到爐火純青的地步。在“外語→母語”軸線上,同源譯文的對比就不僅能提高翻譯鑒賞能力,而且還能夠潛移默化地提高母語的寫作能力。對雙語基礎(chǔ)很好的人,這種同源譯文的對比,會產(chǎn)生明顯的點化作用。當(dāng)然,這種提高與點化也并非可以一蹴而就。

      要言之,對翻譯實踐而言,最為重要的是,要把譯出語閱讀理解上的語感充分結(jié)合到譯入語“寫作”之中,并盡可能地通過譯筆再現(xiàn)出來,走向交合、重疊、甚至局部地合二為一。在“母語→外語”的路徑下,很難做到雙贏;在“外語→母語”的路徑下,雙贏的可能性則大幅度提高。

      (4)赤ん坊ながら問題児ぶりは、すでにこの頃から発揮していた。とにかく眠らない。夜泣きが激しく、たいして晝寢もしていないのに、夜通し泣き続けていたそうだ。1日中、子守で疲れ果てた母にとっては、ノイローゼになりかねないほどだったというから、その激しさが分かる。1日に3-4時間の睡眠で軍務(wù)をこなしていたと言われる英雄にちなみ「ナポレオン」とのニックネームが付いたほどだ。

      原譯:從那時起,我就是有問題的孩子。首先是怎么也不睡覺。夜里扯著小嗓子嚎哭,通宵不停;白天呢,稍睡一會兒,就又哭鬧不止。母親整天陪在我的旁邊,因過度勞累患上了神經(jīng)衰弱癥,可見我那時的哭鬧多么激烈。于是我得了一個外號叫“拿破侖”。因為據(jù)說拿破侖一天只睡三四個小時,仍能精力充沛地處理軍務(wù)。

      此例原譯幾處語感有問題,最嚴(yán)重的一處為“母親整天陪在我的旁邊,因過度勞累患上了神經(jīng)衰弱癥”。譯者沒有把握住「なりかねない」和「ほど」的語感。前者只是說有這種可能性,后者不過表示已達(dá)到「なりかねない」的程度而已。其次是「晝寢もしていない」也被譯反了。如果說這兩處問題主要出在核心意義上,那么「問題児」的翻譯,則與對外圍意義的把握密切相關(guān)。嚴(yán)格地說,“有問題的孩子”在語感上比「問題児」程度輕,尚不能充分反映“與其他孩子相比,性格與行為異常之處甚多,需要在教育上特別關(guān)注與指導(dǎo)的孩子”(松村明,2006:2541)的語義。再就是「こなしていた」的語感。它不僅是“做”,而且是“做好、做到位”。原譯的“仍能精力充沛地”反映不了這層意思。另一方面,筆者是在“外語→母語”方向上工作,不同于(2)(3)兩例,有能力跳出“小打小鬧”局部修改的圈子,重起爐灶,實現(xiàn)雙語語感新的對接與并軌,以爭取雙贏。

      筆者改譯:我在襁褓中就已是問題兒童,發(fā)作的很厲害。一句話,不睡覺。白天不睡,夜晚哭鬧,卻能鬧個通宵。聽說母親整日照看我,身心疲憊,幾乎要得神經(jīng)病。結(jié)果,我得一個外號,叫拿破侖。據(jù)說這位英雄一天睡三四個小時,就能處理好軍務(wù)。

      (5)細(xì)く高い鼻が少し寂しいけれども、その下に小さくつぼんだ唇はまことに美しい蛭の輪のように伸び縮みがなめらかで、黙っている時も動いているかのような感じだから、もし皺があったり色が悪かったりすると、不潔に見えるはずだが、そうではなく濡れ光っていた。

      譯文1:玲瓏而懸直的鼻梁雖嫌單薄些,在下方搭配著的小巧的閉上的柔唇卻宛如美極了的水蛭環(huán)節(jié),光滑而伸縮自如,在默默無言的時候也有一種動的感覺。如果嘴唇起了皺紋,或者色澤不好,就會顯得不潔凈。她的嘴唇卻不是這樣,而是滋潤光澤的。

      譯文2:細(xì)高的鼻子略帶愁悶神情,可是鼻子下如苞蕾似的小嘴唇,宛然像美麗的水蛭子輪箍滑溜溜地伸縮著,即使沉默的時候,還是使人感覺著它在蠕動,如果有皺紋或是顏色不好看,當(dāng)然會覺得不潔凈,可是這些一概沒有,只顯得光澤柔潤。

      譯文3:筆挺的小鼻子雖然單薄一些,但下面纖巧而抿緊的雙唇,如同水蛭美麗的輪環(huán),伸縮自如,柔滑細(xì)膩。沉默時,仿佛依然在翕動。按理起了皺紋或顏色變難看時,本該會顯得不潔凈,而她這兩爿櫻唇卻潤澤發(fā)亮。

      此例為同源譯文的例子。原文摘自川端康成的《雪國》。很顯然,無論是遣詞造句,還是句型、句式的選用,抑或?qū)溟L的控制、對翻譯技巧的處理,對修辭手法的運用,譯文3皆勝一籌。不僅理解更精準(zhǔn),譯文也更有文采,絲毫沒有翻譯腔,有效地把日語語感融入到漢語之中,使它們合二為一,產(chǎn)生相似的美感??偠灾瑢Ψg而言,所謂語感,在實踐層面,也是一種能力,是把對譯出語的語感遷移、同化到譯入語里的能力。這種能力在外譯漢時可以獲得更大、更快、更全面的提升。

      五、語感的把握原則

      以上分別從“母語→外語”和“外語→母語”兩條路徑探討了語感與翻譯的關(guān)系。進(jìn)一步考察之后,筆者發(fā)現(xiàn)在這兩條不同的方向上,語感與翻譯的結(jié)合方式也有明顯差異。如果按照中村明的說法,把語感分為核心意義和外圍意義,那么,在“母語→外語”的路徑上,兩者都集中作用在“母語”身上,能夠從“母語”跨越出去,投射到“外語”身上的,主要是語感的核心意義,外圍意義則有被懸置的嫌疑——難以滲透到具體的譯語文字之中。反之,在“外語→母語”的路徑上,首先在“外語”上起作用的,無疑是語感的核心意義,其次,基于理解層面的外圍意義也被激活,且共同指向“母語”。這時,對“母語”而言,不僅要接受語感的核心意義,而且還要接納語感的外圍意義,并將兩者有效地轉(zhuǎn)碼為母語譯文。

      (6)けれども、死に方や死ぬときの気象條件にまで注文をつけるのは、蟲がよすぎるというほかはない。案の定、死に方についての願望は葉わなかった。おふくろは、八十六のとき脳血栓で倒れて、その後五年も寢たきりで生きることを余儀なくされたのである。

      ただ、秋冷の候とおだやかな好天に恵まれたことだけは、せめてものさいわいであった?;鹪幛稳?、燃えさかる炎の音が聞き苦しくて、建物の外へ出ると、おふくろを焼く煙は高く晴れた空へまっすぐに立ち?xí)Nっていた。そのままコスモスの花野を前に佇んでいると、足元でコオロギが鳴き出した。

      おふくろはもういないのに、秋晴れの空はいまでもこんなに高い。ふとそう思ったりする

      原譯:但是,連死法和死時的氣候都要提出要求,這只能說有些自私。可是,死法的愿望并沒有實現(xiàn)。母親在八十六歲的時候因為腦血栓倒下了,之后的五年不得不臥病在床。

      只有去世和葬禮的那幾天適值秋冷季節(jié)和溫和的好天氣,這一點還算比較幸運?;鹪崮翘?,聽到熊熊燃燒的火焰聲,我覺得不舒服,走到外面,看到焚燒母親的煙直直地升入高聳晴朗的天空。望著藍(lán)天,駐足在大波斯菊的花叢前,腳下響起蟋蟀的鳴叫。

      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母親,雖然她已經(jīng)不在了,但秋日晴朗的天空卻高聳如昔。

      (許慈惠等,2009:32-35)

      筆者改譯:不過,對死法和死時的天氣都提要求,只能說她在打如意算盤。結(jié)果,死法卻未能如愿。母親86歲時腦溢血倒下,之后的5年臥床不起。

      不過,辭世倒是在秋涼時節(jié),又遇上風(fēng)和日麗的好天氣,且算是小小的安慰吧。火葬那天,爐中的燃燒聲著實讓人痛苦,我便走到屋外——母親的焚化爐冒出筆直的青煙,沖上晴朗的天穹。我就這樣紋絲不動地站在大片的波斯菊前,腳邊響起了家蟲蟋蟀的叫聲。

      母親已經(jīng)不在了,卻怎么能夠如此秋高氣爽呢。我忽然意識到這一點。

      此例選自日本作家三浦哲郎深情追憶20年前母親去世之文。在此大前提下考察原譯,可以發(fā)現(xiàn)在核心意義與外圍意義的把握上存在一些問題。譬如「蟲がよすぎる」,用漢語說,就是“自私”、“太自私”??墒?,用在這里講過世的母親,筆者在漢語語感上不是很能接受。斟酌良久,改譯為“打如意算盤”,雖然在外圍意義上程度有所減輕,卻也沒有背離原文的核心意義。其次,「案の定」的意思為“跟想的一樣,多用在不好的事情上”(松村明,2006:102)。在原文里是呼應(yīng)前文「蟲がよすぎる」。原譯顯然考慮到語境,沒有選用“果然”來翻譯。不過,“可是”的譯法又違背「案の定」的核心意義,在語感上略有區(qū)別。為此,筆者選擇了中性語感的譯詞——“結(jié)果”。再如「さいわい」,原譯的“幸運”當(dāng)然不能說有問。然而,筆者以為,對老母親來說,葬禮遇上好天,與其說是“幸運”,不如說是對老人家的“安慰”更妥帖一點,因為滿足了她生前的一個愿望。再就是「そのまま」,原譯漏譯,使得原文與譯文在語感上產(chǎn)生微妙的不同。在原文里,作者聽到焚燒爐燃燒的聲音,十分不忍,便走到樓外,然后一動不動地站在大波斯菊前,仰望青煙沖上云霄?!袱饯韦蓼蕖乖谶@里把前后兩個動作凝凍為一體,不可忽略。與它呼應(yīng)的,則是動詞的進(jìn)行時——「佇んでいる」。此外,后面的「足元でコオロギが鳴き出した」也并非是對客觀場景的簡單描述。查閱《日本大百科》可以知道,「コオロギ」在日本民俗里被看作家蟲,有一種親近感。由此,作家再一次不露痕跡、曲盡其妙地表達(dá)出對母親的思念。在這個大背景下,考察原文最后一段話,原譯“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母親,雖然她已經(jīng)不在了,但秋日晴朗的天空卻高聳如昔”所表達(dá)的,與原文有距離。原文最重要的地方是「のに」,它的核心意義表示逆接,外圍語感表示抱怨和不滿。抓不住這一點,整個譯文就有脫離原文之虞。另一方面,與「のに」呼應(yīng)的是「いまでも」和「こんなに」,背后所隱含的語感依舊是對天高云淡的不滿和對母親的無限追思。沒有捕捉到這一點,末尾的「ふとそう思ったりする」的「そう」,也是順勢被誤解成“母親”。

      綜上所述,本文討論了語感與翻譯的關(guān)系,首先指出在漢日雙語里,語感這一同形漢字詞所指有別。在日語里,基本囿于詞匯層面;在漢語,則擴(kuò)展到句子、篇章和語音等層面。其次,探討了同形漢字詞的語感問題和“母語→外語”、“外語→母語”兩種路徑與語感研究的關(guān)系。最后提出在翻譯實踐中應(yīng)把握的兩條原則,一是以核心意義轉(zhuǎn)換為主,外圍意義轉(zhuǎn)換為輔,二是譯文語感服從原文語感,母語語感的發(fā)揮受限于外語語感。

      注釋:

      ① 有待探究的是,10卷本《大漢和辭典》(1968)和3卷本《廣漢和辭典》(1982)未收“語感”,小型版的《新選漢和辭典新版》(1974)和《三省堂漢和辭典》第2版(1977)則已選錄。

      ② 關(guān)于語感一詞在中日間的交流問題,可深入探討。因不是本文的研究重點,恕不再深究。(新屋敷幸繁.1932.國語の語感と國語教育[J].學(xué)習(xí)研究,(2):75-82;邢公畹. 1981.論“語感”[J].語言研究,(1):15-19.)

      ③ 夏丏尊的定義是“一般做教師的,特別的是國文科教師,對于普通文字應(yīng)該比學(xué)生有正確豐富的了解力。換句話說,對于文字應(yīng)有靈敏的感覺,姑且名這感覺為‘語感’”(黃河清編著,2010:912)。西方的《現(xiàn)代語言學(xué)詞典》的定義為“語言學(xué)用此術(shù)語指說話人對其語言的判斷,特別是判斷一個句子是否可接受,或句子之間如何聯(lián)系”(戴維·克里斯特爾,2000:189)。(戴維·克里斯特爾. 2000.沈家煊譯.現(xiàn)代語言學(xué)詞典[Z].北京:商務(wù)印書館.)

      ④ 本文所引日語文獻(xiàn),除譯著外,皆為筆者所譯。

      ⑤ 日語原文皆為「(ある)語」或「その語」。

      ⑥ 中村明的《語感修辭》中有個別例句超越了詞語層面。如「Q31次の①~④について、謝罪の程度が深いと思われるものから順番に並べてください。① 過日の件、あらためて深くお詫びいたします。②この間は失禮しました。③先日はご迷惑かけてどうもすみませんでした。④先だっての件、まことに申し訳ありません?!梗ㄖ写迕?,2011:97)。作者給出的答案是“①→④→③→②”。另,因篇幅關(guān)系,版面有變。

      ⑦ 據(jù)余英時說,他的這個語感也是來自外人。“大約是一兩年前,我曾讀到一篇談‘分子’的文章,可惜已忘了作者和出處。據(jù)作者的精到分析,把‘人’變成‘分子’會有意想不到的災(zāi)難性的后果。所以,我近來極力避免‘知識分子’,而一律改用‘知識人’”(余英時,2013:新版序2)。(余英時. 2013.士與中國文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⑧ 就“知識”一詞而言,《漢語外來詞詞典》(406頁)認(rèn)為“源日知識?智識chishiki〖<古代漢語 孔融>《論盛孝章書》:‘海內(nèi)知識,零落殆盡?!庾g英語knowledge〗”?!督F(xiàn)代辭源》(955頁)則稱“1819年馬禮遜《華英字典·PartⅡ》:‘知識,knowledge;information’”。查閱沈國威的《近代中日詞匯交流研究》、劉凡夫 樊慧穎的《以漢字為媒介的新詞傳播》,意見也不統(tǒng)一。因本文主旨的關(guān)系,暫不深究。(劉正埮 高名凱 麥永乾 史有為.1984.漢語外來詞詞典[Z].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沈國威.2010.近代中日詞匯交流研究[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劉凡夫 樊慧穎.2009.以漢字為媒介的新詞傳播[M].大連:遼寧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

      ⑨ 本文中如無特殊說明,所引例句皆出自由北京日本學(xué)研究中心2003年開發(fā)的第一版《中日對譯語料庫》.

      ⑩ 這也是筆者一貫主張漢日對比不能簡單采用原文對譯文的方式進(jìn)行的原因。受譯出語影響,譯入語的純正性難以得到絕對的保證,雖然情況會因人而異,有所不同。

      猜你喜歡
      母語語感外語
      母語
      草原歌聲(2020年3期)2021-01-18 06:52:02
      閱讀教學(xué)中學(xué)生語感的培養(yǎng)
      甘肅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6:08
      如何有效培養(yǎng)學(xué)生的語感
      甘肅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5:54
      “讀”辟蹊徑 助培語感——指向語感培養(yǎng)的朗讀教學(xué)策略
      外語教育:“高大上”+“接地氣”
      海峽姐妹(2018年3期)2018-05-09 08:20:43
      母語
      草原歌聲(2017年3期)2017-04-23 05:13:47
      大山教你學(xué)外語
      大山教你學(xué)外語
      論中學(xué)語文閱讀教學(xué)中語感的培養(yǎng)
      我有祖國,我有母語
      西平县| 武功县| 寻甸| 巍山| 湘潭市| 溧阳市| 呼图壁县| 夏津县| 晋江市| 汤原县| 富源县| 永嘉县| 龙里县| 闸北区| 锦屏县| 乐安县| 西丰县| 浦东新区| 贺兰县| 阿城市| 荆门市| 宜宾县| 徐水县| 阜南县| 成都市| 民勤县| 鸡泽县| 鹤岗市| 政和县| 醴陵市| 乡城县| 邻水| 晴隆县| 榆林市| 高阳县| 随州市| 阳新县| 湟源县| 平原县| 瑞安市| 张家港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