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雅靜
【摘 要】閱讀能使學生的知識獲得增長,智力獲得發(fā)展,情操獲得陶冶。而受限于目前我們課堂教學的篇目較少,學生閱讀興趣不高,閱讀量也遠遠不夠。因此筆者認為從語文課本入手,適宜地延伸閱讀文章,以課內(nèi)帶動課外,擴大學生的閱讀量,是一種切實可行的有效方式之一。而教師只有正確把握好延伸的基準點,才能幫助學生將這些看似無關(guān)的課內(nèi)、課外閱讀串聯(lián)起來,才能實現(xiàn)教學的延續(xù)性,達到最好的“加乘效果”。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 ? ?課外延伸 ? ? 閱讀教學
培根說:“讀書足以怡靜、足以博采、足以長才?!遍喿x能使學生的知識獲得增長,智力獲得發(fā)展,情操獲得陶冶。而目前受限于我們語文課內(nèi)教學的篇目較少,學生閱讀興趣不高,閱讀量遠遠不夠。因此筆者認為若能從語文課本入手,找準課內(nèi)外閱讀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精心選擇延伸的閱讀材料,才能真正激發(fā)起學生的閱讀興趣,實現(xiàn)“得法于課內(nèi),得益于課外?!惫P者經(jīng)過多年的實踐研究,采用以下四種方式開展延伸閱讀,取得較好的效果。
一、根據(jù)主題延伸式
“主題式”的延伸閱讀,即根據(jù)一個主題安排多篇相關(guān)文章以環(huán)繞此中心主題,以五年級上冊第六組課文為例,本單元以“父母之愛”為主題。有《地震中的父與子》《慈母情深》《“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學會看病》。幾篇文章都緊扣“父母之愛”,記錄了父母對于孩子愛的不同表現(xiàn)。在此基礎之上,我又圍繞這個主題,補充了《母親的存折》《父愛在拐彎處》《奇跡的名字叫父親》三篇文章和“母親節(jié)感人flash”。這樣一來,不僅陶冶了學生的性情,豐富了他們的知識積累和情感體驗,還使學生學會正確對待父母的關(guān)愛,對親情、責任、對弱者的關(guān)愛等觀念的意義也有了更深的了解。
相比以往教學總是對一篇課文不斷深入挖掘的教學模式,“主題式”的延伸閱讀更能將這種“語近情遙、含吐不露”的微妙感情化作“和煦春風”,吹進每一位孩子的心中。
二、利用沖突延伸式
“沖突式”主要指與課內(nèi)閱讀在觀點上對立沖突或提供另類描寫角度的文章。如筆者在教授六年級下冊第21課《我的老師》后,為了使學生對“老師”這一形象有更深刻全面的認識,我選取了三毛所寫的《逃學為讀書》(節(jié)選)以及賈平凹的《我的老師》兩篇文章進行延伸閱讀。語文課本中作者大衛(wèi)·歐文筆下的“老師”是他心目中最好的老師,而補充的閱讀材料中的兩位老師卻是 “尖酸刻薄”和“年齡只有三歲半”。我請孩子在閱讀補充文本后用幾個詞來概括文中老師的特點。當孩子回答的“不信任學生”“兇狠”“惡毒”等貶義詞在課堂中響起時,臺下的老師們一片嘩然。中國自古尊崇的“尊師重道”思想在那個瞬間將被顛覆,而“陽光下最光輝的職業(yè)”也被蒙上了一層陰影,似乎,這樣的回答與我們一直教導的“真善美”有悖。然而我卻不這樣以為。其實,早在公元802年,韓愈《師說》中便說道:“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我們老師之所以為師,不過聞道較先而已。倘若有錯,便應有接受學生批評、指正的胸懷和肚量。學生只有對“老師”有清晰、豐滿、全面的認識,才能在追求真理的過程中,敢于質(zhì)疑,甚至去推翻自己老師的理論。
這樣提供另類描寫角度的文章,一方面成功調(diào)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拓展了孩子的思維能力,另一方面也使學生明白了“人無完人”“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钡牡览怼?/p>
三、領悟?qū)懛ㄑ由焓?/p>
葉圣陶老先生說:“課文只不過是一個例子?!币馑际歉嬖V我們教學應以課文為依托,在不迷信課文的前提下,以課文為例,學以致用、舉一反三。語文教材中有許多文質(zhì)兼美的文章,都采用一定的手法,值得在寫作中去借鑒。因此可通過延伸閱讀來進行強化。如《母雞》《橋》采用了先抑后揚的手法,可課外進行補充同類型閱讀:林斤瀾的《北國的春風》。六下的《月光曲》采用了聯(lián)想和想象,可以先回顧四年級課內(nèi)《魚游到了紙上》中對青年畫魚描寫的語句,“像姑娘繡花那樣細致”和“仿佛金魚在紙上游動”看似像比喻句,實則為作者的想象。再延伸補充郭沫若詩歌《天上的夜市》,此詩用其浪漫、恬淡的語言,豐富、新奇的想象,營造了一個夢幻的空中夜市。通過閱讀,使孩子對“想象”這種較抽象的寫法有了比較清晰、直觀的理解,并從詩中再次獲得了美的享受。
四、感受文體延伸式
“文體”指文章、文學作品的體裁。小學階段我們所接觸的文體主要有寓言、童話、記敘文、詩歌、散文等。因此在學習《巨人的花園》這篇童話時,可延伸其他如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并推薦孩子關(guān)注我們中國的童話,如張?zhí)煲淼摹秾毢J的秘密》、鄭淵潔的《童話大王》;學習《寓言兩則》延伸到世界上最早的故事集《伊索寓言》;學到劇本《半截蠟燭》時,延伸到莎士比亞的《威尼斯商人》;學習散文《匆匆》時,補充魯迅、豐子愷和冰心的散文篇章;學習記敘文延伸到記敘文,學習小說延伸到小說……通過這樣的強化,從而更好地鞏固學生對這一類型文體的認識。
葉圣陶老先生有一句名言:“自能讀書,不待老師講;自能作文,不待老師改。老師之訓練必做到這兩點,乃為教學之成功?!倍由扉喿x便是實現(xiàn)學生自主學習的一種有效途徑。因此教師只有把握好延伸的基準點,真正運用延伸閱讀的“互文性”,幫助學生將這些看似無關(guān)的課內(nèi)、外閱讀串聯(lián)起來,才能使學生增加閱讀量,實現(xiàn)教學的延續(xù)性,達到最好的“加乘效果”。
【參考文獻】
[1]葉圣陶.葉圣陶教育文集[J].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2]莫提默·J.艾德苗.如何閱讀一本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
[3]張曉梅,張英紅.新課程背景下的語文教學法[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