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姣 樓林燕
摘要:進入21世紀以來,80后與90后已經成為影響年輕一代發(fā)展的重要力量。而尤其是現在的90后們,分布在全國的各大高校之中,接受著高等教育的熏陶,顯然,他們已然成為社會發(fā)展的中堅力量,肩負著中國走向偉大復興夢想的歷史重任。本文圍繞大學生的學習背景、學習狀態(tài)以及有關學習的改善對策這三個方面探究了當代大學生的學習現狀,深入思考了影響當代大學生學習的各方面因素,旨在增強大家的認知,為大學生的學習提供更多有效意見。
關鍵詞:當代大學生;學習狀態(tài);認知與思考;對策分析
中圖分類號:G642.0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46-0205-02
隨著時間的推移,大學生對社會的影響也越來越廣泛,越來越深刻。進入21世紀以來,世界各地區(qū)、各國家的競爭愈發(fā)激烈,而對人才的爭奪則成為競爭制勝的法寶之一,因而作為現代教育主體的大學生們便受到了來自各界越來越多的關注,他們肩負著社會發(fā)展與進步的責任和使命,他們就是未來和希望。在社會發(fā)展愈發(fā)快速的今天,我們只有充分了解了當代大學生的學習現狀,及時地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改善問題,提高大學生們的整體素質,提高大學教育的整體水平,才能讓他們更好地為社會服務,才能讓我們每個人都期待的中國夢早日成為現實。
一、當代大學生學習背景的變化
1.社會大環(huán)境的變化。當代大學生是新時期、新社會的一批受益群體,他們伴隨著改革開放的發(fā)展而成長起來,親眼目睹了改革開放帶給社會的真實變化,也享受著改革開放帶給他們的優(yōu)越條件。但從另一方面來看,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經濟的不斷改善,日益物化的時代流行起來的拜金主義思潮也無時無刻不在沖擊著當代大學生們的思想與價值觀。自習主席執(zhí)政以來,“反腐倡廉”這個詞語已經被反復地提及,為此開展的一系列工作也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此舉可以說是民心所向,這也無疑為即將踏入社會的大學生們敲響了警鐘。對于當代的大學生們來說,能否處理好社會中各方面的利益關系并運用自身所學和目前的優(yōu)越條件實現自身價值必將成為他們踏入社會后的又一輪新的考驗。
2.大學生自身的變化。過去80后的大學生們,他們度過了沒有高科技圍繞、沒有多少物質享受而又簡單充實的童年時光,進入了如今科技進步、信息發(fā)達的新時代。處在國家大力發(fā)展的特殊時期,從小他們就被灌輸著要做“共產主義接班人”的遠大理想,比起現在的90后,他們中多數人都擁有著屬于自己的奮斗目標。而90后的大學生們,出生時正值國家實施計劃生育政策,他們中許多都是獨生子女,從小被父母、爺爺奶奶嬌慣著甚至溺愛著。與80后相比,缺乏艱苦的生活和自我奮斗的切身體驗,他們的抗打壓和抗挫折能力的確不如現在的80后們,這也使得當人們一談及90后這一群體時,總會想到“任性”、“自我”、“叛逆”等一系列的標簽,認為他們缺乏堅定的意志力,沒有理想,難以擔起國家發(fā)展與進步的社會責任。
3.網絡信息技術的變化。隨著20世紀八九十年代互聯網在全世界的迅猛興起,網絡信息技術就以一種勢不可擋的力量影響著我們的生活,而作為年輕一代并具有高學歷的大學生們來說又怎會遠離“網絡”這一先進的科學技術?但網絡畢竟具有著信息量大、傳播快、管理制度不完善的特點,它在為大學生提供更多在學習上的幫助的同時,也在傳播著一些消極的、腐敗的、落后的思想文化。現如今,大學生沉迷于網絡已不再是個案問題,而是成為在各大高校中普遍出現的一種現象。因沉迷于網絡而上課玩手機、曠課逃學、徹夜玩游戲等一系列事件早已屢見不鮮,便捷的網絡平臺更是讓大學生們尋找到了可以長期依賴的服務對象。
4.就業(yè)形勢的變化?,F如今,大學生數量已愈發(fā)龐大,因而引發(fā)的就業(yè)問題也不言而喻。大學生待就業(yè)數量與社會需要的人才崗位之間出現嚴重的失衡,人才越多,就意味著個體的競爭力也就變大,因而就給即將要踏入社會工作的大學生們帶來不小的生活壓力。不少高校認識到了這個問題,便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培養(yǎng)大學生們學習相關的知識技能,讓他們可以更好地適應這個社會。但如果只是為達到一定的指標而片面地關注就業(yè)率就無疑會激發(fā)學生潛在的浮躁心理,導致他們失去了學習的興趣。
二、當代大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
1.學習迷失方向,缺乏動機。如今的大學生們,學習缺乏動機,沒有尋求知識的渴望,卻越發(fā)迷戀上了手里的智能手機。網絡信息的快速傳播,讓90后的“低頭族”們隨之衍生,儼然成為高校中一股極大的“潮流”。作為一個巨大的群體存在,這些“低頭族”的行為不僅傷害了自己的身心健康,同時也對自己與人溝通和學習能力造成了極大的威脅。顯然,他們在向手機低頭的同時,也在向自己的學習屈服。著名的德國哲學家康德曾這樣說過:“沒有目標而生活,恰如沒有羅盤而航行?!睂W習缺乏了目標,也就意味著學習失去了方向,不明確自己學習是為了什么,又何談學習的優(yōu)越性。
2.學習缺乏思考與創(chuàng)新。當代的大學生們對待學習缺乏自己的安排與計劃,更多的情況只是為了應付考試而按照老師的考試范圍提前突擊復習,臨陣磨槍,這種填鴨式的教育方式在當下的大學校園里并不少見。學生已經成為知識的被接受者,而不是尋求知識的探索者。換個角度來講,其實知識本身已經成為了前人探索出來的被人們廣泛認同的真理,而我們真正要做的卻是應該在了解這些知識的基礎上推陳出新,通過深刻的理解與思考創(chuàng)造出更有價值的東西,這才是國家培養(yǎng)人才的真正目的。
3.學習懈怠,心浮氣躁。大學,不光是一個讓大學生學習知識的地方,它更是一個培養(yǎng)大學生綜合能力與素質的平臺?,F實生活中低文化者發(fā)財、“富二代”等現象,成了“讀書無用論”的有力佐證,也動搖著大學生學習的信心,導致一些大學生的人生價值觀開始傾斜,甚至把實現人生價值定義為對物質與財富的追求。但歸根究底,學習才是大學生的第一要義,學習上落后于他人就意味著在市場競爭力上落后于他人。我們必須明白,在這個新理論、新技術、新成果在不斷更新的時代,落后就會被這個時代所淘汰的真理對于大學生們來說也是一樣的。一個具有自我辨別力和自我學習力人才的養(yǎng)成需要當代的大學生們克服學習上心浮氣躁的狀態(tài),靜下心來好好汲取有營養(yǎng)的知識,掌握有用的技能,增強自身的綜合素質。
三、如何改善新形勢下的大學生的學習工作
1.社會需提供更多機遇來滿足大學生的就業(yè)需求。當代社會,大學生就業(yè)難是個不爭的事實,在很大程度上已經成為當代大學生們消極對待學習的主要因素,因此這就需要社會能夠扮演好一個積極引導的角色。及時發(fā)布社會上的最新就業(yè)資訊,做好當前就業(yè)形勢與就業(yè)趨勢的調查統計工作,從而方便大學生了解社會的最新動態(tài)與需求,及時調整他們的發(fā)展方向和奮斗目標。從另一個角度來講,大學生的就業(yè)狀況從側面也反映了社會當前的發(fā)展水平,直接影響著高等教育的發(fā)展和人們對高等教育價值的評價。因而社會也有責任與義務努力發(fā)展經濟,積極調整產業(yè)結構,從而滿足高等院校的人才培養(yǎng)與社會人才使用的相互匹配。
2.教師需給予更多指導幫助大學生們學習與創(chuàng)新。一個有責任的教育工作者應當時刻保持著清醒的認知,積極主動地引導大學生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教師要在大學的學習有別于中學時代學習的前提下,及時給予大學生們相應的指導與幫助,為他們提供一些可行的建議并在適當的時候進行有效的心理輔導,讓他們在探索中不至于一無所知。大學老師在教育大學生的過程中,不應只專注于傳授純粹的課本知識,而是應更加注重于對學生思維能力與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大學的使命是要培養(yǎng)大學生擁有探索知識、尋求真理、激發(fā)思想的能力,而現在一些高校的教育模式卻違背了“何為大學”的本質。因而這就需要老師認清自己的責任,不斷激發(fā)學生們探索真知的熱情。
3.學生干部需做好帶頭工作引領大學生奮發(fā)向上。學生干部群體在高校學生工作中起著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但我們也必須意識到這樣一個事實:即使學生干部的工作干得再出色,學習方面不優(yōu)秀也難以在學生中樹立良好的干部形象。學生干部的學習狀況與學習態(tài)度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班級里其他同學的學習,他們對學習的認真態(tài)度也將會給班級帶來一種良好的學習氛圍,大家有了學習的積極性,整個班級的學風改善了,班級的管理工作也自然會更加順暢。另外,在閑暇之余學生干部應充分利用自身條件多為班級組織一些經驗交流活動。這樣的班級活動可以讓大家聚集在一起深入交流各自的學習經驗、學習方法或是學術研究等等,有了這樣互相交流的平臺,大家可以更加便捷地了解新知識、新方法,從而改善自己的學習方式,提高自己的學習效率。
4.學生本身需端正態(tài)度、積極進取、開拓創(chuàng)新。學生自身不思進取,即使擁有再好的外部條件也難以改變目前他們在學習上出現的問題,因此大學生們能提高自身的思想意識,端正自己的學習態(tài)度才尤為關鍵。其實學習并非一定要“埋頭苦干”,死磕書本,能夠在長期的學習中積累經驗,尋找到最適合自己的一套學習模式更為重要。當今社會,所需要的知識層面何其一種,科技的發(fā)達,資源的充足,正在不斷地鞭策著當代大學生們,只有通過不斷地學習,才能讓自己在人群中脫穎而出,在市場競爭中拔得頭籌。學習,并非只是簡單的對知識的獲取,而是應學會對知識刨根問底,鍛煉自己從不同角度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長此以往,創(chuàng)新性的思維才能在潛意識中被發(fā)掘培養(yǎng)出來。通過本文的分析與思考,我們不難看出,當代大學生們的自主學習意識仍為欠缺,對知識的探索能力仍有待提高,因而我們更需進一步加強對當代大學生學習的幫助引導工作,進一步完善當代大學生教育體制改革的任務。也正如前文所說的,90后的大學生們已然成為社會發(fā)展的重要力量,一批批懷揣夢想的大學生們即將走入社會,我們有理由相信,他們的出現將會為整個社會注入新鮮的活力,而他們也將會為我們實現中國夢的理想貢獻出他們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