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香蓮
【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與信息技術的發(fā)展,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重要性日漸突出。數字故事作為信息化教學的具體表現,以其自身直觀、趣味性等特點,一經推廣,便得到了廣大師生的喜愛。而品德與社會課程是小學教學結構的一部分,將二者有機整合,能夠提高小學生思想道德水平,且增強教學有效性。本文將對數字故事概念、特點等入手,初步了解數字故事后,探討其在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程中的應用策略。
【關鍵詞】數字故事;小學;品德與社會;運用
新時代下,新課改明確提出要加強對學生的品德教育,在實現教育“教書”目標的同時,落實“育人”的艱巨任務。然而傳統(tǒng)教學理念、方式的應用,促使學生處于被動狀態(tài),導致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效果不盡人意。而數字故事作為信息技術與教學深度融合的產物,能夠增強小學生的學習體驗,與其身心發(fā)展特點相契合,將其引入到具體教學中勢在必行。
一、數字故事概念
所謂數字故事,是指將文字、圖片等多種媒體元素有機整合到一起,彰顯故事中人物個性,同時突出事件發(fā)展主題的一種可視化故事的過程[1]。數字故事主要是利用計算機技術取代傳統(tǒng)、單一的講故事方式,強化學生對故事的印象,最終影響學生的行為。
數字故事在具體應用中,具有趣味性、多感知性等特點,是切合小學生身心發(fā)展特點的一種新型教學方式。特別是對比較傳統(tǒng)講故事方式后,能夠促使學生身臨其境,與主人公隨著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而在內心中產生共鳴。加之數字故事自身具有的教育性特點,與品德與社會課程相一致,學生除了觀看故事,在此過程中與教師交流,能夠真正體會到其中蘊含的深刻道理,因此將其引入到教學實踐中十分可行。
二、數字故事在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中應用對策
(一)樹立現代教學理念,加強對學生的關注
數字故事的應用要求教師要摒棄傳統(tǒng)教學觀念,樹立信息化教學理念,明確認識到將數字故事引入到品德教學中起到的積極作用,并注重對信息技術、品德教學內容的分析,找到二者的契合點,提高數字故事應用效果。同時教師要加強對學生的關注,了解和掌握學生的興趣點、愛好等,如小學生好奇心較強,對新鮮事物表現出濃厚的興趣,教師要抓住這一特點,為數字故事的制作提供參考,吸引更多學生注意力,為后續(xù)教學做好鋪墊。
(二)堅持合理原則,精心設計數字故事
數字故事的設計不僅要按照新課改要求,還需要參考品德與社會教學特點進行。對此教師要堅持合理原則,精心設計數字故事,如貼近生活原則,在故事選擇時,挑選學生日常生活中經歷過的事情,能夠引導學生將知識與實際相結合,最終實現對學生情感、態(tài)度的教育[2]。如針對《生活中的安全》這一節(jié)內容,可以選擇小朋友獨自一人在家,遇到陌生人敲門,如何應對這一故事設計數字故事。由于該故事具有生活化特點,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促使學生能夠以飽滿的熱情參與到教學活動當中,與教師共同探討遇到此種情況應該如何應對,最終教會學生要學會求助,而非獨自面對。
(三)創(chuàng)建教學情境,融合合作學習方式
小學品德與社會教育的最終目標是引導學生學會利用知識解決實際生活問題,保護自己,更好地適應學習和生活。由于小學生身心發(fā)展尚未成熟,缺乏自主性,因此教師要利用數字故事,創(chuàng)設相關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興趣,同時配合合作學習等教學方式,實現對學生的啟發(fā)和引導,逐漸培養(yǎng)學生人際交往等綜合能力。如在《珍惜勞動成果》教學中,由于課前筆者了解到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存在一些浪費糧食問題,所以在課堂上創(chuàng)建情境,并設計了一個故事:一位學生面對一盒中餐很為難,讓大家爭辯要不要吃完這盒飯[3]。此時,學生們各抒己見,筆者抓住時機,讓學生進行討論,很多學生經歷過此事,最后將真實的想法分享給大家。通過教學情境的引導與合作學習的配合,學生們能夠在數字故事當中真正領悟到珍惜勞動成果的重要意義,并在日后生活中,改正自己的不良習慣。
(四)重視對課堂教學的總結,滲透美育教育
不同于數學、語文等課程,品德與社會教學中迫切要求課堂教學總結,通過歸納與總結,能夠深化學生對整節(jié)課知識的認識,更好地內化知識。如在學習《勞動與幸?!愤^程中,觀看《一條路、兩個人、二十年》這一視頻后,學生們了解了各行各業(yè)勞動者做出的巨大貢獻,并陷入到思考當中。最后在課堂即將結束時,教師對整節(jié)課進行總結,引導學生從小事入手,從身邊做起,樹立為人著想的精神。同時該環(huán)節(jié)還可以滲透美育教育,促使學生能夠在內心中真正感受到自己處于幸福的生活中,并在內心中產生共鳴,培養(yǎng)學生對勞動者的尊敬之情。
(五)加強課外拓展,提高學生綜合能力
數字故事作為教育教學信息化、現代化的具體表現,其不僅僅限于課堂內,還能夠延伸至課堂外,在生活中給予學生更多幫助。在學習《勞動與幸?!泛螅處熆梢圆贾萌蝿?,讓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收集勞動者辛勤工作的故事,可以采取照片、文字等多種形式記錄,豐富學生的真實體驗,進一步引導學生去體會勞動者的辛苦,在此基礎上,學生們能夠認識到要尊重別人的勞動成果,并在生活中規(guī)范自己的一言一行,從而更好地完成品德與社會教學目標。
三、結論
根據上文所述,數字故事作為一種新型教學方式,在提高品德教學有效性、培養(yǎng)學生良好習慣等方面占據至關重要的位置。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明確認識到數字故事實施的必要性,并立足于小學生身心發(fā)展特點,加強對信息技術操作的學習,結合教學內容,精心設計數字故事,為學生創(chuàng)建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并配合合作學習方式等,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從而促進小學生全面、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王虎林.鏈接本土資源 激活品德課堂——《品德與社會》教學中“本土實例”擷取的策略研究[J].新西部(下旬.理論版),2011,(02):63-65.
[2]張淑萍,范國睿.以數字故事促進學生21世紀技能發(fā)展——基于對芬蘭“數字故事”研究的分析[J].開放教育研究,2015,(06):53-61.
成長·讀寫月刊2015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