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康
內(nèi)容搞要:一堂較好的語文課應(yīng)該是這樣的:學生積極思考,踴躍發(fā)言,教師情緒飽滿,循循善誘,師生配合默契,課堂氣氛活躍而有所得的課。也只有這樣的課,才能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教學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的內(nèi)在心理狀態(tài)如何。情緒高昂,則效果倍增;情緒低落,則效果甚微。人一旦達到情緒興奮的理想狀態(tài),他們表現(xiàn)出來的才智甚至會超出尋常。因此,處于課堂教學主導地位的教師必須依賴學生內(nèi)在“情感動力”的勃發(fā),才能有效地推動其掌握知識,發(fā)展智力。該文從三個方面談了筆者在活躍課堂氣氛,增強教學效果方面的一些嘗試。
關(guān)鍵詞:課堂活動 活躍氣氛 增強效果 手段方法
影響課堂氣氛的因素很多,譬如教師的精神狀況,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興趣及師生課堂配合情況等等。學生是教學的主體對象,因此,教師主導作用的發(fā)揮就必須依賴于學生這個主體,所謂“學離不開教,教也離不開學”。具體講,教師采取的任何形式的教學方法都必須與學生的心理性格特點相適應(yīng),這樣,才能使學生真正參與課堂教學,聽從教師的指揮,在興奮、愉悅甚至激昂的最佳心理狀態(tài)下有效地獲取知識。否則,課堂教學只能形成教師“一廂情愿”的沉悶尷尬局面。
1、中專生大多處于青年早期,內(nèi)心深處都有一種要求能表現(xiàn)自我價值的強烈欲望,期待他人的肯定,對此心理,教師應(yīng)在課堂中適時地提供這樣的機會,使其心理保持一種滿足的快感,在愉悅中獲取知識。
在講魯迅的《拿來主義》一文時,如果依照慣例由老師介紹作家作品分析課文,必然會使學生感到厭煩。于是我請同學們來介紹大家所熱悉的魯迅及作品。這下同學們可來勁了,紛紛舉手發(fā)言?;卮鹬杏械倪€提到課外閱讀魯迅的作品,以及他們感興趣的由魯迅作品改編成的電影等,課堂氣氛頓時活躍起來,為下面課文的講析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教學氛圍。又如講析《雨中登泰山》時,我并不急于講解課文,而是抓住“泰山”這一名山作文章。首先讓同學們漫談人們有關(guān)泰山的話題。對此,同學們極感興趣,話匣子一下子被打開了,什么“五岳之首”、“泰山北斗”、“有眼不識泰山”等等,七嘴八舌,滔滔不絕。這時,我趁熱打鐵,及時引導:“可見人們心目中泰山形象多么高大了,那么本文作者李健吾冒雨登山他是怎樣描繪泰山的風貌呢?”大家自然是急切捧讀課文,興致盎然??梢?,這種方法已把課內(nèi)外知識有機地融合起來,既豐富、鞏固了學生知識,又使他們學得有信心和趣味,教學效果自然增強了。
2、青年時期的中專生,其心理和生理的發(fā)展都趨于成熟。他們已不被動地、死板地接受他人的觀點,甚至鄙視人云亦云,而喜歡標新立異,對事物能提出自己獨特的見解。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yīng)充分發(fā)揮民主,以保證其充分地表述自己的看法,暢所欲言,而并非老師的一言堂,從而激發(fā)其積極思準、主動掌握知識,發(fā)展智力。
在課文內(nèi)容的具體分析中我采用這種方法,收到了較好的效果。如講到《威尼斯》一文形象、貼切的比喻時,我鼓勵大家發(fā)表意見“課文用了許多恰當?shù)谋扔?,同學們想想,你最欣賞的是哪一句?為什么?”同學們激情陡增,踴躍回答。如果這時老師也發(fā)表些自己的看法,使學生們感到師生間的融合,那么他們的激情會更加高漲,何愁課堂氣氛不活躍呢?
3、競爭是激發(fā)人們激情的好方法,恰當?shù)匕迅傎愐胝n堂教學,既符合中專生的好勝心理,又能觸發(fā)他們的學習激情,形成一種嚴肅、輕松、愉快的課堂學習環(huán)境。
總之,活躍課堂氣氛,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的方法靈活而多樣,不同體裁、不同的文章都可以設(shè)計出行之有效的方式,做到“堂堂有新,篇篇有異”,使課堂教學藝術(shù)更具魅力,牢牢地吸引學生。值得注意的是,不管采取何種方式,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都必須充滿激情,因為教學不僅是教與學雙方信息的交流,更包含了情感的交流,彼此呼應(yīng),才能使教學生動活潑。此外,中專生自尊好強,但又特別敏感脆弱,任何粗暴、簡單的責怪都會大大地挫傷學生的自尊,影響他們求知的熱情。因此,課堂教學應(yīng)以正面肯定、表揚為主;活躍課堂氣氛,也不能僅僅依賴少數(shù)幾個學生的激情,而必須形成全班的良好課堂大氣氛。所以,教師的教學方法應(yīng)顧及各類學生的狀況。否則,課堂活躍的氣氛只是膚淺的假“繁榮”,不能真正增強教學效果。
學生的學習是一種特殊的認識過程,好的教師總是善于創(chuàng)設(shè)活躍的課堂氣氛,以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為這是進行教學活動的前提,也是增強教學效果的有力手段。
(作者單位:成都大學繼續(xù)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