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初昌
(山東省青島市即墨市金口小學)
淺談新課程理念下小學數(shù)學高效課堂的構建
◆侯初昌
(山東省青島市即墨市金口小學)
隨著素質(zhì)教育的不斷深入和課程教育改革的有效實施,為我們的課堂教學注入了新鮮的血液,將傳統(tǒng)課堂的“鴉雀無聲”轉(zhuǎn)變成為了當前的“暢所欲言”,將學生的“紋絲不動”轉(zhuǎn)變成為了“自由活動”,同時也將教學活動由過去的“注入式教學”轉(zhuǎn)變成為了“自主式探索”。新課改引領著教學理念,教學模式,教學方法的改善和更新,我們作為小學數(shù)學教師,應以新課程標準為指導思想,在實踐教學中,潛心研究教材和學生,采用恰當?shù)摹⑦m合的教學方法和策略,優(yōu)化教學過程,構建高效的小學數(shù)學課堂。
新課程 小學數(shù)學教學 高效課堂
課堂是學校進行教學活動的主要創(chuàng)所場所,新課程標準也對于課堂教學模式的改變提出了明確的要求,教師要改變傳統(tǒng)“傳道授業(yè)解惑也”的傳授灌輸式教學,而應有意識的激發(fā)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引導他們自主探索和學習,獲得知識的增加和能力的提高,即要“授之以漁”而非“授之以魚”??v觀平日的實際教學,自己也認真地學習了先進的新課程理念思想,也在教學過程中加以貫徹:在課堂上,注重與學生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的建立,引導學生暢所欲言。同時也會時常組織學生進行小組探究活動,想著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性,等等。但卻事與愿違,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并不牢固,課堂落實的效果并不是很好。后來,我與其他同事探討了這個問題,也常靜下心來反思,我發(fā)現(xiàn),問題的癥結在于“適合”二字上。想要構建高效的小學數(shù)學課堂,就必須要選擇適合自己班級的教學方法,這樣才能讓本班級的數(shù)學課堂煥發(fā)生命活力。
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體,每一位學生學習效果的好壞都會直接影響整個課堂教學效率的高低。那么,如何才能讓學生主體得到整體性的提高呢?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的:“每個學生的個性都是不同的,而要培養(yǎng)一代新人的任務,首先要了解每個學生的這種差異性。”在課堂教學中,做到因人而異,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知識和能力的雙重發(fā)展。
首先,教師要充分認識學生的個性。小學階段的學生喜夸,最愛得到別人的夸獎。教師在教學中,可以根據(jù)課堂教學內(nèi)容的需要,設置一些小競賽活動,這樣既能激發(fā)學生的求勝欲望和學習興趣,而且還能提高學生的競爭意識和自主自強的意識;其次,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的認知基礎。任何新知識的內(nèi)化,都需要舊知識的輔助。教師只有充分的了解學生的“已知”(包括已知的數(shù)學知識和生活實踐的經(jīng)驗),才能在“已知”和“未知”之間搭建橋梁,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學習未知的新知識,這樣既能提高課堂教學的科技含量,而且還能為學生掃清學習障礙,避免無用功;最后,教師要充分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教師在授課中,要時刻注意學生在課堂上反饋回來的信息,及時調(diào)整教學方法,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提高教學效率。
善于學生的學習通常都是善于傾聽的兒童。我們順應新課改標準的要求,力求課堂氣氛活躍,學生發(fā)言踴躍,但是卻效果平平,這是因為我們的教學流于形式,雖然學生在熱熱鬧鬧的交流,但卻只是言語交流,并沒有通過發(fā)言,使學生在思想和情感上得到溝通。因此,在小學數(shù)學課堂上,我們需要發(fā)言,但更需要傾聽。正如葉瀾教授所說的:“要學會傾聽孩子們的每一個問題,每一句話語,善于捕捉每一個孩子身上的思維火花?!睂W生只有認真,仔細的傾聽和欣賞其他學生的聲音,才能領會他的心情和想法,才能真正的以平等的身份參與教學活動,與學生之間形成友好、理解、信任、接納、幫助和關心的良好關系。只有在這樣的課堂氛圍中,學生才能盡情地展示他們的天性、才華、智慧,課堂才會精彩無比。
此外,教師在教學中,也應設置留白,讓學生能夠有空間,有機會發(fā)言。不要太過于注重已然設定好的教學結構的完整性,而對于學生給予的“意外驚喜”置之不理,為自己,也為學生畫地為牢。課堂失去了學生的聲音,只是教師在按部就班,像一架機器一樣運行著,又何談生命力呢?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我們都知道,即便是課前精心進行了課堂預設,也無法保證課堂落實能夠收到滿意的教學效果,更何況是沒有預設。沒有預設的課堂是放任的,雜亂無章的,必然是低效的,甚至于是無效的。我們要想構建高效的小學數(shù)學課堂,就必須要充分地利用好課堂中有限的40分鐘,因此,在課前做好充足的準備是非常有必要的。新課程標準中針對每一個不同的階段學生的身心特點的不同,而設置出了不同的教學目標。我們在進行課堂預設時,也應充分考慮到這一點,精心設置適合學生的預設。
首先,教學目標的難易定位要適合。學生處在每一個年級階段,所擁有的知識和能力的層次不同,教學目標也存在難易的差別。然而,在同一個年級中,學生之間也存在著客觀的個體差異,因此,教師一定要根據(jù)因材施教的原則,教學目標定位要因人而異,適合學生,兼顧好、中、差三個層次,讓每一位學生都能達到相應的目標,得到能力的提高;其次,教學目標的設定要符合“三維目標”的要求。新課程標準中提出了“知識和技能、過程于方法、情感態(tài)度于價值觀”的“三維目標”,一改傳統(tǒng)過分注重“知識和技能”的目標,而將這三方面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
總之,想要構建高效課堂,教師就必須本著“一切為了學生的發(fā)展”的原則,不斷實踐、探索、完善、創(chuàng)新,選擇適合學生的教學模式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