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春霞
如何提高中職學生在語文課堂上的參與度
莊春霞
中職語文新教材背景下,教必需服務于學,在教學過程中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zhuǎn)變是首要的任務。在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參與度,不僅具有提高教學質(zhì)量的近期作用,而且具有提高學生素質(zhì)的遠期功效。在教學中,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是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積極性和主動性的程度,它是判斷學生主體地位是否落實和學生主體作用發(fā)揮如何的主要指標。語文課堂上,學生參與度高低會直接影響到學生的聽課效率。作為老師,我們需采取必要的教學措施,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以及創(chuàng)造性,以便所有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從而促進學生的成長與發(fā)展。
那么,在中職語文課堂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呢?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
老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對于語文課堂的成功與否有著重要的影響。這兩者的關系絕對不是主動與被動、斗爭與對立,而應該是和諧平等的。教師是學生課堂學習活動的服務者。教學中,教師首先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情境,其次要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所謂“親其師,信其道”,作為語文教師,我們有必要放下架子,營造一個輕松和諧的課堂氛圍,使學生感受到老師的親切、寬容、民主,使語文課堂在老師和同學,同學與同學的交流討論中,循序漸進地進行著。如果我們只是一板一眼,機械式、填鴨式地向?qū)W生灌輸知識,而不能給學生自由表達自己想法觀點的機會,那么學生會產(chǎn)生一些抵觸,甚至厭學的情緒,自然大大降低語文課堂的學生參與度。
教師的提問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是一種常態(tài),非常有必要。在以文本閱讀賞析探討為主要形式的中職語文課堂中,要想讓學生積極地參與課堂教學,活躍課堂氛圍,有效達成教學目標,這是離不開教師的提問的。就是比較優(yōu)秀的學生也存在著“思維的惰性”,所以教師的提問顯得尤其必要。教師的提問可以盡量克服學生廣泛存在的“思維缺席”和“思維惰性”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激活課堂教學氣氛,體現(xiàn)師生互動的課堂教學效果;克服學生自主學習中存在的一種盲目性和無序性現(xiàn)象,幫助學生確立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把握住教學的重點與難點。在中職語文課堂教學中,要讓學生深入地參與到課堂中去,教師應該從以下三個層面優(yōu)化課堂的提問方式。
1.遵循學生的認知水平
中職學校中,學生的水平參差不齊。即便同一個班級中,學生的水平與個性差別也很大。教師設計提問時要以學生充分參與為目標,調(diào)動全體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體現(xiàn)師生互動課堂教學方式。但是,如果教師的提問設計缺乏有效把控與引導,我們發(fā)現(xiàn)課堂中大多數(shù)時間成了“亂動”或“不動”,教師讓學生參與課堂的初衷開始變形。筆者在執(zhí)教法布爾的《蟬》一課時,讓學生找出蟬的蛻變過程,然后由同學們自由討論。在課堂觀察中,筆者發(fā)現(xiàn)教室里熱熱鬧鬧,氣氛活躍,人人參與教學活動,但仔細觀察問題就出來了,一些學生不會合作,只在那里聽好生 “主講”,一些小組的學生還在閑聊,尚未進入討論狀態(tài)。針對此類情況,教師要特別注意在提問時,應該注意學生的認知水平,考慮到學生的層次、能力,對非自愿者、沉默寡言的同學、不愛思考的同學要多予以指導與非語言性暗示,鼓勵學生間相互啟發(fā),使大多數(shù)同學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
2.注重問題的層次序列
教師的提問設計,要遵循學生循序漸進的認知規(guī)律,按照由淺入深、由簡到難、先簡后繁的原則,以一種階梯式的方式層層推進。按照這樣的提問序列,教師能夠高效地實現(xiàn)教學目標,而且教師在提問的時候要能夠視不同情況,做出靈活的變動,可以重點突破,從重點問題入手,靈活運用各種方法與手段。
有的課文并不是由淺入深的構(gòu)思,而且開頭難以理解,后面卻峰回路轉(zhuǎn),所以教師設計提問就要打破現(xiàn)有的序列,重新組成容易理解的序列,一般這種課文可以從結(jié)尾入手。如魯迅先生的《拿來主義》這一課,開頭一部分寫“閉關主義”、“送去主義”、“拋來”,學生難以理解??筛鶕?jù)議論文的文體特點,我們可以將中心論點作為重點進行突破。筆者在提問時,啟發(fā)學生思考呼應文章題目的語段有哪些,這樣可以吸引學生聚焦到文本中來,學生也容易在課文中間部分找到本文的中心論點,“所以我們運用腦髓放出眼光,自己來拿”!圍繞這一論點,再設計提問“怎樣來拿?”并借助“所以”來推斷“為什么拿?”學生有了容易理解的“怎樣拿”作為自己的知識鋪墊,“為什么拿”的部分也就容易理解了。
3.樹立提問的開放意識
教學中,許多問題的設計,都有值得我們深思的地方。有的問題的答案要有統(tǒng)一的標準,有許多問題的答案不應要求有統(tǒng)一的標準。特別是現(xiàn)在許多還未定論的問題,教師不能急于下結(jié)論。這就要求教師在問題設計時,要有一種開放的意識,這樣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落實素質(zhì)教育的方針。比如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這首詞最后所說的“人間如夢”,應該怎么評價,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教師應該以一種開放的意識,啟發(fā)學生結(jié)合寫作背景從多種角度進行解讀,這種不強求結(jié)論的提問與討論,反而可以引發(fā)學生思考,讓學生參與到課堂研討中。
與其他學科不同的是,語文教學是母語教學。中職學生對語文學習的熱情很大一部分來自于興趣。興趣能有效地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語文課堂中來。教師可以通過引言、問題的設置、思考討論、教學情境、使用多媒體等手段來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熱情,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參與氛圍,把語文課堂變?yōu)槌錆M活力的學習樂園。在設置問題,或引導學生的時候,一定要注重從興趣出發(fā),循序漸進,努力讓學生搞懂和解決每一個相關聯(lián)的問題,一步步深入教學內(nèi)容。另外,運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境,也易于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在詩歌、散文等文體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視頻、圖片營造情境,幫助學生帶著興趣,身臨其境地走進文本,這樣課堂參與度必然提高。
一句鼓勵勝過十句批評,但批評也是必不可少的強化教育手段,關鍵是要及時,要不斷變換形式。對于學生語文課堂參與過程中,表現(xiàn)出來的欠缺或者不妥,我們需要用一雙善于發(fā)現(xiàn)閃光點的眼睛去對待。值得肯定的地方,我們一定要通過鼓勵的言語,讓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快樂,切記不可簡單粗暴地否定。或許,你不經(jīng)意的嘲笑或者白眼,就會大大地打壓學生們學習的熱情。但是我們的鼓勵和包容決不能沒有原則,該嚴厲的時候還得嚴厲。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學會靈活評價,把握好評價的尺度,既要體現(xiàn)鼓勵的原則,也能夠體現(xiàn)激勵的原則,這樣才能有效地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語文課堂中學生的參與度。
學好語文,閱讀是關鍵。要讓學生深入?yún)⑴c到語文課堂中,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素養(yǎng)是最好的辦法。作為語文教師,必須給學生適當?shù)拈喿x時間。一個人的語文知識大概有百分之三十來源于語文課堂,大部分卻來源于大量的閱讀。所以,判斷一個語文教師是否合格,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去看他的學生是否喜歡閱讀,是否會閱讀。在這方面,筆者保證每周最少一節(jié)課外閱讀時間,并且要求每個學生做好課外讀書筆記,定期進行閱讀檢查和交流,和學生一起賞析名著,一起讀班級圖書柜里的書,對語文報上的一些好文章和學生一起賞析交流。對一些新書、好書、好文章,筆者及時推薦給學生。通過這些做法,我們發(fā)現(xiàn)學生漸漸地愛上閱讀,愛上語文,學生的知識變得豐富,視野明顯開拓。特別是,在文學類的閱讀賞析中,學生在語文課堂中的參與明顯提高。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必須構(gòu)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優(yōu)化提問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及時鼓勵與靈活評價,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素養(yǎng),充分挖掘?qū)W生的潛能,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實踐意識和競爭意識,讓學生認識到自己是學習過程中的主人,這樣才能真正鍛煉學生的思維、開發(fā)學生的智力、發(fā)展學生的能力,讓他們體驗到學習的快樂,從而提高學生在語文課堂的參與度。
★作者單位:江蘇江陰市周莊職業(yè)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