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少庭
(甘肅省蘭州市蘭州新區(qū)中川鎮(zhèn)中心學校)
農村寄宿制初中“留守學生”德育策略有效性初探
魏少庭
(甘肅省蘭州市蘭州新區(qū)中川鎮(zhèn)中心學校)
在當代社會飛速發(fā)展的今天,農村中學寄宿制學生的德育問題已經成為不可忽視的重要問題,以提高留守學生的德育和管理為著眼點,從學習知識、融入社會等方面找到突破口,提出問題觀點,來探索一種良好的農村學校寄宿制學生德育管理模式。
德育方法;農村中學;寄宿制學生
1.德育方法。著眼農村寄宿制學生的現狀,德育方法教學已迫在眉睫。德育是指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思想政治觀點和高尚的道德品質,是人們從理智上對客觀社會發(fā)生現象進行評價的一種教育?,F在學校一貫采用說教法,即通過擺事實、講道理,使學生明辨是非、善惡,提高思想品德,來實現所謂的德育教學,但往往這種方法收效有限,很難深入學生的內心,因為農村中學寄宿制學生的性格普遍個性鮮明,思想活躍,因此這種方法通常會讓學生感到枯燥,甚至厭煩。所以探究農村中學寄宿制學生德育方法已經成了重要的課題研究。相信隨著研究的深入,一定會取得良好的效果。
2.農村中學。農村中學主要是從區(qū)域來劃分的,是指相對城市而言的鄉(xiāng)鎮(zhèn)中學。由于經濟發(fā)展相對落后,地域相對偏遠,農村中學教學條件停滯不前,屢屢出現師資力量短缺和學生素質偏低等問題,尤其是師資問題。農村中學的教師一是課時多,教師批改作業(yè)和備課時間緊;一是事務性工作過多,一名老師需要完成幾份不同崗位的工作,而農村中學一般是一鄉(xiāng)一校,這種模式相對分散,師資不能合理有效地配置,不利于學生發(fā)展,也使教育資源不能有效整合。
3.寄宿制學生。很多農村父母雙方外出打工,孩子留給家中年邁老人照顧,而老人們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教育等方面難以趕上父母,學生就成為寄宿生。這樣的現象使得寄宿制學生常常表現出:(1)生活缺乏親情,學習令人擔憂。由于老人文化水平較低,對孩子學習上的問題往往不能給予幫助。(2)心理存在缺陷。中學生正處于身心迅速發(fā)展的關鍵時期,但由于父母常年在外,孩子往往缺乏安全感,人際交往能力也較差。
1.探究的目標。充分利用寄宿制學生在校時間長,以個體興趣為主來開展差異教育,讓每一個寄宿生得到綜合有效的發(fā)展;針對寄宿制學生通常比較戀家的心理,采取對寄宿制學生教育的最佳途徑,讓留守學生把學校當成成長樂園;由多方面來總結出農村中學生寄宿制管理的經驗和做法,在地區(qū)形成管理例子。
2.探究內容。重點探討如何糾正寄宿制學生在環(huán)境中長期形成的孤僻、偏激、狹隘等心理偏差,引導其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開展農村寄宿制學生的潛能與特長挖掘,探討從尊重差異、因材施教等方式來實現其全面發(fā)展,最終讓每一個寄宿留守學生得到最充分的發(fā)展。
3.探究的重點。探索出一條適合我國大部分農村學生寄宿制教育與管理的新路子。重點是農村中學寄宿制學生管理和德育方法的研究。
通過分析探究,制訂具體計劃開展實踐研究,探索寄宿制學生有效教育的方法和內容。通過查閱文獻,了解各地區(qū)、各校有關寄宿制管理辦學經驗,在收集、整理過程中作出判斷和取舍,為此問題探究提供理論指導,提高研究的實效性。還可以通過考察寄宿學生個體和群體生活、學習情況,隨時注意學生出現的個別化和趨向化問題,以便及時調整對寄宿學生的管理辦法,不斷改進老師和學校的教育特別是德育管理行為。
1.主要觀點。為了解決寄宿制學生德育管理中的問題,就必須先優(yōu)化學習和生活環(huán)境,規(guī)范農村辦學的管理,提高農村學校辦學的凝聚力,找到行之有效的策略和方法。學校探索教育與社會、家庭聯合進行積極教育的有效方法和途徑,使寄宿制學生享受教育權利,獲得各自獨有的進步和發(fā)展,使留守學生能更好地完善人格,形成良好品質,奠定良好的人生發(fā)展基礎。
2.建立適當的家校聯系制度,學校與家長和監(jiān)護人之間建立固定的聯系,來互通信息,以便家長及時了解子女的在校表現、在家表現??梢酝ㄟ^定期開展家長會,與家長及時溝通留守學生存在的普遍問題及有可能出現的偏差,讓家長以高度認真的態(tài)度看待此事。
3.老師的言行舉止,特別是德育方面對學生的影響尤為重要。教師對“留守學生”應視同己出,像關愛自己的孩子一樣關愛留守學生。天氣變化時,情緒變化時,學習進步與退步時,都應給予適時的關懷和開導。
4.學生的成長學習之路,心理過程的形成尤為顯著,學校和老師可以通過心理疏導,了解學生的內心。據心理學家研究,農村留守兒童中近80%不同程度地存在心理疾病。因此,學校應專門為學生設心理診療室,開展多種形式的心理交流活動,開展德育有關方面的心理知識講座,或者組織其看有意義的網絡視頻等。
關于現階段,我國農村寄宿制“留守學生”的德育策略實施,光靠學校一方面的努力是不夠的,農村“留守學生”的教育工作,特別是德育方面,應引起全社會的高度關注,需要構建家庭、學校、社會三位一體的教育體系,也期待政府加大力度對留守學生進行全方位的教育與管理,這樣學校才能為祖國培養(yǎng)出更多優(yōu)秀的人才。
鄭航,張學浪.農村留守兒童道德教育的學校影響因素及對策分析[J].理論與改革,2015(4).
·編輯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