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琦
?
聾聽教師數(shù)學課堂合作教學研究
——以“四種命題及其關系”教學為例
●王琦
摘要:合作教學是聾校數(shù)學課堂教學方式的創(chuàng)新。通過發(fā)揮聾人教師和健聽教師的各自優(yōu)勢,進行優(yōu)勢互補,以達到提高聾校數(shù)學課堂教學質量的目的。本文以“四種命題及其關系”教學為例,重點介紹了合作教學的具體策略:重視課前合作,提高備課質量;強化課上合作,切實完成目標;關注課后合作,實現(xiàn)共同提高。這些為聾聽教師的合作教學提供了相關經(jīng)驗和有益借鑒。
關鍵詞:聾聽教師;數(shù)學課堂;合作教學
(一)研究目的
聾聽教師數(shù)學課堂合作教學,就是在雙語聾教育理念指導下聾校數(shù)學課堂教學方式的創(chuàng)新。它主要是通過聾人教師(下文簡稱“聾師”)和健聽教師(下文簡稱“聽師”)之間的合作,發(fā)揮各自優(yōu)勢,進行優(yōu)勢互補,以達到提高聾校數(shù)學課堂教學質量的目的。從現(xiàn)有的文獻分析來看,研究者大都從宏觀層面提出提高合作效果的建議,或是從雙師的配合形式出發(fā),分析平等的雙師制和助手教師制兩種形式,缺乏對課堂中雙師配合的方法策略性研究。
本文以“四種命題及其關系”一課為例,探討如何發(fā)揮聾師和聽師在合作教學中的優(yōu)勢,處理合作過程中的問題,以提高聾校數(shù)學課堂教學質量,促進師生能力的共同發(fā)展。
(二)研究背景分析
1.教學內容分析
“四種命題及其關系”是以初中“命題”教學為基礎,通過實例說明四種命題形式的客觀存在,使學生體會研究四種命題的必要性,感受用數(shù)學語言準確表達數(shù)學內容的重要性。[1]本節(jié)內容既是初中“命題”知識的延續(xù),又是高中后續(xù)知識的基礎。教材以具體命題為例,用特殊到一般的研究思路,從形式結構和內容真假兩個方面研究四種命題及其關系,得出構造四種命題的方法,歸納出“命題與其逆否命題同真假”的結論,為后面學習“充分條件和必要條件”“常用邏輯用語”等知識做好準備??紤]到聾生接受抽象概念的能力比較弱,經(jīng)過聾聽教師的共同商討,計劃用兩課時來完成這部分內容的教學。本文涉及的是第一課時的內容。
2.學生情況分析
本課的教學對象是聾高三普高班學生,數(shù)學基礎較好,能熟練地運用自然手語,有一定的書面表達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
3.教師情況分析
本課是由一名聾師和一名聽師合作授課。聾師畢業(yè)于天津理工大學,自然手語嫻熟。聽師的自然手語水平較高,但與聾師相比還有一定差距。本課采用聾聽教師合作的教學方式,希望通過自然手語和漢語書面語兩種語言形式讓聾生準確掌握四種命題及其之間的關系。
(一)重視課前合作,提高備課質量
聾聽教師合作教學方式對提高聾校課堂教學效率有著積極的作用,要求聾聽教師之間配合默契。在以往教學過程中,聾師常常處于被動的位置,教學設計、課堂教學分工、課后輔導等均服從聽師安排,只能在課堂教學語言特別是在自然手語的運用上提出建議,雙師地位不平等。針對這一問題,我們要求聾聽教師在充分討論和溝通的基礎上,各自進行教學設計,內容必須包括在課堂教學中的分工。設計完成后,對兩種設計方案進行討論,達成共識后由聽師綜合意見進行二次備課,最后再經(jīng)過討論形成定案,進而完成課件的設計制作。這一過程雖然比較復雜,但從操作的效果來看,不僅有效地提高了數(shù)學課堂的教學效率,而且促進了聾聽教師的溝通交流,為雙方的專業(yè)成長提供了新的途徑。[2]
例如,在備課“四種命題及其關系”時,聾聽教師就課堂教學的框架結構以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難做了分析和討論。在預設提問“命題②、③、④與命題①有何關系?”時,聾師認為這一問題比較籠統(tǒng),學生可能不知道如何作答,建議將問題進行分解。經(jīng)過商討,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既保留了這一問題,又讓聾師用自然手語對這一問題進行分解,在引導學生分析數(shù)學問題的同時掌握回答此類問題的方法。這樣的合作,一方面使得聾師的主觀能動性得到了充分發(fā)揮;另一方面聽師借鑒了聾師的經(jīng)驗,轉化為自己的教學方法,提高了課堂教學實效。
(二)強化課上合作,切實完成目標
本課的授課內容對于聾生而言比較抽象,讓聽師單純運用手勢漢語來教學,難度相當大。而自然手語本身是一種立體性的語言,具有直觀、形象的特點。在分析四種命題的結構關系時,聾師主動利用自然手語的優(yōu)勢,化解學生學習的難點,使學生快速準確地掌握四種命題的結構及關系。聽師則在學生理解掌握所學內容的基礎上,幫助學生用書面語和數(shù)學語言分析表達四種命題的結構和關系,從而完成了教學目標。例如,在揭示“命題④的條件和結論分別是命題①的結論的否定和條件的否定,我們稱這兩個命題互為逆否命題”時,聾師運用了自然手語:對照pp t內容伸出左手指向命題①的條件部分,同時伸出右手指向命題①的結論部分,然后打“交換”的手勢,右手指向了命題④的條件,左手指向了命題④的結論,接著左右手同時打“否定”的手勢。通過這樣的表達,直觀地揭示了“命題④與命題①之間既逆又否”。然后聽師結合文字圖表,讓學生通過填空進一步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并掌握如何用書面語或數(shù)學語言表達二者的關系。
(三)關注課后合作,實現(xiàn)共同提高
聾聽教師課后合作主要包括對學生進行課后輔導和對課堂教學進行反思兩個方面。
首先,聾聽教師課后要根據(jù)學生課堂練習的情況和課上回答問題的情況進行分析,了解學生是在知識的理解上存在問題還是在表達上存在問題,然后進行討論甄別,在此基礎上設計輔導方法和輔導練習,最后再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開展課后輔導工作。聾聽教師在對學生課后輔導的合作過程中,處理方式存在差異,可以相互學習,相互借鑒,將所學到的方法運用于今后的教學中。
其次,聾聽教師課后要對課堂教學進行合作反思,反思的內容不僅包括課堂教學設計的整個流程、師生的互動、學生的反應、媒體的運用等,更重要的是對聾聽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采取的合作策略進行反思。聾聽教師可以反思自己在課堂教學中的表現(xiàn),也可以對對方的表現(xiàn)進行評價,雙方在反思與總結中達到共同成長的目的。
“四種命題及其關系”在教學形式上采取了聾聽教師合作教學的方式。從課堂上的師生互動、學生反應及作業(yè)練習情況來看,有效提高了課堂教學質量。在實際操作過程中,聾聽教師的合作貫穿了課堂教學設計、課堂教學、課后輔導等各個環(huán)節(jié)。此種教學方式已在江蘇省教研室第九期重點課題“聾聽教師數(shù)學課堂教學比較研究”的研究活動中由聾聽教師進行了多次嘗試,積累了相關經(jīng)驗。需要指出的是,這種教學方式主要是針對聾生數(shù)學學習中的難點而提出的,如數(shù)學概念、定義等抽象知識,而非每節(jié)課都運用。聾聽教師可以根據(jù)教學實際情況,靈活地采用這種合作教學形式。另外,目前這一教學形式僅限于聾校數(shù)學課堂教學研究,有關如何運用于其他學科以及如何在學科間交叉運用,還需進一步深入探討。
參考文獻:
[1]姚平.“四種命題”的教學與反思[J].中學數(shù)學月刊,2014,(1).
[2]馮張榮,陳小蓉.求真——讓微課題研究引領教師專業(yè)成長[J].小學教學研究,2014,(2).
中圖分類號:G762
作者單位:(江蘇省揚州市特殊教育學校,225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