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波
(黑龍江省七臺河市第六中學 黑龍江七臺河 l54600)
學導創(chuàng)新大課堂在化學教學中的應用
李志波
(黑龍江省七臺河市第六中學 黑龍江七臺河 l54600)
在普通高中的新課程改革中,以學導創(chuàng)新大課堂教學模式為切入點,以學案為載體,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通過小組建設,培養(yǎng)學組,利用學組長的領導,以獨學、對學、群學為學習方式,讓每個學生都有所收獲,通過自主學習課、交流展示課、鞏固訓練課三種課型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能力,切實提高化學教學的實效性。
高中 化學教學 學導創(chuàng)新大課堂 新課改
學生的定位,我們高中是一個處在城鄉(xiāng)結合部的普通高中,是為了學生有學上而建立起來的一所高中,很多學生都是經(jīng)過其他學校挑選后進入到我們學校的,學生底子薄,基礎差,學習習慣不好。有一些學生就是二三百分,平均每一科也就30分左右,很多孩子連元素符號,化學式都不懂,甚至有些學生連讀完整的句子都成問題,因此在學習上存在很大的問題,學生學習習慣被動。在以前的教法中,教師在上面講,學生在下面聽,老師講的興高采烈,學生們卻沒有太多收獲,能夠捧場的也就一部分學生,少的可憐,等到了考試,成績往往不高。從高一到高三,學生們的成績大多數(shù)提高不多。[1]
學科的分析,高中化學教學延續(xù)了初中的一些知識點,特別在初中學習了元素符號,化合價,化學式,化學方程式的書寫,簡單的化學方程式的計算,認識生活中常見的一些物質,了解他們的性質,這些知識都是高中化學教學的基礎,有一定的連續(xù)性,有些高中知識需要初中的知識作為鋪墊,否則在理解上就會存在一定困難,這對于不喜歡學習、不讀書不思考的學生來說是個極大地障礙,往往學生剛入學時信心滿滿,可一個月左右,他們僅有的一點自信心就會被打消,破罐子破摔,使他們重新陷入一個惡性循環(huán)。
學導創(chuàng)新大課堂以學案為載體,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通過小組建設,培養(yǎng)學組,利用學組長的領導,以獨學、對學、群學為學習方式,讓每個學生都有所收獲,通過自主學習課、交流展示課、鞏固訓練課三種課型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能力。
1.學案的編寫
在學案的編寫上要注重實用性,從我們的學情出發(fā),考慮學科的特點,以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和學習習慣為目的,給學生以信心,讓學生能做點,會做點,讓學生有想寫學案的欲望,才會改變學生的自主學習習慣。
如果你的學案設計的太難,太有創(chuàng)新性,就意味著學生不會做、不去做,那么自主學習課也就失去了本來的意思。因此,我認為,針對我們的學生,原來什么都不想做,什么都不愿做,哪怕現(xiàn)在只是把書上的知識點寫在學案上也是一種進步,那就要求我們教師要把姿態(tài)放低,降低標準。學生不喜歡讀書,你可以在學案上有學法指導,閱讀教材有個頁數(shù)范圍,學生就可以去書上尋找答案,填在學案上,對于不愿意學的學生,這也是一種進步。學生閱讀能力差,你可以設計簡單的問題,通過循序漸進的過程,讓學生們像走迷宮一樣,提高興趣,使他們能夠體會到成功的喜悅。
例如我們在講化學計量在實驗中的應用時,在自主學習課中,我在學案中設計了三個板塊,獨學、對學和群學,因為學生的自學能力差,基礎弱,我把物質的量、摩爾質量、阿伏伽德羅常數(shù)的概念,符號,單位以及他們之間的關系式放在獨學的部位,并配以教材的頁數(shù),進行學法指導,這樣學生就可以獨立完成學案上的獨學板塊,然后第二天收上來進行檢查指導。物質的量、摩爾質量、阿伏伽德羅常數(shù)的簡單計算,對于一部分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我把它放在對學和群學板塊,學生借助學組的力量,合作探究,達到對知識的理解和應用。這樣學生至少學會了概念公式,再通過對應的習題,教師的點撥,學組的互助,組展班展,學生會學到很多知識,原來整個班級就幾個人在學,現(xiàn)在很多人都在跟著嘗試,慢慢的學風有了,學習的效率也就提高了,比著學,爭搶著成為優(yōu)秀學組,星級同學。
2.三種課型的處理
我們學校設計了三種課型,自主學習課、交流展示課、鞏固訓練課,各配以一個學時,這樣會加大課時量,使進度和課時存在很大的矛盾。我在自主學習課中初步改進了一下,提前一天下發(fā)學案,讓學生完成學案中的獨學部分,把在書上可以找到的概念、規(guī)律、公式放在獨學部分,讓學生完成學案,第二天,教師收上來進行檢查批改,糾正學生不正確的內容。然后在自主學習課上下發(fā)給學生,給學生20分鐘的時間,學組內進行對學,對考,達到對獨學板塊的記憶,避免了自主學習課走過場。否則一堂40分鐘的自主學習課,學生一直在找書查資料,有些同學不會讀書不會思考,可能到下課還沒完成學案,特別是對學和群學的內容,很多學生填不完,更不用說去記憶該背的知識點了,理論知識不會,又何談去解決應用。這樣一改,一堂課可以節(jié)約下來20分鐘,教師可以利用這個時間講解學案上的難點和重點,給學生以啟發(fā),特別是可以幫助學組長理清思路,其他同學也可以跟著聽,對這部分內容也會有個大概理解,然后在學組長的幫助下,學組互助,重點解決對學和群學板塊,便于在下一節(jié)的交流展示課上進行組展和班展。
3.學組的建設
我們的學生,自制力差,選擇一個合格的學組長都很困難。因此在課改之初,學師要加強對學生的指導,教會學組長如何管理學組,培養(yǎng)學組的榮譽感、凝聚力,在組展時如何站位,合理分工,如何評價。同時和班主任做好協(xié)商工作,做好學組的評價工作,利用軍銜制、展示之星、質疑之星、學案之星、進步之星等多種手段調動學組成員的積極性,每周做好統(tǒng)計,評價出周之星,優(yōu)秀學組,優(yōu)秀學組長等,讓很多從來沒有獲得過榮譽的學生們享受過學習的快樂。
學組的建設是學導創(chuàng)新大課堂實施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沒有了學組長的領導,沒有了集體榮譽感,學組就是一盤散沙,很多人會看熱鬧,感覺很熱鬧,其實學生什么也沒學到,到最后往往就是學組長一個人在表演,一個人在做學案,其他人都是看客、抄客,課程改革也就不會成功。學組的建設任重而道遠。
通過新課改,實施了學導創(chuàng)新大課堂教學模式,以學案為載體,積極運用三種課型,合理分配時間,對教材進行整合,做好學組的建設,學生們的學習習慣有所改進。在學師的指導下,學組長的帶領下,良好的評價機制的激勵下,各個學組學習的人成倍增長,全班的學生都能跟著學些,良好班風逐漸形成。學生對于化學的興趣也在增長,會說常見的化學用語,能夠簡單應用,化學成績顯著提高。假以時日,到高三的時候,一定會開創(chuàng)一個新的篇章。
[1]《構建教育新模式》 張卓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