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成海 李忠民
(吉林省舒蘭市法特鎮(zhèn)第五中學)
走進學困生
——學困生教育轉化案例
范成海 李忠民
(吉林省舒蘭市法特鎮(zhèn)第五中學)
作為班主任管理班級不應該拘于傳統(tǒng)的管理模式,應該積極探索,大膽創(chuàng)新。抓住現(xiàn)象、分析本質、對癥下藥。
我班的王某同學是一名屬于性格問題型加無良好習慣型的學困生,也是我的重點幫扶對象。這位學生在課堂上有時很活躍,反應敏捷,有時上課走神、懶散,而且作業(yè)較馬虎,字跡也比較潦草,還經常不做作業(yè),課前經常不預習,課后復習工作也不認真。通過了解我才知道這位學生家境平平,母親幾年前離家而去,父親外出打工,常年不在家。他很小就和奶奶一起生活,這樣的經歷對其影響比較大。缺少母愛,父親又忽略了家庭教育,導致他的性格有些偏激、學習成績不太理想,另外,班里同學也不太愿意理睬他,甚至有個別同學還諷刺他,使其對學習失去了興趣,對自己更加失去信心,還產生了自卑感,各種活動都不愛參加,致使他在學習上和其他學生拉開了很大的距離。
1.走近王某,走進他的家庭
有句話說得好:親其師,信其道。首先我從關心他的生活開始作為突破口,課余時間和他聊聊天,問問他的生活情況。提醒他穿好保暖衣服,囑咐他吃好三餐。與他的家人及時溝通,了解他在家的表現(xiàn),并指導家長培養(yǎng)他養(yǎng)成良好習慣的方法,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使他感到老師是真心為他好,這樣使我們之間的關系更融洽了,沒有了隔閡。
2.教學中重視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
在與孩子磨合、實踐過程中我有目的將好的習慣融入他的學習生活中去,慢慢地我發(fā)現(xiàn)孩子內心產生了需要學習的情景,有意識地去完成學習任務,久而久之,好的習慣在慢慢養(yǎng)成。
3.對他不足之處進行適當?shù)呐u
當我發(fā)現(xiàn)他的作業(yè)仍然比較馬虎,中午人比較少時,我就把他喊到一邊,我先表揚了他近期的進步表現(xiàn),問了一些學習情況,在氣氛比較好時,我把他的作業(yè)本打開來,然后把一本做得很認真、清楚的同學的作業(yè)本翻開,放在他面前,他的臉一下紅了。我知道,我不必再多說了。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老師和同學們的關心、關愛和幫助,他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有了明顯的提高,也慢慢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同學們對他的看法也在不斷地改變,他也越來越喜歡和同學們一起玩,性格也活潑了許多,開始對學習有了興趣,學習成績有了起色。
做好學困生轉化工作,我覺得必須堅持疏導、鼓勵、情感交融與嚴肅紀律相統(tǒng)一原則,以表揚為主,要發(fā)現(xiàn)后進生的閃光點,給他們“用武之地”,激勵其轉化。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