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清末《大公報》反迷信述評

      2016-03-06 15:46:59劉宏
      河北開放大學學報 2016年4期
      關鍵詞:民智義和團大公報

      劉宏

      (河北省社會科學院 歷史研究所,河北 石家莊 050051)

      ?

      【近代華北歷史文化】

      清末《大公報》反迷信述評

      劉宏

      (河北省社會科學院 歷史研究所,河北 石家莊050051)

      清末“新政”期間,報刊輿論廣興反迷信言論,尤以《大公報》表現(xiàn)突出。它主要反對帶有迷信色彩的民間秘密結(jié)社、民間流傳的一切迷信陋俗以及官僚階層的迷信行為等。這既與英斂之本人有關,也與義和團迷信事件的刺激有關,更與其“開民智”的辦報宗旨不可分。《大公報》倡言反迷信,對于開民智、官智,開通風氣起到了一定作用。

      義和團事件;清末“新政”時期;《大公報》;反迷信

      1901年義和團事件后,在八國聯(lián)軍炮口下逃出北京的慈禧太后以皇帝的名義下詔變法,由此開始了晚清最后十年所謂“新政”時期。在此期間,批判迷信的言論大規(guī)模興起,這既與義和團迷信誤國的深刻警示和刺激有關,也與“新政”改革的大背景下,知識分子“開民智”、追求文明進步的啟蒙理想密不可分。清末諸多報刊都參與到反迷信的輿論宣傳中,較典型的如《大公報》《京話日報》《中外日報》《新聞報》《申報》等。這其中,《大公報》的表現(xiàn)尤為突出,其反迷信的立場毫不含糊,旗幟鮮明;創(chuàng)刊于天津的《大公報》,自稱“在北方報界中首屈一指,久播名譽”*《答迷信答說》,《大公報》1903年9月19日。。因此,探討《大公報》的反迷信言論,對于深刻理解清末的反迷信運動將有所助益。

      一、《大公報》主要反對的迷信事象及其觀點論說

      1.以義和團為鑒,反對帶有迷信色彩的民間秘密結(jié)社

      1900年,義和團運動在華北地區(qū)形成高潮,以“扶清滅洋”為口號,是針對西方傳教士及中國基督教徒進行的大規(guī)模群眾暴力運動。義和團帶有濃厚的迷信色彩,如設壇扶乩、“降神附體”、畫符念咒等等,這些都是早期義和團(山東、河北交界一帶的各種民間秘密結(jié)社)共有的迷信形跡。隨著義和團運動向華北其他地區(qū)擴散,不同地區(qū)的義和團又基本保持了這些迷信形跡。

      義和團運動失敗后,清政府對民間秘密結(jié)社嚴加防范,對上述各種迷信事象嚴查嚴禁,以防止義和團死灰復燃。以受義和團影響最大的直隸省(今河北省)為例,直隸總督袁世凱就對帶有迷信色彩的民間秘密結(jié)社采取了十分嚴厲的鎮(zhèn)壓措施。1903年,袁世凱特申明“嚴禁妖言惑眾,傳授邪教等情章程”11條,其中,“妖言惑眾者斬”,“傳授邪教及學邪術(shù)者,不分首從皆斬”,“凡設壇傳習邪教之處,經(jīng)官查出,立將該壇毀平,房產(chǎn)均令充公”*《直督告示》,《大公報》1903年3月8日。。

      《大公報》創(chuàng)辦于義和團事件后不久,從反對義和團的立場出發(fā),對袁世凱嚴厲取締民間秘密結(jié)社的主張深表贊同,對“私設神壇”“妖言惑眾”等迷信形跡亦堅決反對。1904年,《大公報》針對北京崇文門外“又出有土匪遍貼傳單,云有某某神仙降壇,有求必應,謠言惑眾”一事提醒官府,“有司若不早為拿禁,恐日久不免又釀成拳匪之禍,幸勿謂事小而忽之”*《設壇惑眾》,《大公報》1904年11月6日。。類似報道和警句還有很多。

      《大公報》反對此類迷信事象,雖帶有很強的政治傾向,但“迷信”是民間秘密結(jié)社賴以生存的土壤,從這個意義上說,打擊民間秘密結(jié)社,亦有破除迷信之意,清末反迷信正是由大亂之后整頓社會秩序、嚴防民間秘密結(jié)社開其端的。

      2.開民智,反對民間流傳的一切迷信陋俗

      “開民智”是《大公報》的宗旨(詳見后)。欲開民智,先要破除迷信。正是從這個角度,《大公報》旨在反對民間流傳的一切迷信陋俗。

      《大公報》從創(chuàng)刊號起就辟“附件”一欄,采用演說體的白話,就日常生活中的迷信事象加以論說,借題發(fā)揮,以小喻大,意在破除迷信,改良民間習俗,宣傳科學知識。從1902年創(chuàng)刊到1911年清朝覆亡,《大公報》發(fā)表的此類文章不勝枚舉,諸如:《中國迷信神佛說》《敬財神真是胡鬧》《論天津殯儀之奢侈》《論風水之妄》《說門神》《戒拜兔說》《彗星絕不關乎吉兇》《講相面無益為學要緊》《再講邪說不可信》《說雷電擊人》《論中國民智閉塞之原因》《續(xù)說中國人信邪壞處》,等等。

      首先,《大公報》把民眾迷信與國家興衰緊密聯(lián)系,述說迷信之害?!墩擄L水之妄》說:“歌曰我中華之弱其有由來乎?余朝夕思之,實由于我國不明真理,故耳諸事但認虛不認實?!币浴帮L水之說”為例,說明國家的強盛,“全在乎人,不在乎風水也”,“奉勸諸黃種同胞,宜各存自強之心,勿徒信虛無之說,將來或可有強勝之望焉”*《論風水之妄》,《大公報》1903年8月12日。。把迷信問題上升到國家興亡的高度,具有極大的警醒作用。

      其次,傳播科學知識,點醒無知民眾的糊涂認識。如對于“雷震房屋”這一現(xiàn)象,《大公報》解釋道:“凡遇有急雷暴雨時,不可避于墻根及樹下,皆易觸電為害,俗謂有龍捉妖精,甚為無稽之談。蓋一遇有引電之物,電觸其上,即能爆烈為患也?!?《雷震房屋》,《大公報》1903年9月11日。類似的文章還有許多。

      最后,把破除迷信與改良風俗這一重大社會問題聯(lián)系起來,體現(xiàn)了該報創(chuàng)辦者強烈的社會責任感。例如《戒拜兔說》,針對“我們中國人,每到中秋節(jié),家家必拜月亮,擺上些月餅鮮果,對著月光磕頭。當中供的紙馬,也是畫個月光,光內(nèi)畫個兔子……稱呼他為兔爺”的民間迷信習俗,指出:“你們也知道拜兔子,是件糊涂事,不是明白事了?!苯ㄗh改良這一民間習俗,“明年再過中秋節(jié),不妨眾家人坐一團棹,擺上些干鮮果品,月餅茶食,大家歡歡喜喜的,過個佳節(jié),也是家庭之樂,何必給那萬人笑罵的兔子,跪拜磕頭呢”?最后以小見大,將“戒拜兔子”這樣的小事,落實到“正風俗”“變?nèi)诵摹钡拇笫律希耙疾爝@一國一鄉(xiāng)的人心邪正,莫妙于考察他的風俗,風俗正,人心必正,風俗邪,人心必邪;要打算變移人心,莫妙于變他的見聞,見聞皆正,人心也都隨著正了。我戒人拜兔子,竟說到改月餅模子,禁捏泥兔兒爺,也是改良見聞的意思,眾位別看成瑣屑呀”*《戒拜兔說》,《大公報》1902年9月19日。!

      3.開官智,反對官僚階層的迷信行為

      《大公報》以“敢言”著稱,對于清政府各級官員的迷信行為,包括慈禧太后在內(nèi),也敢于直言不諱地揭露和抨擊。

      《大公報》披露和抨擊官僚階層迷信的文章屢見不鮮,概而言之,這與其“開官智”的思想觀點有很大關系。在《大公報》看來,中國社會迷信習俗“其相沿成風,積弊莫返,演成一種怪現(xiàn)象”,根源在于官僚階層,無知民眾“親見朝廷之上,尚且敬信如是,……于是遂變本加厲,襲謬沿訛,焚香祈福,十百為群,佞佛皈僧,相習成俗”,可見“此政府之責,而非鄉(xiāng)民之問題也”*《論迷信之原因》,《大公報》1907年6月28日。。有鑒于此,《大公報》對“開官智”更是抓住不放,有“開官智尤急于開民智”之語*《吳中醮會志盛》,《大公報》1902年7月22日。。

      《大公報》歷數(shù)官僚階層迷信行為,“如修官署而慎擇方向也,辦路礦而恐傷風水也,封印開印擇吉日吉時也,求雨請鐵牌拜龍王也,到任先拜廟也,日月蝕延僧道誦經(jīng)也。愚民信胡黃白柳灰也,官亦信胡黃白柳灰,愚民信占卜也,官亦信占卜,甚至以數(shù)寸之蛇而奉之為大王,一任老道之愚弄而盛服往拜”*《論官智之難開(續(xù))》,《大公報》1903年9月30日。,尤其是直言不諱地指斥清廷,“某年月日,內(nèi)務府奏派致祭黃木神;……某年月日,某旗奏派稽查壇廟;某年月日,太常寺奏派致祭黑龍?zhí)丁執(zhí)?;某年月日,欽天監(jiān)奏救護日蝕月蝕”*《讀張蔚臣先生來稿之感言》,《大公報》1906年4月6日。。以對救護日蝕月蝕為例,《大公報》連篇累牘,多次呼吁停止這種無益的迷信行為,如《說欽天監(jiān)奏月蝕日期請飭救護事》稱,“要是真為的救護月亮,請問月蝕時,月亮上一塊黑的是地球的影子,不過偶爾遮住月光,于月亮有什么妨礙?即或是真有妨礙,磕頭念經(jīng),就會救的了嗎”?“如今中國變法維新,講求實效”,“又何必弄這個無理取鬧的假事呢”?建議“請從明年起,諭飭欽天監(jiān),凡遇日月蝕,只預先奏明日期,不準請飭救護,自皇上以至大小官員,到時也不必素服祈禱,永定為例”*《說欽天監(jiān)奏月蝕日期請飭救護事》,《大公報》1905年1月23日。。對官員其他迷信行為,也是苦口婆心地講道理,予以勸戒。

      二、《大公報》反迷信的緣由

      1.與英斂之有關

      《大公報》自1902年創(chuàng)刊至1912年,由英斂之主持其事。換言之,報紙創(chuàng)刊后,“一直由英自任總理兼撰述和編輯,總攬言論和經(jīng)營之全權(quán),重要的言論都出自他的手筆”*周雨:《大公報史(1902-1949)》,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第9頁。。因此,要理解《大公報》反迷信的緣由,首先要考察英斂之的生平和思想觀點。

      英斂之(1867-1926),名華,字斂之,又號安蹇,滿洲正紅旗人,生于北京,幼年家貧。英斂之22歲時信奉天主教。作為一名中國奉教知識分子,他主張學習西方的經(jīng)濟、文化和政治制度,變革以求新。因此,對于中國封建社會流傳的世俗迷信,必然是持反對的態(tài)度。英斂之認為,中國沒有宗教,即曰有教,亦是“蠻教”,“試觀居家所供之神,不出封神演義一書,廟宇所供之像,不出一切稗官野史,甚至以狐貍黃鼠狼刺猬蛇鼠為大仙,以山川樹木門灶為有神,頂禮敬奉,舉國若狂”*《說蠻教》,《大公報》1903年9月15日。,對中國社會的迷信習俗,顯然是鄙視的態(tài)度。這與他是一位虔誠的天主教徒有關。

      另外,英斂之倡言反迷信,還與他支持變法維新,倡導社會改革的理想有關。在此思想指導下,他主張改良風俗,包括各種迷信風俗。1910年10月,天津青年會開“智育演說會”,特請英斂之演說關于改良風俗各事,他認為社會應改的陋俗,除“婚喪、宴會、三節(jié)兩壽、賭、嫖、戲、過分的奢侈”等“一切無益的排場”外,還包括“一切無益的迷信”,如“算卦、相面、風水、求雨雪”*英斂之:《青年會演說改良風俗》,《大公報》1910年10月21日。。這篇演說很好地反映了英斂之改良社會的理想和反迷信的態(tài)度。

      2.與《大公報》反對義和團的立場有關

      與當時中國絕大多數(shù)報刊一樣,《大公報》對義和團持鮮明的反對態(tài)度。像許多資產(chǎn)階級知識分子一樣,《大公報》的主辦者,既反對帝國主義的侵略,又害怕帝國主義的威勢。因此,當義和團事起,最終引起八國聯(lián)軍的干涉,導致中國喪權(quán)賠款,釀成所謂“庚子之亂”時,就遭到《大公報》等絕大多數(shù)報刊的強烈反對。大多數(shù)時候,《大公報》都稱義和團為“拳匪”,曾有“庚子之亂禍由拳匪”之語*《巫風大熾》,《大公報》1903年4月25日。。另外的原因是《大公報》與天主教關系密切:正是天津紫竹林天主教堂總管柴天寵集資開辦了報館,邀英斂之主持其事;另外,英斂之也依靠天主教掩護,將報館辦在法租界內(nèi);英本人是虔誠的天主教徒,《大公報》在其主持下,極力宣傳天主教。正是受這種政治立場支配,《大公報》對義和團的“仇教排外”,自然是不稍原宥。

      從此政治立場出發(fā),對于作為義和團“仇教排外”手段的各種“神術(shù)”,自然也是加以反對?!洞蠊珗蟆纷闹赋觯骸澳橇x和拳,原本是邪匪,萬不能成事的,他們無非假托著小說上的人名子胡作非為,那有什么神仙呢?”*《說中國人信邪壞處》,《大公報》1902年8月13日。

      值得注意的是,義和團事件后誕生的《大公報》,其反迷信的輿論宣傳,往往聯(lián)系義和團事件,換言之,其倡言破除迷信,顯然與義和團事件的刺激有關。例如其文稱:“譬如我們中國罷,王公大員好扶乩,好信佛媚神,不是進香,就是走會,久而久之,下愚之人,耳濡目染,羨慕揣摩,也都效法而行,就積成了一個信邪的風俗。故此庚子年,義和團一起,全國響應,皆因是平日信邪的風俗,深入人心的緣故?!?《移風易俗議》,《大公報》1903年12月5日。正是由于迷信風俗是義和團賴以生存的土壤,所以要防止義和團事件重演,就不能不從破除迷信(“信邪”)的習俗入手??梢哉f,義和團事件是清末《大公報》等新聞媒體反迷信的原動力*劉宏:《義和團事件:清末反迷信的原動力》,《山東師范大學學報》,2012年第6期。。

      3.與《大公報》開啟民智、傳播科學知識的宗旨有關

      1902年6月17日創(chuàng)刊號上,英斂之發(fā)表了署名的《大公報序》,主要是宣布辦報宗旨,“報之宗旨,在開風氣,牖民智;挹彼歐西學術(shù),啟我同胞聰明”,可見,開啟民智、傳播西方科學思想,成為該報的宗旨。

      本此宗旨,《大公報》無情揭露和抨擊各種迷信陋俗,正如該報所說“本報自出版以來,凡是這一類(算卦、批八字、看風水——引者)的告白,無論多少錢總不登錄,因為我們不能幫助著惑世誣民”*《白話》,《大公報》1909年5月6日。。針對當時北方某些報紙“欲為拜畜類拜介屬者曲加原諒”一事,《大公報》連續(xù)發(fā)文,其《論新聞紙與民智通塞有密切之關系》一文稱,“新聞紙者,開民智之物也,有妨害民智之事,新聞紙嫉之如仇,則立論以辟之,務使之不留余孽,庶可以破愚民迷惑之心”,“乃有幾種新聞紙,不但不能開通民智,且于愚民所迷信之邪說異端從而推波助瀾,津津樂道,此種新聞紙之主持筆政者,其為義和拳之大師兄乎?抑為袒拳之魁首乎?不然何其信邪之甚也”*《論新聞紙與民智通塞有密切之關系》,《大公報》1903年9月12日。。亦可見其反迷信的立場是旗幟鮮明的、毫不含糊的,這與其開民智、傳播西方科學思想的宗旨是密不可分的。

      三、《大公報》反迷信的作用和效果

      1.傳播了科學知識,開啟了民智、官智

      如前所述,《大公報》往往以近代科學為武器,向國人講述通常被誤解的自然現(xiàn)象的原因和規(guī)律,如慧星、雷電、日蝕、月蝕、水旱蟲蝗之災等,起到了開通風氣,開啟民智、官智的作用。以開官智來說,1910年1月,欽天監(jiān)進呈奏折一份,“具奏彗星見于西南及金星書見等事”,“大旨謂此乃各行星按年運動,自有一定之躔度,并無關于朕兆之吉兇,其實異各說均不足信”*《欽天監(jiān)進呈封奏》,《大公報》1910年1月29日。。欽天監(jiān)負有觀察天象、推算節(jié)氣、制定歷法之責,慣以具奏救護日月蝕等迷信事件著稱,現(xiàn)在居然也能承認彗星無關吉兇,說明清末風氣確有所開通,科學知識已為人們所認識,這不能不說是《大公報》等報刊輿論宣傳推動的結(jié)果。

      2.迷信風氣有所遏止

      民俗學的理論告訴我們,“民俗的變異受社會發(fā)展和時代變革的影響”,“民俗和一切上層建筑一樣,一旦形成大都保持著相對的穩(wěn)定性。……盡管如此,民俗事象還是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而產(chǎn)生許多變化”*陶立璠:《民俗學概論》,北京:中央民族學院出版社,1987年版,第34-35頁。。作為一種民俗事象,迷信風習也會隨著時代發(fā)展而逐漸衰減甚至消失。

      清末十年,“西學深入中國社會的程度已超過了以往任何一個時期”(陳旭麓語)。隨著歐風美雨襲來,洋物無分貴賤地進入了上流社會和下層社會,人們的生活方式發(fā)生了改變,隨之而來的是移風易俗的發(fā)生,迷信風氣就在這樣的情境下出現(xiàn)了衰減的跡象。

      1908年11月,光緒皇帝、慈禧太后相繼去世,《大公報》披露,“大行太皇太后、大行皇帝兩大喪所用各項冥器(即焚燒冥衣樓庫等項),現(xiàn)已核準照原例核減十分之九,以示破除迷信之意?!?《核減兩大喪冥器》,《大公報》1908年11月22日。國喪期間恰逢“月蝕之期”,載灃為顯示開明,傳諭因遭國喪“無庸救護”,從此有清一代全國一體救護日蝕、月蝕的大型迷信活動終于停止了*趙立霞:《清末新政與社會風俗變遷》,碩士學位論文,山東師范大學,2005年。。

      在民間,實行文明婚、喪禮儀的人越來越多。以清末最后一位狀元、直隸人劉春霖為例。1907年,其夫人去世,“茲聞其喪儀殯葬一切概從文明辦法,不延僧道誦經(jīng),不用紙糊樓庫,并不選擇日期”*《喪儀文明》,《大公報》1907年10月18日。,這在當時確實難能可貴。

      固然,迷信風氣一定程度的遏止,與清末“新政”實行改革、設立警察制度予以治理有很大關系,“近日官場意在普瀹民智,以期風氣早日開通,是以警部通飭各廳區(qū),曉諭香店、冥衣鋪、銀箔鋪,一律不準售賣,以破迷信云”*《力破迷信》,《大公報》1906年9月6日。。此外,亦與民間的呼應密切相關,如前述劉春霖等開明者身體力行。另外,像《大公報》這樣的民辦報紙,其旗幟鮮明地反迷信已如前述,對官方治理迷信亦積極支持,并對其形成輿論監(jiān)督的壓力,其關系不可小覷。

      3.為民國期間繼續(xù)反迷信提供了經(jīng)驗和借鑒

      “反迷信”是中國近代歷史上一個常演不衰的活劇。這是因為,從清末一直到民國時期,是中國由傳統(tǒng)社會向近代社會轉(zhuǎn)型的過渡時期,“在此數(shù)十年間,締造新民并以此作為構(gòu)建新國家基柢的啟蒙主義成為那一時代最為風行且引發(fā)過最廣泛討論的命題”,而“反對‘迷信’、改造民眾的信仰世界從而徹底變革其生活方式與思維方式的‘反迷信’話語便是此期啟蒙主義的核心命題之一”*沈潔:《“反迷信”話語及其現(xiàn)代起源》,《史林》,2006年第2期。。正是由于這一原因,從清末到民國,反迷信持續(xù)不斷,其中在民國初年、五四運動前后和20世紀20年代后期國民政府執(zhí)政初期,形成了破除迷信運動的高潮*朱愛東:《民國時期的反迷信運動與民間信仰空間——以粵東地區(qū)為例》,《文化遺產(chǎn)》,2013年第2期。。而清末十年的反迷信運動,則是開民國時期此類運動的先聲,為其提供了經(jīng)驗和借鑒,其中一個重要啟示就是——迷信的治理須以強制手段與說服教育相結(jié)合,故此報刊輿論的宣傳勸導不可或缺。

      Review on Da Gong Bao Fighting against Superstition in the Late Qing Period

      LIU Hong

      (Institute of History, Hebei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Shijiazhuang, Hebei 050051, China)

      During the New Deal in late period of the Qing Dynasty,press public opinion aroused extensive anti-superstition commentary, andDaGongBaofought against superstition unequivocally. It is mainly opposed to secret nongovernmental smacks of superstition, all folklore superstition vulgar and bureaucratic superstitious behavior. The reason was related with Ying Lianzhi himself, was also stimulated by Boxer superstition events and could not be separated with the newspaper’s purpose of enlightening the mass. The opposition ofDaGongBaoagainst superstition had played a certain role for enlightening the mass and opening officials’ wisdom.

      the Boxer Movement;the New Deal period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DaGongBao; anti-superstition

      2016-06-10

      劉宏(1962-),女,天津人,歷史學博士,副研究員,主要從事中國近代史、河北地方史研究。

      K257

      A

      1008-469X(2016)04-0001-05

      猜你喜歡
      民智義和團大公報
      《大公報》舉行創(chuàng)刊120周年慶祝儀式
      從《大公報》看《紅樓夢》與近代社會生活
      紅樓夢學刊(2018年5期)2018-11-23 06:28:20
      “國家中心論”旗幟下《大公報》的自由思想與愛國情懷——讀《〈大公報〉政論研究:以“國家中心論”為中心》
      新聞傳播(2018年9期)2018-08-01 06:37:36
      淺議嚴復和梁啟超的民權(quán)說
      考試周刊(2018年5期)2018-01-18 18:24:43
      論中華富強的動力和源泉
      祖國(2017年22期)2018-01-02 02:50:58
      淺論義和團運動的性質(zhì)
      考試周刊(2016年93期)2016-12-12 10:56:39
      從《歷史三調(diào)》談作為事件、經(jīng)歷和神話的三種歷史研究法
      淺析民國時期《申報》與《大公報》的言論特色
      新聞傳播(2015年12期)2015-07-18 11:02:41
      MEANWHILE, DURING THE BOXER REBELLION…
      漢語世界(2014年4期)2014-02-27 01:19:24
      義和團怎樣害死了民族英雄聶士成?
      百家講壇(2009年16期)2009-09-14 03:18:46
      巴青县| 凤阳县| 蒙阴县| 吴忠市| 崇仁县| 抚远县| 锡林郭勒盟| 武陟县| 本溪| 五华县| 宁蒗| 淮南市| 余干县| 四会市| 阿拉尔市| 重庆市| 邵阳市| 依安县| 株洲县| 德保县| 招远市| 拜泉县| 濉溪县| 乐都县| 和平区| 浏阳市| 西乡县| 东宁县| 同德县| 定边县| 潍坊市| 绵阳市| 那坡县| 邯郸县| 庄浪县| 枞阳县| 湘潭市| 五大连池市| 彭阳县| 全南县| 阜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