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海英
摘 要: 幼小銜接是幼兒園和小學教育兩個教育階段的平穩(wěn)過渡的教育過程,是兒童成長過程的一個重大轉折。我園嘗試通過挖掘園內資源,搭建幼小銜接平臺;借力家社資源,促成幼小銜接共鳴;優(yōu)化整合資源,縮短幼小銜接距離等途徑將各方資源整合,快樂地游戲、快樂地體驗、快樂地成長,將多重生態(tài)融入幼小銜接工作中,使幼小銜接工作更具科學性。
關鍵詞: 園內資源 家社資源 整合資源 幼小銜接
幼小銜接是幼兒園和小學教育兩個教育階段的平穩(wěn)過渡的教育過程,是兒童成長過程的一個重大轉折?!队變簣@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指出:幼兒園應與家庭、社區(qū)密切合作,與小學相互銜接,綜合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共同為幼兒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良好條件??梢姡仔°暯由婕凹彝?、幼兒園、學校,關系到幼兒健康成長的關鍵。
但是,在幼兒園中的幼小銜接工作并不代表“小學化”傾向,“小學化”的教育觀念、教學實踐只會影響幼兒的學習興趣,帶給幼兒過多的精神壓力,失去本該有的童真童趣和快樂??梢姡仔°暯討撌钦驹谟變毫錾系捏w驗活動,是科學化的體驗活動,是尊崇個體生命發(fā)展的體驗活動。為此,我園嘗試將各方資源整合,快樂地游戲,快樂地體驗,快樂地成長,使幼小銜接工作更具科學性。
一、挖掘園內資源,搭建幼小銜接平臺
幼兒園資源是指為幼兒創(chuàng)造幼小銜接的學習環(huán)境、與之配套的幼小銜接教學內容資源等,對幼小銜接的效果產(chǎn)生直接或間接的影響。我園充分挖掘這些園內資源,搭建幼小銜接平臺。具體包括:
1.牽線搭橋創(chuàng)造環(huán)境
首先,注重營造良好的幼小銜接氛圍。大班年級組結合主題活動的開展進行研討,創(chuàng)造了班本化的學習環(huán)境。老師和幼兒一起收集相應材料,如:書包的好朋友、小學課程表、小學與幼兒園的不同等,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滿足幼兒通過親身參與環(huán)境的創(chuàng)造,將感知內化為行動,獲取入學準備的經(jīng)驗和需要。
其次,適當摘 要: 幼小銜接是幼兒園和小學教育兩個教育階段的平穩(wěn)過渡的教育過程,是兒童成長過程的一個重大轉折。我園嘗試通過挖掘園內資源,搭建幼小銜接平臺;借力家社資源,促成幼小銜接共鳴;優(yōu)化整合資源,縮短幼小銜接距離等途徑將各方資源整合,快樂地游戲、快樂地體驗、快樂地成長,將多重生態(tài)融入幼小銜接工作中,使幼小銜接工作更具科學性。
關鍵詞: 園內資源 家社資源 整合資源 幼小銜接
增加實物符號和文字含量。在提供的各類材料上,逐漸向實物符號、詞語方面轉變,主題版面、區(qū)域內容在圖文并茂的基礎上增加文字量,激發(fā)幼兒對文字的閱讀興趣。如:開設“三字經(jīng)”、“成語小天地”等,提供適當?shù)奈淖植僮鞑牧虾拖鄳獣?,幫助幼兒通過閱讀對自己的操作結果進行檢測,進一步豐富幼兒相關知識經(jīng)驗,提高幼兒對閱讀的興趣。
2.靈活適宜調整內容
開展主題活動。結合幼小銜接,有序開展“我要上小學”的主題活動。期間,通過相應的環(huán)境創(chuàng)造、集體教學與個別化學習相結合等方式,幫助大班幼兒對上小學形成正確的認識。如:集體教學活動《小學生的早晨》,引導幼兒與家長先共同記錄上幼兒園早晨所要做的事情,再觀摩小學生上學早晨的錄像,然后通過分析、討論、比較,發(fā)現(xiàn)不同,引導幼兒懂得什么是合理安排時間。再如:“1分鐘整理書包”,幫助幼兒感受1分鐘有多長,引導幼兒懂得珍惜時間,學習安排自己的時間。這些活動的開展,對大班幼兒更好地向小學過渡有著直接的指導作用。
豐富區(qū)域游戲。將小學生活融入幼兒園游戲是我園幼小銜接的新嘗試。班級區(qū)域活動中,孩子們可以在“小學體驗區(qū)”模仿小學生整齊響亮地讀書、端正神氣地寫字、有條不紊地整理文具,領略小學生的別樣生活和學習。在角色游戲中,“我是小學生”的游戲開展得如火如荼,“小學生活展”、“學戴紅領巾”、“文具整理小能手”等體驗游戲的開展,讓孩子們真正感受到小學與幼兒園的不同,對怎樣成為合格的小學生充滿了期待,為他們升入小學樹立了信心。
引入特色活動。每年六月的“升學嘉年華”活動,我園都會隆重邀請港小一年級小學生回園,與大班幼兒一起安靜地閱讀、快樂地繪畫、開心地慶祝。另外,我園的“幼小銜接·一站到底”活動更是精彩紛呈:通過觀看港小升旗儀式、參觀港小校園環(huán)境、觀摩港小老師激情教學、接受港小哥哥姐姐濃濃祝福等活動,更激起了幼兒爭當一名優(yōu)秀小學生的強烈愿望。
通過環(huán)境的創(chuàng)造、班級特色的烘托、氛圍的營造、主題活動的開展、區(qū)域游戲的及時更新、特色活動的介入、幼兒的親身參與,搭建起幼小銜接平臺,盡情地展現(xiàn)了孩子們良好的學習習慣、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健康協(xié)調的體態(tài)和開朗自信的品質。
二、借力家社資源,促成幼小銜接共鳴
如果將幼小銜接比作動力三輪,那么除了前輪般定方向的幼兒園資源,另外的家、社資源猶如兩個后輪同樣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1.家長資源的有效利用
家長是幼小銜接中一個不可或缺的角色,其參與方式和質量都將對幼小銜接的順利進行產(chǎn)生重要影響。我園尤其注重整合家長中的小學教師資源,請他們在家長群分享自身對于幼小銜接的經(jīng)驗,或者來園組織孩子進行學習活動。如大班幼兒瞿譚笑的爸爸是港小的一名體育教師,每年5月份都會來園給大班幼兒上課。課堂中,譚老師簡潔的引導語言、嚴格的規(guī)則要求,帥氣的造型演示不時引來孩子們的陣陣掌聲。他們在體育活動中表現(xiàn)出的積極進取,展示出的勇敢自信,讓大班老師深受感染,教學思路頓時拓寬了。
2.社區(qū)資源的積極挖掘
社區(qū)資源中,我園主要借力港小的優(yōu)質資源,如參觀小學校園:為了讓大班幼兒親身感受、初步體驗小學的生活,孩子們帶上調查表、背上小書包,手牽著手參觀港小的校園。港小明亮的教室、寬敞的運動場、整潔的食堂、熱鬧的體育館給孩子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還有課堂朗朗的讀書聲、規(guī)范的舉手姿勢、輕松的大課間活動、莊嚴的升旗儀式……一切的一切都讓孩子們感到新奇和有趣,他們用自己的眼睛尋找、發(fā)現(xiàn),對小學減少了一份陌生感,增添了一份神秘感,萌生了對小學生活更多的憧憬。
我們向家長借力、向小學借力、向社區(qū)借力,變單向銜接為多項銜接,也引發(fā)家長和教育工作者們更多地關注兒童成長的過渡期,重視兒童健康快樂成長的過程;更好地將行為習慣、道德品質、綜合能力與知識相融合,注重孩子的身心全面發(fā)展,讓每個孩子能夠平穩(wěn)過渡,更增進家、園、校、社等多位一體的互動交融,促使交流互助更加直接,更加有效。
三、優(yōu)化整合資源,縮短幼小銜接距離
對幼兒園、家庭及社區(qū)教育資源進行有機整合,使之成為一個整體,從而真正協(xié)調一致地對幼兒的幼小銜接產(chǎn)生積極的、有效的影響。
1.家園合編《幼小之約》
《幼小之約》這個讀本面對的閱讀群體是家長,它在幼小銜接工作中起著積極的宣傳作用。在編輯《幼小之約》的過程中,我園邀請大班部分家長參與,充分發(fā)揮他們的才學,宣傳幼小銜接的理念與方法。發(fā)動幼兒園、小學的老師、家長共同參與投稿,開辟了“幼小銜接大家談”“無痕銜接路路通”等版面,同時在“任務空間”布置一些小任務,提醒家長協(xié)同孩子在指定的時間內完成,以培養(yǎng)孩子的任務意識與責任心等。
2.師長協(xié)同開設講座
為了幫助家長對孩子入學準備更好地預熱,我們邀請小學老師專門為大班家長開設講座。期間,小學老師就家長如何為孩子做好入學準備進行分享指導,無論是心理準備、物質準備,還是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等,都進行了深入淺出的介紹,同時在現(xiàn)場為家長答疑解惑,幫助家長形成正確的幼小銜接觀念。
通過家長的親身參與和宣傳,為我們的幼小銜接工作增添了別樣光彩,如今家長們的角色不再是被動配合,對幼兒園的工作更加肯定了,對孩子的心理變化更加關注了,對孩子的成長要求更加重視了,更正了自身的教育觀念,杜絕超前教育和保姆化教育。家園合力,讓幼兒像幼兒那樣學習,讓幼兒像幼兒那樣生活,為幼兒的快樂學習保駕護航。
幼小銜接工作,我們的原本慣例是從每個學年的下學期進行,現(xiàn)在嘗試在學年的第一學期,就把銜接的燈兒點亮。怎樣使歷時一個學年的主題活動與現(xiàn)在滲透式領域的話題活動既不起沖突,又能更好地解決孩子的幼小銜接問題,這是我們接下來需要進一步思考和研究的。另外,如何改變幼小銜接中不太注重家長參與的現(xiàn)狀,在幼兒園建立一些固有的家長參與慣例,促使家長更多地參與幼小銜接,也是我們需要突破的。今后我們會更注重幼兒園與小學的充分合作,把握好雙向銜接的每一步,幫助幼兒圓滿寫下幼小銜接的重要一筆,為他們今后的入學生涯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