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卡夫卡作品中的“約伯”原型研究

      2016-03-16 10:58:41趙雯芊
      湖北文理學院學報 2016年9期
      關(guān)鍵詞:約伯公義高爾

      趙雯芊

      (河南大學 文學院,河南 開封 475000)

      卡夫卡作品中的“約伯”原型研究

      趙雯芊

      (河南大學文學院,河南開封475000)

      原型理論認為文學作品之間有著一定的聯(lián)系,而在人物形象的創(chuàng)作中也可以取材于比之更早的意象。在卡夫卡的創(chuàng)作中,主人公受難的情節(jié)屢屢可見,仿佛書寫著世界的殘忍和暴戾,而這一切與《圣經(jīng)》中《約伯記》表達的理念不謀而合,可以說約伯是作為原型存在于卡夫卡作品中人物身上的。無端變形的格里高爾是受難的約伯,為藝術(shù)獻身的饑餓藝術(shù)家是殉道的約伯,莫名被逮捕的約瑟夫·K是蒙冤的約伯,不斷尋找城堡的K是追尋的約伯??ǚ蚩ㄉ頌楠q太人,他的書寫隱約帶有猶太民族文化心理的印記。在歷史與現(xiàn)代之間發(fā)出了自己的吶喊,這也正是卡夫卡的魅力所在。

      《圣經(jīng)》;《約伯記》;卡夫卡;約伯

      《圣經(jīng)·舊約》中的《約伯記》是希伯來智慧文學的經(jīng)典之作,講述了主人公約伯突然在一天之內(nèi)經(jīng)歷妻離子散、家產(chǎn)散盡、身體受難的悲劇。他不斷的探求著自己無故受難的原因,并不斷的詢問他人詢問上帝。他品行純良、篤信上帝并且受人尊重,他每時每刻監(jiān)督自己的行為,杜絕自己做丑惡之事。他同樣對家人嚴加要求,恐怕觸怒于神。但神之子撒但質(zhì)疑約伯對神信仰的純正性,耶和華遂允許撒但毀掉約伯的一切來證明約伯是否真正的虔信自己。于是,約伯無故受了巨大的災難?!都s伯記》在開篇就提出了“義人受苦”的問題?!傲x人命運多蹇,壞人諸事亨通”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無法接受的現(xiàn)象,也是文學作品中永恒探討的話題。它折射了對公平與正義、神義與人義乃至苦難等人類發(fā)展歷程中本質(zhì)問題的關(guān)注。《約伯記》試圖對“不知道為何受苦時,如何應對苦難”這個問題拋磚引玉,做出自己的思考。約伯最后雖然恢復了起先的一切但創(chuàng)傷依舊還在。這種創(chuàng)傷仍會使得人們不斷反思,約伯最后選擇了與上帝和解,依舊做上帝最虔敬的仆人,但是面對強大的不可控的災難,他依舊無法做到真正意義上的反抗與抗爭。這是約伯面對強力的無奈,也是為了保全自身不得不做出的選擇。在世界文學史上,卡夫卡的作品深受《約伯記》的影響,正如弗萊曾指出:卡夫卡的全部作品就是對《約伯記》的注釋。[1]115卡夫卡本身作為猶太人,對自身民族的歷史文化有著深刻的見解,他理解猶太民族自身的苦難也對苦難感同身受,他筆下人物面對莫名災難時的無奈與彷徨,無疑是約伯的影子??梢哉f約伯作為原型植根于卡夫卡的作品中,在現(xiàn)代社會迷茫頹敗的大壞境中,如何認識苦難,化解苦難成為卡夫卡筆下的“約伯”們共同面臨的抉擇。

      一、格里高爾——受難的“約伯”

      格里高爾是《變形記》中的主人公,他一大早起來發(fā)現(xiàn)自己變成了一只大甲蟲??謶趾徒箲]伴隨著他,但是他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的身體狀況,而是自己作為旅行推銷員的工作,他擔心自己的工作會因遲到的緣故莫名失去。這份工作雖然很累人,“有經(jīng)常出門的那種煩惱,擔心各次火車的倒換,不定時的、劣質(zhì)的飲食,萍水相逢的人也總是些泛泛之交,不可能有深厚的交情,永遠不會變成知己朋友?!保?]107但是格里高爾作為父親的好兒子、妹妹的好哥哥,還是毫無怨言地接受了這份工作,并攢錢為父親還債,為妹妹交學費,并且照顧家庭開支。他是一個善良的人,面對上司的不公與刁難他坦然承受只為了家人能過上好日子,妹妹能實現(xiàn)自己上音樂學院的夢想,他單純地將家人當作自己前進的動力以及自己堅定的信仰。自己最大的幸福莫過于家人的幸福快樂。而無故的變形打亂了他的生活,他原本默默承受著生活的磨難,變形卻賦予了他反抗現(xiàn)狀的勇氣與力量。但是“變形更深刻的含義與其說是反抗,勿寧說是受罰。”[3]253這個被迫變形的偶然的無妄之災造成了主人公自責、矛盾反抗乃至毀滅。他的身上隱約有著約伯的影子。格里高爾與約伯相似的是,首先,他們都是不折不扣的好人,他們極富自我犧牲精神,約伯崇信的是神耶和華,格里高爾崇信的是自己的家人。其次,他們都同樣遭受了無故的災難,即好人受難。約伯:有一天內(nèi)接到三個噩耗,由當?shù)厥赘蛔兊靡回毴缦矗錁啡谌诩彝プ兊帽萜?,家破人亡,達到了不堪忍受、天塌地陷的境地,又雪上加霜,從頭到腳全身長滿毒泡。而格里高爾也遭到了不堪忍受的生命變數(shù),一夜之間變成異類,慘遭家人及外人的排擠。再次,他們都無法被旁人理解安慰,反而遭到誤解,不得不忍受精神上的苦痛。約伯的妻子對他說:“你為何不咒罵上帝,然后去死?”[4]243當約伯訴說自己的不幸時,他們冷眼旁觀,無法感同身受。他們用傳統(tǒng)申命派神學理論來解釋約伯的痛苦,即“苦難來自對罪惡的懲罰”。他們認為約伯之所以無辜受難,是因為他罪有應得。約伯是孤獨的,在神義論的統(tǒng)治下,他的受難只是一種對他信仰的檢測,是一種考驗他對耶和華是否虔信的手段,神所做的一切都是公義的,同時神也是威力無邊必須值得敬畏的。沒有人可以理解約伯的痛苦與孤獨,他只有通過不斷的叩問上帝,才能尋求解脫。格里高爾也是如此,陷入了人生的孤苦無援狀態(tài),他變形之后家人應該理解包容他,但恰恰相反,母親開始一見到他就嚇得驚叫起來,后來一直不敢到屋子來,更不用說照顧關(guān)愛兒子了,尤其厲害的是他的父親,最初是用手杖無情地把他往后趕,然后相當長時間從精神上冷落他,不讓他進房門,廚娘將他的房間當成了臭氣熏天的儲物室,并且不照顧他的飲食,他出于好心走出臥室給拉提琴的妹妹助威卻嚇跑了三個房客,作為他精神支柱的家人在他變形后卻視他為家庭的恥辱和怪物,想方設(shè)法離他而去。他在異化后感受不到溫暖只有冷漠與苦痛,最終在身體暴力和精神暴力的雙重迫害下死去。最后,他們都是飽含悲劇意味的。約伯雖然恢復了之前的財產(chǎn)和名望,但是是以“隱忍”為代價的,他隱忍神對他惡作劇般的“考驗”,并不得不抹除傷痛的記憶,甚至在此后的生命中更加虔信神,因為他深知神力的強大,自我的渺小,他仍是神忠誠的仆人,苦難也必須深埋在記憶里,成為無法承受的生命之痛。格里高爾以絕望的死去作為抗爭苦難的結(jié)局無疑是悲壯的,他是“受難”的約伯,他無法像約伯一樣奢求結(jié)局的圓滿,他的異變只能遭受毀滅??ǚ蚩▽Ω窭锔郀柦Y(jié)局的處理無疑是殘忍的,他以讓敏感脆弱的好人受難來彰顯人生的荒誕無常,讀之令人心痛。

      二、饑餓藝術(shù)家——殉道的“約伯”

      饑餓藝術(shù)家是卡夫卡塑造的令人心碎的人物形象之一,飽含著作者的寄托和感情。主人公饑餓藝術(shù)家無名無姓,他是為了順應饑餓表演而誕生的偉大的藝術(shù)家。但是與其說他的存在是為了獻身藝術(shù),不如說他已被視為娛樂大眾的賺錢工具。在之前的時代,“饑餓藝術(shù)家風靡全城,饑餓表演一天接著一天,人們的熱情與日俱增?!保?]222但是大眾對饑餓藝術(shù)的興趣并不是持久的,在他們眼中,饑餓藝術(shù)只不過是博人眼球的表演而已,對饑餓藝術(shù)家的獻身精神全然不解,甚至連看守也無法相信饑餓藝術(shù)家會一直不進食下去。饑餓藝術(shù)家對他人無法認可自身藝術(shù)成就的行為感到憤恨不解,所以當他到馬戲團進行饑餓表演時,人們已然完全忘記并拋棄了他的饑餓藝術(shù),誰也不知道他成就的偉大,甚至連他自己也在質(zhì)疑自身的成就。最后一只黑豹取代了他的位置,他的尸體也和一堆稻草一起銷聲匿跡。饑餓藝術(shù)家正像是一個指向標式的人物,一種象征。他終其一生不斷追求著世人無法理解和認可的藝術(shù),甚至最后不惜以死亡進行無聲的吶喊。可以說他是殉道者一般的存在?!八麤]有能通過死來達到生,他死的時候希望能得到別人的承認,而那些人正是他自己一輩子都拒絕接受的?!保?]165他的困境在于畫地為牢的孤獨與試圖使人理解的悲哀,他存在本身就是具有悲劇意義的。饑餓藝術(shù)家與約伯相似的是,首先,他們都為了信仰而甘愿忍受苦難,饑餓藝術(shù)家的信仰是他引以為豪的“饑餓藝術(shù)”,他甘愿不斷忍受饑餓,即使不在饑餓藝術(shù)表演時,他也甘愿忍受饑餓。約伯的信仰是神耶和華,為了證明自己對神的虔信他默默的忍受著神對他考驗的苦難,雖有怨言,但他也選擇忍受,在這里約伯是“忍耐”的代名詞。其次,他們都不被世人理解。約伯在受難的過程中無法獲得親人以及朋友的安慰和幫助,認為他的受難是理所應當?shù)?,甚至對他冷嘲熱諷,世態(tài)炎涼、人情冷暖都得以展現(xiàn)。饑餓藝術(shù)家更是如此,他獻身的饑餓藝術(shù)事業(yè)卻是經(jīng)理撈錢、民眾消遣的娛樂,他存在的價值在于是否能提供金錢與娛樂,與他的藝術(shù)追求相差千里,這無疑是諷刺的。再次,他們都是孤獨的。約伯無法找到自己無端遭罪的答案,饑餓藝術(shù)家也無法找到欣賞自己藝術(shù)信仰的人類,他們所遭遇的一切皆是徒勞。唯有孤獨永恒伴隨著他們。最后,他們都是“西緒弗斯”,不管約伯還是饑餓藝術(shù)家都像西緒福斯一樣日復一日的忍受著苦難,而這種苦難卻是一種充滿悖謬性的存在,約伯的苦難是上帝與撒但打賭之下調(diào)戲般的產(chǎn)物,而饑餓藝術(shù)家的苦難是他的精神追求無法適應物質(zhì)社會下大眾審美要求的無奈。不管是誠意地接受苦難還是無奈地接受苦難他們都是無法選擇的,也注定了他們的悲劇。卡夫卡以約伯為原型注入饑餓藝術(shù)家的形象之中,相較約伯的圓滿性結(jié)局,饑餓藝術(shù)家則更顯悲涼,他是殉道的,以死亡為代價完成了對苦難的嘲諷,這也正是卡夫卡作品的傷痛之處。

      三、約瑟夫·K——蒙冤的“約伯”

      約瑟夫·K是卡夫卡小說《審判》中的人物。講述的是主人公K在他30歲生日那天莫名被警察逮捕,他本是一家銀行的襄理,工作體面還擁有仆人,平時作風正派卻怎么也想不到自己會被警察逮捕,失望和恐懼包圍著他,雖然可以正常工作、生活,但被冤屈的苦難始終包圍著他,使他心神不寧。他不斷的借用他人的力量如律師、與法院相熟的畫家、法官、所謂的證人來為自己脫罪,但一切皆是徒勞。K說:“謊言構(gòu)成了世界的秩序”[5]177,他自己何嘗不是在荒謬的被審判中冤屈地死去。他說“我唯一能做的事,便是直到最后一刻保持冷靜和理智?!保?]181但是他崇信的世界本就是一片謊言的廢墟,所謂的公義始終無法可得。與約伯一樣,彼此都是冤屈的靈魂。與約伯相似的是,首先,他們都是被冤屈的。約伯并沒有犯任何過錯卻遭遇了親人死亡、財產(chǎn)散盡,自身皮膚潰爛的滅絕性災難,而K則是在沒有犯任何過錯的情況下被判有罪。其次,他們都在探討著罪感意識。罪感是個體性的,只有當個人意識到自我的存在并開始探詢自我存在的意義的時候,罪感才會油然而生。K和約伯都在反復追問自身是否有罪的問題,他們自認為無罪卻被視為有罪??ǚ蚩ㄔf:“有罪的是我們所處的境況,與罪過無關(guān)?!保?]11一語點破了罪的問題的實質(zhì)。再次,他們的故事都考察著對正義問題的追問。約伯面臨的是神義的制裁,神是強大的,人是渺小的,神即公義,但是神既然是公義的,神又為何讓好人受難呢,懲罰有道的秩序是否存在呢?還是神義其實是一種維持原狀的空想。神義論的真正目的在于鞏固一神論的主體地位,確立神的至上權(quán)威,那么人的公義又該何為?但是一神論占主導下“必死的人豈能比神公義嗎。人豈能比造他的主潔凈嗎?!保?]210所謂的公義也只是神的意志。K面臨的是人的審判,在神缺離的現(xiàn)代社會,人制定的法律起著維持公義的作用??墒侨肆x是否又是絕對公正的呢?神都無法保障真正意義上的公義更何況人。法律被濫用,好人無故受難的現(xiàn)象更是屢屢可見,失去了對神的信仰人更是為所欲為,人義的公正性更是無法得到保證。K最后寂靜地死去,申冤更是寥寥無期??ǚ蚩ㄈ缤饪漆t(yī)生般精準地將赤裸裸的真相拋開給人看,雖然血淋淋但是引發(fā)了對“約伯式”無故受難的思考,令人陣痛。

      四、K——追尋的“約伯”

      K是卡夫卡《城堡》中的主人公,講述了K突然接到城堡的來信邀請他到城堡附近的村莊進行土地測量。他滿懷希望的到達村莊卻被質(zhì)疑其真實身份,他一次又一次地想要接近城堡的主人克拉姆,并企圖證明自身身份的合法性,但每次都以失敗告終。城堡是富有權(quán)威的,也是遙不可及的,村莊的人們也以城堡的意志為轉(zhuǎn)移。最后K無法得到克拉姆的接見,只得永不停息地為證明自身的合法身份而不斷奮斗?!翱死肥沁h不可及的”[6]126K或許終其一生也無法見他一面,而弗麗達對他愛情的欺騙,兩個助手對他隱藏身份的監(jiān)視也意味著他永遠無法擺脫城堡的控制。他存在本身就是荒謬和吊詭的。與約伯相似的是:首先,他們都受權(quán)威力量的控制并且無法擺脫。在約伯的世界中,上帝是富有絕對權(quán)威和絕對意志的存在,人不可違逆神的意志,只有順應神的意志,哪怕是考驗的災難才能獲得美好的結(jié)局。約伯雖然不斷質(zhì)疑神的公義,但還是順應神意接受苦難,最終贏得稱頌。而K的世界里,城堡即權(quán)威,城堡伯爵克拉姆雖然以一種不體面的官僚措施統(tǒng)治著村莊中的人們,但是人們不得反抗,反抗與質(zhì)疑的后果就是像奧爾嘉家一樣被全村的人排斥。K也不例外,他從踏入村莊的那一刻開始就意味著要服從于城堡的控制,即使對城堡權(quán)威性產(chǎn)生質(zhì)疑也不得不受制于城堡。其次,他們都是富有追尋精神的,即都是在追尋探究著自身存在的合法性。約伯本是神認可的最虔信之人,但是突然間遭到飛來橫禍,不禁對自己以往的做法產(chǎn)生質(zhì)疑,甚至寧愿自己沒有出生。人在面對強大的一神統(tǒng)治下,連存在本身就是由神創(chuàng)造的,探求神做法的合法合理與否本身就是令人質(zhì)疑的。所以猶太哲人曾說:“人類一思索,上帝就發(fā)笑?!保?]150探究自身存在是否合法這一行為本身就是極具英雄主義的,雖然悲壯但是勇敢。K的出場是反英雄敘事的,作為無關(guān)緊要的土地測量員,他的一生都在為爭取人們認可自身土地測量員的身份而不斷奮斗。他說:“我到這里來就是為了留在這里,我一定要留在這里。”[6]454但是他身份的荒謬在于他莫名召喚進了受城堡控制的村莊,但又無法獲得城堡給予的身份認同,作為一名外來者的尷尬籠罩著他,迫使他不斷追尋自我的身份認同。從這一點來說,K是孤獨的,約伯又何嘗不孤獨。但是即使孤獨無助,而一切努力皆是徒勞,但是又不得不在命運的吊詭中乘風破浪,做一個西緒弗斯。正如卡夫卡所說:“目標卻有一個,道路卻無一條,我們謂之為路者,乃躊躇?!保?]28卡夫卡站在猶太文化的層面上,在歷史與現(xiàn)代之巔顫栗著書寫著現(xiàn)代人的身份焦慮與孤獨迷茫。他的K雖然彷徨迷茫,但步伐卻像約伯一樣的猶太先賢那樣堅定,他的身上倒映著猶太民族不斷探索追尋,即使失敗也要奮斗的民族精神。這也正是K的魅力所在。

      在卡夫卡的作品中,約伯原型的背后是猶太文化的影子,是猶太民族集體無意識的體現(xiàn)。卡夫卡身為西方猶太人,本身就與猶太文化淵源頗深,他擁有大量的猶太文化典籍,對猶太教、猶太歷史、猶太復國主義運動都有很深的研究。他的作品乃是整個民族的神喻。格里高爾是受難的“約伯”,他的身上折射了猶太民族顛沛流離的磨難史。“感受到自己是猶太人”[8]274的卡夫卡對此感觸良深。從摩西帶領(lǐng)猶太人出埃及開始,猶太民族便邁上了艱難的生存之路。而卡夫卡的時代正是反猶主義甚囂塵上的時期,身為猶太人的卡夫卡更深刻地感受到世界的疏離與殘忍。約伯質(zhì)問的是上帝,而卡夫卡創(chuàng)造的格里高爾只能哀怨地質(zhì)疑這個混亂的世界,但無論如何也找不到答案。在上帝死后的現(xiàn)代世界,人既是自由的,也是孤獨的。人無法虔信信仰,在物欲橫流的世界,饑餓藝術(shù)家只能以殉道的方式悲涼地死去。法的鉗制作用代替了神,失去了敬畏審判也就更加隨心所欲。但質(zhì)疑法的權(quán)威比質(zhì)疑神的代價更大,神尚且有公義,法的公義則在人為。約瑟夫·K與約伯一樣質(zhì)疑公義,但對象不同,后果也就不同,國家機器沒有神的仁慈寬厚,冷冰冰的判決只能服務(wù)于死亡。但是現(xiàn)代社會雖然無望,但是追尋與奮斗是值得的,約伯的追尋質(zhì)疑得到了反饋,贏得了圓滿,K的追尋就更顯艱巨。即使權(quán)威近在眼前,卻又遙遙無期,即使追尋到了真理與權(quán)威,但是權(quán)威本身又何嘗不是殘忍暴戾、漏洞百出??ǚ蚩ㄔ谀菢右粋€時代,感受到了整個時代走向崩塌的真相,他的猶太人身份賦予他的敏感與恐懼,成為他作品的整個基調(diào)。而希望與未來也是有的,正如猶太民族堅忍不拔、艱辛萬苦的生存??ǚ蚩☉阎鴮θ祟惖谋瘧?,以苦難而敏感的猶太人身份去感知世界,體味現(xiàn)代社會人們的掙扎與痛苦,在歷史與時代之巔發(fā)出自己的吶喊,這無疑是令人感動的,也是我們閱讀卡夫卡、感受卡夫卡的魅力所在。

      [1] 諾思羅普·弗萊.批評的解剖[M].陳慧,袁宏軍,吳偉仁,譯.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6.

      [2] 葉延芳.卡夫卡全集:第一卷[M].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

      [3] 葉延芳.論卡夫卡[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8.

      [4] 中國基督教協(xié)會.圣經(jīng)[M].南京:中國基督教協(xié)會,2014.

      [5] 葉廷芳.卡夫卡全集:第三卷[M].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

      [6] 葉廷芳.卡夫卡全集:第四卷[M].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

      [7] 羅納德·海曼.卡夫卡傳[M].趙乾龍,譯.北京:作家出版社,1988.

      [8] 曾艷兵.卡夫卡《城堡》研究述評[J].外國語言文學,2005(4):273-278.

      Job,a Prototype in Franz Kafka's Works

      ZHAO Wenqian
      (School of Literature,He'nan University,Kaifeng 475000,China)

      The prototype theory holds that there must be some connection between literary works,and characters in the process of writing are often based on some early characters.In Kafka's works,the plots of protagonist's suffering are always visible,and the world seems ruthless and tyrannical,which seems similar to Job in The Bible.We can see that Job lives in Kafka's works as the prototype.Gerry Gore,deforming without causes,seems like the suffering Job.The hunger artist who devoted his life to art seems like Job who is a martyr for religion.Joseph K arrested inexplicably seems like Job who is wronged by God.K constantly looking for castle seems like Job who is pursuing justice all his life.As a Jew,Kafka writing contains factor of Jewry's culture and psychology.He speaks his own word during the past and modern times,which is just the Kafka's charming.

      The Bible;The Book of Job;Franz Kafka;Job

      I106

      A

      2095-4476(2016)09-0054-04

      (責任編輯:劉應竹)

      2016-08-24;

      2016-09-21

      趙雯芊(1993—),女,河南商丘人,河南大學文學院碩士研究生。

      猜你喜歡
      約伯公義高爾
      探討《變形記》中“甲蟲”的結(jié)局
      我是一個叛徒
      牡丹(2021年11期)2021-07-20 05:24:58
      辛公義愛民如子
      西湖綺夢
      牡丹(2019年2期)2019-01-29 08:18:50
      公平正義視野下對洞穴奇案法學思想的探究
      財稅月刊(2017年2期)2017-04-08 19:25:50
      無辜受難
      ——論《約伯記》的“苦難”主題
      復調(diào)理論視角下的《圣經(jīng)·約伯記》中約伯信仰構(gòu)建
      約伯的信仰
      論荀子的“德育哲學”
      論荀子的“德育哲學”
      清河县| 酉阳| 太和县| 紫阳县| 固镇县| 井研县| 化隆| 泽州县| 巴南区| 平利县| 德格县| 南宫市| 铜陵市| 当阳市| 合江县| 鲁山县| 任丘市| 桃园县| 兴城市| 象州县| 堆龙德庆县| 五峰| 英德市| 闸北区| 湟中县| 都昌县| 隆林| 云浮市| 晴隆县| 八宿县| 安达市| 博客| 罗甸县| 南江县| 济宁市| 师宗县| 德清县| 安泽县| 隆昌县| 天气| 丹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