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史記·高祖本紀》采錄漢高祖?zhèn)髡f析論

      2016-03-16 11:40:27
      渭南師范學院學報 2016年1期
      關鍵詞:傳說時間

      葉 慶 兵

      (山東大學 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濟南 250100)

      ?

      《史記·高祖本紀》采錄漢高祖?zhèn)髡f析論

      葉 慶 兵

      (山東大學 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濟南 250100)

      摘要:《高祖本紀》采錄了諸多有關漢高祖劉邦的傳說,這些傳說應產(chǎn)生于漢高祖劉邦起義反秦之際,與漢初尊劉活動有關,并且在后來很長的一段時間內,為維護西漢統(tǒng)治發(fā)揮了重要作用。這些傳說是司馬遷采錄進《高祖本紀》的,并非后人增竄。司馬遷采錄這些傳說入傳的原因有許多,既是為了文本的完整,性格命運的突顯,也是為了將西漢與殷、周、秦并列,納入殷、周、秦、漢的大歷史系統(tǒng),以“通古今之變”。

      關鍵詞:《高祖本紀》;傳說;時間;尊劉;原因

      司馬遷撰寫《史記》,材料來源并不僅僅是前代典籍,還包括當時口頭相傳的神話與傳說,這是前人早已認識到的。司馬貞《史記索隱后序》云:“夫太史公記事……或旁搜異聞,以成其說?!庇衷疲骸疤饭畷壬闲蜍?、黃,中述戰(zhàn)國,或得之于名山壞宅,或取之以舊俗風謠,故其殘文斷句難究詳矣?!盵1]4045“異聞”與“舊俗風謠”中當包含了不少的傳說。在《史記》中,司馬遷自己也明確說:“余嘗西至空桐,北過涿鹿,東漸于海,南浮江淮矣,至長老皆各往往稱黃帝、堯、舜之處,風教固殊焉,總之不離古文者近是?!盵1]54“吾聞之周生曰‘舜目蓋重瞳子’,又聞項羽亦重瞳子?!盵1]428長老所稱以及司馬遷所聽聞,當然也是些傳說。如果仔細翻閱《史記》,會發(fā)現(xiàn)傳說在《史記》中占了不小的比例,成為司馬遷撰寫《史記》很重要的材料來源,而《高祖本紀》就是一個鮮明的例子。

      一、《高祖本紀》中的傳說

      《高祖本紀》自“秦二世元年秋,陳勝等起蘄,至陳而王,號為‘張楚’”,以前多不可信,大都是司馬遷采錄當時傳說入傳的。這些傳說可以細分為七則:

      (1)其先劉媼嘗息大澤之陂,夢與神遇。是時雷電晦冥,太公往視,則見蛟龍于其上。已而有身,遂產(chǎn)高祖。[1]435

      (2)高祖為人,隆準而龍顏,美須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常從王媼、武負貰酒,醉臥,武負、王媼見其上常有龍,怪之。高祖每酤留飲,酒讎數(shù)倍。及見怪,歲竟,此兩家常折券棄責。[1]437

      (3)高祖常繇咸陽,縱觀,觀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當如此也!”[1]438

      (4)單父人呂公善沛令,避仇從之客,因家沛焉。沛中豪桀吏聞令有重客,皆往賀。蕭何為主吏,主進,令諸大夫曰:“進不滿千錢,坐之堂下?!备咦鏋橥らL,素易諸吏,乃紿為謁曰“賀錢萬”,實不持一錢。謁入,呂公大驚,起,迎之門。呂公者,好相人,見高祖狀貌,因重敬之,引入坐。蕭何曰:“劉季固多大言,少成事?!备咦嬉蜥蛭曛T客,遂坐上坐,無所詘。酒闌,呂公因目固留高祖。高祖竟酒,后。呂公曰:“臣少好相人,相人多矣,無如季相,愿季自愛。臣有息女,愿為季箕帚妾?!本屏T,呂媼怒呂公曰:“公始常欲奇此女,與貴人。沛令善公,求之不與,何自妄許與劉季?”呂公曰:“此非兒女子所知也。”卒與劉季。呂公女乃呂后也,生孝惠帝、魯元公主。[1]439

      (5)高祖為亭長時,常告歸之田。呂后與兩子居田中耨,有一老父過請飲,呂后因餔之。老父相呂后曰:“夫人天下貴人?!绷钕鄡勺樱娦⒒?,曰:“夫人所以貴者,乃此男也。”相魯元,亦皆貴。老父已去,高祖適從旁舍來,呂后具言客有過,相我子母皆大貴。高祖問,曰:“未遠。”乃追及,問老父。老父曰:“鄉(xiāng)者夫人嬰兒皆似君,君相貴不可言?!备咦婺酥x曰:“誠如父言,不敢忘德?!奔案咦尜F,遂不知老父處。[1]441

      (6)高祖以亭長為縣送徒酈山,徒多道亡。自度比至皆亡之,到豐西澤中,止飲,夜乃解縱所送徒。曰:“公等皆去,吾亦從此逝矣!”徒中壯士原從者十余人。高祖被酒,夜徑澤中,令一人行前。行前者還報曰:“前有大蛇當徑,愿還?!备咦孀?,曰:“壯士行,何畏!”乃前,拔劍擊斬蛇。蛇遂分為兩,徑開。行數(shù)里,醉,因臥。后人來至蛇所,有一老嫗夜哭。人問何哭,嫗曰:“人殺吾子,故哭之。”人曰:“嫗子何為見殺?”嫗曰:“吾子,白帝子也,化為蛇,當?shù)?,今為赤帝子斬之,故哭?!比四艘詪灋椴徽\,欲告之,嫗因忽不見。后人至,高祖覺。后人告高祖,高祖乃心獨喜,自負。諸從者日益畏之。[1]442-443

      (7)秦始皇帝常曰“東南有天子氣”,于是因東游以厭之。高祖即自疑,亡匿,隱于芒、碭山澤巖石之間。呂后與人俱求,常得之。高祖怪問之。呂后曰:“季所居上常有云氣,故從往常得季?!备咦嫘南?。沛中子弟或聞之,多欲附者矣。[1]444

      第一個傳說敘述的是高祖的出生,這個傳說有類于先秦時期的始祖神話,我們只要回顧一下《史記》中那些始祖神話,就能發(fā)現(xiàn)一個有趣的問題,《史記》記載:

      殷契,母曰簡狄,有娀氏之女,為帝嚳次妃。三人行浴,見玄鳥墮其卵,簡狄取吞之,因孕生契。[1]119

      (《殷本紀》)

      周后稷,名棄。其母有邰氏女,曰姜原。姜原為帝嚳元妃。姜原出野,見巨人跡,心忻然說,欲踐之,踐之而身動如孕者。居期而生子,以為不祥,棄之隘巷,馬牛過者皆辟不踐;徙置之林中,適會山林多人,遷之;而棄渠中冰上,飛鳥以其翼覆薦之。姜原以為神,遂收養(yǎng)長之。初欲棄之,因名曰棄。[1]145

      (《周本紀》)

      秦之先,帝顓頊之苗裔孫,曰女脩。女脩織,玄鳥隕卵,女脩吞之,生子大業(yè)。[1]223

      (《秦本紀》)

      傳說中漢高祖的出生和契、后稷、大業(yè)的出生如此相似,契、后稷、大業(yè)分別是殷、周、秦的始祖,而漢高祖劉邦則是西漢劉氏建國立邦的“始祖”,很明顯,高祖出生的傳說乃是為了比附這些歷史上的“始祖”神話,甚至我們可以認為,有關高祖出生的傳說正是模擬著殷、周、秦始祖的神話而編造的,意在強調高祖和歷史上那些圣明始祖一樣,并不是凡夫俗子,而是神之子、天之子。其實,這也是所有有關高祖?zhèn)髡f的核心宗旨和最終目的所在。

      第二則傳說包含兩方面內容,一是描繪高祖身體的異常,二是記錄旁觀者發(fā)現(xiàn)的異象。凡是神怪的東西總得在現(xiàn)實中有一點影子才能夠讓人容易相信,第二則傳說所提供的正是這種影子,以鞏固和佐證高祖的非凡身世。歷史上那些神人、圣人在身體上也總和常人有所區(qū)別,如:

      太史公曰:吾聞之周生曰“舜目蓋重瞳子”,又聞項羽亦重瞳子。

      (《項羽本紀》)

      魯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生而首上圩頂,故因名曰丘云。[1]2309

      (《孔子世家》)

      通過這種身體上的異常,也是為了將高祖與普通人區(qū)別開來,突出高祖身上具有的神性。而“武負、王媼見其上常有龍”則明顯是為高祖的神性提供見證者,以證其可信。

      第三、四則傳說不再像前面兩則那么神乎其神了,而是完全落到了現(xiàn)實世界。這兩則傳說所敘皆是有關高祖的奇聞軼事,其目的在于體現(xiàn)高祖不同于常人的風神。第三則著重表現(xiàn)高祖的大志,第四則著重表現(xiàn)高祖異于常人的行事風格,并且借呂公之言,暗示高祖的富貴命運。

      第五則是第四則的接續(xù),繼續(xù)通過相士之言,表現(xiàn)高祖富貴乃是命中注定。

      第六則傳說是所有傳說中的重點,因為通過這則傳說,把高祖的神奇化為了神力,如果僅僅是神奇卻沒有力量,在現(xiàn)實社會中不能發(fā)揮作用,改變現(xiàn)實的狀況,那么這種神奇并不具備威懾力。通過斬蛇,正是賦予了高祖威懾力,表明高祖有殺死大蛇的神力,大蛇是白帝子,亦是神物,而高祖竟能殺死神物,高祖自然也是神,所以高祖便被賦予了赤帝子的身份,而且是擁有巨大力量的赤帝之子。

      第七則傳說是前面六則傳說的結論,通過秦始皇“東南有天子氣”和高祖“所居上常有云氣”兩相對應,意在昭告:漢高祖劉邦命中注定就是天子。

      這七則傳說,從多個方面對高祖進行神化,從而將高祖由一個凡夫俗子塑造成具有神力的真命天子,這是這些傳說的目的所在。

      二、高祖?zhèn)髡f出現(xiàn)的時間

      《史記》記載著這些傳說,那么這些傳說是不是司馬遷編造的呢?當然不是,司馬遷著史以“實錄”著稱,即使是在記載渺遠的五帝事跡時,他仍然堅持摒棄那些“不雅馴”的內容,又怎么會編造這些離奇的故事?而且通過分析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這七則傳說都是緊緊圍繞著漢高祖劉邦為真龍?zhí)熳佣O計安排的,是在為劉邦奪取天下做準備,應該說這些傳說當產(chǎn)生于漢高祖劉邦率眾起義,奪取天下之時。

      通過神化自己以提高政治地位,謀取政治利益,這種政治手段在歷史上很早就有了。且不說朝堂,就是在宮闈,都有許多事例。如:

      初,襄公有賤妾,幸之,有身,夢有人謂曰:“我康叔也,令若子必有衛(wèi),名而子曰‘元’?!辨种?,問孔成子。成子曰:“康叔者,衛(wèi)祖也?!奔吧?,男也,以告襄公。襄公曰:“天所置也?!泵辉?。襄公夫人無子,于是乃立元為嗣,是為靈公。[1]1933

      (《衛(wèi)康叔世家》)

      二十四年,文公之賤妾曰燕姞,夢天與之蘭,曰:“余為伯鯈。余,爾祖也。以是為而子,蘭有國香。”以夢告文公,文公幸之,而予之草蘭為符。遂生子,名曰蘭。[1]2130

      (《鄭世家》)

      始姬少時,與管夫人、趙子兒相愛,約曰:“先貴無相忘?!币讯芊蛉恕②w子兒先幸漢王。漢王坐河南宮成皋臺,此兩美人相與笑薄姬初時約。漢王聞之,問其故,兩人具以實告漢王。漢王心慘然,憐薄姬,是日召而幸之。薄姬曰:“昨暮夜妾夢蒼龍據(jù)吾腹?!备叩墼唬骸按速F征也,吾為女遂成之?!币恍疑?,是為代王。[1]2391

      (《外戚世家》)

      王太后,槐里人,母曰臧兒。臧兒者,故燕王臧荼孫也。臧兒嫁為槐里王仲妻,生男曰信,與兩女。而仲死,臧兒更嫁長陵田氏,生男蚡、勝。臧兒長女嫁為金王孫婦,生一女矣,而臧兒卜筮之,曰兩女皆當貴。因欲奇兩女,乃奪金氏。金氏怒,不肯予決,乃內之太子宮。太子幸愛之,生三女一男。男方在身時,王美人夢日入其懷。以告太子,太子曰:“此貴征也。”未生而孝文帝崩,孝景帝即位,王夫人生男。[1]2395—2396

      (《外戚世家》)

      在后宮爭斗中,母憑子貴,因而無論是賤妾還是美人,都要抓住機會,為自己的孩子謀取利益,而他們所采取的策略驚人的相似——通過虛構夢境,假托先祖、蒼龍、日等來神化自己孩子的出生,為其謀得不同于其他子嗣的地位。

      宮闈之爭尚且如此,在奪取異姓政權的時候就更需要這樣的輔助手段了。在高祖之前,陳勝、吳廣不正是借助“鬼神”的力量而發(fā)動起義的嗎?

      吳廣以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陳勝、吳廣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眾耳?!蹦说弧瓣悇偻酢保萌怂吏~腹中。卒買魚烹食,得魚腹中書,固以怪之矣。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夜篝火,狐鳴呼曰“大楚興,陳勝王”。卒皆夜驚恐。旦日,卒中往往語,皆指目陳勝。[1]2366

      (《陳涉世家》)

      司馬遷如實記載下了陳涉、吳廣在反秦起義之前的“造神”活動,而且明白揭示出其目的乃是為了“威眾”。從吳廣與卜者的對話來看,卜者可謂深知其中奧秘,而吳廣也是一點就通。這就說明此道在當時并不鮮見,借助鬼神力量以謀人事或許已是慣用伎倆了。這種情況為劉邦傳說的產(chǎn)生提供了土壤。

      此外,在《高祖本紀》中,我們也能找到證據(jù)證明這些傳說正是產(chǎn)生于劉邦起義之時。

      于是樊噲從劉季來。沛令后悔,恐其有變,乃閉城城守,欲誅蕭、曹?!咐夏寺首拥芄矚⑴媪?,開城門迎劉季,欲以為沛令。……諸父老皆曰:“平生所聞劉季諸珍怪,當貴,且卜筮之,莫如劉季最吉?!庇谑莿⒓緮?shù)讓。眾莫敢為,乃立季為沛公。祠黃帝,祭蚩尤于沛庭,而釁鼓旗,幟皆赤。由所殺蛇白帝子,殺者赤帝子,故上赤。于是少年豪吏如蕭、曹、樊噲等皆為收沛子弟二三千人,攻胡陵、方與,還守豐。[1]445—446

      (《高祖本紀》)

      攻沛是劉邦起義最初階段的事情,在這最初階段,沛縣父老就聽聞了“劉季諸珍怪”,他們所聽聞的傳說可能比《史記》記載的還要多很多,而且從劉邦“祠黃帝,祭蚩尤于沛庭,而釁鼓旗,幟皆赤”來看,劉邦也正是用有關他的傳說來號召子弟,擴大力量的。由此可見,高祖?zhèn)髡f確是出現(xiàn)于劉邦奪取天下之際,并在劉邦起義過程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

      三、高祖?zhèn)髡f與漢初尊劉“造神”活動

      有關高祖?zhèn)髡f雖然出現(xiàn)在漢高祖起義之時,但是卻并沒有隨著高祖起義成功而消失,相反,這些傳說一直為穩(wěn)固漢家政治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并滋生著新的傳說。

      后四歲,天下已定,詔御史令豐謹治枌榆社,常以四時春以羊彘祠之。令祝官立蚩尤祠于長安。[1]1658

      (《封禪書》)

      于是夏四月,文帝始郊見雍五畤,祠衣皆上赤。[1]1661

      (《封禪書》)

      上遂郊雍……祭日以牛,祭月以羊彘特。泰一祝宰則衣紫及繡。五帝各如其色,日赤,月白。[1]596

      (《孝武本紀》)

      而上又上泰山,有秘祠其顛。而泰山下祠五帝,各如其方,黃帝并赤帝,而有司侍祠焉。[1]608

      (《孝武本紀》)

      無論是立蚩尤祠,祭祀赤帝,還是衣尚赤,這些都顯然和前述劉邦傳說有緊密關系,可見劉邦為赤帝子的傳說一直到漢武帝時,甚至是整個漢代都在延續(xù),并影響著西漢的政治、制度和文化。

      這些傳說不僅持續(xù)產(chǎn)生影響,實際上它們還滋生了新的傳說。如:

      二年,東擊項籍而還入關,問:“故秦時上帝祠何帝也?”對曰:“四帝,有白、青、黃、赤帝之祠?!备咦嬖唬骸拔崧勌煊形宓?,而有四,何也?”莫知其說。于是高祖曰:“吾知之矣,乃待我而具五也?!蹦肆⒑诘垤?,名曰北畤。[1]1657

      (《封禪書》)

      起義之初高祖劉邦還只是偽托自己為赤帝之子,到了取天下已成定局之后,劉邦也跟隨著升級而成為與四帝并列的第五帝了,這是對劉邦的進一步神化,而我們也可以清楚地看到,這種神化劉邦的行動,正是劉邦自己在安排和進行,可以想見,前期有關劉邦的那些傳說也是劉邦或者他的屬臣有意編造和傳播的。

      高祖?zhèn)髡f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是和劉漢一朝奪取天下,維護統(tǒng)治密切相關的。之所以要編造這些傳說,是因為高祖劉邦并非王侯將相之后??v觀歷史,陳涉第一個以平民身份起義稱王,而劉邦則第一個以平民身份奪取天下。陳涉“甕牖繩樞之子”,想要起義必須借助“篝火狐鳴”才能為自己造勢;劉邦出身低微而想要承續(xù)大統(tǒng),首先需解決的問題,也是對其承繼大統(tǒng)之合理性與必然性的解釋,所以創(chuàng)造了許多奇奇怪怪的傳說來神化他,暗示他是背負天命的,并不是普通的平民百姓。當然這其中也可能有王媼、武負之徒,因為高祖發(fā)跡,想要阿諛奉承以牟利,所以積極為之,推波助瀾。

      同時神化高祖之目的,還在于強調高祖事跡之不可復制性,自陳勝、吳廣以來,“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之質問已然提出,倘若人人皆發(fā)此問,則人人皆可造反,因而西漢王朝必須回答此問,并明確“王侯將相確實有種”,天下乃劉家天下。高祖雖然出身寒微,然而天生異秉,乃蛟龍所生,又有天子之氣,曾經(jīng)斬大蛇,殺白帝子,因而能夠取得天下。試問凡夫俗子哪個真能經(jīng)歷這許多事情,因而想造反也就不可能成功,這實際上是在為劉漢政權的存在和鞏固尋找神圣的不容置疑的依據(jù)。

      四、《高祖本紀》中的傳說是否為司馬遷原文

      通過前面的論述,我們認為這些傳說并不是司馬遷所編造,只是由司馬遷采錄入傳。而前輩學者中,有的甚至認為,這些傳說也不是司馬遷所采錄,它們不是《史記》原文。如呂思勉先生云:“赤帝子之說,則又因高祖為沛公旗幟皆赤而附會,未必與行序有關?!妒酚洝繁炯o言旗幟皆赤,由所殺蛇白帝子,殺者赤帝子,疑出后人增竄,非談、遷原文也。”[2]817白壽彝先生也認為:“在《高帝紀》中記載有許多神奇的事情,而在《史記·高祖本紀》中沒有?,F(xiàn)在看到有一點,也可能是后人加上去的。”[3]10

      前輩學者對《高祖本紀》中的這些傳說為司馬遷所采錄產(chǎn)生懷疑,大致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其與《史記》“實錄”精神相違背,徐經(jīng)就此曾有批評:

      自古帝王受命而興,必征引符瑞以表其靈異,而讖緯之說,由此興焉。余謂此皆太史公不能裁之以義,而荒誕不經(jīng),遂有以致之。如《高祖本紀》稱劉媼與龍交而有身,由高祖醉臥,見其上常有龍,又所居上常有云氣。此或當日托言以驚動沛中子弟,故諸從者日益畏之,史公不察,遽采入《紀》。不獨赤帝子、白帝子駭人聞見,即隆準而龍顏,何遂妖異?致是則甚矣。史公之好怪也!……欲將史之不合于道者,盡從刪削,以合圣人之經(jīng)。[4]358—359

      由徐經(jīng)的批評再到懷疑其為司馬遷所作,實際上只有一步之遙。另一個原因,則是與司馬遷的天命觀不符合。前輩學者多認為司馬遷是不相信天命的,如白壽彝先生謂“《史記》中只是講劉邦如何能干。《漢書》就強調天命”[3]10。

      的確這些傳說語涉怪誕,與司馬遷“實錄”原則并不完全相符,但也并不能據(jù)此認為這些傳說不是司馬遷的手筆?!妒酚洝分胁粌H僅是《高祖本紀》語涉怪誕,我們前面還舉了很多的例子,如《五帝本紀》《殷本紀》《周本紀》《秦本紀》《孔子世家》、《陳涉世家》等,當然《五帝本紀》等所述歷史過于久遠,本來就與神話相混雜,司馬遷語涉怪誕是不能避免的事情。又如《晉世家》:

      晉唐叔虞者,周武王子而成王弟。初,武王與叔虞母會時,夢天謂武王曰:“余命女生子,名虞,余與之唐?!奔吧樱脑谄涫衷弧坝荨?,故遂因命之曰虞。[1]1977

      又如《呂太后本紀》:

      三月中,呂后祓,還過軹道,見物如蒼犬,據(jù)高后掖,忽弗復見。卜之,云趙王如意為祟。高后遂病掖傷。[1]514

      再如《魏其武安侯列傳》:

      其春,武安侯病,專呼服謝罪。使巫視鬼者視之,見魏其、灌夫共守,欲殺之。竟死。子恬嗣。元朔三年,武安侯坐衣襜褕入宮,不敬。[1]3452

      《史記》敘事往往見奇,我們總不能把這些內容都視為后人增竄。實際上,前人早已道明,司馬遷“好奇”,這些語涉怪誕的內容我們也多以好奇解之,《高祖本紀》不過是奇怪的傳說比其他篇章更多一些罷了,不應該另眼相看。

      對于司馬遷的“實錄”精神,我們認為“實錄”并不意味著《史記》中事無巨細都必須是真實的,“實錄”應當是從整體上對《史記》做出的評價,指的是《史記》描繪的時代大勢、重要的人物事件基本真實可信。至于事件的細節(jié),由于歷史遙遠,往往需要“遙體人情”,例如對鴻門宴上人物的言語、神情、心理的刻畫。有時為了更好地體現(xiàn)人物形象,還需要在各種材料中進行取舍,只要有了取舍,就難以完完全全反映人物的全貌,《史記》采取“互見”的描寫手法,也是為了彌補這方面的缺失。而有些事情,年代久遠,很難詳考,但為了記敘的完整性,則需要多方搜集材料,而材料參差不齊,也可能導致失實,如《五帝本紀》得以成書完全有賴于司馬遷多方搜集材料,但即使司馬遷作了許多的甄別、刪汰工作,仍然還夾雜著神話成分。所以,如果以“實錄”精神苛責司馬遷,苛責《史記》,甚至輕易懷疑其中非實錄的部分不是司馬遷所撰,這是不恰當?shù)摹?/p>

      關于司馬遷的天命觀,過去常常認為司馬遷是不信天命的,但這并不符合實際。確實,司馬遷在《伯夷列傳》等篇章中,對天命、天道提出了懷疑,但《史記》也有很多地方,肯定了天命的存在。如:

      論秦之德義不如魯衛(wèi)之暴戾者,量秦之兵不如三晉之強也,然卒并天下,非必險固便、形勢利也,蓋若天所助焉。[1]835—836

      (《六國年表》)

      憤發(fā)其所為天下雄,安在無土不王。此乃傳之所謂大圣乎?豈非天哉!豈非天哉!非大圣孰能當此受命而帝者乎?[1]922

      (《秦楚之際月表》)

      高祖離困者數(shù)矣,而留侯常有功力焉,豈可謂非天乎?[1]2488

      (《留侯世家贊》)

      此外,對于一些大事,《史記》也常常聯(lián)想到天。如:

      漢之興,五星聚于東井。平城之圍,月暈參、畢七重。諸呂作亂,日蝕,晝晦。吳楚七國叛逆,彗星數(shù)丈,天狗過梁野;及兵起,逐伏尸流血其下。[1]1606

      (《天官書》)

      由此可見,司馬遷的天命觀其實是模糊的、矛盾的,他并不完全否定天命。這一點潘嘯龍先生《司馬遷對“天命”的矛盾認識》[5]就已經(jīng)指出。而陳桐生先生更認為:“《史記》的天道觀并不是二元的或矛盾分裂的,它對天命的信仰和對神仙方士、陰陽家及不合規(guī)范的占星術的貶損,二者在《史記》中是統(tǒng)一的,統(tǒng)一的基點就是天命崇高思想?!盵6]司馬遷對神仙方士、陰陽家及不合規(guī)范的占星術的貶損乃是為了維護天命的崇高性。

      既然司馬遷并非全然否定天命論,那么自然也不能因為《高祖本紀》中這些傳說涉及天命論的思想而否定其為司馬遷所作了。在沒有確切證據(jù)的情況下,應當認為這些傳說乃是司馬遷采錄進《高祖本紀》的。

      五、《高祖本紀》采錄高祖?zhèn)髡f的原因

      如果承認這些傳說是司馬遷采錄進《史記》中的,那就不能不回答一個問題:不載“不雅馴”的司馬遷為什么要采錄這些傳說入傳?有的學者認為這是為了尊漢,司馬遷的目的與編造傳說者的目的是一致的,也在于神化劉邦。然而,更多的學者意見正好相反,他們認為司馬遷采錄這些高祖?zhèn)髡f入傳乃是為了諷刺。韓兆琦先生認為:“他(司馬遷)有意地把這些離奇的神話和劉邦其他的那些庸俗卑劣的行徑,和他陰刻丑惡的靈魂放在一起,于是就使人覺得劉邦這個人很滑稽,其效果就不是神化,而是把他漫畫化了……貌似真實的神話描寫,在這里一下子變成了揶揄和嘲弄,九重天上的真龍?zhí)熳釉瓉砭褪沁@路貨。”[7]82也有學者認為這是為了避禍,“為了避免被禍害,司馬遷在《高祖本紀》中不能不寫那些荒誕的傳說,把他寫成‘受命而帝’的神圣人物”[8]151。趙生群先生認為司馬遷同時有避禍和諷刺的目的。[9]

      應該說,前輩學者的這些觀點都有一定的道理,也都看出了司馬遷采錄這些傳說入傳背后的一些用意。不過我們認為從《史記》的撰寫和編排,以及《史記》的整體情況來分析,還可以作一點補充。

      首先,《史記》中人物傳記有詳有略,略寫的往往只是重點描寫其人生的某些片段,詳寫的則從其出生開始,作一生的深入描寫?!霸凇妒酚洝分兴抉R遷特別關注對社會、朝代發(fā)展變化有影響的事件和人物的記寫。對于一些重要事件和人物情況他還以復寫的方式反復強調,以期引起人們對其的關注和思考?!盵10]作為西漢一朝的開國君主,高祖當然屬于詳寫。然而,從全部《史記》來看,記載高祖初期事跡并不多,僅存的一些事跡也并不怎么光鮮。按照《史記》“本傳晦之,而他傳發(fā)之”[11]214的寫作方法,這些內容并不適合放入《高祖本紀》,而且這些內容也容易觸犯天威,傷及漢家顏面,因此也不能放入其中。司馬遷采錄了當時廣泛流傳的高祖?zhèn)髡f,一方面可以使得《高祖本紀》文本更加完整,另一方面也確實可以避免因文惹禍。

      其次,司馬遷善于選取人物早期的一些典型事情入傳,來反映人物的性格,為人物的命運作鋪墊,如孔子、項羽、李斯等人的傳記中,都有這種寫法。《高祖本紀》采錄的這些傳說與之正同。不管司馬遷是否將這些傳說當作真實事件,也不管他采錄這些傳說入傳是為了尊漢還是諷刺,他所采錄的這些傳說對于反映劉邦胸懷大志而又頗為狡黠的性格都是有很大作用的,同時也是對劉邦最終奪取天下的鋪墊。

      第三,在《殷本紀》《周本紀》《秦本紀》中的殷契、后稷、秦之先的身上有許多神話,高祖?zhèn)髡f與這些神話正相類。高祖劉邦對于西漢一朝的作用和地位,也正相當于殷契、后稷、秦之先,這是不容否定的事情。我們前面說過,司馬遷對于天命的認識其實是模糊的,矛盾的,他并不完全否定天命。歷史上,興亡更迭,朝代更替,這些巨大的變化,偶然因素很多,其中必然有司馬遷難以理解的地方。因此,司馬遷通過這些傳說表現(xiàn)劉邦“受命而帝”也未可知。

      第四,通過采錄這些傳說入傳,將高祖劉邦與殷契、后稷、秦之先納入一個系列,來突出高祖的重要作用;并把漢與殷、周、秦并列起來,納入大的歷史發(fā)展過程中,從而構成了一個連續(xù)發(fā)展的大歷史系統(tǒng),這是符合司馬遷“通古今之變”原則的。

      參考文獻:

      [1] [漢]司馬遷.史記[M].北京:中華書局,2014.

      [2] 呂思勉.秦漢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3] 白壽彝.司馬遷與班固(代序)[M]//施丁,陳可青.司馬遷研究新論.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2.

      [4] [清]徐經(jīng).雅歌堂文集·卷四·書高帝本紀[M]//楊燕起,陳可青,賴長揚.歷代名家評史記.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86.

      [5] 潘嘯龍.司馬遷對“天命”的矛盾認識[J].安徽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6,(2):27-33.

      [6] 陳桐生. 論司馬遷的天命崇高思想[J].陜西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3,(2):95-101.

      [7] 韓兆琦.史記通論[M ].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1996.

      [8] 游國恩.中國文學史[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6.

      [9] 趙生群. 劉邦是“受命而帝”嗎?——析《高祖本紀》的神異描寫[J]. 鹽城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1986,(2):80-82.

      [10] 肖振宇.《史記》復寫探析[J].渭南師范學院學報,2013,(3):24-27.

      [11] [宋]蘇洵.史論中[M]//曾棗莊,舒大剛.三蘇全書:第六冊.北京:語文出版社,2001.

      【責任編輯朱正平】

      Study on the Legends of Emperor HanGaozu inTheBasicAnnalsofEmperorHanGaozuinHistoricalRecords

      YE Qing-bing

      (School of Literature and Journalism, Shandong University, Ji’nan 250100, China)

      Abstract:In The Basic Annals of Emperor Han Gaozu, there are lots of legends. They must be born in the time when Emperor Han Gaozu started to revolt Qin, and was related to the movement of respecting Liu. They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maintaining the ruling of Han dynasty. Sima Qian collected these legends to make this chapter integrated, and prominently represented the character of Gaozu. At the same time, he put Han dynasty in the great system including Yin dynasty, Zhou dynasty and Qin dynasty to “comprehend the change from antiquity down to the present”.

      Key words:The Basic Annals of Emperor Han Gaozu; legends; time; respecting Liu; reasons

      作者簡介:葉慶兵(1992—),男,安徽太湖人,山東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先秦兩漢文史研究。

      基金項目: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先秦說體研究(10BZW032)

      收稿日期:2015-10-28

      中圖分類號:K20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9-5128(2016)01-0080-06

      【司馬遷與《史記》研究】

      猜你喜歡
      傳說時間
      日本傳說中的石頭
      Spatial—Temporal Metaphor of“qian/hou”in Chinese and English
      時間與空間:新聞采訪中無聲的語言
      新聞愛好者(2016年9期)2016-11-15 19:32:34
      時間消滅空間?
      新聞界(2016年12期)2016-11-08 21:36:56
      “時間”面前人人平等
      湯姆?提克威影片的審美特征
      電影文學(2016年9期)2016-05-17 12:30:22
      枣阳市| 宜章县| 资中县| 苏尼特右旗| 淳安县| 翼城县| 湖北省| 云阳县| 洱源县| 元谋县| 德令哈市| 赣州市| 吕梁市| 瑞昌市| 鄂托克旗| 康马县| 同江市| 巩留县| 邳州市| 石城县| 临高县| 宾阳县| 马山县| 山丹县| 潼关县| 阳信县| 宜兴市| 成武县| 荔浦县| 诸暨市| 迁西县| 丹寨县| 灌南县| 萨嘎县| 垫江县| 玉山县| 闽侯县| 清徐县| 大邑县| 南乐县| 普兰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