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騰飛(天津科技大學,天津300457)
?
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精準化認定方法探析
馬騰飛
(天津科技大學,天津300457)
摘要:困難生認定是高校資助工作的基礎和前提。教育部和財政部于2007年6月26日聯合下發(fā)的《關于認真做好高等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工作的指導意見》為困難生認定工作提供了基本政策依據,但是在多年實踐中已暴露出許多問題,針對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有效的精準認定方法仍有待深入研究。
關鍵詞:困難生認定;認定方法;精準化
Abstract:The identification of economically disadvantaged students is the groundwork and the precondition for the undergraduate student financial aid. The Guide Opinions on Identification of Economically Disadvantaged Students released by Ministry of Finance and Ministry of Education on June 26th 2007 is the policy base of the identification of economically disadvantaged students. But many problems have emerged sinc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Guide Opinions. Therefore, further study is needed on the effective method of precise identification of economically disadvantaged students.
Keywords:identification of economically disadvantaged students; method of identification; precise identification
現階段,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的主要政策依據是教育部和財政部于2007年6月26日聯合下發(fā)的《關于認真做好高等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工作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根據《意見》的規(guī)定,困難生認定機構主要由學校學生資助管理機構、院(系)認定工作組、年級(或專業(yè))認定評議小組三層認定審核機構組成,具體認定過程采取根據申請人遞交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申請材料和評議機構所掌握的學生日常消費行為等情況進行民主評議的方式。
各高校在《意見》的指導下對于困難生認定進行了多年的實踐和探索,取得了很大的進展和成效,積累了豐富的工作經驗,同時也暴露了許多問題,這些問題的出現均為新形勢下的資助育人工作提出了挑戰(zhàn)。
(一)認定依據缺乏真實性
目前,高校在認定困難生過程中要求申請人提交的材料主要有《高等學校學生及家庭情況調查表》和《高等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申請表》,認定工作組依據申請材料以及學校所能夠掌握的申請人的日常消費行為等情況進行綜合評議。但是,“和擁有健全稅制國家不同的是,中國沒有統(tǒng)一、準確的方法用于評估學生的家庭收入,這就使得低收入家庭的學生在獲得資助方面存在潛在的問題?!盵1]在實踐中,高校學生家鄉(xiāng)所在地相關民政部門虛開家庭經濟困難證明的情況屢禁不止,這也造成了高校困難生認定工作的科學性和公平性飽受質疑。這種問題的出現,一方面有地方相關民政部門責任意識淡薄且欠缺追責機制的原因,另一方面也有高校與地方民政部門資助管理信息統(tǒng)一交互平臺尚未建成的原因。
(二)量化標準缺乏規(guī)范性
《意見》中并未列出高校困難生具體認定過程中進行民主評議時所依據的具體量化標準。在實踐中,各高校根據《意見》的指導精神以及學校的實際情況和工作需要建立起不同的評價指標體系,普遍形成了制式的評價材料供評議小組在評議過程中打分填寫。這些評價指標主要包括:學習和生活基本支出、手機和電腦等高檔消費品情況、佩戴首飾和使用高檔化妝品等情況。這些指標基本都是為了觀測申請人在校的實際消費表現。但是,由于沒有統(tǒng)一的規(guī)定,各高校對于評價指標在實際操作中各有不同,并且各個地區(qū)的高校完全自主修訂這些量化評價指標很難完全契合社會經濟發(fā)展的時代要求,這就直接影響了困難生認定工作的規(guī)范性和統(tǒng)一性。此外,目前某些高校在資助工作中確定的量化標準過于簡單機械,已經引發(fā)了社會輿論風波[2],這種做法如果蔓延到困難生認定工作領域必將招致社會公眾的誤解。
(三)認定方法缺乏科學性
高校困難生的認定方法主要采取民主評議的方式。為盡量保證民主評議的客觀性,《意見》中規(guī)定應合理配置認定評議小組成員,確保成員構成具有廣泛的代表性,年級(或專業(yè))評議小組人數不少于年級(或專業(yè))總人數的10%。但是,由于評議小組成員大多數是與申請人同一年級(或專業(yè))的學生,即使他們在經過相關培訓后有能力完成量化評價工作,也無法避免部分成員由于缺乏科學有效的激勵和追責制度等原因而敷衍塞責。此外,評議小組學生成員的流動性和非專業(yè)性也會導致其對于各項量化指標的把握并不統(tǒng)一,直接影響了困難生認定民主評議結果的科學性。
(一)落實國家基本教育政策的需要
黨和國家一直高度重視高校困難生認定工作。為推進教育公平這一基本教育政策的實現,黨中央、國務院于2010年頒布的《教育規(guī)劃綱要》明確把“不讓一個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作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這一重大教育改革發(fā)展項目的工作目標。在這樣的背景下,結合目前高校困難生認定工作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提升學生資助工作的精準度勢在必行。
(二)提升困難生認定公信度的需要
當前,多重原因所導致的“假貧困生”的出現一直讓困難生認定工作飽受社會公眾質疑[3],國家資助政策正義難以完全實現。只有不斷探究高校困難生精準化認定方法,不斷提升高校困難生認定的精準度,才能讓高校困難生認定工作得到認可,提升困難生認定結果的公信度。
(三)實現困難生真正受益的需要
在困難生認定過程中,“評上的學生不貧困,貧困的學生不參評”的現象時有發(fā)生,真正的困難生卻難以受益于國家資助政策。這種情況不僅造成了高等教育資源的極大浪費,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順利發(fā)展。因此,為實現貧困學生真正能夠受益于國家資助政策,高校困難生精準化認定方法的實行迫在眉睫。
(一)重視潛在申請人的思想教育
對潛在申請人的思想教育相當于困難生認定工作改革的源頭治理,而這項工作內容卻屢屢被忽視。在高校學生主動遞交困難生申請材料之前,負責困難生認定的高校學生事務工作人員應對于全體學生進行誠信教育和心理輔導。一方面,針對有意在認定過程中弄虛作假的學生,誠信教育的進行有助于消除相關學生的僥幸心理,提前申明虛假材料提交的后果可以對學生產生警示作用;另一方面,針對真正貧困又因自卑等心理導致不愿提交申請材料的學生,心理輔導的作用至關重要。在認定過程開始之前,樹立學生感恩自立的意識,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進行精神幫扶對于實現困難生的精準認定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此外,認定前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過程也是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資助工作的重要一環(huán),“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宣傳教育與資助工作緊密結合,把解決學生思想問題與解決實際問題緊密結合,把解決學生思想問題與解決實際問題緊密結合,才能更有效地促進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認同?!盵4]
在今后的困難生認定工作中,高校應將針對困難生潛在申請人的思想教育內容作為資助工作的基礎常項內容做出嚴格要求,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融入困難生認定工作,爭取在困難生認定具體工作開始之前做好充分的引導教育,避免非貧困生渾水摸魚或者真正貧困生刻意隱瞞貧困情況現象的發(fā)生,從源頭上為困難生認定工作的開展做好鋪墊。
(二)推動建立統(tǒng)一信息平臺
高校困難生認定的基礎依據是申請人提供的家庭經濟困難證明材料,“核心在于學生家庭經濟困難信息的科學加工”[5]。由于高校無法直接獲取我國家庭的收入信息,地方民政部門所開具相關證明材料的公信力是高校在困難生認定工作中的前提和基礎。但是,政府辦事人員受制于人情關系濫用權力虛開證明的現象層出不窮,而在現行的制度框架之下,高校對于行政主體的此種行為無法實現有效的監(jiān)督和制約。因此,民政部門和高校應共同重視困難生認定工作,應建立起困難生認定工作的統(tǒng)一信息交互平臺,實現高校與相關部委和地方民政部門信息系統(tǒng)的資源共享,努力為困難生認定工作提供技術支持,在高校進行家庭經濟情況信息采集階段盡量減少人為因素的干預,在信息化管理過程中提升工作的規(guī)范性。作者認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統(tǒng)一信息交互平臺的建設需要在橫向上重點體現地方經濟發(fā)展水平對學生個體家庭經濟狀況造成的影響,在縱向上實現對于學生自基礎教育階段到高等教育階段困難生認定信息的全程化管理。
(三)加強建設專業(yè)化工作隊伍
在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具體過程中,《意見》規(guī)定成立以學生輔導員任組長,班主任、學生代表擔任成員的認定評議小組。評議小組成員具有較大的流動性。在學生參與本年級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民主評議的制度背景之下,評議小組的成員無法保持絕對穩(wěn)定,但是為保持這支工作隊伍的相對穩(wěn)定,必須不斷提升評議小組成員的專業(yè)化水平。為實現專業(yè)化的目標,加強困難生認定工作的培訓和建立困難生認定違規(guī)追責機制就顯得十分必要。在工作實踐中,高校往往側重于對困難生認定的申請人講明困難生認定事宜,但是對參與困難生認定評議的非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培訓不夠,培訓內容也有待規(guī)范明確,負責組織評議的輔導員老師應依據統(tǒng)一的培訓辦法做好專門針對這部分學生的培訓,講明評分依據以及評分標準,避免評議小組成員僅憑人情關系親疏遠近隨意評分的現象發(fā)生,同時,負責組織評議認定的專職輔導員也應該不斷提升專業(yè)化水平,定期接受學校資助管理中心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政策的培訓與考核。此外,學校應重視對于評議小組成員中非困難生申請人的管理,建立完善的追責機制,在提升學生主動參與度的同時向其申明應承擔的責任以及違反評議原則和規(guī)定的相關后果。
(四)深化認定工作制度建設
指導高校困難生認定工作的《意見》已經實施了八年之久,在困難生認定工作需要走向精準化的今天,困難生認定的工作制度亟待細化規(guī)范,而不能僅僅依靠原則性的政策規(guī)定。作者認為,在設計統(tǒng)一的困難生認定制度前應針對各高校內部目前所采用的認定辦法做充分的調查研究,總結各自的成效與不足,在此基礎上制定全國統(tǒng)一的具有指導性的高校困難生認定專門辦法,縮小并規(guī)范各高校在困難生認定工作中的自由裁量空間。在具體的專門辦法中,應明確困難生認定工作的參與主體、認定內容、認定流程、監(jiān)督及追責制度等內容,制定各高??梢越y(tǒng)一操作的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認定考察指標體系,形成困難生認定工作的制度體系。
(五)完善法律保障制度建設
地方民政部門所開具證明材料的公信力不足以及高校困
難生認定評議小組不夠盡責等現象的出現已經嚴重影響了國家基本教育政策的落實。缺乏追責機制落實困難生認定工作相關責任給高校困難生認定工作順利開展造成了嚴重的阻礙。因此,在高校困難生認定相關行政法規(guī)和未來的高校困難生認定專門辦法中應明確行政主體和個人違規(guī)操作應承擔的具體責任,建立起責任追究制度體系,這樣才能使高校困難生認定工作具有法律保障,確保困難生認定工作中出現的責任追究問題在處理時能夠有法可依,不斷推進高校困難生認定工作的規(guī)范化,逐步實現高校困難生認定精準化。
高校困難生精準化認定是學生資助管理工作水平提升的必經之路。《意見》實施至今,各高校已經摸索出有關困難生認定的許多實踐經驗,并且不斷完善能夠在各高校適用的認定實施辦法,在此基礎上,為提升困難生認定工作的科學性和規(guī)范性,構建起能夠滿足各高校統(tǒng)一適用需要的高校困難生精準化認定方法勢在必行。
參考文獻
[1]羅樸尚,宋映泉,魏建國.中國現行高校學生資助政策評估[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11(1):69.
[2]張翀.貧困生怎么就不能吃好點[N].工人日報,2015-10-16(00 5).
[3]劉昆.假貧困生現象發(fā)人深省[N].光明日報,2007-11-20(005). [4]金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工作探析[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1(3):88.
[5]楊曉慧.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模式的思考與實踐[J].思想理論教育,2009(11):80.
作者簡介:馬騰飛(1989-),女,天津人,天津科技大學食品工程與生物技術學院教師,碩士學位,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6-000X(2016)06-016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