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新轉(zhuǎn)
(賀州學院 外國語學院, 廣西 賀州 542899)
?
中國成人高校校名英譯研究
麥新轉(zhuǎn)
(賀州學院 外國語學院, 廣西 賀州542899)
通過對我國成人高校校名翻譯的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其中存在同一通名多譯名并存及使用非通用性專名等問題。遵守譯寫規(guī)范,全名或縮略化處理等方法,則有利于校名類型文化和校名翻譯標準化的建構。
成人高校;校名翻譯;問題與對策;類型與標準化
我國教育行政部門從招生管理的角度把高等教育分成普通高等學校、獨立學院和成人高校等三個類別,成人高校成為我國高等教育類型化管理的一個組成部分,它構成了國民終生學習重要一環(huán)。校名是校園文化和構建大學人的身份認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我們?nèi)找鎳H化的經(jīng)濟社會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成人高校的中英文校名也不例外,它以獨特的序列構筑了自己類型。類型化也是校名翻譯討論的一個焦點,如理工科大學[1-2],“師范”[3]以及民族院校[4]等。成人高校這一類型的校名翻譯鮮為人們關注,余靜(2005)認為“廣播電視大學”現(xiàn)有的英譯Radio and TV University存有質(zhì)疑,我國這類學校名稱的翻譯應該摒棄字面對應的中式表達,沿用英語國家已有的通用表達University of the Air或是Open University。[5]在中外合作大學、機構性大學、開放大學及應用技術大學等新型大學順勢而生的新形勢下,筆者分析了“開放大學”的英譯。但進一步觀察我國成人高校校名翻譯,其譯名則呈現(xiàn)一番稍顯混亂的景象,有些譯文不僅讓受眾難以理解,一定程度上也影響本類型高校譯名體系的構建以及高等教育的外向形象。
據(jù)教育部網(wǎng)站公布2015年全國高等學校名單,面向普通高中招生的成人高校(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or Adults)共有292所。除此之外,還有許多面向非普通高中招生的機構性或行業(yè)性成人高校,它們一同構建了成人高校這一特殊的高校類型,共同服務于人們的繼續(xù)教育和終生學習。結合名單和其他成人高校并對相應學校網(wǎng)站開展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較大一部分高校未呈現(xiàn)其英文校名。在已有的英文校名中,其翻譯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一)同一通名多個譯名并存
高校校名一般采用“專名+通名”的模式命名,通名則可以細分為小通名和大通名。小通名指 “大學、學院、學?!钡葘嶓w名稱,分別譯作university, college,institute,academy或school,藝術類院??勺g為conservatory。大通名則是根據(jù)需求對屬性名進行通名化,即通名泛化。[6]如“首都聯(lián)合職工大學”,其中“大學”是通名,其專名則是“首都”“聯(lián)合”和“職工”,體現(xiàn)學校舉辦地、性質(zhì)等信息,通名泛化則是把“職工大學”類型化,將其視為一個大通名。大通名有利于高校類型性構建和認同,如“職業(yè)技術學院”。臺灣地區(qū)的“科技大學”就分別形成了自己的類型,而類型化構建則更進一步有利于校名翻譯。在292所成人高校中,按類型特色大通名統(tǒng)計,以“職工大學”命名117所,以“廣播電視大學”命名39所,以“教育學院”命名37所,以“管理干部學院”命名34所,以“業(yè)余大學”命名21所,以“開放大學”命名6所,它們共同構建了成人高校的類型化存在。但在翻譯中,同一大通名卻出現(xiàn)多個譯名并存的現(xiàn)象。其中,“職工大學”大通名的譯法主要有六種:(1)university,如The Capital University for Further Study(首都聯(lián)合職工大學);(2)staff university(college),如Baotou Staff University(包頭職工大學),Guilin Staff College(桂林職工大學),(3)adult college,如Changsha Adult University(長沙職工大學);(4)employee′s(employees) university,如Xi′an Employee′s University(西安市職工大學)和Changsha Industry Employees University(長沙工業(yè)職工大學);(5)workers university (college),如Beijing Haidian District Workers College(北京海淀區(qū)職工大學);(6)vocational college, 如Hebei Vocational College of Geology(河北地質(zhì)職工大學),這一譯法與“職業(yè)技術學院”通名有些譯法相同,如Zhejiang Industry & Trade Vocational College(浙江工貿(mào)職業(yè)技術學院)。 “管理干部學院”大通名的譯法有七種:(1)management institute (college),如Civil Aviation Management Institute of China(中國民航管理干部學院)和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College of China(中國環(huán)境管理干部學院);(2) administrators college, 如Shanxi Coal Administrators College(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學院)和Shandong Agricultural Administrator College(山東省農(nóng)業(yè)管理干部學院);(3) managers training institute, 如CNPC Managers Training Institute(中國石油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學院);(4) management cadre college/institute,如Guangxi Economic Management Cadre College(廣西經(jīng)濟管理干部學院)和Hubei Economic Management Cadre Institute(湖北省經(jīng)濟管理干部學院);(5) administrative cadre institute, 如Tianjin Administrative Cadre Institute of Police and Law(天津政法干部管理學院);(6) institute of…management, 如Shanghai Institute of Science & Technology Management(上??萍脊芾砀刹繉W院);(7)institute of…administration, 如Central Academy of Cultural Administration(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學院)。而“廣播電視大學”大通名的翻譯則有Radio & Television University,Radio & TV University,Radio and Television University和TV University等四種之多。
(二)譯名不符合校名的譯名模式和規(guī)范
有些成人高校校名的翻譯不符合“專名+通名”的譯名模式和以“大學”或“學院”為中心詞的原則,也不符合翻譯的規(guī)范。如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 Union Workers(華北電業(yè)聯(lián)合職工大學),學校由華北電力職工大學、河北電力職工大學、山西電力職工大學、天津電力職工大學等合并組建,譯名未體現(xiàn)英語的修飾或限定格式,不符合校名“專名+通名”的譯寫規(guī)范。參考The Capital United University For Further Study(首都聯(lián)合職工大學),譯為Workers University of 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較為妥當。
(三)譯名令人匪夷所思,讓目的語受眾難以理解
如陜西省建筑職工大學,教育部公布名單中為“陜西省建筑工程總公司職工大學”,學校同陜西省建筑工程總公司具有一定的隸屬關系,其學校官網(wǎng)譯名為Architecture ZABOR University of Shaanxi Province。但譯文中“ZABOR”讓費解,它并非陜西省建筑工程總公司的縮略語,通過網(wǎng)絡搜索仍很難確定其含義,由于其非通用性特征,難以判斷是機構縮略詞還是專有名詞。如此,“ZABOR”的嵌入則使譯文讓人難以理解。
(四)譯名成為一種裝飾,不具備提供校名信息的功能
如Finance Workers in Shangdong University(山東財政職工大學),譯文完全不符合英語的使用規(guī)則,英文校名在學校網(wǎng)頁上幾乎成為點綴漢語校名的一種裝飾,完全不具備信息提供功能。校名及其翻譯呈現(xiàn)的是一種“名”與“實”的關系,譯名會緊緊指向?qū)W校實體,構建其能指與所指,形成歸指的同一,從而進一步影響學校的形象識別。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成人高校校名翻譯呈現(xiàn)出同一通名多譯名并存等問題。為解決這些問題,提高成人高校校名的翻譯質(zhì)量,一方面需要學校方面引起重視,把校名翻譯提升到大學文化和形象識別的高度,承擔起作為翻譯委托者的重任,另一方面管理部門對報送的譯名需進行審核。更重要的是,在翻譯成人高校校名時,應注意以下方面:
(一)以校名命名模式為依據(jù),遵循其譯寫的規(guī)范
首先,英語校名的受眾主要是英語國家群體,校名翻譯要順應校名“專名+通名”的命名模式并體現(xiàn)目的語的使用規(guī)則,合乎英語的語法和語用要求。其次,校名翻譯要受到相關組織機構翻譯規(guī)范要求的約束,盡管這種約束要通過譯者和翻譯贊助者的自覺和規(guī)范意識來實現(xiàn)。隨著城市建設國際化的推進,國內(nèi)許多省市都出臺有公共場所標識語英文譯法地方標準,它們對成人高校校名的翻譯提供了標準和約束。譯者需要有大局觀念,適應城市信息系統(tǒng)的建設。因為,在這個系統(tǒng)中,任何更名和譯名的變動都會給系統(tǒng)信息更新帶來壓力。第三,約定俗成的譯例為成人高校校名翻譯提供了參考。由譯例權威性帶來的約定俗成是一種文化選擇的過程,高校校名翻譯亦是如此,如“Minzu University”(民族大學)。 自2008年中央民族大學更改譯名(Minzu University of China)后,Guizhou Minzu University(貴州民族大學),Yunnan Minzu University(云南民族大學),Xizang Minzu University(西藏民族大學), Sichuan Minzu College(四川民族學院)相繼出現(xiàn)則反映了這種過程。從由身份同一而形成的“民族大學”類型化中可以窺探到“Minzu University”系列譯名形成的清晰印跡。同樣,“Open University”(開放大學)譯名類型化也體現(xiàn)了這種文化選擇和校名譯名的類型性構建。由譯例驅(qū)動的校名翻譯文化選擇在所難免,不少“廣播電視大學”也根據(jù)譯例與時俱進地向Open University類型化,這種以譯例驅(qū)動的校名譯名類型化有助于相同類型校名的統(tǒng)一,只不過這個過程會稍顯漫長。[7]
(二)機構性成人高校,宜把作為機構主體的全名或縮略化譯寫或轉(zhuǎn)向以行業(yè)性專名譯出
機構性大學指由國家或社會組織機構舉辦的本科院校,其校名與該組織機構存在親緣關系。如陜西省建筑職工大學(Architecture ZABOR University of Shanxi Province),學校官網(wǎng)采用SCEGC(陜西省建工集團總公司)標志,體現(xiàn)了其與組織機構主體的親緣關系。但陜西省建工集團總公司卻有兩個譯名,一個是配中文企業(yè)名的Shaanxi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Group Corporation(SCEGC),另一個是英文頁面的對外官方譯名Top International Engineering Corp.(TIEC)。企業(yè)英文名主要起信息提供作用,應該具有唯一性,否則會帶來歸指混亂的影響。若校名要體其與企業(yè)的這種親緣關系,則可譯為SCEGC Workers University或TIEC University of Shaanxi。若不體現(xiàn)這種關系,則以行業(yè)轉(zhuǎn)向把校名譯為Shaanxi Architecture Workers University。同樣,其他機構性成人高校以行業(yè)性轉(zhuǎn)向?qū)πCM行譯寫,是可供校名翻譯選擇的一個策略。如“礦務局職工大學”,它是以政府組織機構名稱“礦務局”命名的成人高校,通名“職工大學”與Workers College具有同一性,而專名“礦務局”則應服從于組織機構名稱的譯寫原則,按“學院”“職業(yè)學院”“職業(yè)技術學院”“航空職業(yè)技術學院”的方式進行分級或通名泛化,從而簡化和明確專名與通名間的關系,如“阜新礦務局職工大學”可譯為Workers College of Fuxin Mining Department。我們發(fā)現(xiàn)較多成人高校校名轉(zhuǎn)向行業(yè)性命名,如“建筑”“林業(yè)”“石化”“兵器工業(yè)”等。這些行業(yè)名稱作為專名進入到校名之中,賦予學校更好愿景和更廣覆蓋面。因而mining workers university則更好體現(xiàn)了行業(yè)性,即使更名為“礦業(yè)職工大學”也更能體現(xiàn)服務而非所屬的導向性。同樣,行業(yè)性和服務性導向也為處理“職工大學”通名的翻譯提供了一個視角。在“職工大學”通名中,“職工”較多使用worker, staff與employee譯出。根據(jù)《牛津高階英漢詞典》(Oxford Learners Dictionary),worker的釋義為:(1)a person who works, especially one who does a particular kind of work;(2)a person who is employed to do physical work rather than organizing things or managing people.staff的釋義為:(1)all the workers employed in an organization considered as a group; (2)the people who work at a school, college or university, but who do not teach students; employee則意為a person who is paid to work for somebody.從以上釋義來看,“職工大學”通名譯為workers university較為妥當,也為“建筑”“林業(yè)”“石化”等專名的嵌入提供了便捷。
(三)體現(xiàn)學校省、市、地區(qū)行政管轄層級單位專名,在翻譯時宜采用模糊化處理,不對層級單位專名進行譯寫
我國的高校按部、省、市/地區(qū)的行政層級管理,除部屬高校外,具體的行政層級名稱成為漢語校名的專名之一,但在譯文中這些層級名稱專名常常不譯出,這樣可以節(jié)省空間便于英文校名呈現(xiàn)的設計布局。在Hotan Prefecture Education College(和田地區(qū)教育學院),Jilin Provincial Institute of Education(吉林省教育學院)和Jilin Municipal Workers College(吉林市教育學院)譯文中,“地區(qū)”“省”“市”三個體現(xiàn)我國行政管轄的層級單位名稱亦被譯出,這就使譯文不夠經(jīng)濟。同時,在學校網(wǎng)頁上,“吉林市教育學院”翻譯為Jilin City Institute of Education,譯文容易與普通高校中“城市學院”系列的翻譯產(chǎn)生沖突,如City Institute,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大連理工大學城市學院。因此,三個學校校名分別可譯為Hotan Education College,Jilin Institute of Education和Jilin Education College。
(四)構建校名類型,提高校名翻譯標準化程度
從公共場所雙語標識的角度來看,由于命名在前,規(guī)范在后,往往是標準服從于“名從主人”原則。但是,校名翻譯作為教育實體組織機構名稱,其翻譯不是“名從主人”原則,而應該是“名從標準”原則,不是從產(chǎn)生到規(guī)范,而應該是從有原則到命名自適應的過程。我國的人名,三二四字命名模式和中華姓氏譜系是其主要依據(jù)和追蹤溯源構建身份認同的主要聯(lián)系紐帶,同時也構建了人名命名的主要原則與標準。校名也應該有類型性認同,它來自教育管理的類型化,漢語校名本身有“大學”“學院”“職業(yè)學院”“職業(yè)技術學院”等通名形成的類型化?!伴_放大學”正以系列的方式逐漸匯聚成類,譯者要適應這種譜系和認同的訴求,其所追求的不是求異而是因類型化而求同,即追求同一,而類型的豐富多彩則體現(xiàn)在The Open University of…或…Open University中。譯文應該體現(xiàn)漢語命名的類型文化,這樣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構建校名翻譯的標準化。Open University譯名也同樣以目的語譯名系列來構建類型化話語,如Open University of China(國家開放大學)、Asia International Open University (Macau)(亞洲(澳門)國際公開大學,2011年更名為澳門城市大學)、The Open University of Hong Kong(香港公開大學)以及臺灣的National Open University(空中大學)。
教育部通過網(wǎng)絡發(fā)布高校英文目錄屬于政府信息公開行為,所公布內(nèi)容應具有嚴肅性、準確性并應得到及時更新,要求譯名與實體一致且符合語言翻譯原則。我們更多地關注校名翻譯本身,很少或沒有關注信息發(fā)布的流程問題。如果非涉密信息呈現(xiàn)的內(nèi)容出現(xiàn)錯誤或與實體不一致,信息公開則可能形成誤導,不利于形象的構建。成人高校服務于國民的繼續(xù)教育和終生學習,它本身就是一個大類型。成人高校校名翻譯應該得到重視,譯者需要從校名的譜系文化中尋求身份認同,在這種文化選擇中逐步走向同一,最終提升校名翻譯的標準化程度。
[1]王顯志,黃亞楠.我國理工科大學校名英譯[J].河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3):155-159.
[2]潘月明,郭秀芝.高校譯名回譯難 春風難度“大學”關:以國內(nèi)理工大學校名英譯為例[J].中國科技翻譯,2012(2):58-61.
[3]鄒敏,陳思雨.“師范”校名英譯探究:Normal與Teachers之爭[J].懷化學院學報,2014(7):105-109.
[4]麥新轉(zhuǎn).中國民族院校校名英譯研究[J].畢節(jié)學院學報,2011(2):62-65.
[5]余靜.“廣播電視大學”英譯名的商榷[J].山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5(6):35-36.
[6]麥新轉(zhuǎn).“職業(yè)技術學院”譯名的差異性分析[J].柳州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3(12):61-65.
[7]麥新轉(zhuǎn).論新形勢下的高校校名翻譯[J].嘉興學院學報,2015(3):72-77.
[責任編輯宋陽]
On Translating the Names of th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or Adults in China
MAI Xin-zhuan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Hezhou University, Hezhou, 542899, China)
Through investigating the translation of the names of th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or adults, it's found tha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translating, such as a variety of versions for the same term and using non-general terms. Therefore, obeying the rules of translation and adopting the full names or their abbreviations would be helpful to construct the typological culture and translation standardization of th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name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or adults; translation of th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names; problems and solutions; type and standardization
2016-04-21
2015年度廣西高校科學技術研究項目(項目編號:KY2015LX500)和2013年賀州學院科研項目(項目編號:2013ZXSK13)研究成果。
麥新轉(zhuǎn)(1974-),男,瑤族,湖南江華人,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翻譯與文化、英美文學。
H315.9
A
1008-6021(2016)03-008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