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琦
?
翻譯策略與文學(xué)傳播
——《尤利西斯》蕭譯本為何會成功
王琦
摘要:《尤利西斯》作為喬伊斯的成名作,曾經(jīng)在20世紀(jì)90年代掀起一股譯介熱潮,這其中最具影響力的莫過于金隄以及蕭乾、文潔若夫婦的兩個譯本。在比對金譯本和蕭譯本翻譯策略的同時,著力探討蕭譯本最終獲得更廣泛關(guān)注的文本外因素。通過比較發(fā)現(xiàn):其一、蕭譯本獲得成功,其流暢的翻譯策略因為更貼近讀者而獲青睞;其二、除了譯者本人的貢獻(xiàn),讀者、發(fā)行商、文學(xué)評論家共同參與,將翻譯活動推向高潮。翻譯活動不僅僅是文本生產(chǎn),更重要的是一個文學(xué)傳播過程。
關(guān)鍵詞:《尤利西斯》;蕭乾;文潔若;翻譯策略;文學(xué)傳播
《尤利西斯》是詹姆斯·喬伊斯(James Joyce)最廣為人知的一部意識流作品。該小說模仿荷馬史詩《奧德賽》(Odyssey),描述了主人公廣告推銷員利奧波德·布盧姆(Leopold Bloom)一晝夜之內(nèi)在都柏林的生活經(jīng)歷。小說不拘于時間和空間,語言風(fēng)格獨特。為了紀(jì)念喬伊斯的這部作品,每年的6月16日已經(jīng)被紀(jì)念為“布盧姆日”?!队壤魉埂?918年起分章節(jié)在名為The Little Review的美國雜志連載。1921年,《尤利西斯》因為小說中諸多“粗鄙之處”(obscenity),在美國和英國遭禁,直到1922年由巴黎的莎士比亞書店正式出版。該書1933年經(jīng)過庭審,最終獲得在美國的出版發(fā)行權(quán)。1934年1月《尤利西斯》在美國由蘭登書屋(Random House)出版。作為一部有爭議的“天書”,該書獲得了葉芝、龐德、海明威等知名作家的認(rèn)可。
國內(nèi)80年代以前對于該書的譯介僅限于一鱗半爪的簡單介紹。據(jù)王友貴所考,1922年茅盾曾在《小說月報》第13卷11號撰文介紹《尤利西斯》,徐志摩也曾盛贊此作為“一大匹白羅披瀉, 一大卷瀑布倒掛, 絲毫不露痕跡, 真大手筆?!盵1]此后,該著作曾被轉(zhuǎn)譯為多國文字:德譯本(1927)、法譯本(1929)、日譯本(1932)、俄譯本(1935)。
就英譯本而言,金隄譯本和蕭乾、文潔若譯本可謂齊名。金譯本最早是以選譯的形式出現(xiàn)在《世界文學(xué)》(1986年第1期)。譯作節(jié)選了該小說中的四章。就單行本譯介而言,最早的一選譯本出現(xiàn)在1987年,該譯本也是由金隄翻譯,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出版,只選取了三章全文和兩章片段。1993年在臺灣九歌出版社出版《尤利西斯》上卷(2005年重印)。1994和1996年,北京的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先后出版了金隄譯本的上卷和下卷。
無獨有偶,蕭乾、文潔若的譯文最早也是以選譯的形式在《譯林》(1992年第2期)出現(xiàn),刊載的僅僅只有該書的第一章。1993年,蕭乾夫婦的譯文又在《世界文學(xué)》和《外國文藝》以節(jié)選的形式先后出現(xiàn),分別是:第四章“卡呂蒲索”(《世界文學(xué)》1993年第3期)和第一章“瑙西卡”(《外國文藝》1993年第5期)。譯者指出了選取《瑙西卡》的原因:“我們?yōu)椤锻鈬乃嚒愤x譯這一章,是由于在全書中它篇幅較短,文字含蓄而不晦澀,極少引經(jīng)據(jù)典,因而注也最少。但最主要的還是通過這一章,讀者既可看到喬伊斯的現(xiàn)實主義筆法(海濱的幾個頑童真被他寫活了)。又可以看到意識流技巧的奇妙?!盵2]1994年,譯林出版社出版了蕭乾和文潔若合譯的《尤利西斯》單行本。
王振平、任東升曾對兩個譯本的讀者接受有如下評論:蕭譯本“使這本雖然世界聞名、但愛爾蘭人都未必全能讀懂的‘天書’成了暢銷書”[3]55;就金隄譯本而言,文中指出:“他(金隄)的譯本也贏得了應(yīng)有的贊譽,特別是在文學(xué)界和翻譯界?!盵3]561995年,蕭乾夫婦的譯本獲新聞出版署主辦的“第二屆全國優(yōu)秀外國文學(xué)圖書獎”一等獎。3年后,金隄譯本也獲得了“第三屆新聞出版署優(yōu)秀外國文學(xué)圖書獎”一等獎,金隄本人在2005年獲得愛爾蘭翻譯家協(xié)會榮譽會員稱號。金隄和蕭乾夫婦同是知名譯者,兩個譯本所依托的出版社(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和譯林出版社)都是國內(nèi)較有聲譽的出版社。不論是從譯者本人的翻譯水平,還是從出版社的能力上來看,兩個版本都是旗鼓相當(dāng)。但發(fā)行量卻有明顯差異。據(jù)李景端回憶,僅就出版發(fā)行量而言,“蕭、文譯本8萬冊,金隄譯本2萬冊?!盵4]金譯本出版較蕭譯本要早,譯者的素質(zhì)和出版社的水平與蕭譯本也不相上下,但最終出版后的反響卻不如蕭譯本強烈,這其中究竟原因為何,正是本文所要探討的問題。
一、金譯的忠實與蕭譯的流暢
譯林版《尤利西斯》累計發(fā)行18萬冊,盈利百余萬元[5]。譯林版《尤利西斯》之所以能達(dá)到“名利雙收”的效果,首先可以從翻譯策略層面找到原因。這一點我們比較金隄和蕭乾、文潔若所出單行本的譯介前言就可以發(fā)現(xiàn)。
在金隄的譯本譯介前言中,譯者明言:“我的目的是盡可能忠實、盡可能全面地在中文中重現(xiàn)原著,要使中文讀者讀來獲得盡可能接近英語讀者所獲得的效果”[6]7-8在蕭乾、文潔若譯本的譯介前言中,蕭乾指出:“作為初譯者,我們的目標(biāo)是,盡管原作艱澀難懂,我們一定得盡最大努力把它化開,使譯文盡可能流暢,口語化?!盵7]19
金譯的“忠實”與蕭譯的“流暢”在此后的文學(xué)評論可以進一步得到印證。Cheu Hoi Fung對于金隄的譯文更為青睞,認(rèn)為他的譯文更注重原作的文學(xué)價值,而蕭乾和文潔若則相對過于自由,已經(jīng)變質(zhì)(transubstantiation)[8]。Cait Murphy指出了蕭譯本的三個優(yōu)勢:“運用漢語工具(音節(jié)和文字)來應(yīng)對挑戰(zhàn)”、“傳達(dá)喬伊斯的寫作風(fēng)格”以及“腳注(5991個)的運用”[9]。以下本文以《尤利西斯》第一章的一個例證作為佐證來進行分析:
—God! he said quietly. Isn't the sea what Algy calls it: a great sweet mother? The snotgreen sea. The scrotumtightening sea. Epi oinopa ponton. Ah, Dedalus, the Greeks! I must teach you. You must read them in the original. Thalatta! Thalatta!
金譯:——天主呵!他安靜地說。阿爾杰把海洋叫做偉大而又溫柔的母親,可不真是!鼻涕青的大海。使人陰囊緊縮的大海。Epi oinopa ponton. 啊,代達(dá)勒斯,那些希臘人呀!我得教教你。他們的作品得讀原文才行。Thalatta! Thalatta!
蕭譯:“喏!”他安詳?shù)卣f?!斑@海不就是阿爾杰所說的嗎:一位偉大可愛的母親?鼻涕綠的海。使人的睪丸緊縮的海。到葡萄紫的大海上去。喂,迪達(dá)勒斯,那些希臘人啊。我得教給你。你非用原文來讀不可。海!海!”
喬伊斯的行文中頻用典故、拉丁文和生造詞,這些特征在上例中均有體現(xiàn)?!癊pi oinopa pontoon”和“Thalatta”是拉丁語;Algy,Dedalus是歷史人物;snotgreen, scrotumtightening是生造詞。這些具有鮮明特征的詞匯在處理上有些差異。拉丁文在金譯中都予以保留,在腳注中注明詞義和出處;蕭譯中直接譯出,但通過文末注說明原文中此處是拉丁文,并注明出處和簡要背景。但相比較而言,蕭譯中的注釋更為詳細(xì)充實,讀者閱讀過程中理解相對容易。對于“Algy”一詞的處理,兩個譯本處理,金譯比較簡單,注明該人物的全名和身份;蕭譯在注明人物全名的身份的同時,還提供了出處。“Dedalus”在兩譯文中因為上文中已作出解釋,此處均未加注?!癝notgreen”和“scrotumtightening”兩人的選詞沒有顯著不同,只是漢語選詞上略有差異。但從整體行文來看,原文是顯著的意識流表現(xiàn)手法,運用內(nèi)心獨白。金譯比較忠實于原文的安排,未有變動,而蕭譯中加了引號。兩個譯文相比,還有一個不同,就是“God”一詞的處理,金譯中直譯為“天主”,蕭譯為“喏”,轉(zhuǎn)換為一個簡單的感嘆詞。
兩相對比,就典故而言,蕭乾、文潔若對于章節(jié)中比較難于理解的,會在文末加上比較詳盡的注釋;金隄譯本采用文內(nèi)腳注來簡略說明。就拉丁語的使用,蕭譯本的意譯閱讀起來相對容易,讀者可以通過文末注來了解原文的真實情況;金譯本的直接轉(zhuǎn)用拉丁文會對讀者接受產(chǎn)生一定的阻礙,甚至有些望而卻步。對于原文中出現(xiàn)的一些文化特色詞匯(如God),金譯本相對忠實,蕭譯本也采用了變通的處理。從總體上來看,金譯本更多地考慮原作者,而蕭乾、文潔若譯本更多考慮讀者。正如Wang Yougui and Wei Z. Gao所總結(jié)的不同讀者會對兩部作品有不同的傾向性:“那些希望譯本能夠行云流水、多彩細(xì)膩的讀者會選擇蕭乾和文潔若的譯本,但那些希望享受與原文在色彩、形式更為一致,準(zhǔn)確忠實與原作的讀者會選擇金隄的譯本。”[10]
二、《譯林》對于蕭譯本傳播的推動
陸建德也曾指出:在新時期的文學(xué)場域中“文學(xué)與社會和經(jīng)濟形態(tài)的關(guān)系千絲萬縷”[11]有關(guān)《尤利西斯》蕭譯本的接受熱潮,李景端將其歸結(jié)為三個方面:“名譯者”、“編輯”和“有個性的宣傳”。[12]翻譯活動最終的接受效果在文本內(nèi)主要取決于翻譯策略,就文本外要素而言,牽涉到文學(xué)評論家,發(fā)行商,譯者,書評家等諸多主體性因素。
(一)文學(xué)評論家——翻譯活動的間接和直接發(fā)起人
金譯本的策動者是袁可嘉和美國的喬學(xué)專家。關(guān)于金譯本的贊助,在《譯后記》中有比較明確的交代:“這項譯事之所以能提上日程并能避免半途而廢,需感謝袁可嘉、李文俊、鄭啟吟、申慧輝、任吉生、莊信正、蔡文甫等熱心人先后的積極促成作用?!盵6]1074這其中袁可嘉對于金譯本的推動作用最為明顯。“新時期開始不久, 社科院外國文學(xué)所便決定出版《外國現(xiàn)代派作品選》,三主編之一袁可嘉先生早在1978年就著手請人選譯《尤》”[1]87。
袁可嘉作為《尤利西斯》譯介的贊助人出現(xiàn),金隄最終能成為該書的譯者絕非偶然。王友貴就曾指出:“對喬伊斯倍加推崇的英國詩人兼批評家燕卜蓀就影響了不少當(dāng)時在西南聯(lián)大讀書的學(xué)生”[1]84,這些學(xué)生中就包括袁可嘉和金隄。燕卜蓀作為教師,因為自己對于喬伊斯的推崇,通過自己的學(xué)生袁可嘉和金隄間接地對于喬伊斯的譯介起到了“播種”的作用。金隄是《尤利西斯》的譯者,而袁可嘉可謂《尤利西斯》譯介的直接推動者,燕卜蓀可謂該書譯介的間接推動者,因為他在袁可嘉和金隄的心中“播下了種子”。
(二)譯者——為譯作傳播“保駕護航”
蕭乾與以往的譯者也有不同之處。他不僅僅滿足于將英語原文譯為明白曉暢的漢語,更是積極參與了翻譯活動的意識形態(tài)合法性獲得。這部分工作最主要的目的并不是單純的為《尤利西斯》的銷售做宣傳,用李景端的話說蕭乾是為《尤利西斯》的出版“保駕護航”。所謂“保駕護航”就是爭取一字不刪。
《尤利西斯》1918年起分章節(jié)在名為The Little Review的美國雜志連載。1921年,《尤利西斯》因為小說中諸多“粗鄙之處”(obscenity),在美國和英國遭禁,直到1922年由巴黎的莎士比亞書店正式出版。該書1933年經(jīng)過庭審,最終獲得在美國的出版發(fā)行權(quán)。1934年1月《尤利西斯》在美國由蘭登書屋(Random House)出版。作為一部有爭議的“天書”,該書獲得了葉芝、龐德、海明威等知名作家的認(rèn)可。在西方尚且如此,在中國出版時,蕭乾和李景端也有顧慮:“但我們心里都有數(shù),有些事情不是他同我做得了主的。后來我們商定,必須主動宣傳《尤》絕非什么“淫書”,要通過大造輿論,使各方接受這個觀點,保證《尤》得以全本出版?!盵13]
為了實現(xiàn)全本出版,為《尤利西斯》的出版贏得合法地位,蕭乾曾撰寫兩篇評論文章,刊載于《譯林》:“現(xiàn)代派小說開山之作——《尤利西斯》”(1993年第1期)以及“我同《尤利西斯》的姻緣——答李景端同志”(1993年第4期)。蕭乾曾在1993年3月30日至1994年4月7日間和李景端7次通信,討論翻譯《尤利西斯》一書中碰到的問題,其中有些被刊載在《新民晚報》上。在1993年4月6日給李景端的信中,首先肯定了《尤利西斯》在“世界小說史上的獨特地位”[14];其次肯定了小說主題的積極意義,主要體現(xiàn)在小說中蘊藏的“民族主義思想”[14]15(“反抗英國統(tǒng)治”)和批判意識(“揭露”都柏林的“骯臟生活”[14]15);最后信中還指出,在大西洋兩岸多次法庭辯論中,許多大作家都支持該書,并得出結(jié)論該書并不是一本“淫書”。
蕭乾為了給《尤利西斯》全文譯介鋪平道路主要還是采用兩種方式:其一、肯定小說本身在西方文學(xué)界的地位,為小說贏得象征資本;其二、肯定小說本身所包含的積極的思想意義,把該書的主旨?xì)w結(jié)為揭露都柏林的骯臟生活以及反抗英國統(tǒng)治和教會霸權(quán),為小說貼上“批判現(xiàn)實主義”的標(biāo)簽。譯者在此過程中,為翻譯活動贏得“合法性”,可謂不遺余力。
(三)發(fā)行商——譯本接受的推動者
在1992年第2期發(fā)表蕭乾和文潔若的譯文之后,1993至1997的五年間,譯林出版社更是利用旗下的《譯林》雜志為蕭譯本造勢,發(fā)表了6篇與此譯本有關(guān)的文學(xué)評論,其中包括:潘小松和肖文的兩篇評論文章肯定了原作的文學(xué)價值:稱該書是“二十世紀(jì)最重要的文學(xué)作品之一”[15]、“世界文學(xué)寶庫中一本傳世名著”[16];被翻譯成中文的凱特·墨菲的英文評論和張國擎的評論肯定了原作者喬伊斯的文學(xué)地位,指出:喬伊斯是“一位天才的語言大師”[17],張國擎更是將喬氏比喻為“在文學(xué)上開創(chuàng)‘日心說’的哥白尼”[18];馮亦代主要談及了《尤利西斯》兩個中譯本各自不同的特色[19];吳元邁的評論文章主要涉及蘇聯(lián)學(xué)者對現(xiàn)代派文學(xué)《尤利西斯》態(tài)度,從批判到肯定的轉(zhuǎn)變[20]。批評家對于原作者地位的肯定、對于原作和譯作文學(xué)價值的承認(rèn)、及其域外影響的積極轉(zhuǎn)變都為譯文的價值提供了佐證。
除了這6篇評論文章,《譯林》(1995年第3期)發(fā)表了2篇與此有關(guān)的報道和評論:“中外學(xué)者在京交流《尤利西斯》研究成果”和“名家談《尤利西斯》蕭、文譯本”。1995年5月,譯林社還舉行了與《尤利西斯》相關(guān)的專題研討會“喬伊斯與《尤利西斯》國際研討會”和“我讀《尤利西斯》”征文。所有這些“功夫在詩外”的推介活動對譯文的傳播起到了積極作用。
三、結(jié)語
就《尤利西斯》的譯介過程來看,與金譯相比,蕭譯之所以能在中國獲得更為廣泛的傳播,這其中文本層面的原因是蕭譯從翻譯策略層面采用更為流暢的譯法。而如今的翻譯活動僅靠譯文本身已很難實現(xiàn)廣泛傳播。之所以《尤利西斯》這樣一部大量使用典故,多種語言混雜的天書能夠成為暢銷書,僅僅考慮原作者、考慮譯文本身的準(zhǔn)確性很難獲得好的傳播效果。文學(xué)評論家、譯者、發(fā)行商需要相互配合,才能產(chǎn)生理想的傳播效果。
[參考文獻(xiàn)]
[1]王友貴. 喬伊斯在中國:1922-1999[J]. 中國比較文學(xué),2000(2):81.
[2]蕭乾、文潔若. 《瑙西卡》譯介前言[J]. 外國文藝,1993(5):63.
[3]王振平、任東升. 目的與方法——對《尤利西斯》兩個中譯本的再思考[J]. 外語研究,2006(1):52-56.
[4]李景端. 蕭乾與金隄:翻譯《尤利西斯》的恩怨[J]. 出版史料,2004(4):28.
[5]李景端. 翻譯編輯談翻譯[C]. 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9:40-41.
[6]詹姆斯·喬伊斯.尤利西斯[Z]. 金隄譯. 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94.
[7]詹姆斯·喬伊斯.尤利西斯[Z]. 蕭乾、文潔若譯. 南京:譯林出版社,1996.
[8]Cheu, Hoi Fung. Translation, Transubstantiation, Joyce: Two Chinese Versions of "Ulysses"[J].JamesJoyceQuarterly, 1997(1): 59-70.
[9]Murphy, Cait. “Ulysses” in Chinese-The story of elderly pair of translators and their unusual best-seller[J]. The Atlantic Monthly, 1995(9): 23-27.
[10]Wang Yougui and Wei Z. Gao. Translations of the Century: A Careful Reading of Two Chinese Versions of “Ulysses”[J]. James Joyce Quarterly, 1999(2): 278.
[11]陸建德. 圖書的股票交易所——從《尤利西斯》的發(fā)行看文學(xué)的經(jīng)營[J]. 世界文學(xué),1997(5):298-299.
[12]李景端. 波濤上的足跡[C]. 重慶:重慶出版社,1999:263-269.
[13]李景端. 蕭乾:為《尤》稿保駕護航[J]. 文匯讀書周報,2004年7月16日.
[14]蕭乾. 關(guān)于《尤利西斯》致李景端的信(九封)[J]. 作家,2004(10):14-17.
[15]潘小松. 為什么《尤利西斯》版本會引起文字戰(zhàn)[J]. 譯林,1993(1):208.
[16]肖文. 意識流小說開山之作——譯林版《尤利西斯》問世[J]. 譯林,1994(2):220.
[17]凱特·墨菲. 中文版《尤利西斯》——記一對老翻譯家及其非凡的暢銷作品[J]. 譯林,1996(1):207-210.
[18]張國擎. 我讀《尤利西斯》[J]. 譯林,1997(1):207-210.
[19]馮亦代.《尤利西斯》的兩個中譯本[J]. 譯林,1995(1):214-216.
[20]吳元邁.《尤利西斯》在蘇聯(lián)的歷史命運[J]. 譯林,1997(2):203-209.
責(zé)任編輯:劉海濤
收稿日期:2015-09-05
基金項目:安徽國際商務(wù)職業(yè)學(xué)院院級質(zhì)量工程項目(2014XM10)
作者簡介:王琦,安徽國際商務(wù)職業(yè)學(xué)院商務(wù)外語系講師(合肥 231131)。
中圖分類號:K249.3
文獻(xiàn)標(biāo)識碼:A
文章編號:1673-1794(2016)01-005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