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秀蘭,王 增,曹文秀等
(赤峰學院附屬中學,內(nèi)蒙古 赤峰 024000)
在德育中整合專題教育的研究綜述
——以赤峰學院附屬中學為例
歐秀蘭,王 增,曹文秀等
(赤峰學院附屬中學,內(nèi)蒙古 赤峰 024000)
德育工作是學校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德育工作樹立明確指導思想,形成完整體系,加強德育課程化建設,是諸多學校一直以來亟待解決的難題.本文重點研究德育中的特點規(guī)律,通過整合分類,把德育專題整合為目標育人、勵志育人、習慣育人三大專題,著眼于在實踐層面通過“以心育心”,進而達到德育和教育教學的實質(zhì)性融合,整合出切實可行的路徑與方法,實現(xiàn)全員、全程、全方位的完成學生健全人格的培養(yǎng).
德育;整合;專題教育;研究
狹義的德育專指學校德育,學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會或階級要求,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tǒng)地對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響,并通過受教育者積極的認識、體驗與踐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會與階級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動,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養(yǎng)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動.首先,這是一個德育研究課題,主要研究的是德育的途徑、策略與方法的問題;其次,研究的重點是如何把以前相對散亂的各項德育專題教育加以有效整合,使之形成體系,自成系列,形成一個有機聯(lián)系和相互促進的整體,進而提高德育的契合性、操作性和實效性;第三,課題的研究范圍除課堂教學以外,涵蓋所有的學生學習和生活活動,同時要注意與學科課堂教學緊密聯(lián)系進行研究,使之相互促進,相得益彰,而不是自成一套獨立的體系;第四,學生和學生的活動是課題研究的主要對象,但所有教職工都要參與其中,教師既是課題研究的主體,也是被研究的對象,通過課題研究和實踐,要達到師生共同成長、共同發(fā)展的目的.
關于在德育中整合專題教育的研究信息資料較多,分別有把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傳統(tǒng)文化教育(國學)、學科教育、環(huán)保教育、感恩教育、自信心教育、現(xiàn)代技術教育等專題進行研究和實踐的案例,其中把心理健康教育專題與德育進行整合的研究比較多.開展在德育中整合專題教育的相關研究的主體可以說遍布大中小學校的學者和一線教師;從研究的方式看,個體研究案例和區(qū)域研究案例均有涉及.以區(qū)域研究為例,其中吉林省就把“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功能整合與策略創(chuàng)新研究”課題列入吉林省基礎教育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十二五”規(guī)劃課題指南,遼寧大連的金普新區(qū)把“德育與中小學心理危機干預”有機結合,提升學生核心素養(yǎng)與教育教學統(tǒng)一規(guī)劃,遵循立德樹人之本質(zhì),統(tǒng)籌整合分類,開啟德育育人工作的新聯(lián)動.正如清華大學我國心理學著名學者彭凱平認為,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本質(zhì)就是積極心理.因此,德育中整合專題教育就是要把學生的積極心理、積極天性調(diào)動出來,才符合德育教育的特點,繼而傳承中國傳統(tǒng)文化,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從總體上來看,在德育中整合專題教育的研究,已經(jīng)成為德育工作深入開展和提高層次的一種必然趨勢,但就目前從研究的成果來看,并不豐碩,形成一定的德育模式和成功經(jīng)驗進行推廣的也不多,這可以說,是德育領域一片正在開墾的土地,有必要結合學校德育工作的校本實際需要,進行深入的探索.國外的相關研究因資料所限尚未見到.
德育中整合專題教育的目標研究和探索德育工作整合的途徑、策略與方法,就是為了最后建立起具有立德樹人特色的具有課程價值的整體德育活動體系.研究的專題內(nèi)容從“德育與目標、德育與習慣、德育與勵志”為切入點,著眼于在實踐層面通過教育者對學生的“以心育心”,進而達到德育和教育教學的實質(zhì)性融合.以學生課內(nèi)外活動為實踐內(nèi)容,凡是關系到師生成長和發(fā)展的各類活動(如學科教育活動、節(jié)日活動、文藝與體育活動、社團活動、安全與法制教育活動等常規(guī)和創(chuàng)新活動)都是本課題研究的內(nèi)容,重點研究活動的教育價值、活動體系的建立、活動的組織與實施、管理與評價等內(nèi)容.
本研究的主要觀點是:德育資源是可以整合的,而且能夠進行科學和有效整合;把專題教育資源進行有機整合可以顯著提高德育的實效性;深刻的教育來自深刻的體驗,德育活動的契合性、參與性和操作性是學校德育工作研究的重點.本課題研究的創(chuàng)新之處在于:通過“主題活動月”的方式把紛亂零散的德育教育資源進行有機的整合,使之形成具有校本特色的德育工作體系和實施策略.德育活動的整合不但指向學生,也指向教師,試圖通過在德育中整合專題教育達到促進師生共同成長和全面發(fā)展的目的.
本課題在申報之前就已經(jīng)著手開始籌劃,并多次例會進行專題研究,調(diào)查了解學校德育工作的現(xiàn)狀及存在問題,部分主題活動月已開始進入探索性實施階段,相關的研究文獻也已搜集,總體上看,已經(jīng)具備開題研究條件.研究資料的獲得主要是從三個渠道獲得,一是訪談咨詢有關教育專家,給予專題指導;二是從書籍網(wǎng)絡中搜集有關資料;三是從研究實踐中注意積累第一手鮮活的案例資料.學校為了保證課題研究的順利完成,劃撥了專項課題研究經(jīng)費,以支持課題研究的順利開展,同時.把課題研究列入學校工作日程,從時間上予以保證,要保證每月召開一次相關的專題研究會議,每月開展一次與課題研究關聯(lián)的大型活動,以確保課題研究深入開展,并取得實質(zhì)性的研究進展.
從目前情況看,課題研究進展順利,根據(jù)課題研究的既定程序,我們制訂了課題研究的實施方案,成立了課題研究領導小組,組織召開了課題研究開題會議,期間圍繞課題研究多次組織專門研討,就如何整合德育專題教育進行專題研究,部署和落實研究任務.首先,學校加強德育工作的頂層設計和德育課程規(guī)劃,在以往的主題班會、國旗下講話、拓展訓練、專題講座、校內(nèi)文化體育活動和校外社會實踐活動等基礎上,進行了科學合理的有機整合.校長帶領課題組成員進行頂層設計,整合各類德育專題,制定了主題活動月實施方案,把學校德育教育工作劃分為三大專題:“目標教育”、“習慣教育”和“勵志教育”,通過十個主題活動月,每年以學段3至12月份分別設立為環(huán)境、讀書、健康、文化、安全、公民、情感、養(yǎng)成、創(chuàng)新、規(guī)劃等十個“主題活動月”,據(jù)此開展豐富多彩的主題教育活動,取得了非常顯著的教育效果.在課堂教學和學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均以“目標引領、習慣養(yǎng)成、正向激勵”為宗旨,還適時引入積極心理學“三大步”勵志教育,倡導“以心育心,全員育人”,教師的育人意識和教育智慧不斷增強,學生的道德品質(zhì)和綜合素質(zhì)不斷提升,學校德育工作走向了一個嶄新的局面.
本研究是為了促進教育教學改革,提高教育教學質(zhì)量.我們將從實際出發(fā),在梳理歸類過程中整合專題教育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究數(shù)據(jù)、方法,將德育融合教育教學與服務日常工作中、通過“三大項目”的育人系統(tǒng),實現(xiàn)“以心育心”的教育過程,使學生人格得到不斷的健全和完善,形成對自己、對他人、對社會的正確認知,不斷走向更加健康、更加富有意義的人生.這就是本課題研究要達到的初衷.
〔1〕魯潔,王逢賢.德育新論[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12.
〔2〕戚萬學,唐漢衛(wèi).活動道德教育論[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1994.
〔3〕愛彌爾.涂爾干.道德教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4〕檀傳寶.學校道德教育原理[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
〔5〕詹萬生.整體構建德育體系總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
〔6〕易連云.重建學校道德教育[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3.
〔7〕周曉靜.課程德育——走向整合的學校道德教育[D].南京師范大學,2009.
G631
A
1673-260X(2016)12-0269-02
2016-11-02
本文系赤峰市教育科學規(guī)劃辦課題,課題編號:150084,課題組成員:歐秀蘭,王增,曹文秀,趙洪偉,趙國民,李健,宋文靜,韓偉,夏巖,柳春永,母光征,白雪,卜亞杰,夏春艷,施向東,代景林,魏立鵬,李鳳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