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興旺 張曉粉
?
★編輯研究★
關于期刊頁碼的一點思考
周興旺張曉粉
生活中各種期刊的頁碼都是固定或基本固定的。本文分析了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發(fā)現這既不是國家的硬性規(guī)定,也不是期刊的固有特征,更不是行業(yè)的規(guī)范,而是傳統(tǒng)紙本期刊時代印刷及發(fā)行傳播的需要。在數字出版時代,固定的頁碼不利于改善期刊出版的時效性。然后本文提出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是變傳統(tǒng)的“基于期的出版方式”為“基于文章的出版”方式。
期刊;頁碼;基于文章的出版;按需印刷
【Abstract】The pages of a variety of journalslife are fixed or almost fixed in our day .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 that the reasons are not the national mandatory, inherent feature of journal, and the industry standard, but the intrinsic demand of traditional journals. Moreover, the fixed page is not suitable for the improvement of timeliness in the digital publishing era. We propose that the best solution to this problem is the evolvement of the journals from the traditional issue-based publishing to the article-based publishing.
【Key words】Journal; page; article-based publishing;publishing on demand
期刊有固定(或基本固定)的頁碼是基本的生活常識.學界對此也習以為常。比如,徐柏容認為:“期刊的篇幅、開本乃至版式風格等多是固定的。當然,不排除少數期刊會有變動,所以說具有相對的固定性。中國的期刊篇幅都是固定的,中途即或擴充或縮減篇幅,以后也就固定成為擴充后或縮減后的篇幅。國外有的期刊即或不是每期篇幅固定,也是大體固定,因文章長短需要不同而伸縮篇幅,也只有少數幾個頁碼的變動幅度,仍可以視作具有相對的固定性?!盵1]龔維忠也認為:“期刊有著固定的刊名,印刷開本形式穩(wěn)定,且每期正文頁碼相同?!盵2]
期刊的頁碼為什么要固定呢?這是國家法規(guī)的強制規(guī)定,行業(yè)標準的要求,還是期刊的內涵?雖然截止目前我們還沒有見到過相關討論,但是這個問題的研究卻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因為期刊的頁碼是否固定與期刊的出版周期有密切聯系,而出版周期則是期刊影響力的決定性因素之一。這里我們所說的出版周期是指平均每篇文章從被期刊接收到見刊所需的等待時間,而非期刊的刊期(周刊、月刊、季刊等)。
為研究這個問題,我們首先來看什么是期刊。盡管期刊的定義多種多樣,但目前學界對此已經有較為一致的看法,下面我們簡單列舉一些:
“期刊是一種定期出版的連續(xù)出版物,它按照一定的方針編輯、刊登眾多作者多樣內容的文章,并以固定的刊名、相對固定的形式順序編號,成冊出版?!盵1]
“雜志(期刊)是面向公眾、定期或不定期成冊連續(xù)出版的印刷品,刊期往往在一周以上,半年以內,有固定名稱、以卷、期或年月順序編號出版,每期版式基本相同?!盵3]
“期刊是一種具有明確的編輯方針,刊登文章內容呈多樣性,刊名、版面與開本有固定性,并以卷、期與年、季、月(旬、周)相聯編序,定期連續(xù)印裝成冊的出版物。”[4]
此外,在“雜志”詞條下,中國大百科全書將期刊定義為“雜志是有固定刊名,以期、卷、號或年、月為序,定期或不定期連續(xù)出版的印刷讀物。它根據一定的編輯方針將眾多作者的作品匯集成冊出版。定期出版的又稱期刊。”
顯然,頁碼并沒有出現在期刊的定義中。因此從期刊的定義中我們找不到頁碼必須固定的原因。
那么,固定頁碼是國家的強制要求嗎?答案也是否定的。在目前我國的兩部與期刊管理有關的法律法規(guī)中,并沒有期刊固定頁碼的要求。在我國新公布的2005年版《期刊出版管理規(guī)定》中明確指出,“期刊又稱雜志,是指有固定名稱,用卷、期或者年、季、月順序編號,按照一定周期出版的成冊連續(xù)出版物”。而2016年新修訂的《出版管理條例》第十三條第四款則規(guī)定:“設立報社、期刊社或者報紙編輯部、期刊編輯部的,申請書還應當載明報紙或者期刊的名稱、刊期、開版或者開本、印刷場所?!?可見相關法律法規(guī)僅對期刊的刊名、每年出版的卷數、期數(刊期)做出了規(guī)定,并不涉及期刊的頁碼。
此外,鑒于目前我國還沒有針對期刊的行業(yè)規(guī)范,因此我們可以認為期刊的頁碼是否固定是期刊自主經營權的一部分,應由期刊自主決定。
盡管如此,在頁碼是否應該固定這個問題上期刊并不能隨心所欲,至少存在以下幾點限制:
(一)維持期刊品牌形象的需要
雖然期刊的影響力本質上決定于期刊內容的質量,但按照審美原理,期刊的裝幀和整體外觀也能對消費者的選擇產生重要影響??梢韵胂螅环葺d有高水平文章的期刊,如果在裝幀設計上能夠博采眾家之長,無論外觀與內容都能給讀者以美的享受的話,那么期刊必然能夠贏得更多的讀者,產生更大的影響力。期刊的外觀要給人以美感不但需要做到素材美而且還要綜合運用各種形式美的共同規(guī)律[5]。期刊的素材美是指表達期刊屬性的封面設計、字體形式、圖版比例、開本和紙張、印刷等因素;共同規(guī)律則是指期刊的多樣統(tǒng)一規(guī)律,具體表現為刊物文字和圖版編排的秩序和比例、對比和映襯、均衡和對稱及協調與和諧等幾個方面。大眾化的消費類期刊和科普期刊尤其如此。具有固定頁碼的期刊容易給讀者留下穩(wěn)定、專業(yè)的印象,使讀者對期刊的質量產生信任感,從而間接地提高期刊的影響力。
(二)方便印刷費用的結算
印刷費是紙本時代期刊的主要成本之一。期刊的印張數是影響期刊印刷成本的一個主要因素,印張越多印刷費用就越多。當印張不是4的整數倍時就需要拼版,印刷費就會出現變化。此外,為便于結算,期刊與印刷單位通常以年為時間單位簽訂印刷合同,并事先約定印刷費用,而固定的期刊頁碼則是固定的印刷費用的前提。
(三)便于控制郵發(fā)成本
我國的郵資收費采用分段計重收費。如果期刊是通過郵局代理發(fā)行的,那么訂閱者所付的訂閱費是按年固定收取的。因此,如果期刊的頁碼大幅波動則相應的郵資也會產生大幅的變動,而郵資的變動必然影響郵局的經營。為避免利益受損,郵局在與期刊簽訂郵發(fā)合同時往往要求期刊固定頁碼。
綜上所述,雖然期刊的頁碼是否固定是期刊自己的事,但期刊也受多種因素的制約。該結論基于如下三個前提:(1)紙本印刷期刊;(2)大眾化期刊;(3)郵局代理發(fā)行。對那些自辦發(fā)行、小眾化的科技期刊,頁碼是否固定的影響要小得多,對以數字化出版的期刊則基本沒有影響。
與圖書相比,期刊的高時效性是期刊的一個重要特征和優(yōu)勢。作為時效性的主要指標,期刊的出版周期對期刊的影響力至關重要。期刊的出版周期過長就會給期刊帶來以下幾點負面影響:
(一)減少期刊的信息價值
新的知識不斷更新, 同時舊的知識也在不斷老化。以科技期刊為例。據估計, 科技知識老化速率每年平均為10%[6]??萍颊撐陌l(fā)表如果延誤1.5~ 2年時間, 其價值將損失30%[7]。因此, 提高期刊的信息傳播速度,縮短期刊的出版周期是人類知識傳播對期刊的必然需求。
(二)損害作者的權益
只有當期刊能夠被讀者獲取、閱讀和引用時作者的發(fā)表權、署名權等法定權利才能變?yōu)楝F實。期刊的出版周期過長將會遲滯作者成果發(fā)布的優(yōu)先權的取得,損害其權利,進而可能挫傷其發(fā)表積極性,對期刊產生負面影響。正因如此,為爭奪優(yōu)質稿源,目前各國際期刊集團無一例外地采用縮短刊期、擴大版面以及網絡優(yōu)先出版(online-first)等手段來大大壓縮出版周期,提高期刊的競爭力。
縱觀國際上著名的科技期刊,綜合性或一級學科的期刊全為周刊,即使是二級學科中最著名的期刊也幾乎全是周刊或半月刊,只有極少數是月刊,但載文量也非常大。反觀我國的期刊,普遍為月刊或者雙月刊,連半月刊都比較少。因此, 如何有效縮短出版周期和出版時滯就成為我國期刊的當務之急。
如前所述,我國期刊的年出版卷數、期數等數據需要事前報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批準,因而這些數據基本都是固定的。另一方面,期刊的頁碼在更改之后僅需要報相關管理單位備案即可,這就為期刊頁碼的彈性調整提供了空間。顯而易見,如果期刊可以調整每期的頁碼數,就可以在必要時擴大期刊的頁碼數以加大發(fā)稿量、縮短期刊的出版周期,改善期刊的出版時效性。這對期刊的影響力顯然是有好處的。
隨著創(chuàng)新驅動發(fā)展戰(zhàn)略的不斷推進,我國正不斷加大科研投入,同時科研人員的數量和科技成果的數量也在快速上升。同時,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也不斷增長這就決定了要求期刊的稿源總量的長期增長趨勢。另一方面,在目前我國期刊總量控制的大背景下,期刊的數量是基本固定的。這就意味著平均而言每個期刊的稿源是平穩(wěn)增加的。當然,對不同期刊稿源變化趨勢并不都是平穩(wěn)的,有時出現很大的波動也是正常的。
固定頁碼捆住了期刊的手腳,一旦稿源出現較大幅度的波動就會造成部分論文的出版出現滯后,拖長期刊的出版周期,對期刊帶來不利影響。任何期刊都無法避免稿源的波動,有時這種波動還是有規(guī)律的,甚至還很劇烈。例如,由于高校學報的主要稿源是高校的研究生,因而每到畢業(yè)季前的一段時間學報的來稿量就會猛增。由于期刊出版的期數,卷數是固定的,一旦期刊的頁碼也固定的話就將造成部分論文出版周期出現認為的延長,從而每年降低論文和期刊的價值。反之,如果期刊能夠及時增加版面就可以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這對期刊和作者來說是雙贏的。
當前,全球期刊業(yè)的競爭空前激烈,各種新技術、新模式、新業(yè)態(tài)不斷涌現,主要的目的就在于盡量縮短期刊的出版周期,減少期刊的出版時滯。由于歷史原因以及市場化改革滯后,在我國目前還有部分期刊仍處于消極觀望、等待之中,對讀者和作者縮短期刊出版周期的迫切要求視而不見。這種現象急待改變。
如何有效地壓縮期刊的出版周期、減小出版時滯是一個十分復雜的問題,不僅牽涉到國家的管理政策的調整,還與期刊的經營體制改革及各種技術手段密切相關。鑒于改變期刊每年出版的卷數和期數不但涉及報批的問題,而且對期刊的稿源數量有很高的增量要求,我們認為不宜對這些做出改變。另一方面,既然國家沒有硬性規(guī)定,期刊應該本著一切服務于讀(作)者、服務于社會的原則,根據稿源的情況動態(tài)地調整期刊的頁碼,而不能就從自己的角度考慮問題。
最后,為了徹底解決期刊頁碼問題,我們認為最佳手段是從根本上改變期刊的出版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兩個方面:
(一)變紙本出版為數字出版
所謂數字出版是指利用數字技術進行內容編輯加工,并通過網絡傳播數字內容產品的一種新型出版方式,其核心是內容生產數字化、管理過程數字化、產品形態(tài)數字化和傳播渠道網絡化[8]。從閱讀習慣、閱讀興趣及閱讀需求分析,數字期刊與紙媒期刊一樣能夠滿足讀者的需求,而數字期刊具有的快捷搜索、方便查找則是對紙媒期刊功能的拓展,因而數字期刊能夠為讀者提供更多的價值。
(二)變基于期的出版(issue-based publishing)為基于文章的出版(article-based publishing)
基于期的出版是一種傳統(tǒng)的期刊出版方式,是指集齊一期的文章之后再印刷、出版和上網傳播。而基于文章的出版則是著名的愛思維爾出版集團所提出的一種新型出版模式——文章被期刊接受發(fā)表后立即通過優(yōu)先出版上網傳播,等到集齊一期的稿件后再印刷出版。在印刷過程中,期刊可以根據訂閱情況選擇全部印刷、按需印刷,或者不印刷,以節(jié)約印刷成本。
這種模式不但可以大大壓縮期刊的出版周期,減少期刊的出版時滯,而且還可以有效降低期刊的印刷成本和發(fā)行成本,對期刊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都極為有利。
[1]徐柏容. 期刊編輯學概論[M]. 沈陽:遼海出版社,2001年版,p6
[2]龔維忠. 現代期刊編輯學[M].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年版,p26
[3]許清茂. 雜志學[M]. 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p6
[4]龔維忠. 現代期刊編輯學[M].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年版,p27
[5]葉家錚. 報紙畫刊的編排藝術[M].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8年版,p307
[6]王秀成. 引文與載文分析[J]. 情報業(yè)務研究,1989年第3期,p209-222
[7]陳聯盟,唐鴻,青大云. 《中華微生物學和免疫學雜志》論文出版時滯分析[J]. 中國科技期刊研究,1998年第4期,p232-234
[8]新聞出版總署. 新聞出版總署關于加快我國數字出版產業(yè)發(fā)展的若干意見[S]. 2010年
[責任編輯:古卿]
Some Reflections on the Page of Journal
ZHOU XingwangZHANG Xiaofen
周興旺,四川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編輯部。(四川成都,郵編:610064)
G231
A
1674-8824(2016)03-0105-04
張曉粉,宗教學研究編輯部。(四川成都,郵編:61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