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新校正夢溪筆談》點校商補

      2016-04-13 11:52:19陳路
      三明學院學報 2016年3期
      關鍵詞:訛誤夢溪筆談四庫

      陳路

      (上海師范大學 人文與傳播學院,上海 200235)

      《新校正夢溪筆談》點校商補

      陳路

      (上海師范大學 人文與傳播學院,上海 200235)

      上海人民出版社2O11年出版的《新校正夢溪筆談》,是胡道靜先生對《夢溪筆談》潛心研究的成果,是目前較權威的版本。但由于《夢溪筆談》文本的復雜和時代的限制,其中仍有一些疏誤之處,包括字誤、衍文、脫文、標點錯位、倒文等,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點校缺失有35條,辨析這些疏誤,有助于《夢溪筆談》文本的完善和利用,為讀者和研究者提供便利。

      《新校正夢溪筆談》;???;訛誤

      《夢溪筆談》二十六卷、《補筆談》三卷、《續(xù)筆談》一卷,宋沈括撰。其內容閎博,語料豐富,具有非常高的學術價值和研究價值。①《夢溪筆談》的點校本很多,其中最富成就的是胡道靜先生的點校本,日本學者梅原郁教授等在將《夢溪筆談》譯成日文時,在日譯本的“例言”中稱贊“胡道靜氏為當今中國研究《夢溪筆談》的第一人者。”[1](P309)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出版的胡道靜《新校正夢溪筆談》[2](以下稱新校正本),依照中華書局版第三次重印本排校,以清光緒番禺陶氏愛廬刻本為底本,并校以影印宋乾道二年揚州學刊本(以下簡稱宋本)②、明弘治本、明萬歷本、明稗海本、津逮秘書本、學津討原本、四部叢刊續(xù)編本和彙秘笈本以及各家校記,不主一本,擇善而從,是目前較權威的版本。但是由于時代原因和材料的限制,新校正本所選擇的底本是較晚的清朝光緒年間的陶氏愛廬本,而且《夢溪筆談》版本流傳復雜,難免會掛萬漏一,筆者結合元大德古迂陳氏家藏夢溪筆談本 (以下稱元大德本),清四庫全書本 (以下稱四庫本),與新校正本進行對照,共發(fā)現疏誤35處,加以辨析,以求教于方家。

      文章例句先引用新校正本原文,后標明出處,括號內是例句所屬文章的篇名和頁碼。原文為繁體橫排,人名、地名、書名、朝代在下邊以直線或曲線表示,現改為簡體(繁簡字有明顯詞義差別及無簡體字的除外),標點符號改為新式標點,人名、地名、書名、朝代不劃線標注。

      1.璋,圭之半體也,合之則成圭。王左右之臣,合體一心,趣乎王者也。又諸侯以如聘,取其判合也。(《辯證一》,29頁)

      按:“諸侯以如聘”,元大德本、四庫本都作“諸侯以聘女”,“諸侯以聘女”確。璋是古代的一種玉器,形狀像半個圭,《說文·玉部》:“剡上為圭,半圭為璋。禮六幣:圭以馬,璋以皮,璧以帛,琮以錦,琥以繡,璜以黼?!辫俺米髁髦煌?,《周禮·考工記》中還有“大璋亦如之,諸侯以聘女”[3](P861)的記載。可知璋在諸侯娶妻時還作為聘禮,即“以聘女”的作用,“以如聘”不通。竊以為此處在刊刻時文字顛倒,并被妄加改動。

      2.蒲蘆即蒲葦耳,故曰“人道敏政,地道敏藝”。(《辯證一》,32頁》)

      按:“地道敏藝”,元大德本作“地道敏樹”,四庫本作“地道敏藝”,“地道敏樹”確。該句出自《禮記·中庸》:“子曰‘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則其政舉。其人亡,則其政息。人道敏政,地道敏樹?!编嵭ⅲ骸懊舄q勉也,樹謂殖草木也?!笨追f達疏:“‘地道敏樹’者,樹,殖草木也。言為地之道,亦勉力生殖也。”[3](P1629)“樹”和“藝”都有種植之義,《周禮·地官·大司徒》:“辨十有二壤之物,而知其種,以教稼穡樹藝。”[3](P1024)但是從歷史源流來考慮,應該是“地道敏樹”,后世版本中由于同義詞求雅原則,而把“樹”改為“藝”,二字義同而訛。

      3.唐曲有《突厥鹽》《阿鵲鹽》,施肩吾詩云:“顛狂楚客歌成雪,嫵媚吳娘笑是鹽?!鄙w當時語也。(《樂律一》,43頁)

      按:“嫵媚”,元大德本作“媚賴”,四庫本作“嫵媚”,“媚賴”確。揚州書局本《全唐詩》中施肩吾此句正作“媚賴”,義為女子姿態(tài)柔美,惹人憐愛?!百嚒笔撬未渍Z,在宋代文獻中用例較多,如宋辛棄疾 《清平樂·村居》:“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4](P574)宋釋顯萬《春日》:“小園寂寞春無賴,蝴蝶飛來繞菜花?!保?](P18277)但是由于語言中的 “劣義驅逐良義”定律[6](P93),“賴”的“不好”義項的存在,致使其“美好”義項的消失。因此,“媚賴”在后代漸漸消失不用,而常用“嫵媚”一詞,后人不熟悉其用法,妄改為“嫵媚”,竊以為“媚賴”確。

      4.今《虞美人操》盛行于江湖間,人亦莫知其如何者為吳音。(《樂律一》50頁)

      按:“江湖間”,元大德本作“江吳間”,四庫本作“江湖間”,“江吳間”確。據文意,上文講述景舒用吳音制成《虞美人操》,此句后半句明確說明人們也不知道吳音是怎樣的,說明《虞美人操》在江吳地區(qū)盛行,但是別的地方的人對如何成為吳音完全不知。“江吳”正是江東吳語區(qū)的簡稱,“江湖”則泛指四方各地,“江湖”應是音近而訛。

      5.其前有五將,謂螣蛇、朱雀、六合、句陳、青龍也,此木火之神在方左者。(《象數一》,54頁)

      中央太陰土曰句陳,中央之取象,唯人為宜。句陳者,天子之環(huán)衛(wèi)也。(《象數一》,61頁)

      按:“句陳”,元大德本、四庫本都作“勾陳”,“勾陳”確。“句”俗寫為“勾”,本義是彎曲,曲折之意。《說文·句部》:“句,曲也?!倍巫ⅲ骸胺睬壑铮逓橘?,斂為句?!北玖x是指四星或六星的曲折狀?!妒酚洝ぬ旃贂贰稘h書·天文志》均作:“句四星”。但是到《晉書·天文志》開始作“勾陳六星”,可知,“勾陳”是“句陳”的俗體,并從中古時期占據主導地位,取代了“句陳”,同時參考宋代文獻,“勾陳”出現的次數要遠遠大于“句陳”,可知宋人更喜歡用“勾陳”,竊以為“勾陳”為當。

      6.予后因見兵部外郎秦君玠,論刔談,駭然嘆曰:“刔何處得此法?”(《象數一》,62頁)

      按:“兵部外郎”,元大德本作“兵部侍郎”,四庫本作“兵部外郎”,“兵部侍郎”確。此處“兵部侍郎”即為兵部副長官?!氨客饫伞闭Z意不通,同時,“侍郎”是古代官名,漢制,郎官入臺省,三年后稱侍郎。隋唐以后,中書、門下及尚書省所屬各部皆以侍郎為長官之副。此處應是形近而訛。

      7.氣韻閑曠,言詞清簡,有道之士也。(《人事一》,73頁)

      按:“清簡”,元大德本、四庫本都作“精簡”,“精簡”確。據文意可知,此處是說隱士杜生為人瀟灑,不慕名利,質性淳厚?!熬啞绷x為簡練、精練。可知此人言語精練,突出其隱士的特性,同時,筆者查閱中國基本古籍庫,發(fā)現“精簡”的搭配多是在官、為政、法令、政事等,沒有和言詞進行搭配的,因此,此處“清簡”語意不通,“清”“精”形近,故訛。

      8.趙閱道為成都轉運使,出行部內,唯攜一琴一鶴,坐則看鶴鼓琴。(《人事一》,77頁)

      按:兩“鶴”字,元大德本、四庫本都作“龜”,“龜”字確。參考宋朝文獻,宋彭乘《墨客揮犀》卷一〇也記載此事,為“唯攜一琴一龜,坐則看龜鼓琴?!保?](P396)同時參閱胡道靜先生認為最早的影印宋本也作“一琴一龜”,從版本的源流來看,竊以為“龜”字確。

      9.昌武候丞相歸,乃往見,丞相方謝客,門闌,悄然無一人。(《人事一》,78頁)

      按:“丞相方謝客”,元大德本、四庫本都作“丞相謝客”,無“方”字?!柏┫嘀x客”確。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后集》卷三五也記載此事,作“丞相謝客”[8](P268),而且從文意來看,向敏中并沒有因為真宗拜其為右仆射而接見賓客,而且下文中李昌武出門后,又派人問廚房,今天有親戚賓客設宴飲酒沒有,也沒有一人,足以說明其并沒有設宴款待賓客,因此宋真宗稱贊其 “大耐官職”,竊以為此處添字而訛。

      10.全藉倚樓角以發(fā)矢石,以覆護城腳,但使敵人備處多,則自不可存立,赫連之城,深為可法也。(《官政一》,86頁)

      按:“為可”,元大德本、四庫本都作“可為”,“可為”確。語境中描述了赫連城的特點,認為其緊密如石,易守難攻,可為后世效法?!翱蔀榉ā绷x為可以為后代所效法仿照。同時,宋代文獻中“可為法”用例較多,如宋朱熹《答社壇說》:“此事在州郡為至重,今人皆不以為意,太守乃能及此, 深可為法。 ”[9](P3323)宋周必大《與汪郎中劄子》:“唐曹成王事,深可為法。”[10](P207)而“為可法”在宋一朝并沒有發(fā)現用例,且語意不通,應是文章刊刻時文字顛倒而誤。

      11.侍燕黃昏晚未休,玉階夜色月如流。朝來自覺承恩醉,笑倩傍人認繡毯。(《樂律一》,49頁)

      按:“晚”,元大德本、四庫本都作“曉”,“曉”字確。此詩出自《全唐詩》卷七七〇,原作李謹言《水殿拋球曲二首》:“侍燕黃昏曉未休,玉階夜色月如流?!保?1](P907)從詩意來看,該詩主人公徹夜未眠,從而能看到玉階的夜色“月如流”,并且下句用“朝來”,更能說明此處應是“曉”。竊以為此處當為形近訛誤。

      12.后漢馬融所賦長笛,空洞無底,剡其上孔五孔,一出其背,正似今之“尺八”。(《樂律一》,50頁)

      按:“一出其背”,元大德本作 “一孔出其背”,四庫本作“一出其背”,“一孔出其背”確?!耙怀銎浔场币嗤?,但“一孔出其背”表達更為精確。而且參閱影印宋本也作“一孔出其背”,可知較早的文獻中都作“一孔出其背”,而后代刊刻時則出現訛誤,導致脫文而訛。

      13.渾象,象天之器,以水激之,或以水銀轉之,置于密室。(《象數一》,57頁)

      按:“象天之器”,元大德本、四庫本都作“天之器”,“天之器”確。渾象是古代用來演示天象的儀表,其構造是一個大圓球上刻畫或鑲嵌星宿、赤道、黃道、恒穩(wěn)圈、恒顯圈等,類似天球儀,主要用于象征天球的運動,表演天象的變化。太田辰夫認為,“象(像)”作為比喻詞這種用法,一直到元代才經常被使用。[12](P183)而朱冠明認為,元代比喻詞使用最普遍的是 “如”和“似”,“象(像)”作為比喻詞的用例在明朝漸多,清朝更多,晚晴時才占據主要地位。[13](P74)在此,“象天之器”語義不通,“天之器”是說明其作用是表現天體運行規(guī)律,此處應是添字而訛。

      14.臣今日早候對,亦未知宣麻,不知敏中何如。(《人事一》,78頁)

      按:“日”,元大德本、四庫本都作“自”,“自”字確。從文意來看,李昌武為翰林學士當值應對,因此他從早晨就開始等候皇上的垂問,并沒有離開或者處理他事,“自早候對”更能說明其并不知道向敏中對于真宗拜其為右仆射的表現,因此“今自早候對”較之“今日早候對”表義清楚。此處當為形近而訛,作“自”確。

      15.中書則略貴者,示與之抗也;上前則略微者,殺禮也。(《故事一》,19頁)

      按:“中書則略貴者”,元大德本、四庫本都作“中書略貴者”,“中書略貴者”確。宋孫逢吉《職官分紀》卷三:“中書略貴者,示與之抗也?!保?4](P206)而且據胡道靜先生考證,參閱影印宋本也作“中書略貴者”[2](P19),宋人文獻中正是如此記載,但后代刊刻時出現疏漏,應是添字而訛。

      16.今三司副使已上拜官,則拜舞于子階上;百官拜于階下,而不舞蹈。(《故事一》,19頁)

      按:“子階上”,元大德本作“子階上”,四庫本作“階上”,“階上”確?!半A上”與“階下”相對成文,“子階”語義不通,從文意來看,三司副使已上拜官,需要拜于階上,并且舞蹈,百官拜于階下,不用舞蹈。

      17.百官儀范,著令之外,諸家所記,尚有遺者。雖至猥細,亦一時儀物也。(《故事二》,26頁)

      按:“儀物”,元大德本作“儀物”,四庫本作“儀制”,“儀制”確?!爸啤庇蟹ㄒ?guī)制度義,“儀制”指禮儀制度,上文中講述百官禮儀的規(guī)范,除了法律規(guī)定之外,還有許多遺漏的地方,雖然很繁瑣細碎,也是當時的儀制?!皟x物”在此不符文意,當為形近訛誤,應作“制”。

      18.二帶系腦后垂之,二帶反系頭上,令曲折附頂,故亦謂之“折上巾”。(《故事一》,18頁)

      按:“二帶反系頭上”,元大德本、四庫本都作“折帶反系頭上”,“折帶反系頭上”確。從文意來看,幞頭是四帶,其中二帶系腦后垂之,剩余二帶折回反結在腦后,《廣雅》:“折,曲也?!笨芍罢邸庇星?、折回義。用“折帶”可以說明剩余二帶是用折回反系腦后的方法,此處為后人妄加臆改而訛,應作“折帶”。

      19.嘉祐中,乃置編校官八員,雜讎四館書。(《故事一》,20頁)

      按:“乃置編校官八員”,元大德本、四庫本都作“置編校官八員”,“置編校官八員”確。從文意來看,“乃”字亦通,但是考察各版本,如影印宋本、明弘治本、明萬歷本、明稗海本都沒有用“乃置編校官八員”,同時結合句義,前文并沒有可以相互連接的語意,此處是后人妄加添字而訛誤。

      20.今前殿祠五福,而太一別為后殿,各全其尊,深為得體。(《辯證一》,33頁)

      按:“得體”,元大德本作“得禮”,四庫本作“得體”,“得禮”確。據文意,此處講述前殿祠五福,而太一別為后殿,各全其尊,符合祭祀時禮制的要求,“得體”此處語義亦通,但是中國作為禮儀大邦,自古就推崇禮制,禮在國家社會中占據相當重要的地位,“得禮”比“得體”表義更加明確,同時,參閱影印宋本也作“得禮”,從作品的版本源流來看,作“禮”確。

      21.今人則不復知有聲矣,哀聲而歌樂詞,樂聲而歌怨詞,故語雖切而不能感動人情,由聲與意不相諧故也。(《樂律一》,45頁)

      按:“有”,元大德本作“有”,四庫本作“其”,“其”字確。從文意來看,上文中指明唐人填曲,多詠其曲名,所以哀樂與聲尚相互和諧,相輔相成,但是今人不知唐人的樂聲是如何與之和諧,所以“語雖切而不能感動人情”,“有聲”在此文意不通,應為形近訛誤,應作“其”。

      22.家人欲試其量,以少挨墨投羹中,公唯啖飯而已。家人問其何以不食羹?(《人事一》,72頁)

      按:“家人問其”,元大德本、四庫本都作“問其”,“問其”確。宋彭乘《墨客揮犀》卷一中記載此詩也作“問其”[7](P281),“家人問其”則語義重復,不如“問其”簡明扼要,參閱影印宋本也作“問其”,宋人文獻中正是如此記載。

      23.臣非不樂燕游者,直以貧,無可為之具。(《人事一》,79頁)

      按:“無可為之具”,元大德本、四庫本都作“無可為之”,“無可為之”確。彭乘《墨客揮犀》記載此事,同樣用“無可為之”[7](P399)?!盁o可為之”義為沒有辦法燕游,表明只是因為貧窮,才不能燕游,不是內心不想燕游,“無可為之具”語義不通。

      24.此乃三分法耳。謂緣邊入納糧草,其價折為三分,一分支見錢,一分折犀象雜貨,一分折茶爾。(《官政一》,85頁)

      按:“耳”,元大德本、四庫本都作“其”,“其”字確,并且應在“三分法”后標點,“其”當屬下讀。本句的標點應是“此乃三分法,其謂緣邊入納糧草,其價折為三分,一分支見錢,一分折犀象雜貨,一分折茶爾?!睋囊?,三分法是邊境納入的糧草,其價折為三分,一分支見錢,一分折犀象雜貨,一分折茶?!捌洹贝盖拔乃f“三分法”,后句正是解釋前句中的“三分法”,此處是標點不當引起訛誤,作“其”確。

      25.國初悉皆蠲正,稅額一定。(《官政一》,86頁)

      按:“正”,元大德本、四庫本都作“止”,“止”字確。據文意,五代藩鎮(zhèn)割據,于舊賦之外,另增加許多賦稅,宋朝立國都給予免除,使百姓休養(yǎng)生息?!邦谩庇徐畛⒚獬x,如《后漢書·慮植傳》:“宜弘大務,蠲略細微?!保?5](P2117)“止”也有停止、廢止義?!邦弥埂敝该獬龔U止,主要側重于廢止五代時多收的賦稅,因此“蠲止”更符合文意?!罢碑敒椤爸埂钡男谓炚`。

      26.其家父母死時,其子尚生,時產乃子物;出嫁親女,乃出嫁姊妹不合有分。(《官政一》,87頁)

      按:“時”,元大德本、四庫本都作“財”,“財”字確。據文意,父母死后財產應屬于其子,“時產”在此語義不通,當為形近訛誤,應作“財”。

      27.更犯余有歷任官者,仍累降之;所降雖多,各不得過四等。(《官政一》,87頁)

      按:“更犯余有歷任官者”,元大德本、四庫本都作 “更犯有歷任官者”,“更犯有歷任官者”確。據文意,官員犯罪,則需降官,但是最多不過四等,“余有歷任官者”在此語義不通,此處為添字訛誤。

      28.小人靳財,兼不甘輸錢于敵人,終日紛爭,相視無敢先下手者。(《官政一》,88頁)

      按:“甘”,元大德本、四庫本都作“憤”,“憤”字確?!安桓省敝覆桓市?,不情愿;“不憤”是方言,指不情愿。此處語義均通,但是參閱宋朝文獻,彭乘《墨客揮犀》卷三和王安石《集賢校理鞠真卿可光祿寺丞依舊充集賢校理知壽州制》中引用該句都作“不憤”,同時,宋代文獻中“不憤”使用較多,如郭祥正《次韻俞資深承事二首》之一:“不憤青春添我老,且傾白酒伴君閑。”[5](P8949)此處從版本源流來看,作“憤”確。

      29.虜軍將至近,使人謂之曰:“蕃軍遠來必甚疲,我不欲乘人之怠,請休憩士馬,少選決戰(zhàn)?!保ā稒嘀恰?,99頁)

      按:“近”,元大德本、四庫本都作“迎”,“迎”字確?!坝庇忻鎸?、沖著義,所以引申有“迎敵”義。如《孫子·行軍》:“絕水必遠水,客絕水而來,勿迎之于水內,令半渡而擊之?!保?6](P52)“至迎”指虜軍將到而準備迎敵,而“近”沒有此義,據文意,用“迎”字語義更為精確。

      30.李定本黨項羌首,自投歸朝廷,官至防團而死,諸子皆以驍勇雄于西邊。(《器用》,135頁)

      按:“首”,元大德本、四庫本都作“酋”,“酋”字確?!扒记酢爸竿庾宓氖最I,感情色彩上趨于貶義,在當時宋朝和周圍少數民族對峙的民族背景下,用“酋”則更符合語境,同時,參看作者的用字習慣,沈括在表達這一意義時,通常用“酋”而不用“首”,如:“一日,羌酋負鼔而出,遂為世衡所擒?!保ā稒嘀恰?,103頁)“世嘗甞得蕃酋之子蘇吃曩,厚遇之,聞元昊嘗賜野利寶刀,而吃曩之父得幸于野利?!保ā稒嘀恰?,103頁)可知,此處“首”為“酋”的形近訛誤,應作“酋”。

      31.后當為地下職仕,事權不減生時,與楊樂道待制聯曹。(《神奇》,143頁)

      按:“仕”,元大德本、四庫本都作“任”,“任”字確?!奥毴巍笔恰叭温殹钡耐禺愋蛟~,義為擔任職務,據文意,此處指沈遘死后在地下擔任職務,權利并沒有比活著的時候減少,“職仕”文義亦通,但是各版本如影印宋本、明弘治本、明萬歷本、明稗海本都作“職任”,從版本的源流來看,“任”字確。

      32.后忠定更鎮(zhèn)杭、益,晚年有瘡發(fā)于項后,治不瘥,遂自請得金陵,皆如此詩言。(《神奇》,145頁)

      按:“瘥”,元大德本、四庫本都作“差”,“差”字確?!安睢焙汀梆倍伎杀硎静∪?,但是從作者的用字習慣上看,沈括在表示此義時用“差”而不用“瘥”,如:“有病瘧者,取墓土著床席間,輒差。”(《人事二》,82頁)“予姻家朝散郎王九齡常言:其祖貽永侍中,有女子嫁諸司使夏偕,因病危甚,服醫(yī)朱嚴藥,遂差。”(《雜志一》,165頁)可知,此處作“差”確。

      33.亦不必正月,當時皆可召,予少時見小兒輩等閑則召之,以為嬉笑。(《異事》,150頁)

      按:“當”,元大德本、四庫本都作“?!?,“常”字確。從文意來看,舊俗正月十五迎紫姑,但是不必正月,平常時候都可以召紫姑,作者少時就曾經見到一些小孩子等閑就召到紫姑,用來玩耍,所以此處不應是“當時”,而應是“常時”,義為“平常的時候”。“當”為“?!钡男谓炚`,作“?!贝_。

      34.歸朝列于侍從,朝廷郊廟禮儀,多委彭年裁定,援引故事,頗為該洽。(《謬誤》,158頁)

      按:“該”,元大德本、四庫本都作“詳”,“詳”字確?!霸斍ⅰ敝冈敿毲‘?,“該洽”指完備準確,二者意思相近,語義都通,但是參閱影印宋本、明弘治本、明萬歷本、明稗海本也作“詳洽”,從版本上鑒定,此處應作“詳”。

      35.海物有車渠,蛤屬也,大者如箕,背有渠壟,如蚶殼,攻以為器,緻如白玉,生南海。(《謬誤》,158頁)

      按:“攻”,元大德本、四庫本都作“故”,“故”字確?!肮ヒ詾槠鳌蔽囊獠煌ǎ瑥奈囊鈦砜?,車渠的背部有渠壟,像蚶殼,因此可以成為人類使用的器具,“故”義為“因此”,表示結果,同時說明其非常漂亮,密緻如白玉。此處當為形近訛誤,應作“故”。

      《夢溪筆談·雜志二》中有:“校書如掃塵,一面掃,一面生。故有一書每三、四校,猶有脫謬?!保?](P183)可知校書之不易,加之《夢溪筆談》內容豐富,版本眾多,而且由于時代的限制,胡道靜先生在點校時沒有看到目前學術界公認的《夢溪筆談》最早的版本元大德本,因此出現失誤也在所難免。文章摘取其中較典型的35條疏誤,其中25條為字誤,原因主要為音近音同而誤或形近而誤,此外還有7條衍文,2條脫文,1條標點錯位,1條倒文。本文希望可以對《夢溪筆談》的文本進行完善,有助于對其研究工作的順利進行。

      注釋:

      ① 對《夢溪筆談》價值進行研究的文章有很多,現擇取部分如:潘天華《〈夢溪筆談〉的語言學價值》,鎮(zhèn)江市高等??茖W校學報,1999年第3期;巫進喜《〈夢溪筆談〉文字學價值初探》,學術研究,2OO2年第7期;孔天祥《沈括〈夢溪筆談〉的文獻學成就》,北京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OO8年;唐七元《試談夢溪筆談的方言學價值》,渤海大學學報,2O14年第1期;李明珠《〈夢溪筆談〉的訓詁學價值研究》,內蒙古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O12年;巫進喜《淺談〈夢溪筆談〉的語法學貢獻》,江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OO3年,第1期。

      ② 目前學術界公認的現存最早的《夢溪筆談》刻本,是元大德古迂陳氏家藏夢溪筆談本。胡道靜先生在校注中所提到的宋本,實際上是明代覆刻乾道二年的本子(參看胡道靜先生的校點說明),可作為參考,但不能視為最早的版本。

      [1]范文通.鉤沉輯佚歷滄?!浌偶?、科技史專家胡道靜先生[J].社會科學戰(zhàn)線,1985(1). [2]胡道靜.新校正夢溪筆談[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O11.

      [3]十三經注疏[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

      [4]辛棄疾.稼軒長短句[M].北京:中華書局,1959.

      [5]北京大學古典文獻研究所,傅璇琮.全宋詩[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5.

      [6]劉寶俊.語言演變中的“葛氏定律”[J].中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3,58(1).

      [7]彭乘.墨客揮犀[M].北京:中華書局,2OO2.

      [8]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后集[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62.

      [9]朱杰人,嚴佐之,劉永翔.朱子全書[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OO2.

      [1O]周必大.文忠集[M]//文淵閣四庫全書:集部第1147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1989.

      [11]彭定求,沈三曾,楊中訥,等.全唐詩[M].北京:中華書局,1979.

      [12]太田辰夫.中國語歷史文法[M].蔣紹愚,徐昌華,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OO3.

      [13]朱冠明.比喻詞的歷時更替[J].修辭學習,2OOO(3).

      [14]孫逢吉.職官分紀[M]//文淵閣四庫全書:子部第923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1989.

      [15]二十四史[M].北京:中華書局,1974.

      [16]李零.孫子兵法注譯[M].成都:巴蜀書社,1991.

      (責任編輯:劉建朝)

      The Proofreading of the New Correction Version of Meng Xi Bi Tan

      CHEN Lu
      (School of Humanity and Communication,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Shanghai 200235,China)

      The New Correction Version of Meng Xi Bi Tan, which published by Shanghai People's Publishing House in 2011, was the painstaking research results of Meng Xi Bi Tan by Mr Hu Daojing. It is the authoritative edition at present. However, due to limitations of text and complex era, there are some errors, including wrong words, renegade words, missing words, inversions and punctuation, redundant words etc. 35 representative errors in the book are chosen and analyzed in this paper to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and utilization of the test, which will facilitate readers and researchers.

      the New Correction Version of Meng Xi Bi Tan;proofreading; errancy

      G256.3

      A

      1673-4343(2O16)O3-OO63-O6

      10.14098/j.cn35-1288/z.2016.03.012

      2O16-O3-O1

      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1O&ZD1O4)

      陳路,女,河南駐馬店人,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古典文獻學。

      猜你喜歡
      訛誤夢溪筆談四庫
      “四庫學研究”欄目主持人語
      畢昇(節(jié)選)
      簡論安大簡《詩經》抄本中的訛誤等問題
      北方論叢(2021年2期)2021-05-22 01:33:44
      《皇帝的四庫——乾隆朝晚期的學者和國家》簡介
      國際漢學(2020年1期)2020-05-21 07:22:26
      西夏文《金光明最勝王經》卷六訛誤匯考
      西夏學(2020年2期)2020-01-24 07:44:20
      沈括與《夢溪筆談》
      《明督撫年表》訛誤校補十一則
      黑龍江史志(2016年6期)2017-05-06 22:25:27
      《夢溪筆談》“甲子納音”構造方法的數學分析
      20世紀以來《夢溪筆談》語言研究綜述
      中華書局校點本《金史》訛誤補勘
      云和县| 丽江市| 平罗县| 清镇市| 长武县| 准格尔旗| 三明市| 昌邑市| 涟源市| 沽源县| 深州市| 白沙| 德昌县| 毕节市| 封开县| 许昌市| 昌乐县| 通河县| 商都县| 吉木萨尔县| 澄城县| 封丘县| 崇义县| 定襄县| 杂多县| 辉县市| 德格县| 尚志市| 富平县| 南和县| 安塞县| 永泰县| 永宁县| 河北区| 金乡县| 汉沽区| 万载县| 白银市| 仙桃市| 天水市| 和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