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全亮 (內蒙古自治區(qū)烏蘭察布市第三醫(yī)院,內蒙古 烏蘭察布 012000)
?
西藥引發(fā)的藥物不良反應特點和相關原因探討
李全亮(內蒙古自治區(qū)烏蘭察布市第三醫(yī)院,內蒙古 烏蘭察布 012000)
【摘要】目的:觀察分析西藥引發(fā)的藥物不良反應的特點和相關原因. 方法:選取烏蘭察布市第三醫(yī)院2014-07/2015-07收治的因西藥引發(fā)藥物不良反應患者70例作為研究對象,回顧性分析患者年齡、性別、臨床表現、治療結果、給藥途徑、藥品種類等. 結果:男性患者所占比例54.29%;35.71%發(fā)生不良反應的患者年齡≥61歲;累及消化系統(tǒng)所占百分率為42.86%;西藥靜脈滴注給藥所致不良反應占72.86%;抗菌藥物導致不良反應比例70.00%. 結論:西藥不良反應會影響患者器官、系統(tǒng),臨床應加強西藥使用的監(jiān)督、管理,確保臨床用藥的安全性和合理性,提高治療的有效性.
【關鍵詞】西藥;不良反應;特點;原因
0引言
藥品不良反應(adverse drug reaction,ADR)是為了預防、治療疾病,或改變人體生理功能,在正確給藥方法下所出現的有害效應. 目前市場上各種藥物層出不窮,臨床西藥不良反應情況非常嚴峻,如皮疹、胃腸反應、高熱、呼吸困難等,對患者的生活質量、生命健康造成嚴重影響. 在疾病預防、診斷、治療過程中,合理使用西藥,不僅可確保臨床治療效果,還能減少耐藥性的產生,降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 因此臨床需加強對藥物使用的監(jiān)督和管理,實施合理的預防措施,從而提高醫(yī)療質量. 本研究對近年來烏蘭察布市第三醫(yī)院出現的70例西藥不良反應患者進行分析,探討不良反應發(fā)生的特點和原因,現報道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烏蘭察布市第三醫(yī)院2014-07/2015-07收治的70例因西藥引起的不良反應患者為研究對象,男性38例,女性32例,年齡6個月~73(平均45.3±2.1)歲. 符合納入標準[1]:經醫(yī)生確診為西藥所致不良反應;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合并重大器質性疾病者;不耐受治療者;過敏體質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婦女;依從性低,拒絕簽署知情同意書者.
1.2方法全部患者均如實填寫烏蘭察布市第三醫(yī)院自制的特征性藥物不良反應調查表,內容包括:年齡、性別、入院時間、出院時間、病史、既往史、診斷結果、藥物名稱、用藥方法、用藥起止時間、藥物種類、不良反應累及器官等[2].
1.3統(tǒng)計學處理采用SPSS18.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性別70例西藥不良反應患者中,男性38例(54.29%),女性32例(45.71%),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男性多于女性的原因可能與激素、分泌能力等因素有關.
2.2年齡35.71%發(fā)生不良反應患者為60歲以上患者,可能與老年患者機體各器官處于衰竭狀態(tài)有關. 與其他年齡段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不同年齡段西藥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
年齡(歲)n構成比(%)0~101014.29a11~2022.86a21~401318.57a41~602028.57a≥612535.71合計70100.00
aP<0.05vs年齡≥61.
2.3累及器官和臨床表現西藥不良反應主要累及的器官、組織為消化系統(tǒng)、呼吸系統(tǒng)、皮膚、神經系統(tǒng)等,其中消化系統(tǒng)所占百分率為42.86%,可能與消化系統(tǒng)解毒能力有關. 其他器官、系統(tǒng)與消化系統(tǒng)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2).
2.4給藥途徑西藥通過靜滴所發(fā)生的不良反應最多,高達72.86%,與其它給藥途徑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3).
表2西藥不良反應累及器官、臨床表現比較
累及器官臨床表現n構成比(%)消化系統(tǒng)惡心、嘔吐3042.86皮膚皮疹、瘙癢811.43a呼吸系統(tǒng)咳嗽、呼吸困難1724.29a神經系統(tǒng)頭暈、嗜睡710.00a全身性損害休克、過敏反應45.71a泌尿系統(tǒng)尿頻、水腫22.86a心血管細胞胸悶、心律不齊22.86a合計-70100.00
aP<0.05vs消化系統(tǒng).
表3不同給藥途徑西藥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
給藥途徑n構成比(%)靜滴5172.86靜推710.00a口服811.43a肌注22.86a外用22.86a合計70100.00
aP<0.05vs靜滴.
2.5西藥藥品種類抗菌藥物所致的不良反應比例為70.00%,與其他藥物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4).
表4不同西藥藥品種類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
藥品種類n構成比(%)抗菌藥物4970.00抗腫瘤藥物912.86a心血管藥物57.14a消化系統(tǒng)藥物34.29a維生素類藥物34.29a其他11.43a合計70100.00
aP<0.05vs抗菌藥物.
3討論
3.1西藥不良反應發(fā)生的原因(1)年齡和性別. 本研究結果顯示,60歲以上老年患者占35.71%,老年患者機體器官系統(tǒng)處于衰竭狀態(tài),對藥物反應與成年人不同,如成年人青霉素半衰期為0.55 h,老年人為1 h[3]. 同時,老年人血漿蛋白濃度低,會降低藥物結合能力,藥物代謝速度慢,進而引起不良反應. 本組男性不良反應率高于女性,可能與機體激素、分泌能力有關. (2)給藥途徑. 不同給藥途徑往往會出現不同作用,靜脈滴注不良反應高達72.86%,主要是靜滴速度快,滴注刺激性強、濃度高的藥物,或長期滴注,進而引起不良反應. (3)累及器官和臨床癥狀. 消化系統(tǒng)是常見累及系統(tǒng),與消化系統(tǒng)解毒能力有關[4],進而表現為惡心、嘔吐、腹瀉等. (4)藥物種類. 近年來,我國抗生素普遍濫用,給臨床藥物管理工作帶來了嚴峻的挑戰(zhàn). 本研究抗菌藥物所致不良反應率為70.00%,需引起臨床高度重視.
3.2合理用藥對策(1)老年患者機體功能下降,肝藥酶活性減弱,解毒能力降低,增加了靶器官對藥物作用的敏感性,臨床應對老年患者慎重用藥,嚴格檢查身體,制定合理的給藥計劃,減少不良反應. (3)嚴格使用抗生素,呼吸道感染等疾病不需要使用抗生素,規(guī)范抗菌藥物的使用,減少醫(yī)療資源浪費,降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 (3)謹慎使用靜脈滴注,盡可能避開注射劑,選擇合理的給藥方式,提高治療效果. (4)加強醫(yī)護人員專業(yè)知識的培訓和教育,提高合理安全用藥的意識,根據患者年齡、體質、病情等,選擇合理的藥物、給藥方法,進而獲得最佳的治療效果.
【參考文獻】
[1] 古麗加孜·毛吾提汗. 臨床上西藥發(fā)生不良反應的狀況分析[J]. 中外健康文摘,2013,14(41):271.
[2] 李翠霞. 西藥不良反應的臨床分析[J]. 中國衛(wèi)生產業(yè),2013,12(23):168-169.
[3] 李玉蘭. 探討西藥引起的藥物不良反應發(fā)生的特點及規(guī)律[J]. 中國保健營養(yǎng):上旬刊,2014,24(7):4287-4288.
[4] 雷希. 現代西藥藥理不良反應分析[J]. 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3,6(12A):17,19.
【中圖分類號】R97
【文獻標識碼】A
作者簡介:李全亮. 大專,主管藥師. 研究方向:西藥. Tel:0474-8384974E-mail:995659609@qq.com
收稿日期:2015-12-12;接受日期:2015-12-28
文章編號:2095-6894(2016)01-59-02
·藥學與轉化醫(yī)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