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萍
一、漫漫
蘇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一)中選有柳宗元的《始得西山宴游記》一文,文中有“其隙也,則施施而行,漫漫而游”一語。對句中的“漫漫”,課本沒有單獨注釋,《教學(xué)參考書》把它譯為“沒有目的”。這一翻譯似是而非。如果不顧及上下文,單就這一句而言,這樣的翻譯似乎可通,但如果聯(lián)系后文看,這樣的翻譯則明顯不妥。因緊接著作者明確說“日與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窮回溪,幽泉怪石,無遠不到”。如果說作者的游覽是沒有目的的,那就與“幽泉怪石,無遠不到”相矛盾。明明是探奇尋怪,怎么會是沒有目的的呢?且常識告訴我們,古今人等游山玩水,不可能是沒有目的的。或借出游排遣郁悶,以開闊胸襟;或欣賞旖旎的風(fēng)光,陶冶情操;或登高遠眺,“一覽眾山小”;或暢游長江大河,搏擊風(fēng)浪。總之,凡是出游,一點目的都沒有,那是不可能的。再者,“漫漫”在語言的運用中能找到“沒有目的”這個義項的語例嗎?答案雖然難以斷然否定,但就筆者能查到的工具書及能檢索到的古代典籍中,都沒有查到相關(guān)的義項或檢索到有用此意義的語例。那么,這里的“漫漫”究竟如何理解才合理呢?為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先來看看工具書是怎么解釋“漫漫”這個詞語的。
《漢語大詞典》在“漫漫”詞條下列舉了10個義項,其中第6個義項是“放任、放縱”,所舉的語例中第二個就是“其隙也,則施施而行,漫漫而游”一句。但10個義項中沒有“沒有目的”這一義項,也沒有與之相近的義項。在其他的工具書,如《辭?!贰掇o源》《故訓(xùn)匯纂》等書中也沒有查到“沒有目的”或與之相近的義項。
“漫漫”有“放任、放縱”義,與“漫”的常用義有關(guān)?!奥钡某S昧x是“水過滿向外流”,由此引申出“放縱、散漫、不受約束”義,則順理成章。如:“及蕩者為之,則漫羨而無所歸心?!保ā稘h書·藝文志》)顏師古注:“漫,放也。”“公漫久矣。”(《新唐書·元結(jié)傳》)“漫”字單用有此義項,疊用也有此義項,只是語例比較少見罷了。如:“王前事漫漫,今當(dāng)自謹(jǐn)。”(《漢書·江都易王傳》)
從上的分析論述中可以看出,“漫漫而游”中的“漫漫”不是“沒有目的”的意思,而是“放任、放縱”的意思。如果不拘泥于詞典義,這里的“漫漫而游”可以譯為“縱情地游覽”或“盡情地游覽”。
二、臥
課文中還有“醉則更相枕以臥,臥而夢”一語。對句中的“臥”,課本也沒有單獨作注,《教學(xué)參考書》則譯為“躺下”,把整個句子譯為“醉了就互相枕靠著躺下,躺下就做夢”。這樣的翻譯如果不細究,似乎可通,但如果仔細考慮,則會發(fā)現(xiàn)不合邏輯。人與人“相互靠著”,還怎么能躺下?且把句中的“枕”譯為“靠著”也不準(zhǔn)確。這里的“枕”是“枕著”的意思,而不是籠統(tǒng)的“靠著”的意思?!督虒W(xué)參考書》之所以要把“枕”泛化地誤譯為“靠著”,大概是為了照顧后面對“臥”的錯誤翻譯。因為如果把“枕”準(zhǔn)確地譯為“枕著”,下一句就要譯為“相互枕著躺下”,這樣的翻譯,明顯不合邏輯。再者,下一句說“躺下就做夢”,也未免有點夸張過度,人躺下是不可能馬上就做夢的。那么,這里的“臥”是這么意思呢?
其實,“臥”的本義是“人伏在幾案上休息”。如:“坐而言,不應(yīng),隱幾而臥。”(《孟子·公孫丑下》)焦循正義:“臥與寢異,寢于床,臥于幾。統(tǒng)言之則不別?!庇纱艘瓿觥懊摺⑺绷x。如:“心臥則夢。”(《荀子·解蔽》)楊倞注:“臥,寢也,言人心有所思,寢則必夢?!薄澳号P則夢聞?!保ā墩摵狻び喒怼罚┱Z例很多,此不一一列舉。“臥”有“躺下”義,是后起的引申義?!督虒W(xué)參考書》的編寫者因為沒有嚴(yán)謹(jǐn)?shù)厮伎迹唵蔚赜矛F(xiàn)在一般的常用義去翻譯,結(jié)果出了差錯。這里的“臥”正是“睡”的意思,把“臥”譯為“睡”,則文從字順,所有不合理的地方都完全消失了。
[作者通聯(lián):江蘇連云港市城南高級中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