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圣林
日語作為一種小語種,近年來的普及程度越來越高。在日語當中,方位詞是一個較為重要的詞匯類型。例如,日語方位詞“上”,訓讀うえ的語法化,是在接續(xù)助詞性用法中得以體現。其由方位詞演變?yōu)樾问矫~,在對定語修飾進行承接的過程中,定中結構從形式名詞中剝離,組合助詞后,得到接續(xù)助詞。為了對這種語法現象進行明確,本文對日語方位詞“上”的語法化進行了分析。
日語方位詞“上”語法化近年來,在日語學習和研究當中,方位詞的語法化正逐漸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在絕大多數人類語言當中,方位詞演變路徑通常都具有相同的特點。例如,在日語方位詞“上”當中,由于音、訓的差異,因而語法化現象所呈現出的形態(tài)也并不相同。從語法化的角度來看,日語方位詞“上”具有較高的語法化程度,這主要是由于入句限制所形成的。語法化現象的產生,主要是由于人類共通認知思維、以及相同句法位置等形成的。
一、日語方位詞“上”的音和訓
通常情況下,日語當中的漢字都有音讀、訓讀等不同體系。音讀指的是利用漢語中漢字的發(fā)音,對漢字進行讀出,而訓讀則是指按照漢字本身的意思,用日語對該漢字進行讀出。在日語輸入漢字的過程中,對一些漢字本身的讀音進行了應用,因此將此類詞成為“漢字音”。音讀的漢字通常具有1個音節(jié)或2個音節(jié),由于其在日語音韻體系當中,具有很大的不穩(wěn)定性,因而通常會結合另外的一個漢字音,從而形成穩(wěn)定的構詞能力和音節(jié)。例如,在“上品(じようひん)”這一詞匯當中,具有4拍的音節(jié),是結合了兩個漢字音形成的,并且組合了這兩個漢字的意義。
在日語當中,此類漢字被稱為“漢字形態(tài)素”“字音語基”“字音形態(tài)素”等,在詞語構成當中,發(fā)揮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在日語當中,日語句法、漢語構成規(guī)律等,都會對漢語詞的構詞方式產生影響。能夠進行語法化的詞,在日語當中有很多,通常都是一些本土和語詞,而一些外來漢語詞,通常都作為實詞使用。詞綴性質出現最多的,則包括了“非……”“……性”等,而漢語詞則基本上不會發(fā)生語法化。
二、日語方位詞“上”訓讀うえ的語法化
在日語當中,うえ和うえに、うえは、うえで等復合詞,具有接續(xù)助詞的作用,能夠對因果、遞進、時間先后等關系進行表達。而在“上”發(fā)揮連接助詞作用的時候,其句法變化、語義變化等十分重要,因而可以在定語、中心詞的結構中進行分析。在日語當中,通常根據是否有格關系在中心語、定語之間,可將名詞性短語分為“外の關係”“內の關係”等類型。其中,有格關系的就是“內の關係”,沒有格關系的就是“外の關係”。如果“上(うえ)”承接的是“ル”形的定語,則在うえ、で之間,具有不同的關系。如果將うえ作為形式名詞,可以將其與で分離。如果うえで代表同時關系接續(xù)助詞,則是一個整體。
如果うえで承接“タ”形小句,則作為一個接續(xù)助詞使用,不能將うえ和で分離??梢詫⑼炅诵巍哎俊毙?、“ル”形與うえに前項向接續(xù),能夠對添加關系進行表達,主要是對添加前后項內容進行客觀的反映。在うえは當中,可以利用完了形“タ”形或“ル”形作為其前項,代表在前項事項和立場成立的基礎上,應當采用的立場、態(tài)度等。相比于うえで、うえに,うえは對于后項采用的態(tài)度較為重視,更加凸顯說話人的情態(tài)。在うえは的前后項當中,并非疊加偶發(fā)事件,成立的基礎是前項,基于此,重疊、累加為后項,這在うえで、うえに的用法當中,也能夠得到體現[2]。但是,因而其中具有は的提示助詞,因而在后項中,應當更多的采用情態(tài)用法。
三、日語方位詞“上”音讀じよう的語法化
在日語當中,從詞匯層面上來看,漢字音構成的漢語詞,具有很大的作用和影響。不過在句法層面中,基于漢語構詞法的約束,因而并不會對語法化產生較大的影響。因此,通過分析じよう語法化,能夠對漢語詞的入句方法進行分析。在じよう的音讀當中,能夠形成漢字詞。而如果是雙漢字詞,為了實現音訓的轉化,會對一些具體含義進行表達,很少可能發(fā)生虛化的情況。不過,隨著日語的發(fā)展,3字、4字的漢語詞不斷增加,在很多3字漢語詞當中,大都是連接性詞加雙子漢語詞所構成。例如,“反政府”“一般的”“可能性”等。在音讀方面,在這一用法當中,能夠對“上”的詞綴用法進行反映。通常情況下,“上”之所以會發(fā)生語法化,主要是由于其與雙漢字名詞連接,形成3字漢字詞。
在漢語詞之后,如果接上“……上”,則對關涉用法進行代表?!啊稀蹦軌驅η拔男畔⑦M行歸納,因而具有語片功能,對“……上”接續(xù)詞功能進行發(fā)揮,可以對后續(xù)文信息進行提示,如“經濟對策上”“國際慣例上”等,在文章當中,就是發(fā)揮接續(xù)詞、副詞的效果。在之前劃分的“外の關係”“內の關係”當中,根據中心詞不同性質,可以劃分為相對性補充、一般性內容補充等類型。而日語方位詞“上”,就是一種相對性補充。在日語當中,如果將一個漢字看作一種事物,則可以將訓讀、音讀看作事物的兩面性。所以,うえ、じよう的語義是相同的。不過,じよう是音讀詞,在漢語夠此規(guī)律的限制下,需要與漢語詞接續(xù)才能夠對小句進行承接。在じよう、うえ之間,具有基本相似的語法化方向,而じよう需要對漢語構詞規(guī)律加以遵循,因而具有較為復雜的入句情況。
四、日漢語方位詞“上”的語法化考察切入點
在不同的日漢句法形式表達當中,日漢“上”也具有不同的語法化。作為一種黏著語,日語具有十分發(fā)達的格助詞,在一個句子當中,即便已經出現了“上”,也應當對“に”等格助詞進行應用。而對于具有空間概念場所的客體,就不需要對方位詞“上”進行應用。在漢語當中,只是利用“上”對方位進行表示,而無需對格助詞進行應用。之所以具有這種句法,主要是在日語當中,助詞に表示存在格是已經存在的,并且具有較為穩(wěn)固的作用,所以,方位詞“上”并不對存在格進行表達。在漢語當中,沒有格助詞,所以利用方位詞“上”,放在本體、客體之間,對后置詞的作用進行表達。在句子當中,如果結構關系不同,或是在不同句法結構關系中,“上”的功能解釋都可能不同。
例如,在日語當中,除了利用に這一格助詞對存在進行表示以外,還能夠對其它一些格關系,例如目的、時間、原因等進行表達。在漢語當中,通常在名詞之后用“上”,因而會語法化,對對象、存在等意義進行表示。在日語當中,可在“小句、漢語詞、上”的形式中,對“上”進行體現。而在漢語中,對于“在……雙音詞、上”的結構當中,職能將“上”作為詞綴進行應用,而不能發(fā)揮出因果關系的作用。這種語法化的現象和日語基本一致,在語義當中,具有上下可隱喻空間概念的因果關系。同時,漢日語都是在中心詞之前放置定語從句,所以,在中心詞的語法化當中,可能轉化為接續(xù)助詞。
五、結論
在日語當中,方位詞“上”是一個較為重要的詞匯類型,在其音讀じよう、訓讀うえ等方面中,能夠對其語法化的規(guī)律性類型特征進行了解。作為形式名詞,うえ能夠對定語小句進行承接,通過語法化產生接續(xù)助詞的作用。通過形式名詞到接續(xù)助詞、格助詞的轉化,除了“上”以外,其它一些詞匯如ところ、もの等,也能夠通過語法化進而發(fā)揮出接續(xù)助詞的作用。
參考文獻:
[1]王宇新.漢語“鰻魚句”現象及其與日語對應關系小考——以不需要特殊語境解釋的句子為中心[J].日語學習與研究,2012,(01):65-72.
[2]高霞.從偏誤看母語對英語國家學生使用漢語介詞“從”的影響[J].南寧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2,(03):68-71.
[3]蘇寶榮,沈光浩.漢語派生詞新詞語的語言特征[J].江蘇大學學報,2011,(01):5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