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艷美
摘 要:閱讀教學在初中語文教學,乃至整個教育過程中都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培養(yǎng)初中生的閱讀能力首先要從誦讀抓起,通過師生互動和有梯度的訓練,落實好閱讀教學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把握閱讀教學必須遵循的原則,培養(yǎng)學生語文閱讀能力。
關鍵詞:初中生;閱讀能力;培養(yǎng)
實踐告訴們,大量的閱讀,可以塑造學生的人格,培養(yǎng)學生的個性,對于一個學生來說,閱讀能力的強弱,直接影響到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閱讀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靠日積月累。因此,語文教師應該把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作為一個重要目標。怎樣才能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呢?我想從以下幾方面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加強指導,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
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去訓練學生的閱讀能力,教給學生讀書的方法。如:默讀法、跳讀法、精讀法、略讀法、速讀法等,讀書要隨時圈點、勾畫、批注、摘抄,做到“不動筆墨不讀書”。其次,要引導學生走進文本,去研究詞句、語言和修辭,體味語句的本義,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挖掘作品的深刻含義。要留給學生自主探究的空間和時間,要鼓勵和幫助學生自己探究問題,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尋求答案;要鼓勵和幫助學生在探究之中嘗試采用不同的方法,摸索適合于自己的獲取新知和能力的途徑,要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意識和習慣,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閱讀的過程和方法,體驗在探究中獲取新知和能力的樂趣。
例如:教學朱自清的《春》一文時,順著學生讀出的感受:“春天是新生的娃娃。春天是美麗的小姑娘。春天是健壯的小伙子?!蔽易プC會引導學生進一步探究,問道“春天是娃娃,是小姑娘,是小伙子,你最喜歡的是什么?請說出理由。”(要求:抓住關鍵的字、詞、句,著重突出自己的感受和領悟,說說喜歡的原因。)這下可熱鬧了,有喜歡新生娃娃的,有喜歡美麗的小姑娘的,有喜歡健壯的小伙子的。我讓學生們一一說出自己喜歡的理由,并在書批注。如:喜歡娃娃。因為娃娃從頭到腳都是新的。剛睡醒張開眼是新,山朗潤、水漲起、太陽紅都是新。剛從土里鉆出來的小草,樹上的、草叢里的花兒是新的。泥土的氣息、青草的味兒,甚至空氣、鳥鳴、牧曲滿是新的。春天的一切,整個春天都是新的。朱自清把春天比喻成剛落地的娃娃,目的既是讓人們?yōu)橥尥薜某砷L辛勤勞動。
二、通過師生互動的課堂教學模式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
課堂的閱讀教學應當是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雙向活動,是兩者共同參與、協(xié)調(diào)完成溝通交流的信息傳遞過程。教師只有充分發(fā)揚教學民主,才能增強學生的課堂“主人翁”意識,鍛煉他們積極思維的能力和勇于質(zhì)疑的膽量,讓他們嘗到“跳一跳就能夠得到”的甜頭,讓學生不僅主動參與學,也參與教。如果教師只是按照自己的思維方式與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或直接或抽象地告訴學生標準答案,那就難以把教學任務落到實處,也很難影響到學生的心理意識的接受,更何況學生對老師的依賴思想也會一如既往,因此,學生的主體意識就不會被激發(fā)出來,他們就永遠是臣服于知識的“奴隸”,是知識的“記事本”。在閱讀教學中,必須摒棄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和方法,努力創(chuàng)設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嘗試著讓學生參與教學,體現(xiàn)真正的學習民主。在教學中,可以這樣讓學生民主地參與教學:如教王安石的《傷仲永》這一課時,我最后總結(jié)說:“本文的作者借事說理,以方仲永為實例,后天教育對成才的重要作用。他認為,仲永正是沒有得到后天的教育,才導致了才能的衰退。你們說后天的教育對成才真的那么重要嗎?成才的關鍵是什么?”剛問完,同學們就議論開了,有一吐為快之勢。我說:“大家先整理一下自己的思路,接下來我們結(jié)合課文內(nèi)容,聯(lián)系實際對‘成才的關鍵是天資聰慧還是后天教育這問題分成兩種意見展開討論,看哪種意見有道理”。持天資聰慧是成才的關鍵的同學舉例證明:“中央電視臺曾播出的癡呆兒聰聰沒有學過音樂卻能上臺指揮交響樂演奏。這不是他有這方面天份的原因嗎?還有莎士比亞、高爾基未讀完小學卻成了偉大的文學大師??梢?,天賦是成才的關鍵!”。而另一方也提出了小學課本里曾有過的童第周,反駁道:“童第周在學校里曾因考試不及格差一點被趕出學校,后來經(jīng)他勤奮刻苦,成了有名的生物學家。還把當時生物界的尖端課題攻下了,實現(xiàn)了他‘外國人能做的事中國人也一樣能做的愿望,為中國人爭了一口氣。這不說明后天教育(努力)在成才中的重要性嗎?”在爭論中雙方都做到了觀點明確、論據(jù)確鑿,有一定的思辯水平。在同學們辯論的繼續(xù)深入后達成了一致正確的認識:成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靈感(天份)。在教與學的過程中,學生只有在充分體會到自主學習的樂趣和參與教學實踐的快樂時,才可以提高教學的質(zhì)量,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教讀課與自讀課相結(jié)合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
新的課程教材,打破原有模式,分七年級、八年級、九年級三個相互銜接的階段,按培養(yǎng)目標為線索組織單元。將一定的智能按一定的體系分解到各個單元中去,每個單元都有自己的主題,同時通過教讀、自讀課型落實該體系中的一到幾個問題。每一個單元都不是孤立的,單元內(nèi)的課文都為完成單元的教學目標來設定,在能力形成中具體分工,而且分工不同。教讀課文要求教師對學生作必要的啟發(fā)、點撥和講解,引導學生讀懂課文并進行閱讀訓練,而自讀課文要求學生運用已掌握的知識,獨立鉆研課文,理解課文;教讀選準突破點,而自讀則是在點上深挖井;教讀課文時教師要授之以漁,自讀課教師要給學生授之以漁。教讀是為教會學生學會自讀,因此,教讀是為自讀服務的。自讀與教讀是一個相互聯(lián)系相互依存的整體。自讀既是教讀的基礎,又是教讀所追求的目標之一。教師通過教讀,給學生以必要的講解、釋疑、示范和講評,引導學生進行積極思考,掌握基本的閱讀技能和正確的閱讀方法。另一方面,學生自讀能力的提高,又進一步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隨著學生閱讀水平的提高,從而促使教師及時調(diào)整和改進教學內(nèi)容、步驟、方法和進度,以促進教讀取得更好的效果。自讀和教讀是課堂閱讀教學相互聯(lián)系、相互作用的,缺一不可。實踐證明,自讀與教讀的有機結(jié)合,是提高課堂閱讀教學質(zhì)量的關鍵。
提高初中學生的閱讀能力的方法有很多,老師們也許有更好的辦法,這里僅僅是我個人的一點膚淺的看法。但是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是我們每一位語文老師義不容辭的責任。希望我們攜起手來為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