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政府的反腐敗工作已進入了深入階段,一開始中國人民以為的小修小補,如今已見怪不怪。人民以怎樣的心態(tài)或者說一種心理轉變接受反腐敗行動,這種政治心理是否古今相同,在中國人民心中是否還有過去的影子。本文試論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的反貪污對比今朝政府大力度反腐敗,看到古今不同,再探中國政府反腐敗對策。
【關鍵詞】政府腐敗;反腐?。坏赖掠^念
一、腐敗的權力根源、經(jīng)濟根源和心理根源是腐敗的一般根源。19世紀著名的英國歷史學家阿克頓勛爵論述政府腐敗時說:“權力趨于腐敗,絕對的權力導致絕對的腐敗。”腐敗總是與權力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沒有權力何來腐敗。官員腐敗背后一定有利益在驅動著他,或者即使貪了也不會被發(fā)現(xiàn)的冒險心里和欲望不滿足的需求心理都可能引起腐敗行為。
二、反腐敗如今越來越成為大眾茶余飯后的話題,不僅是因為公民政治參與積極性的提高,也因為反腐敗與人民切身相關,幾千年來,中國人民長期處于封建王朝,王權至上,權力由上而下,依次由皇帝,中央封建官僚,地方封建官僚行使,官治民一直是中國古代中央集權的特色,雖然民本思想一直存在于中國統(tǒng)治者的治國思想中,但是古代中國百姓并沒有權力,也就是民權,也只有到王朝統(tǒng)治黑暗,民不聊生,民怨沸騰,百姓基本生活需要也不能滿足時,人民才會暫時登上歷史舞臺,但這種登上舞臺也并不是秦朝末年陳勝所說的:“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即使像漢高祖劉邦登上王位也需要名分,而有才能的普通人在亂世更可能成為的是官吏,也僅限于戰(zhàn)火紛飛的亂世中,人民才能超越固有的階級,有人可能說科舉可以改變階級啊,事實是科舉自隋朝開始,并且開始讀書到金榜題名的花費相當昂貴,一般人負擔不起,其實也只是給那些地方鄉(xiāng)紳地主的孩子一個機會,這也只是了一種最美好的假設,更多的還是默默無名,在讀書中慢性死亡。當新的王朝建立后,也理所當然的人民不再顯得那么重要了,民意也不是那么值得在意了,只要統(tǒng)治得當,不過分勞民傷財,中國的百姓又是統(tǒng)治者最喜歡的順民。若是遇到貪官,也會覺得官是天上文曲星,武曲星下凡,不能輕易得罪,忍氣吞聲,膽子大一點的去上級鳴鼓喊冤,但是先拖出去打一頓,命好的遇到伸張正義的,更多的是官官相護,然后一命嗚呼!若是遇到像包拯這樣的清官,明明是理所當然為民辦事,百姓卻感激涕零,也從側面看出清官是多么難得,貪官才是常態(tài)的殘酷現(xiàn)實。在古代,現(xiàn)在的人們真的天真到以為像“康熙微服私訪記”里演的那樣,皇帝一個個把貪官揪出來,嚴懲治罪?即使有貪官落馬,也只是他惹怒了皇帝或者他的上級貪官倒了,連累了他,亦或是他還沒成為最大的貪官前被別的利益派系的貪官給弄下來了。為什么在幾千年的封建社會,人民能安居樂業(yè)?因為中央思想控制,強制力威懾,人民已習慣作臣民,作順民,人民習慣了貪官,人民只有一個愿望,請大人不要貪的太過分!
三、回到現(xiàn)實,有官就有貪,關鍵是讓貪官少一點,讓好官多一點?;仡櫫诉^去,讓我們看看現(xiàn)在。
到了二十一世紀的中國,人民當家做主的時候到了,人民能不激動,能不關注嗎?一個國家不可避免會存在一定比例政治冷漠的公民,但是更多的人民看到一個個高官前一秒高談闊論,正義凜然,一副副代表黨代表人民的樣子,下一秒?yún)s被以貪污罪名逮捕,紛紛落馬,更是一根藤上摸出了數(shù)不清的利益相關者,讓人民看到了契訶夫筆下的變色龍,成為茶余飯后的笑談。官員腐敗,人們一邊罵貪官,一邊責怪送禮的人,認為他們助長了不正之風,讓我們設想一下,如果你是企業(yè)者,如果一開始能夠用公平競爭解決問題,誰想用行賄的方法,難道他們不知道行賄有風險,行賄需謹慎!膽子大一點的我不怕風險啊,我只要利益,我行賄,官員要收才行啊,他不收,你還能逼著他收,你不怕他把你舉報了,其實貪污也就是你有想送禮的心,官員有想收禮的心,大家一條心,事就成了。其實關鍵還在于嚴格的立法,嚴格的選拔、錄用和品德考核制度,多種嚴格的防貪反貪規(guī)則,公積金制度和高薪養(yǎng)廉,定期培訓等制度,不僅要有完善的廉政法律體系和制度設置,更重要的是將廉潔、公正的觀念植根于群眾心中。要營造一個公平競爭的環(huán)境,清正廉潔,為民做事的官場氛圍,官員時時刻刻不忘自己是人民的公仆,代表人民的利益,密切聯(lián)系群眾,不要仰著頭看上級低著頭看群眾,為了上位,俯瞰眾生當公務員,這條路如今是走不通了。
四、腐敗不是自古就有的,在原始氏族社會中,族長的權力并沒有腐敗,權力是大家的,他有的是權威,大家都敬重他,服從他,腐敗是私有制開始后才有的,人們想著自己的利益,不斷去搶奪別人的利益,對歷史來說這是進步,但是也開始了人類的不平等。歷史和現(xiàn)實的經(jīng)驗表明,任何一種社會制度下都會有腐敗,反腐敗具有長期性、復雜性和艱巨性。但是只要我們的黨反腐的決心不變,反腐的力度不減,我們就一定能夠取得反腐敗斗爭的新勝利。
【參考文獻】
[1] 王滬寧. 腐敗與反腐敗——當代國外腐敗問題研究[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0:89.
[2] 王滬寧. 反腐敗一中國的實驗[M]. 北京:三環(huán)出版社, 1990:12.
[3] 余華青. 古代廉政制度史[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7.
[4] 過 勇. 集體腐敗: 一種危險的不良趨勢[J]. 人民論壇, 2008,10.
[5] 姜少文. 警惕腐敗新動向: 腐敗犯罪群體化[J]. 瞭望周刊, 2007,1.
[6] 浦興祖. 當代中國政治制度[J]. 上海: 復旦大學出版社, 1999.
【作者簡介】
王丹(1992—),女,江蘇省蘇州人,昆明市呈貢區(qū)云南民族大學政治學理論專業(yè)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