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宜鳴
【摘 要】以生為本的英語課堂教學,需要教師用心采擷生活事件,豐盈課堂內容。具體教學實踐可通過四點策略來實現:借助妙趣橫生的特色活動,聚焦妙手偶得的偶發(fā)事件,引發(fā)妙語連珠的深度對話,融合妙筆生花的拓展活動。讓英語生本課堂洋溢著思想的碰撞和情感的交融,涌動生命靈性。
【關鍵詞】生活事件 生本課堂 特色活動 校園實踐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版)》提出教學活動應以學生生活經驗和興趣為出發(fā)點,內容和方式盡量真實,所設計任務貼近學生生活,為其充分發(fā)揮創(chuàng)造力提供空間。生活事件具有鮮活生命力,能讓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并有足夠時間去化、領悟、體驗,有所思索、演繹、創(chuàng)造。這就要求教師具備發(fā)展意識,以豐富的教學內容開拓視野,以精巧合理的教學設計潤色生本課堂,以生活事件促進學生真實學習,喚醒真實情感,激發(fā)真實行動。筆者通過探索、嘗試,逐步摸索出幾點教學策略。
一、 借助“特色活動”,妙趣橫生
教學中應積極借助學生喜愛的豐富多彩的特色活動,激活其學習興趣,激發(fā)其探究欲望,這有助于學生在認知上從不懂到懂,從少知到多知,從不會到會;在情感上從不喜歡到喜歡,從不感興趣到感興趣。
以PEP三年級下冊Unit 3 At the zoo為例,筆者讓學生準備去Younger Zoo(寧波雅戈爾動物園)春游時的照片等。
T: Show me your photos, please. Look at the monkey. Is it small?
Ss: Yes, its small.
T: Can you find its tail?
S1: Here! Its long.
T: Good! It has a long tail!
Ss: It has a long tail!
T: What about eyes, ears or nose?
S2: It has a short nose.
S3: It has small eyes.
S4: It has small ears.
筆者蓄意調整現有的教學內容,讓學生通過照片、視頻錄像等素材重溫這一真實生活事件,借助學校春游這一特色活動使課堂教學水到渠成,體現教學與生活一體化的教育理念。將教學過程還原為生活過程,將學習過程與生活情境融為一體,使每個學生處于親臨在場的主動狀態(tài),讓學習演繹成具有生命意義的生活。
二、聚焦“偶發(fā)事件”,妙手偶得
教學是一個不斷生成的過程,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在活的生命體相互碰撞中不斷生成新的教學資源、教學內容、教學程序,乃至新的教學目標。偶發(fā)事件是指日常生活中突然發(fā)生、預料之外的事件或矛盾沖突的爆發(fā)。
以PEP三年級上冊Unit 2 Colours為例,筆者及時聚焦學生美術課后,來不及清洗顏料盤,導致手、桌面、地面都色彩斑斕這一偶發(fā)事件,妙手偶得,循循善誘。
T: Look, this hand is colourful. Is it beautiful? Show me your hands.
(學生紛紛舉起色彩斑斕的小手)
T: Lets see how many colours?
S1: Its yellow.(細數手上顏料)
T: Can you clean hands after class?
Ss: Yes. Clean hands.
T: Lets clean now.(教師就近舉起一個顏料盤,用紙巾逐一擦去上面的顏料)
T: Show me red. Clean red.
Ss: Show me red. Clean red.
T: Dont forget clean the plate after class. Dont forget clean hands.
這次的教學活動就這樣以清理一個顏料盤為契機,與學生一起體驗,從點滴中讓學生練習了新知,也同時培養(yǎng)了學生的責任意識。面對諸如此類的偶發(fā)事件,教師應該及時調整教學步驟,以教學機智巧妙處理偶發(fā)事件,促使教學順利進展。課堂是不斷動態(tài)發(fā)展的生長體,關注每個學生,讓其成為動態(tài)生成型課堂的主人,說想說的話,做想做的事,表達想表達的感情。
三、引發(fā)“深度對話”,妙語連珠
深度對話源于生活,來自心靈,可在師與生、生與生、生與文本之間進行多維度對話,層層推進。
以PEP四年級上冊Unit 4 My home為例,啟發(fā)學生造句并展開深度對話:
S1: My home is new.
S2: My home is big.
S3: My home is nice.
從上述句子可見學生思維暫時禁錮在“My home is...”單一句型中,此時,正值寧波“文明城市”連創(chuàng)之際,筆者板書“...is my home. ”以此發(fā)動學生拓展思維。
S4: Class 1, Grade 4 is our home.
S5: The school is our home.
S6: Zhenhai is our beautiful home. We live in it and love our hometown.
S7: China is our home.
S8: The earth is our home.
S9: One world, one home.
一個單詞,一段深度對話,讓學生互動感受“home”的深刻含義,激發(fā)其愛集體、愛家鄉(xiāng)、愛祖國的強烈感情。筆者因勢利導,啟發(fā)學生有話可說、有話想說、有話樂說。課堂是語言感受、文化感受、生活體驗和情感體驗的過程。
四、融合“拓展活動”,妙筆生花
課堂教學的目的是希望學生能夠將所學習的知識用起來、動起來。因此,教師要善于捕捉、創(chuàng)造豐富而新鮮的實踐活動內容,為呆板的教學內容注入鮮活的元素,引導學生用豐富的感性材料去理解抽象知識,并將所學的知識運用起來。
以PEP三年級下冊Unit 2 My Family為例,引導學生感受單詞family的含義。筆者分解了單詞中的六個字母,family= f(father) + a(and) + m(mother) + i(I) + l(love) + u(you)。啟發(fā)學生進行小組合作,集思廣益,完成單詞創(chuàng)意畫。
并在課后安排拓展延伸作業(yè),主題為family,結合中國的生肖元素,設計了一家三口,分別是mouse,pig,ox。巧妙地將單詞中的字母嵌入生肖卡通畫中,圖文并茂,圖義結合。
字母擬人書寫,童趣躍然紙上。建構主義指出:學習活動是學習主體經驗對課程資源的意義加工和重組。學生在已有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在主動活動中建構知識。
我們的學生并非空著腦袋走進教室,而是在以往生活、學習和交往活動中,逐步形成對各種現象的理解和看法,并通過新經驗與原有生活知識的相互作用,充實、豐富和改造。一幅幅單詞創(chuàng)意畫體現著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fā)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則特別強烈。
理想的英語課堂應該是開放的課堂,采擷生活事件,借助妙趣橫生的特色活動,聚焦妙手偶得的偶發(fā)事件,引發(fā)妙語連珠的深度對話,融合妙筆生花的校園活動,促進學生真實學習,喚醒其真實情感,激發(fā)其真實行動。
(浙江省寧波市鎮(zhèn)海區(qū)中心學校 315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