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建芬
摘 要:體育教學質量觀是體育教育思想觀念的核心問題,也是體育教師提高體育教學質量的核心主導。本文通過在意學生體育學習、促進學生發(fā)展、常態(tài)大數(shù)據(jù)和ISO質量管理標準四個方面的思考,探討符合體育教育規(guī)律和時代要求的體育教學質量觀,并初步構想了體育教學質量管理標準的基本術語,同時提出了一些初步的評價依據(jù)。
關鍵詞:體育教學質量觀;評價標準;核心素養(yǎng)觀;質量發(fā)展觀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2410(2016)03-0020-02
2016年是“十三五”開局之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明確提出2016年教育工作的重點是質量。教育部部長袁貴仁也一再強調:“當前最根本、最集中、最迫切的,是要切實增強質量意識?!盵1]可見,教學質量已被列為國家優(yōu)先事項予以重視,增強質量意識勢在必行,確立科學的教學質量觀尤為重要。因為確立什么樣的教學質量觀以及以什么樣的標準評價教學質量,決定并影響著一個學校的教學方法、教學方針乃至教學方向。同理,確立什么樣的體育教學質量觀以及采取什么樣的標準評價體育教學質量,決定并影響著體育教師的教學方法、教學行為乃至教學設計。體育教師對體育教學質量和教學質量工作的認識、理解和踐行,將對體育教學質量有著直接的重要影響和制約作用。
一、基于在意學生體育學習的體育教學質量發(fā)展觀
隨著一波又一波教學改革的不斷推進,一輪又一輪教研活動的逐步開展,一級又一級教師培訓的實施,越來越多體育教師的教學理念發(fā)生了變化,教學行為發(fā)生了轉變,對體育教學質量觀也有了比較明確的認識,就是體育課堂教學要面向全體、要注重學生的主動發(fā)展、全面發(fā)展和長遠發(fā)展,學生的體育素養(yǎng)反映了體育教學質量情況。北京市教委李奕委員在《北京“深綜改”:基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整體性變革》中指出,教師、班主任的視野中不能僅僅是學科、成績,要從“善于加工學科成績”轉變?yōu)椤吧朴诎l(fā)現(xiàn)學生優(yōu)勢”,要從“善于教授學科知識”轉變?yōu)椤吧朴谝龑Ш捅Wo學生的興趣愛好”,要從“計較分”轉變?yōu)椤霸谝馊恕薄?/p>
可見,新的育人理念的變化,新的考試改革方案的出臺,對學校的評價,不再只是單純地關注學生考試成績的提升,而是要關注學校的課程設置和學校管理是否給了孩子成長發(fā)展的空間,關注學校的加工能力。對體育教師的評價,更是倒逼、觸動和提高體育教師要對具體的變化有清晰的認識,真正動腦筋去執(zhí)行課程方案,從而在意學生的體育學習狀態(tài),關注平時的體育教學,關注每個學生的體育個性成長轉變,注重體育課程對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注重體育課程對學生一貫性成長轉變的設計,并依此及時調整教育教學策略。好的教育是寫在臉上的,好的教學是體現(xiàn)在課堂上的,好的質量是顯現(xiàn)在學生身上的。
二、基于學生發(fā)展的體育教學質量核心素養(yǎng)觀
雖然體育教學質量及其評價標準不是一個陌生的概念,但縱觀學校體育政策文件和改革舉措,對于體育教學質量的基本要求和質量標準未有明確提出。相關研究組織曾提出中小學體育課堂教學基本質量要求,如中國教育學會體育與衛(wèi)生分會[2]曾在2012年印制的《中小學體育課堂教學規(guī)范與基本質量要求(征求意見稿)》及《地方體育與健康課程方案》推薦案例中,認為中小學體育課堂教學基本質量要求是教師要通過單元和課堂體育教學過程努力達成的反映基本教學效果的表征與指標,提出了知識掌握、技能提高、身體鍛煉、運動參與、心理健康、社會適應六個方面的質量內(nèi)容,并做了基本質量指標和范例的說明。另外,還有一些研究從探討體育教學質量評價的必要性、難題切入和建立標準體系上展開探索,如于素梅[3]曾在2014年發(fā)表的《體育教學質量評價標準體系建立的難題及初步構想》中,從有(有興趣、有參與、有品德)、懂(懂知識、懂技術、懂方法)、會(會學習、會技能、會合作)、能(能交往、能比賽、能運用)4個要素建立體育教學質量評價標準體系的設想。
可見,相關體育教學質量內(nèi)容和標準體系的提出,均立足于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的課程要求,反映出學生體育學習的烙印,融合了學生運動興趣、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和體育品德的核心要素,這四個方面相輔相成、互相練習、互相促進、缺一不可,共同組成了體育教學質量的內(nèi)容,較完整地體現(xiàn)了現(xiàn)代體育教學質量觀的含義。因此,體育教師需要以“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標準來開展體育教學,要全面綜合地、科學系統(tǒng)地按照課程標準所規(guī)定的內(nèi)容組織實施體育教學,使體育教學有形或無形地幫助學生的體育素養(yǎng)培養(yǎng)。
三、基于大數(shù)據(jù)分析的體育教學質量綜合評價觀
對于體育教師來說,每學年都會有例行的體育學科學業(yè)質量等級評定、學期體育課考核成績、學生運動能力和身體素質及運動技能測驗、實踐教學內(nèi)容單項測驗、體育中考、體育會考、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過程性考核、國家義務教學質量監(jiān)測、課余體育訓練和競賽活動等測試考核工作。一般測試考核包括身高、體重、視力、肺活量、力量、速度、耐力、柔韌、興趣與態(tài)度、健康、睡眠和鍛煉習慣、運動專項技能、情意表現(xiàn)等諸多方面,一般通過可測量類成績、技評類成績、平時考勤綜合表現(xiàn)評價等方式評定學生體育成績,學校及相關職能部門一般以此作為評定體育教學質量的內(nèi)容和指標。但也不乏存在憑一節(jié)公開課、一次課間操或集體跑步活動展示、一個課例或案例、一次俱樂部訓練或一篇論文,就對體育教學質量有定論的現(xiàn)象。
可見,在實踐操作中,圍繞學生體育測試與考核的元素很多,雖然相關部門對體育教學質量評價存在著一定的單一性、片面性和偶然性,體育教師對體育教學質量的評價存在著一定的認識簡單化、測試任務化和結果碎片化,但從多部門測試考核的結果來看是多樣的、多類的,那么對體育教學質量的評價也應是多元的、多標尺的、可選擇的。特別在大數(shù)據(jù)來臨的時代,體育教學質量的評價需要依托于多種來源的大數(shù)據(jù),依托于多種常態(tài)生成的測試考核數(shù)據(jù)。體育教師如能合理規(guī)劃儲存、合理分析利用,一方面能減輕工作負擔,另一方面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教學質量評價的準確性,同時通過大數(shù)據(jù)分析不同年級體育教學工作中的典型經(jīng)驗及取得的成效,能促使體育教師將更多精力轉入并關注到通過各種數(shù)據(jù)、圖表及時調整各年級教學策略,及時解決學生體質健康和體能素質的問題。
四、基于ISO質量管理標準的體育教學質量標準觀
ISO質量管理標準是世界上普遍被采用的質量管理體系標準,清華大學在歐美質量管理標準的基礎上,根據(jù)高校教育培訓質量管理的特點與要求,研究制定了《清華大學質量管理體系》系列文件,其中收集整理了教育培訓行業(yè)被廣泛使用并且約定俗成的15個術語及其定義[4]。根據(jù)長期開展體育教學研究工作的經(jīng)驗,以及對體育教學問題的基本思考,本文初步構想了體育教學質量管理標準的基本術語,并對每個術語做出了基本的界定,并提出了一些初步的評價依據(jù)(表1)。
參考文獻:
[1]原春琳.“質量”成2016年教育工作重點[N].中國青年報,2016.01.20.
[2]中國教育學會體育與衛(wèi)生分會.《中小學體育課堂教學規(guī)范與基本質量要求(征求意見稿)》及《地方體育與健康課程方案》推薦案例,2012.10.
[3]于素梅.體育教學質量評價標準體系建立的難題及初步構想[J].體育學刊,2014(5).
[4]“清華大學教育培訓質量管理體系的建立和應用”課題組.高校教育培訓質量管理的標準化與體系建設研究[J].繼續(xù)教育,2009(4).
[5]章柳云.提高體育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體育教師課堂教學視野的拓展[J].體育教學,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