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梅
摘 要: 在中職教學中,學生心理狀態(tài)的好壞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具體的學習中學生是否可以從容應對各種問題,因此在該階段教師必須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心理。中職生此時正處于身體發(fā)育的關鍵階段,比較容易出現生理和心理變化,教師要對這方面的問題尤為重視,心理健康教學的必要性由此凸現出來。
關鍵詞: 中職學生 心理健康 積極心態(tài)
在中職心理健康教學中,由于學生正處于青春期,在面對一些新鮮事物時往往沒有足夠的抵抗力,因此學生在面對這些問題時可能會在心理上出現較大的起伏,此時教師需要做出及時的勸導,以保證學生擁有健康的心態(tài)應對學習和生活。
一、對當下中職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具體分析
1.在學習中容易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的情況
中職學生的年齡一般在16歲左右,特殊的年齡階段使得他們擁有比其他年齡階段學生更旺盛的精力和好奇心,無法長久地集中注意力在課堂上。教師在遇到這些情況時要及時尋找學生注意力分散的源頭,并且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將注意力重新投回課堂。具體到實際教學活動,如果在課堂上教師發(fā)現學生出現學習狀態(tài)不穩(wěn)定、注意力不集中的現象后,需要在教學中適時調整教學進度,通過給學生講解一些學生在課余時間關注的話題,幫助學生將注意力放回課堂。如互聯網發(fā)展、電子游戲競技等都可以作為互動話題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因此,在中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學中,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要先對該階段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有基本的認識,并在此基礎上制訂教學方案以預防或解決這類問題。
2.面對一些不良社會現象缺乏足夠的抵抗力
由于中職學生的整體年齡偏小,在面對網絡和其他一些具有誘惑力的社會現象時容易被外在特征吸引,一些學生甚至可能深陷其中無法自拔。因此在具體教學中,教師首先要對這一類的現象的弊端及可能造成的危害進行宣導講解,讓學生對于這類事物有最基本的認知和了解,這樣學生在心理上對這些不良的事物會產生基本的抗體,也就能夠很好地避免類似的問題產生,一旦問題出現,也能及時地自我調節(jié)和控制。同時,教師的引導和講解能夠產生連鎖反應,促使學生之間相互監(jiān)督,假如一些自制能力相對較弱的學生出現此類問題,可以在其他學生的幫助下離開不良誘惑的漩渦健康成長。
3.學生的良好心理素質尚處于形成階段
因為中職學生的個人價值觀、世界觀需要通過后續(xù)的學習和一些生活體驗共同構建,所以在其正確思想觀念形成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一些困難。比如學生在學習中會因學習成績下滑產生受挫心理,并逐漸形成消極的心態(tài),這種狀況會致使學生喪失學習動力,形成惡性循環(huán)。所以教師在教學中需要教會學生在面對困難時要積極調整自己的心態(tài),也就是對抗壓能力和緩解個人負面情緒的意識。但是這對于自身心理素質還處于形成時期的學生而言,需要教師從中引導,以促進自身心理承受能力的提升。
綜上所述,在中職教學階段,心理健康教學的開展首先需要教師對中職學生的心理狀況有基本的了解,并在此基礎上分析,根據具體的情況展開教學指導。其次無論是在學習還是在生活上,該年齡階段的學生都會或多或少地存在一定的心理困惑,教師要密切關注及時發(fā)現并采取行動,以幫助學生解決問題,促使學生健康成長。
二、如何讓學生擁有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
1.在學生學習上給予必要的心理支持
學生的心理支持主要是指教師在心理教學中,在學生遇到心理問題時進行適當的輔導和調節(jié)過程。比如中職學生正處于青春期,可能會在此時出現早戀、青春期萌動等現象,這時教師應及時進行心理疏導,為學生講解為什么會產生這種心理,如何正面對待這種心理現象的發(fā)生。需要注意的是,該年齡階段的學生具有非常強烈的自尊心,教師要盡可能地在不傷害學生自尊心的前提下開展心理教學疏導工作,使學生從中獲得幫助,更積極地看待問題。當然,隨著學生的成長,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教師要不斷提高個人的專業(yè)素養(yǎng),以確保應對各類問題時都能及時地給予學生心理支持,幫助學生解決困難。
2.對學生可能會出現心理問題提前預判
特定的年齡階段有不同的表現形式,以中職生為例,該年齡階段的學生自我意識旺盛,因此在面對某些事情或問題時,他們通常會采用自己的辦法解決,并不會考慮到事態(tài)的嚴重程度和后果。教師在面對這一現象時對于學生可能出現的心理問題需要提前預判,即根據學生的日常行為、說話、表情等細節(jié)進行分析,防患于未然。與此同時,要引導學生養(yǎng)成活學活用的良好習慣,在面對一些問題時,可以通過教師平時的一些基本的心理健康教育得到一定的啟發(fā),從而達到自我保護自我調節(jié)的目的。值得一提的是,隨著學生的年齡增長,一些相對較難控制的心理問題會逐漸產生,比如逆反心理、個性化問題等。這些情況都需要教師在日常教學活動中不斷地觀察發(fā)現,進行揣摩學習如何引導,從而運用相對比較簡單的方式解決。
總體來看,中職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一般都表現為對學習上的不自信及個人心態(tài)上的不穩(wěn)定、青春期的懵懂等幾個方面,教師要從學生在特定階段的心理狀態(tài)出發(fā),采取提前分析和預判,積極參與和干涉的教學方法才能達到效果。還要注意在平時對于學生的心理健康方面進行相關的知識講解,幫助學生培養(yǎng)一定的自我心理疏導心理,在面對問題時自己進行心理調節(jié),避免問題進一步擴大和嚴重化,而這也是心理健康教學的根本目的。
參考文獻:
[1]劉蘭明.關注職業(yè)基本素養(yǎng)打造安身立命之本[J].中國高等教育,2010(19).
[2]張翔云,胡振宇.高職學生職業(yè)素養(yǎng)的量化評價方法[J].職業(yè)技術教育,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