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晗
【摘 要】有效教學一直是教育工作者所不斷追求的最高目標,對于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的有效性也是每個教育工作者都要面對的問題,其中涉及的方方面面非常廣泛,包括教育主體、教學準備、教學過程分析和教學反思總結等幾個方面,教師只有照顧到教學中的每一個細枝末節(jié),才能切實的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育的效率和質量。本文以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為目的,深入探討提供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相關策略,為各小學語文教師以后的教學提出意見和建議。
【關鍵詞】小學語文 課堂教育 有效教學及教學策略
一、有效策略之教學準備階段
語文教學可以說是一門藝術教學,也可以說是一門技術教學,因為就我國語言文化而言,其本身就是寫作藝術和表達技巧的結合。教師要想把小學語文教好,讓學生們能夠掌握小學階段所需要具備的語文功底,就需要經過千錘百煉,認真準備,只有準備充足,才能理解透徹,才能應對學生們提出的各種問題,并為他們做最詳細的解答。因此,備課對于老師來說,是十分重要的,是完善一堂課的基礎。如何在新課程理念下做好備課工作,真正讓備課發(fā)揮其有效性,這是一個值得深入探討的問題。
(1)認清自己,認真?zhèn)湔n:教師只有先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才能在備課中查缺補漏,對一堂課中所有的知識,教師必須認認真真的對待,并找到重點和難點,著重準備。另外,教師應適應自己的角色轉變過程,從“課堂的獨裁者”轉變?yōu)椤罢n堂的引領者和啟發(fā)者”,以學生為中心。其實,教師備課的過程是一個教師進行自我認識,自我反思和自我評價的過程,教師在備課中也可以找到自己的優(yōu)勢和不足,從而可以根據自己的特點設計出符合自己個性的教案,課后的反思和評價則更多的是為了完善下一堂課而做的準備。
(2)了解學生,高效備課:了解學生需要什么,了解學生的知識儲備,了解學生的接受能力,這也是教師在備課時要時刻注意的方面。在新課改的教育理念下,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應被深入貫徹和傳承下去。所以,只有真正的做到以學生為中心,所傳授的知識都是學生真正想要的,學生才樂于去接受。傳統(tǒng)“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已經不能適應當今時代的發(fā)展,只有與時俱進,及時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才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做到以下幾點:第一,教師要全面的了解學生的特點和學生的語文接受能力,科學備課;第二,全面了解學生的個性差異,因材施教,進行個性化教學;第三,對學生進行全面的評價,在此基礎上做出符合學生個性發(fā)展的教案。以上三點,都是以學生為中心而展開,教師在備課過程中,如要做到高效而不失質量,全面的了解學生情況是必須要做到的。
(3)剖析教材,全面?zhèn)湔n:教學中必然離不開教材,離開了教材的教學只會是天馬行空的想象,但是,過分的依賴教材則是更不可取的。在備課過程中,教師要做到深入的剖析教材,并能夠跳出教材,不再做“文本知識的傳聲筒”,而要做“文化拓展的領路人”。因此,教師在備課時,要做到:第一,深刻鉆研教材,挖掘有用的知識,引導學生思考和感悟;第二,分析教材內容的內在聯(lián)系,做好知識的總結和梳理,讓學生更容易接受;第三,在分析教材的過程中,必須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理性備課,切不可一味的以自己對課程的期望去要求學生們怎么做,由此造成的嚴重后果便是教師的授課進度和學生的接受進度不統(tǒng)一,步調不一致。
二、有效策略之教學實施過程中的教學手段:
(1)營造平等歡快的教學氛圍:教育從本質上來說是一種教師與學生間的交流和互動,教師和學生是對話和交流的主體,而且這種對話應該是建立在一個平等、輕松的狀態(tài)上,具體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性,保護他們的自尊心,在與其交流的過程中要時刻以一種朋友的心態(tài)去關心他們,讓他們敢于表達內心的真實想法;另一方面,教師在與學生交流的時候要做到真誠,與學生之間建立一種信任感,讓學生能夠在一種被信任的狀態(tài)下,在一個輕松的環(huán)境中學會真正的學習。
(2)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每位同學來說較濃厚的學習興趣和較高漲的學習熱情會讓他們的學習效率大大提高,同時學習和接受新知識的速度也會變得非常快。所以,教師要注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想要去學習,而不是逼迫他們去學習。要做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需要做到以下幾點:第一,營造充滿樂趣的學習氛圍,教師可通過多種形式營造這樣的學習氛圍,包括做游戲,講故事等一些孩子們比較喜歡的形式,然后通過游戲向學生們傳授必要的語文知識。
(3)采用多種提問形式:課堂是一個師生交流溝通的場所,教師只有向學生提問題,才能較好的掌握學生此刻的心理狀態(tài),把握課堂教學進度,而課堂中如何才能做到有效的提問,以激起學生的回答欲望呢?第一,教師創(chuàng)設的問題情境中,學生應當作為一個探究者和發(fā)現者的身份,這樣才能調動起學生的思維,跟上教師的教學節(jié)奏。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提問問題可以參照以下幾點:首先,教師可以利用一些直觀的教學工具來提出問題,用直觀的物體去發(fā)問,往往更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其次,教師可以設計一些開拓思維的問題,開放性的答案之下,學生們可以暢所欲言,積極的參與到課堂討論中。
(4)采用新穎的教學設計:新穎的教學設計要以學生為中心,以創(chuàng)新為基本出發(fā)點,同時,新穎的教學設計不代表可以偏離本來的教學目標,因此,教學設計的制定切不可一味的追求新奇而舍本逐末。在上述兩點前提下,新穎的教學設計可以大大的提高課堂效率,通過運用各種教學資源,緊密聯(lián)系各科知識,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學會思考和感悟。
(5)采用多種教學評價模式:第一,面向全體學生,建立多元化評價;第二,評價方法多元化,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第三,評價主體的多元化,追求高效率,高質量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評價。
三、結束語
本文以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有效性為目的,提出了教學準備階段和教學實施階段的有效策略。在小學語文課堂中,教師的教學行為始終對小學生有著很大的影響,因此,教師無論是在教學準備階段,還是在教學實施階段,都應該清楚的認識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有效性,保障課堂效率和上課質量。
參考文獻
[1]韓立福.新課程有效課堂教學行動策略[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2]孫亞玲.課堂教學有效性標準研究[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