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紫燕
摘 要: 語言來自生活,是豐富的、活的生活的體現(xiàn)。教會語言最好的方法是將語言還原于生活,走英語教學生活化的道路,把生活引入課堂,把課本上規(guī)范的、死的內(nèi)容融于生活。
關鍵詞: 小學英語 生活化 課堂教育
英語,是人們在生活中進行交流表達的一種語言,它來自于生活,并為生活所用。《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指出:英語課程改革“強調(diào)課程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jīng)驗和認知水平出發(fā),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就語言教學而言,它必須回歸生活世界,回歸兒童的生活,尊重“兒童文化”,挖掘“童心”、“童趣”的教學價值。筆者就如何在小學英語課堂中開展生活化教學談談以下看法。
一、學習內(nèi)容生活化
葉圣陶先生在幾十年前就曾指出:“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我們應該加強課堂教學與生活的溝通,把生活中鮮活的事實引入課堂,創(chuàng)設一個個真實的情境,使學生的生活經(jīng)歷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題,讓學生覺得并非在完成教材某個內(nèi)容的學習,而是在生活中完成某一件事情。其中的英語內(nèi)容只不過是在完成這件事情時所必須使用的語言,而且使用這些語言是自然而然的。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發(fā)揮語言的交際功能,才能真正實現(xiàn)英語教育素質(zhì)化。
現(xiàn)行的小學英語教材就比較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在日常教學中可以有意識地收集生活中的英語,把它們帶進課堂,為教學服務。如生活中經(jīng)常見到的縮寫詞:KFC,VIP,WC等。生活中經(jīng)常見到的商品英語:餐巾紙上的soft,牛奶包裝上的milk,橘子汁瓶上的juice等還有學生生活中經(jīng)常見到的電腦英語:Windows,My files,E-mail等這些生活中的英語讓學生在學習時會熱情高漲,思維異?;钴S,效率大大提高,讓學生感到英語就在我們身邊。
二、課堂氛圍生活化
營造良好的英語學習氛圍是學生學好英語的重要條件,給學生創(chuàng)造學習英語的大環(huán)境,就能使學生浸泡在英語天地之中,加深對英語的體驗與感受,這是提高英語教學質(zhì)量的前提。著名的心理學家布魯納說:“學習的最好刺激是對所學教材的興趣?!薄芭d趣將直接影響學習的效果?!庇⒄Z學習氛圍主要指三部分:課堂氛圍、校園氛圍、家庭氛圍。
青少年具有好動、好玩、好勝、好模仿、好奇心強的特點。在課堂上,我們要根據(jù)學生這些心理特點,采用有效的、學生樂意接受的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獲得知識、運用知識,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學習一種語言一定要有語言環(huán)境才能學得好,沒有英語環(huán)境,教師就要刻意創(chuàng)造英語環(huán)境。要淡化課堂意識,根據(jù)教材內(nèi)容創(chuàng)設生活語境,如借學習用品、互相打招呼、問路、上學、回家、道別等內(nèi)容,讓教師和學生扮演里面的角色,使學生仿佛真的在英美國家里身臨其境地學習英語,參與性很強,使嚴肅的課堂變成生動活潑的英語交際場所。這樣給學生增添無窮的情趣,讓他們在愉快的氛圍中、在英語的環(huán)境中學習英語、掌握英語,設計靈活多樣的英語游戲活動。將英語教學游戲化、生活化,寓教于樂,讓學生在愉快的情感體驗中不知不覺地學習,從而提高英語學習興趣和效率。
三、教學情境生活化
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是好奇心強、模仿性強、生性好動、有意注意持續(xù)時間相對較短等。語言學習本身是較單調(diào)枯燥的,而一味以教師講、學生聽這種教學形式,勢必使學生學習興趣蕩然無存。只要學生感興趣的東西,他們就有求知欲,沒有興趣就不會有求知欲,學習熱情大減,從而直接影響學習效果。
生活是學習語言最好的老師,環(huán)境是最佳的助手。作為現(xiàn)代教育者,我們就要經(jīng)常利用圖片、實物、收錄機、白板等輔助工具,利用情景和設置情景進行教學。這樣就使學生直接地、具體地獲得英語知識。如在教“Animals”時,可先錄下牛、狗、貓等動物的聲音,在課堂上放錄音,學生們有聲有色地模仿這些不同動物的叫聲;當錄音機放出這些動物相應的單詞讀音時,他們興致勃勃地大聲跟讀“cow”,“dog”,“cat”,課堂上響起“哞哞”、“汪汪”、“咪咪”等動物叫聲和英語朗讀聲,伴隨的是一片歡笑聲,整個教室洋溢著愉快的氣氛。還可用白板將所教的物體或單詞顯現(xiàn)出來,刺激他們的感官,加深印象。這無疑會引起學生極濃的興趣,充分調(diào)動他們的各種感官參與教學活動。聲音和形象相結(jié)合,語言和情景相交融,使學生仿佛進入語言活動的真實情景,收到很強的臨場效果。通過耳濡目染,極大地增強學生的識記能力,增強學習效果,把枯燥的語言學習變成輕松的錄像欣賞。
四、課后作業(yè)生活化
英語作業(yè)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和補充。生活化的英語作業(yè),既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和獨立思考的能力,又給學生帶來無窮的樂趣和吸引力,使英語與生活真正融為一體。為了給孩子創(chuàng)造更多的學習機會,教師要樹立大課堂教學觀,設計一些精彩有趣的課外作業(yè),使英語真正運用于生活實際。
設計具有“生活化”的課外作業(yè),讓學生通過具體的社會性活動進行英語學習是很有利的。比如收集常見的商品上的英文單詞,學生收集到了:餐巾紙上的soft,牛奶包裝上的milk,橘子汁瓶上的juice等,參加一次家庭聚會,用英語進行問候,介紹餐桌上的水果、食物等,并用家長的手機進行錄音。同時要求學生在生活中運用英語,對于自己所學的英語知識,要反復地在生活中加以訓練,即使是“半漢半英”,也要積極地去說、去用。比如平時的問候、打招呼:How are you?(你好嗎?)Good morning(早上好)Dad is good(爸爸好)Need help?(需要幫助嗎?)等等?;蛘撸何乙ゴ騜asketball(籃球),The dog(這小狗)真可愛,等等。
生活是不斷變化的,教育必須有相應的變化。新課程教學改革的目的,就是以生活時間為基礎,以學生為中心,真正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語言技能。教師要創(chuàng)造性地設計貼近學生實際的教學活動,吸引和組織他們積極參與教學,使學生獲取處理信息和使用信息,用英語與他人交流,用英語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通過各種生活實踐活動,學生會用英語交流,會用英語做事。
參考文獻:
[1]胡春洞,張思中.《教學法與交際法之差異》(上、下).《中小學外語教學法》.
[2]王麗春.《小學英語教學技能》.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3]肖健壯.英語學習策略[M].北京:現(xiàn)代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