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笑笑
【摘 要】隨著小學英語教學的不斷革新,學生由掌握“學習技能”逐步過渡到運用“學習能力”,即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提高了。而英語教師本身也對英語學科的基本素養(yǎng)有了更多的體會,更所謂教學相長;我們始終在思考怎樣才能達到更好的提升課堂。
【關鍵詞】英語課堂;實踐;英語教師素養(yǎng)
一、轉變課堂,實在必行
英語是一門語言,單純的用來當成知識來教,教師只關注教授英語單詞、句型以及各種語法知識,我們的課堂也時常變成一潭死水,沒有任何的生機,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沒有被充分的調(diào)動起來。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失去了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勢必造成英語教學的失敗。因此,一定要改變課堂的現(xiàn)狀,才能真正讓學生享受到語言魅力,打開為學生打開國際視野。
二、英語課堂“實踐”的三個階段
1.“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盲目階段
如果把當前小學英語教學比喻成一個森林的話,那這第一個階段的教學屬于,“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盲目階段,每天備課,只會考慮今天教哪一頁,這一頁上的單詞和句型是什么,思考如何才能達到這節(jié)課的三維目標,教學過程中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該如何過渡,往往在課堂上,把準備的PPT,從頭到尾放一遍,完成任務。忠于教材,源于教材,教好教材,是我的目的。漸漸的,我發(fā)現(xiàn)教材內(nèi)容學生學的很扎實,但是學生的思路視野很窄,表達出的語言也很單一。
一節(jié)課失敗的課,讓我明白了我的問題究竟出在哪里。
在一次研討活動中,我執(zhí)教了PEP英語三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第3課時,本課教材主要教授單詞run, fun, duck, under,上完課后,我感覺自己把教案上的所有的教學步驟一個不少的完成了,可是,最后評課老師的話讓我徹底失望了。他們建議,能否給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小的語境,讓學生帶著這些問題,在學的過程中,要及時對學生的生成資源給予關注。這引起了我的思考。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的問題?
2.“文本再構”的牛刀小試階段
“用教材教”,最初的理解就是,要改變原來只依靠教材的傳統(tǒng)觀念,要適當?shù)膶滩倪M行補充。至于這個度該如何把握,也很困惑。在2013年9月,我參加了會師小學的金華市小學英語評教課的聽課活動,這次活動對我有很重要的意義。我邊觀課邊思考,側重上課教師是如何處理和把握教材的。我發(fā)現(xiàn),教師特別智慧地解讀教材,并且對教材文本進行了再構,有的是話語文本,有的是文字文本。這種做法,絕對不是對教材內(nèi)容簡單的補充,此時的我,又經(jīng)歷了一次頭腦風暴。
我嘗試著對教材文本進行研究,通過專家的點撥,讓我不斷享受著“創(chuàng)造”帶給我的快樂。朱浦老師在第三屆上海市小學英語優(yōu)質(zhì)課展示活動中曾做過《微型學科評析報告》,在報告中,提到“文本再構對教師而言,必將左右教師學科的專業(yè)素養(yǎng);必將左右教師對于教材的態(tài)度;必將左右教師課堂教學的設計;這對英語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文本再構讓我在自己的課堂上是初步體驗了成功的快樂,同時也促使自己更深入的思考和實踐。
3.“學習技能”與“學習能力”的PK階段
有人這樣比喻學習技能和學習能力的關系:就像學開車,考過單項的測試之后,為什么還有人在馬路上不能開車?是因為這些人只掌握了技能,但是還沒有形成開車的能力,需要在實踐中繼續(xù)完成從技能到能力的轉化。英語教學也是一樣,只關注學生學習技能,忽視學習能力的課堂,不能稱之為好的課堂。這也是從“懂”到“能”的學習過程。如何在實踐中完成從“懂”到“能”的蛻變,能夠在課堂中權衡這兩個關系,在PK環(huán)節(jié)中讓“學習能力”更勝一籌,是我們需要思考的另一個問題。Using English to Learn it. 是任務型語言教學TBLT(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一直倡導的,也許在此能夠找到一點方向。
三、英語課堂實踐帶給我的思考
從盲目到漸漸清晰,從嘗試到創(chuàng)新,從懂到能,三個階段的英語教學實踐,見證了我的成長,更為我提供思考的空間,在小學英語教學日新月異的變化背景下,我們是否該重新定義小學英語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
1.要有解讀、分析、把握教材的能力
英語老師在進行教學設計之前,要能夠基于單元進行整體設計,能夠結合課程標準用多種思維方式對教材進行分析、整合,將每一個單元進行合理的劃分,有一個單元總體教學目標,隨著每一個課時的不斷推進,逐漸的完成單課的教學目標;關注學科的育人價值,讓學生感受異國文化,學會交流;
2.要有充分解讀學生、分析學生的能力
只有充分了解學生的情況,把握學生的學習理解力,才能因材施教。比如再構文本,要考慮內(nèi)容是否貼近學生生活、是否選擇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往往教師感興趣的,未必學生也感興趣,因此必須提前進行了解。文本的長度也要適中,過長的文本會使學生失去信心、還要考慮是否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等等。
3.要有靈活適度把握課堂的能力
一節(jié)好課,不光要有好的教學設計,還要看課堂教學的實施情況。對于英語教師來講,靈動的課堂,在于給學生提供充分體驗語言的機會,在教學過程中及時捕捉到學生課堂上生成的資源,并且能夠和學生有互動。關注學生的表達,讓學生能夠在真實的語境中去運用英語這門交際工具??紤]學生之間的差異,更好的為課堂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