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杰 李進
【摘 要】小班幼兒由于年齡特征,對周圍事物具有強烈的好奇心,但是由于幼兒園中的科學類知識活動較為抽象,對于幼兒來說,是難以理解和吸收的,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教師和家長的共同努力,為幼兒創(chuàng)建出具有良好科學趣味的學習氛圍,提高幼兒的主動探索能力和吸收能力。文本通過簡要概括科學探究性游戲對小班幼兒的影響,從教師、家長、科學研究氛圍三方面來分析對激發(fā)幼兒科學探究性興趣的作用,從而提出激發(fā)幼兒科學探究性游戲興趣的具體嘗試。
【關鍵詞】小班幼兒;科學探究性;游戲興趣;探究嘗試
一、科學探究性游戲對幼兒的影響
1.分析幼兒的年齡特征
小班幼兒由于年齡因素,具備較強的探索心態(tài)和對事物的好奇心,往往容易投入到周圍事物中,按照他們自己的認知進行學習、了解。然而由于科學類活動較為枯燥與抽象,往往依靠幼兒的認知能力是無法理解和吸收的,如何創(chuàng)建讓幼兒容易吸收,且具有科學教育意義的活動、游戲,教師就要站在幼兒的視角上,認真看待孩子的世界,從幼兒的角度出發(fā),通過利用各種資源,為小班幼兒量身定制出各種各樣的科學探究性游戲。
2.探究性游戲對幼兒的影響作用
根據(jù)研究表明,進行科學探究性的游戲可以對幼兒的成長產生重要影響,在輕松良好的環(huán)境下進行的游戲還可以提高幼兒對科學知識的吸收程度,并發(fā)揮出自身的想象力,自由地表達出自己的想法,從而增強思維能力,做其他方面也敢于進行嘗試與體驗。在這個解決問題與體驗過程中,幼兒也能不斷地成長,從而促進智能的發(fā)育和探究心的形成。
二、如何激發(fā)小班幼兒科學探究性游戲興趣
1.老師對激發(fā)幼兒科學探究性興趣的促進作用
從幼兒開始步入學習階段開始,除了家長外,老師在其的生命中扮演的角色也舉足輕重。
首先,小班幼兒在這個時期對這個世界已經有屬于自己的感知,雖說這種感知不夠全面也并非完全正確,但這是他們認識世界的第一步,而此時幼兒對這個世界的好奇也逐漸加深。而這個時期便是培養(yǎng)他們興趣的最佳時期。而作為一名幼兒教師可以說是開啟孩子們的智慧的第一任老師,因而老師們若是在這個時期,多教導一些簡單而有趣的科學小知識,是有利于孩子們培養(yǎng)科學探究性的興趣的生成。
其次,小班幼兒的教課方式多半是以游戲為主,老師可以通過玩耍的方式使得小班幼兒對簡單的科學小知識和小實驗有所理解,同時有趣和娛樂性要占主導地位,這個時期孩子的情緒記憶能力較好,這樣有利于其的記憶;再者,娛樂和身心愉快會引起他們的興趣,此時也促進了幼兒科學探究的興趣。
2.家長對激發(fā)幼兒科學探究性興趣的引導作用
我們都知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所以父母的行為對孩子也具有引導作用,而對于一個幼兒來說,在他們的思想意識里,家長的一切都是對的,所以他們會模仿他們的家長的一些行為。而此時,如果家長在日常生活中多接觸一些有關于科學的小知識,為孩子解答一些小問題,為孩子講述一些他們感興趣的簡單小原理;比如:為什么他們的玩具小車車會開呀,為什么電燈會亮呀……
孩子在幼兒時期的好奇心特別重,開始感知世界但是又一知半解的,還處于懵懂的階段,漸漸的就產生出許多讓家長頭疼的問題,家長的回答,對幼兒的思想也起明顯的引導作用。正如很多家長無法告訴孩子先有雞還是先有蛋,但是在這個問題探討過程中,也是幼兒對科學知識的接受,而這些生活中的點滴也會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探究性的興趣。
三、激發(fā)幼兒科學探究性游戲興趣的具體嘗試
1.對幼兒科學探究性興趣的構建
環(huán)境對一個人的影響十分之大,怎么樣的環(huán)境就能造就一個怎么樣的人。在生活中我們都感受到環(huán)境的影響力。然而對于喜歡依樣畫葫蘆的幼兒來說,一個良好的科學實驗研究氛圍也是十分有利于其成長的。
具體做法可以分為兩方面,一方面,如若讓幼兒長期處于科學探究的生活環(huán)境內,孩子對科學探究的興趣也會隨之加深,通過一些小視頻的播放幫助孩子理解更多的科學性知識,在此基礎上,還可以設計一些很安全并且很簡單的科學小實驗能讓他們自己動手,而這種科學小實驗,不僅對幼兒的智力開發(fā)有益,還能對幼兒的科學探究性興趣有著構建的作用。
另一方面,教師還可以在構建教室環(huán)境這點入手,一個具有科學探究性的環(huán)境對幼兒的成長來說影響深刻。在教室的書籍角也可以多放入一些科學性的動物成長圖冊,讓孩子看一些有趣的卡通科學小知識的書籍,促進幼兒對動物生長過程的理解與知識的吸收,幼兒時期孩子是孩子潛力開發(fā)的好時機,如果孩子一直處于一個較好的科學探究氛圍,對幼兒的科學探究性興趣有著很大的構建作用。
2.設計適宜幼兒的科學探究性游戲
(1)站在幼兒的角度,設計簡易科學游戲。幼兒的科學教育教學中應該落實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從幼兒的角度去看待這些理論知識,并將幼兒感興趣的東西融入其中,促進幼兒探究科學心態(tài)的形成。創(chuàng)建讓幼兒容易吸收的游戲,教師就要站在幼兒的視角上,將抽象的科學理論轉化為簡單易懂的科學小知識,從生活中取材入手,提高幼兒的感知能力,簡化游戲步驟,而且在做一些小實驗的時候,可以用更為生活化的東西去代替。比如,要教會幼兒摩擦生電的科學原理,教師就可以準備紙片和塑料尺,通過塑料尺的靜電吸引將紙片吸引起來。而一開始塑料尺是不帶靜電的,紙片無法被吸引上來,教師可以通過做區(qū)別對比,將塑料尺在衣服或手上摩擦,從而產生了吸引紙片的現(xiàn)象。通過這些巧妙的現(xiàn)象給幼兒一定的新鮮感,從而使他們原意自己動手開始做實驗,進行思考探究。
(2)設定自然養(yǎng)殖區(qū),組織科學小競賽。園所要培養(yǎng)幼兒的科學探究性興趣,可以在內部開設一些自然種植片區(qū),比如,設定一塊小田地,讓孩子們可以在不同的季節(jié)中看到植物的成長情況,能夠對自然環(huán)境有較大的感知能力。教師還需要認真對待教學內容,設計出具有激發(fā)幼兒科學探究性興趣的游戲內容,增強幼兒對科學知識的探究興趣。
3.為幼兒營造良好科學學習氛圍
(1)鍛煉良好的科學知識分享意識。在培養(yǎng)幼兒探索能力的過程中,通過營造能讓幼兒主動去進行分享的知識氛圍,讓幼兒能夠增強分享意識和吸收科學知識的能力,而幼兒所處年齡階段較為特殊,幼齡孩子并不具備完善的語言溝通能力,無法將自己發(fā)現(xiàn)的新奇事物用科學理論描述出來,這時,就需要另外的表達形式。比如,在實行具有科學探究性的游戲活動的時候,教師除了可以讓幼兒用自己所理解的語言向小伙伴們介紹,也可以通過自己獨特的做法來展現(xiàn)給其他小朋友看,比如,利用畫圖的方式來展示,從而提高感知能力,促進幼兒對科學知識的理解和吸收能力。
(2)關注幼兒的個體成長。對于幼兒來說,得到教師和家長的肯定是具備極大鼓舞性的,每個幼兒都是獨立的存在,不管性格是怎樣的孩子,都是會有自己的想法和理解,也會渴望得到大人們的關注,基于這一特點,教師在組織科學性探究活動的時候,要考慮到幼兒的心理狀態(tài),注意創(chuàng)建出良好的科學性探索氛圍,在活動的過程中,耐心地教導每個孩子,并給予孩子一定的鼓勵與幫助,從而逐漸培養(yǎng)幼兒的自信心和更加強烈的科學探究精神。
四、結語
幼兒所處年齡較小,雖然其階段特征會具備較強的好奇心,但是由于科學性的理論知識對于幼兒來說仍太過于抽象化,無法做到良好地吸收和理解效果,要符合幼兒的年齡和認知特征,就要制定適合幼兒的科學探究性游戲和輕松的科學知識分享氛圍,從而幫助幼兒提高對新事物的感知能力,在探索的過程中認識到自然與科學的奇妙之處,更好地促進幼兒智能的開發(fā),構建起良好地科學探究心態(tài),從而達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參考文獻:
[1]江景雅.淺談激發(fā)小班幼兒科學探究性游戲興趣的幾點嘗試[J].電子制作,2013,20:138+129.
[2]徐文.幼兒園科學區(qū)活動材料的現(xiàn)狀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