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波
【摘要】: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在物質生活得到滿足之后,人們越來越注重大學階段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藝術類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一直以來就備受關注,它不僅可以幫助這個年齡段的學生有一個正確的人生導向,而且可以幫助幫助藝術類大學生有一個更好地藝術創(chuàng)作心態(tài)。在教育改革體制的推動下,藝術類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改革已經成為必然的發(fā)展過程。本文就該課程在教學理念、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方法上作簡要研究。
【關鍵詞】:藝術類;心理教育;課程改革
大學生這一概念對我們來說都是非常熟悉的,那么藝術類大學生和普通的大學生又有什么區(qū)別,為什么要深入他就藝術類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改革。首先,藝術類大學生一方面具有當代普通大學生的心理特征,如:陽光、朝氣、有朝氣、有抱負、善于創(chuàng)造等;其次,藝術大學生與當代大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又不完全相同,它還具有小群體學生的特殊性,如:情感波動較大,叛逆心理強,心理脆弱等。所以,當我們對藝術類大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進行分析時,要有針對性,進行課程改革時,必須全面分析藝術類大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對藝術類大學生的心理素質有一個準確的定位,并且有針對性地提升藝術類大聲心理素質的方法。在完全把控其心理狀態(tài)的基礎上,從教學方式以及教學內容出發(fā),全面提升藝術類大學生的心理素質,將其培養(yǎng)為高素質、高質量的現代藝術人才。
1、教學理念創(chuàng)新化
談教育改革,首先要明確的就是教學理念。所謂教學理念就是教學的目的也就是中心思想,和我們日常的事物相對比,就是我們做這件事的目的所在。只有明確了教學目的才能進一步開展教學改革。藝術類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改革的教學理念就是以人為本,教育為先,育人為重,為全體學生服務的“心理、藝術、社會”集合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的思想。在這個體系中,課程建設是主體,集教學、科研以及服務為一體。其最終目的是提高藝術類大學生心理健康素質。當然,在該教學體系還包括大學心理健康的三級目標(發(fā)展性目標、預防性目標以及治療性目標)和多種工作機制(付到極致、外援機制等)??傮w來說,藝術類大學生心理健康體系是一個系統的立體的工作網絡。
藝術類大學生心理健康教學理念很具不同階段學生的心理發(fā)展需求和現實問題需求以及未來的工作需求所設計的,教學形式一般采用專題化,重點培養(yǎng)藝術類大學生的心理自助能力。
2、教學內容專題化
教育改革后,藝術類大學生心理素質教學內容的設置要以培養(yǎng)學生的心理素質為目的,針對不同階段藝術類大學生所遇到心理健康問題設置藝術類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內容。課程內容的設置務必系統、有計劃并且可以針對不同的學生循序漸進地進行開展。教學模式的選用一般為發(fā)展式、專題性教學。專題內容要根據藝術類大學生的發(fā)展過程來設置,一次可以設置如下幾個專題:入學新生對大學的心理適應、入學后如何學習以及選擇自己的職業(yè)生涯、對自己的充分了解以及了解后的自我發(fā)展方向選擇、與人交往的心理學、戀愛與性心理、人格的健康和塑造、負面情緒自我管理、壓力應對心理與危機干預和就業(yè)心理輔導。在開展專題性教學的過程中需要把重點放在學生不同階段的心理變化上,切忌將教學模式化,一味追求課程本身的學術性和邏輯性等方面。因材施教才能更好地開展藝術類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
3、教學方法多樣化
針對教學方法來說,我們可以參照其他科目教學改革的基礎上進行整改,使其適應與藝術類大學生的現階段的心理狀態(tài)。藝術類大學生在現階段一般來說都是表現欲望極強的、而且對新鮮事物的有著較高的興趣。我們可以針對這一點設置我們的教學方式。也就是說,教學方法一定要是生動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的,不能單一的為了教學而教學。采用的教學技巧可以是案例索引、音樂賞析以及情景融入等等。下面具體針對當下適合的集中教學方法做簡要研究。
3.1講授教學法
針對新入學的同學來說,讓其對心理健康課程有一個大概的了解,我們選用的最合理方法就是我們常用的講授教學法。因為在這個階段,學生對心理健康課程還并不了解,更不用說有自己的想法了。所以需要我們的講師首先對此課程做一個簡要的介紹。但是在介紹的過程中要適當結合其他教學方法,例如案例索引,視頻觀看等。讓學生可以輕松了解此課程的基本內容。
3.2討論互動法
所謂討論互動法就是在講授課程主要內容的過程中,設置一些問題或者情景與同學們一起進行討論,設置的題目不一定有個明確的答案,但是要讓學生在互動中對心理健康知識有一個正確的認識?;拥慕虒W模式不僅可以更加輕松地對課程進行講授,而且可以提升學生的管制度,引發(fā)學生積極思考。在不斷地思考中明白心理健康課程。
3.3團體訓練法
團體訓練法是心理健康課程獨有的一種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主要是適用于學生心理康復技能的學習。以往的教授學生負面情緒消除方法基本都是采用老師講述方法,學生在下面聽。這種模式很難引起藝術類大學生的注意力,更不用說教學效果了。針對這種幫助學生消除負面情緒等的治療方法可以采用團體訓練法這種教學模式。例如陰與治療,可以讓學生感受音樂,通過放松,來讓學生消除負面情緒。
3.4角色扮演發(fā)
這種教學方法在其他課程的教學改革中也是以一種很不錯的教學方法,可用于多種科目教學中。對于心理教育同樣適用。其辦法同其他科目的教學形式大同小異,也是通過設置不同的情景,讓學生在情境中扮演不同的角色,感受角色的心理變化并發(fā)表自己的看法,達到自我心理素質得到提升的目的。
3.5案例教學法
所謂案例教學法就是引以為戒或者以其為榜樣。這種教學方法主要是通過將講解不同部分的知識時設置與課程內容相同的案例,讓學生了解到不同心理最終產生的不同結果。從而讓學生對自己的心理狀態(tài)有一個正確的掌握和處理方式。
3.6心理測評法
現階段,有很多心理測試用的試題。我們可以讓學生在不同階段進行心理測試,從而讓學生對自己的心理狀態(tài)有一個官方的認識,并和自己的想法對比。這樣學生可以隨時檢測自己的心理狀態(tài),并且對不同的行為和想法有一個正確的認識。
4、結語
心理健康教育與其他課程的教學有很多不同之處。它突破了時空的限制,與社會、學校以及家庭都是息息相關的。針對于藝術類大學生這一特殊的人群,做好心理健康教育是此階段教學的首要任務,只有擁有一個正確的心理素質才能在今后更加出色地發(fā)揮專業(yè)藝術水平。藝術類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改革也還需要我們做進一步的探究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陳華.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 西南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04:48-52.
[2]苑冀,鐘向陽. 關于藝術類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改革的思考[J]. 大舞臺,2010,07:185.
[3]段鑫星,趙玲,宋冰. 關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建設與改革的思考[J]. 煤炭高等教育,2004,06:8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