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婷婷
摘 要:對教師的職業(yè)生涯和個人幸福而言,與學生的關系和互動交往無疑是最為重要的方面。德育的知、情、意、行的實現(xiàn)離不開師生的互動,只有在教師和學生的良好關系狀態(tài)下,教師和學生保持積極、平等、平衡的人際互動,才能提高德育的實效性,教育教學才能夠實施,學生才能健康成長,教師才能夠感受到教育的快樂。
關鍵詞:和諧;德育;民主;實效性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5-9214(2016)05-0178-01
德育是素質教育的核心,提高德育的實效性性對學校以德育人有著重要意義,師生關系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德育的效果,師生間良好的情感基礎是德育的成功前提和保證,因此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努力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提高德育的實效性。
一、師生關系及現(xiàn)狀分析
師生關系作為教師最核心的人際關系,在和諧的師生互動中促進學生的發(fā)展,這是我國中小學師生關系的主要現(xiàn)實。然而,除了不重視師生關系、不努力改善和增進師生關系之外,有少數(shù)教師粗暴地甚至違法體罰學生,也有少數(shù)學生對教師進行侮辱或攻擊。如果從理想師生關系標準來看,我國師生關系的現(xiàn)狀還呈現(xiàn)出這樣的問題:
(一)教師的民主與平等意識有待進一步提高
有老師認為跟學生走得太近會失去威嚴,還強調學生過分聽話,服從教師。在教育過程中老師往往想讓學生在短的時間里掌握較多的知識,學生常常就把學習看成是一種負擔,因此師生之間就產(chǎn)生了矛盾。
(二)師生之間情感隔閡、心理距離過大
長期以來,我國教育以應試教育為主,片面追求升學率,違背教育的本質,只把課本的知識機械化地教給學生,不注重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教師對學生的關注重心只放在學習成績上,學生負擔加重,忽視了學生的心理導致了師生溝通的障礙。
(三)師生之間的非互式互動需要適度把握
每個學生和教師的認知方式、情感、意志、需要、興趣、動機、氣質、能力、性格各不相同。加上不少教師只關注學生的成績,師生在課外接觸很少,結果造成了師生之間理解不夠,這也是致師生關系冷漠化的一重要原因。
(四)師生間的道德關系松動較大
師生關系處理得好不好,關鍵在于道德關系是否能夠健康發(fā)展。隨著社會利益化和社會風氣化的侵襲,師生人際間的道德關系出現(xiàn)了不少松動,如少數(shù)教師抵擋不住金錢的誘惑,吃請受禮嚴重損傷了教師尊嚴。
二、師生關系存在的問題的改善對策
教育是一個雙邊的過程,師生只有配合默契、合作愉快,才能產(chǎn)生良好的教學效果。如何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呢?
(一) 這需要老師與學生的雙邊付出,下面就讓我們先從老師方面談起:
1.師愛是師生和諧的基礎
微笑是打開心靈的鑰匙。當學生怕答錯問題被老師責備批評而不舉手,任課教師在課堂上可多一些微笑,多幾句關愛鼓勵的話,就會出現(xiàn)積極各抒己見的場面。只有把愛給學生,才能夠得到學生的信賴。良好的師生關系,有助于加深教師對學生的了解,從而增強德育的針對性。老師對不一樣的學生,要一樣的愛。不能摻雜任何偏見,把自己的愛傾注在每一位學生身上。
2.不要傷及學生的自尊,用發(fā)展的觀點看學生
在學習生活上學生都會有犯錯的時候,對學生的教育,批評可以言詞嚴厲,但不能諷刺侮辱。要選擇學生能夠接受的方式對其實施教育,只有讓學生樂于接受教育,才能增強教育的實效性?;乜闯煽儾缓玫膶W生做出成績的也大有人在。說明人是發(fā)展的,只要不懈努力都能實現(xiàn)自我價值。因此教師要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每一個學生,關心引導學生、因材施教。
3用賞識的目光看成績,以情感投入縮短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
教師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的每一個閃光點,鼓勵他們把能做的事情做好。日本馬拉松選手山田本一曾經(jīng)這么說:每次比賽之前,我都要在乘車把比賽的線路仔細的看一遍,并把沿途比較醒目的標志畫下來,比如第一個標志是一白房子;第二個標志是一公交站臺;就這樣一直畫到賽程的終點。比賽開始后,我就以百米的速度奮力的奔向一個個目標沖去,三十幾公里的賽程就這樣被我分解成幾個小目標輕松的跑完了。人生就是跑馬拉松,作為教師要賞識學生取得的成績,并鼓勵他們堅持跑下去。主動關愛學生獲得學生的崇敬信任和親近。
4.教師須隨時提醒自己要會寬容,以同齡人的心態(tài)理解和尊重學生
教師不是圣人,但就教師的職業(yè)而言他也不是一般的人。一個有智慧的教師應該善于觀察了解他人,經(jīng)常反思自己,明白自己做得不好的地方,做好后面的規(guī)劃。要尊重學生并善于進行“心里移位”,設身處地理解關心學生學習變化,及時加以引導、表揚、鼓勵。
5.教學藝術,課堂和諧的根本保證
和諧師生關系、和諧的教育更需要良好的教學藝術作保證。如果老師多重視一點講課藝術,大學課堂就不會花大好時光“點名”了。教師在教學工作上要具有高度責任心對待每一節(jié)課。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應以富有激情的方式與同學進行交流,還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洞察社會透析現(xiàn)實的能力,包括政治、經(jīng)濟、文化、社會等方面的事實動態(tài),并和他們一起進行分析。
6.課后工作,師生和諧的必要環(huán)節(jié)
教師要想真正走進學生心靈,在課下。首先老師要進入到學生的情緒和思想系統(tǒng)中去,以學生的眼光去看”他們“的世界,體會學生的心情,試著多理解學生。
(二)教育是雙向的,只依靠老師單方面的付出是遠遠不夠的,要改善師生關系還需要學生的配合。
1.學生要學會體諒老師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老師在恨鐵不成剛的心情下,做法難免有失偏頗。對此,學生可試著體諒老師,等事情平靜再找老師談談達成共識。
2.學生應尊重老師
尊師重道是中華民族的一項傳統(tǒng)美德,每一位學生都應該尊重老師,不僅僅是禮貌上,更要尊重老師的勞動。
3.要主動跟老師交流
在教學中,老師不能深入的了解每一位學生,因此學生應該主動找老師溝通,讓老師了解自己的想法,進而調整教學方案。師生之間彼此不斷尋找新的定位,尋找最好的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班華.現(xiàn)代德育論.安徽人民出版社.
[2]謝賢,李廣順.優(yōu)秀教師建構和諧課堂的101個理念.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
[3]張玉彬.理想課堂構建與實施.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
[4]詹萬生等.和諧德育論.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
[5]潘玉峰,趙蘊華.《師生之間如何相處》.安徽人民出版社.
[6]孫浩《師生互動》—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