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爾翠
摘要:如何使學生在完成作業(yè)的過程中培養(yǎng)良好的習慣?如何使作業(yè)成為學生的樂趣而不是負擔?小學生好奇心強,對新鮮事物感興趣,因此在設計作業(yè)時要注重形式多樣化:制造新對話、編造英語小故事、創(chuàng)編英語童謠和歌曲等。讓學生多種器官參與活動,使基礎知識、基本技能、運用能力都得到訓練。
關鍵詞:小學英語;作業(yè)設計;創(chuàng)新略談
小學生對于英語老師布置的家庭作業(yè)常常是主觀上并不愿意完成,但迫于對教師、家長的畏懼又不得不完成,于是形成了:”你留我寫,你逼我交,你批我改”的被動、無奈的作業(yè)形式。有10%左右的學生,經(jīng)常在次日早晨忙忙碌碌地補作業(yè)或者拿著別人的作業(yè)本抄。甚至有10%左右的學生幾乎天天不完成作業(yè),原因是不會做或不愿意做。當問及”你認為理想的家庭作業(yè)是什么樣的?”,絕大多數(shù)學生表示,他們喜歡有特色的、動手實踐的、有吸引力的、發(fā)揮自己創(chuàng)造力的、聯(lián)系生活實際的、自己跳一跳就能夠完成的課外作業(yè)。所以,我們設計的課外作業(yè)必須要創(chuàng)新。
一、尊重個性差異,體現(xiàn)作業(yè)的選擇性
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更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學生,教育面對的就是一個個獨立的個體,他們在智力水平、認知結構和學習動機、心理、個性等方面存在差異,學習能力發(fā)展不均衡,所以作業(yè)的設計要盡量從每個層次學生的實際出發(fā),建立多層次的彈性作業(yè)結構,以適應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這樣,既能使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吃得飽”,又能保證學習能力弱的學生做得了。在授完新單詞或短語或句子后,我的作業(yè)往往有幾種形式供學生選擇。(1)Copy the words or sentences,選擇這一層面的往往是學習有困難的學生,他們就僅僅只是對課本知識的機械再現(xiàn);(2)Make sentences, 選擇這個層面的是中等生,可在造句的詞匯上自主選擇;(3) Make dialogues, 這些往往是稍有依賴心理的孩子,他們總會2-3人一組討論對話的內容與語言組織。(4)Make stories or make poems,這些是學習能力特別強的學生,能充分利用所學知識發(fā)揮想象力,在作業(yè)反饋階段總能引起其他孩子的極大興趣,因為故事或詩歌對他們總是有著巨大的吸引力。
二、嘗試設計實踐型的作業(yè)
”任務型”教學倡導把握語言的最終途徑是讓學生去做事情。當學生積極地參與,用目的語進行交際的嘗試時,語言也就被把握了。因此,采訪、寫觀察記錄、做調查等作業(yè)形式能很好地發(fā)揮學生的語言潛能。
在學習了四年級上冊的《Unit 5 What would you like?》這一單元后,我設計了這樣一份作業(yè):學校新餐廳要開業(yè)了,炊事員想了解一下班里同學愛吃的食物,以方便同學們。要求學生設計一份采訪記錄表,用英語記錄被采訪對象的姓名以及喜愛的食物名稱,每人至少采訪5個以上同學并在小組內交流,再把統(tǒng)計的結果制成表格在班內匯報。
這道作業(yè)貼近生活,學生能運用所學知識進行真實地交際。他們的愛好被真實地調動了起來,不僅鞏固了語言知識,還與其他同學溝通了感情,培養(yǎng)了一定的觀察和思考能力。
三、嘗試設計創(chuàng)新型的作業(yè)
《新課程標準》指出,教學過程是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造性的過程。教學除了在課堂教學中設計各種趣味活動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造性能力外,還應在作業(yè)設計與布置上滲透這一理念,讓學生將學過的詞匯、語言結構等重新組合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意思。小學英語教材為學生提供了大量歌曲、韻詩、故事等豐富的學習內容,教師除了可以布置讀、背、表演類的作業(yè)外,還可以設計如”歌詞新作”、”小詩新創(chuàng)”、”故事新編”等作業(yè)。
在學完《Books and pencils》這首歌后,我布置了這樣的一道作業(yè):同學們能自己試著寫出新的歌詞嗎?利用課外活動時間開了一個”老歌新唱”演唱會,學生用學過的或自學的文具及課本單詞編出了一首首新歌。課上課下學生邊演邊唱,熱情高漲。一些平時學習英語比較困難,成績落后的學生也加入到”小作家”的行列,開始模擬著”寫詩”了,當他們看到自己的作品也能登上班級的”大雅之堂”,心里格外興奮,自信心油然而生,也就逐漸喜歡上英語課啦。
四、嘗試設計制作型的作業(yè)
在”任務型”教學中教師要經(jīng)常設計一些任務讓學生動手制作以獲得和積累學習經(jīng)驗。這類型的作業(yè)無疑能使學生享受”I can do it in English”的樂趣。
如:學完祈使句后,我讓學生為校園的各個場所設計英語警示牌。學生留心觀察校園的各個角落,精心完成這項作業(yè)。于是,學校的綠樹、紅花上有了”Dont climb the tree!””Dont pick the flowers!”等提示語。垃圾箱旁樹上了”Put the trash in the bin!”樓梯拐角處貼上了”Dont push!”等溫馨提示……
又如:到了圣誕節(jié)、元旦或者班里同學生日,我都動員學生自制英文賀卡,用英語傳遞自己的真誠祝福。這類作業(yè)強化了學生語言知識的運用,變學生被動學習為有意義地主動學習,培養(yǎng)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團結意識,更從中傳遞著濃濃的同學友誼和人文關懷。
五、設計要尊重學生年齡特點,體現(xiàn)作業(yè)的趣味性
蘇霍姆林斯基說:“學生帶著一種高漲、激動的情緒從事學習和思考,對面前所顯示的真理感到驚奇和震驚,在學習中意識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體會到創(chuàng)造的快樂,為人的意志和智慧的偉大而感到驕傲,這就是興趣。”因此,根據(jù)小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我常把“玩”滲透到作業(yè)中,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感受學和玩是可以同時進行的。例如,我們在學習了身體部位及顏色后,我布置的作業(yè)是畫一個自己喜歡的機器人或怪物,且要求第二天在課堂上展示并進行描述。在展示介紹時學生個個興趣十足,妙語連珠。Look at me. This is my arms. I have a yellow body…等,這樣就讓機械的單詞抄寫變成了生動有趣的活動。這樣的作業(yè),符合各年齡階段學生的身心特點,達到寓學于樂、以玩促學的目的,讓學生樂在其中、樂此不疲。
素質教育是培養(yǎng)21世紀人才的教育,學生需要獲得能夠繼續(xù)獲得知識和能力的科學方法,良好的學習方法,能使學生更好地發(fā)揮天賦。我們教師應該通過對學生作業(yè)的創(chuàng)新設計,教師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運用能力,讓他們更多地自主學習、獨立思維的時間與空間;總之,我們教育工作者,應重視英語教育中的創(chuàng)新,才能全面提高小學英語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