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若旸 戚楊一丹 李瑋赟
摘 要:本文通過建立“志愿授課、一校一課”的循環(huán)體系,將志愿者授課、體驗式教學與假期安全教育相融合,探討假期安全教育的改進方法。
關鍵詞:假期安全教育;體驗式教學;志愿者授課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5-9214(2016)05-0275-01
一、研究背景
安全教育是搭建小學生安全知識體系的重要一環(huán),更是學校開展日常教學工作的前提條件和根本保障。截至2014年,全國共有小學20萬所,在校生人數約為9451萬人。小學生的安全牽動著每個家庭的幸福,也關系著社會的穩(wěn)定。由于在校學生密度大,校內安全問題日益多發(fā),安全教育已被很多小學都提上了日程。
小學生雖然已有較強的安全教育接受能力,學生假期安全問題也日益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并有所完善相關政策制度。但由于投入資源有限,加之兒童家長、學校普遍心存僥幸,缺乏假期安全自護教育意識,學生的假期安全仍被大部分學校所忽視。此外,由于放假期間學生離校,與學校沒有直接的安全責任關系,導致假期安全教育工作缺乏學校的重視。很多學校只是在放假前下發(fā)安全教育宣傳單,并向學生口頭講述注意事項。這樣的方式往往只能使安全教育停留在表面,沒有落到實處,導致各類假期安全事故仍屢見不鮮。
二、小學生假期安全教育特點
(一)低齡性
在授課內容上,小學生安全教育應以指導小學生預防事故、逃生、避險、緊急自救和日常安全常識為主;在授課內容上則需注重實用、通俗、易懂、易掌握。
(二)差異性
假期安全與家庭生活息息相關。從客觀角度分析,在不同的家庭中,小學生放假期間的主要活動、外出頻率、家中是否有防護措施、是否有人陪伴的情況也不盡相同。而家長作為主要監(jiān)管人,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校假期安全教育的落實效果。
(三)趣味性
小學安全教育的實施限制因素之一就是課堂缺乏趣味性。安全知識往往由老師在放假前對學生臨時口頭講述,或統(tǒng)一觀看安全教育宣傳片等。教育過程短暫、枯燥,學生很難對知識深刻理解、記憶和運用。老師也無法對上課效果進行檢驗。
三、主要問題
(一)重視程度不夠
學校對安全教育的重視程度影響了一個學校安全教育的教學質量。然而在現實中,安全教育的落實卻差強人意。假期安全教育在大部分學校中往往流于形式,其中一部分學校甚至尚未開展。相關機構對學校的監(jiān)察力度也相對較弱。
(二)師資力量不足
學校的主要師資力量都集中于各類文化課上,往往在安全教育上投入較少。一個學校一般只有幾名教師進行學校的安全教育工作,難以在放假前對對全校學生進行較為科學系統(tǒng)的假期安全教育。
(三)教學形式枯燥
大部分學校的方法是向家長下發(fā)假期安全宣傳單,學生假期安全的重任完全壓到了家長身上。一部分學校愿意開展假期安全教育,但是由于師資力量不足、缺乏系統(tǒng)教學內容、時間緊迫等原因,學校進行安全教育往往只是為了完成任務,沒有進行授課方式上的創(chuàng)新。老師往往只是臨時性對學生口頭講述,課程單調、
四、構建“志愿授課、一校一課”體系
(一)制度體系
在“志愿者授課、一校一課”體系中,各高校在臨近學期期末時,選拔、培訓一些教學志愿者,接受假期安全教育課程的教學培訓,成立志愿者服務隊。在小學放假前進行巡講,減緩學校在課時安排上的壓力。
(二)反饋體系
為了確保假期安全教育的質量,使之不流于形式,并能夠建立教學反饋體系,及時對教學的過程及結果進行測定、檢驗,做出評估并加以改進。
(三)內容體系
安全教育的內容是假期安全教育的核心,安全教育的內容以室內安全、戶外安全、社會安全為主,涵蓋了常見安全問題及其簡單應對措施,從而提高小學生面對安全事件自救自護的能力,提升小學生和家長的安全意識。
五、體驗式教學法的引進
(一)體驗式教學模式特征
體驗式教學與傳統(tǒng)教學相比,不是簡單的教學方式的改變,而是將認知過程與情意過程融合與統(tǒng)一,在教學目標、教學主體、教學內容、教學過程、教學方式、教學手段、教學評價等方面都具有綜合優(yōu)勢。將體驗運用到教學方式中,可以使每個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成為主體,不再是被動的知識接收者。
(二)體驗式教學模式對假期安全教育的意義
一方面,體驗式教學法在交往互動、親身體驗、思考總結中傳授健康知識。 另一方面,體驗式教學法通過具體安全問題情景的舉例強化了安全知識的應用環(huán)節(jié),提升學生的實際運用能力和應變能力,適用于側重于實踐的安全知識。
(三)實施程序
以武漢市為例,我們首先在武漢市各高校招募志愿者團隊,并邀請有體驗式教學經驗的老師對志愿者進行培訓。在培訓之后,組織志愿者關于假期頻發(fā)的安全隱患,如用電安全、防火安全、自救自護等知識編寫體驗式教學教案。志愿者首先運用體驗式教學法進行安全教育課程的試講,試講成功后,可認為其在課堂中使用了體驗式教學法。
六、體驗式教學模式實驗
組織小學教師關于體驗式授課方法對大學生志愿者進行培訓,將接受過培訓的大學生所教授的班級,作為實驗組。讓未接受過特殊培訓的大學生教授同年級另外一個班級假期安全教育課,即使用傳統(tǒng)方法進行教學,作為對照組。此外,考慮到小學生的認知能力和表達能力有限,我們在上課時邀請家長旁聽。在課后對老師和家長分別發(fā)放調查問卷,對授課效果的滿意度進行調查,作為授課效果的
通過問卷調查我們發(fā)現,體驗式教學模式的主要亮點為氣氛活躍、志愿者親和力強、教學形式新穎。這種模式優(yōu)勢鮮明,能幫助大學生志愿者將親和力的優(yōu)勢發(fā)揮得淋漓盡致,緩解大學生志愿者由于經驗不足造成的冷場、課堂節(jié)奏難以把控等現象,同時也能提高一定的課堂吸收率、加深知識理解,具有較強的實用性
本文引入大學生志愿者授課和體驗式教學方法,構建一種自發(fā)的、可持續(xù)的假期安全教育體系,希望能減少學校開展假期安全教育工作的阻力、提高安全教育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2006年全國中小學安全形勢分析報告[J].人民教育,2007.
[2]秦文賢.教育與管理就是安全“保護堤”[J].教育,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