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玲
摘 要:本文運用翻譯功能理論,從旅游翻譯功能和目的出發(fā),對《張家界探奇》的英譯的實例進(jìn)行分析和探討,以期產(chǎn)生讓外國游客喜聞樂見的關(guān)于張家界的旅游翻譯文本,傳播中國的自然文化遺產(chǎn),促進(jìn)旅游事業(yè)發(fā)展。
關(guān)鍵詞:旅游文本;翻譯功能理論;翻譯策略
[中圖分類號]:H315.9 [文獻(xiàn)標(biāo)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6)-11--02
引言:
張家界作為我國最重要的旅游城市之一,擁有獨特的自然景觀和文化歷史內(nèi)涵,吸引大量的外國游客前來參觀。然而,目前對于張家界的景點英文介紹的質(zhì)量卻層次不齊,難以達(dá)到吸引國外游者的目的。因此,如何向旅游者表現(xiàn)張家界景點的獨特性并傳達(dá)相應(yīng)的自然文化內(nèi)涵成了廣大翻譯工作者思考的重要問題。本文試從功能目的論的翻譯原則以及翻譯策略簡析《張家界探奇》的英譯。
一.翻譯功能理論概述
翻譯功能理論起源于20世紀(jì)70年代的德國,代表人物主要人物有賴斯、弗米爾和諾德。創(chuàng)始人賴斯在1971年提出以翻譯為導(dǎo)向的文本類型理論,指出文本功能應(yīng)該是翻譯批評的評價標(biāo)準(zhǔn),即翻譯的好壞應(yīng)該從原文,譯文兩者功能之間的關(guān)系來評價,打破了原來一直占統(tǒng)治地位的翻譯“對等”理論。1978年,賴斯的學(xué)生弗米爾對該理論進(jìn)行了完善,提出翻譯策略與翻譯方法必須由譯文的預(yù)期目的或功能決定,目的原則是翻譯的最高法則,任何一項翻譯活動都得服務(wù)于目的。90年代初,諾德又進(jìn)一步拓展并深化了功能理論,她提出功能是使譯文在目標(biāo)語環(huán)境中按預(yù)定的方式運作的因素,忠誠是譯者,原文作者,譯文接受者以及翻譯發(fā)起者的人際關(guān)系。
二.翻譯功能理論對《張家界探奇》英譯的實踐意義
中英文化是全世界差異最大的兩種文化,不僅在文本形式上存在巨大差異,邏輯思維結(jié)構(gòu)以及表達(dá)方式也是大相徑庭。而《張家界探奇》作為典型的自然文化旅游文本,其中的飽含文化歷史典故和大量起修飾作用的四字成語,這種表述方式固然能吸引大量的本國文化和旅游愛好者,但是如果逐字對譯給國外旅游者則顯得冗長無趣,失去了原有的交際意義。作者在《張家界探奇》中大量使用諸如“一夫當(dāng)關(guān),萬夫莫開”、“山色空蒙”、“或虛或?qū)崱钡人淖衷~語。由此可見在漢語旅游文本中作者對于四字詞語的偏愛。文化典故諸如:“踏遍青山覓古人,水繞四門得佳城,楊柳巖下舊土堡,漢代留候張良墳?!痹谖闹幸嗍穷l頻出現(xiàn)?;趦煞N語言之間的巨大差異和旅游文本的異同,譯者在翻譯要從譯文讀者的角度出發(fā),對信息作出適當(dāng)?shù)恼{(diào)整和改動并結(jié)合實際需要采取不同的翻譯策略。
三.功能理論視角指導(dǎo)下《張家界探奇》英譯所采取的翻譯策略
根據(jù)功能目的論,為了增強(qiáng)旅游文本的翻譯交際效果,即為游客提供相關(guān)旅游信息并吸引更多游客來張家界來觀光旅游,在進(jìn)行漢譯英旅游文本翻譯時,應(yīng)充分考慮目的語讀者的期待心理和接受能力,靈活采取多種有效的翻譯策略。
(一)音譯法
根據(jù)功能理論,音譯法一般主要應(yīng)用于景點名稱的翻譯。景點名稱的翻譯對于旅游文本至關(guān)重要,因為游客對景點的第一印象取決于此,好的景點翻譯能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引起目標(biāo)游客的興趣,而艱深晦澀的景點翻譯則會起到適得其反的作用。
在《張家界探奇》一文的英譯中,譯者采用音譯法翻譯部分景點,例如:黃石寨(HuangShiZhai),三楠抱石(ThreeNanmusTreesEmbracingtheRock),鴛鴦泉(YuanYangspring),閨門巖(GuiMenRock)等。采用音譯法不僅能夠避免出現(xiàn)文化誤差,減少目標(biāo)語讀者的困擾,同時也有利于更好地傳播中國的文化。例如黃石寨這景點名如果采取直譯的翻譯手法就是(YellowStoneVillage),這不僅違背了景點的原意,而且還會誤導(dǎo)游客認(rèn)為黃石寨是黃色石頭構(gòu)成的村子;另外鴛鴦泉同樣采取音譯的翻譯策略也是為了避免出現(xiàn)文化誤差。
(二)增補法
中西方人民生活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之下,在意識形態(tài)、思維方式、文化認(rèn)知等方面必然存在巨大差異。中國游客耳熟能詳?shù)臍v史典故,背景材料對于外國游客來說或許就顯得晦澀難懂,以至直接或間接地影響了目標(biāo)游客的旅游興趣,此時就需要譯者必須注意在譯文中增添相關(guān)的文化背景和知識,進(jìn)而達(dá)到旅游翻譯的目的。
例:它高高矗立,渾圓如人工澆鑄;它從小而上漸漸變小,變尖,終至鋒芒畢露了;它鐵灰色,在陽光下熠熠閃光;它時常沉浸在霧海里,給人造成時有搖晃的幻覺。這就是位居猴頭峰北面的絕妙景點“定海神針”。
Thegorgeoussightseeing“MagicNeedleStandingintheOcean”(ItsamythicalallusioninJourneytotheWestwhichisoneofthefourgreatliteraryclassicsinChina.)issituatedtothenorthofMonkeyPeak.itstandsloftywitharoundposturelikeartificialconstructionanddiminishesintoabrightgrayishmagicneedleundersunshine.Whenemergingintotheseaoffog,itpresentsamovablescenery.
若只是將定海神針譯為:“MagicNeedleStandingintheOcean”,國外的游客肯定會不知所云,無法感受到其背后的神話色彩和此景的雄偉。而譯者對其進(jìn)行增譯,告知國外游客此景出自于中國的經(jīng)典著作,不僅能幫助其更好地理解此情此景,更能夠起到宣傳中國文化的作用。
(三)刪減法
漢語注重文字效果的優(yōu)美,講究修辭,辭藻華麗,經(jīng)常引用名人詩詞來抒發(fā)主觀感受或增加美感。而英文注重信息的傳遞,通常語言邏輯嚴(yán)謹(jǐn),文字質(zhì)樸。因此,在英譯中文旅游文本時,要考慮到兩者語言運用的不同,在不影響目標(biāo)讀者閱讀的前提條件下,刪去譯文多余的部分以便讓游客更好的理解文本內(nèi)容。
例:它溫柔,博愛多情。一條石板橋上,兩片石英岸上,游人絡(luò)繹不絕,全都要如癡如醉地看她,默默地接受著人們的愛。這脈脈含情的眼睛里,有你,有我,有炎黃子孫,也有外國朋友。于是,你會輕輕吟哦:“空水澄鮮,俯仰留連,疑是湖中別有天?!彼嗟纳剑G的水,白的浪花,紅的石頭;藍(lán)的潭,紫的草,悠閑的魚,歡快的人影。它們互相映襯,融為一體,是多么絢麗,多么協(xié)調(diào)啊!構(gòu)成了一幅寓情深深的水彩畫。給人以“人游山峽里,實在畫圖中”之感。
Thepond,featuredwithgreenhills,emeraldwater,spotlesslywhitespry,redstone,puregrassaswellascarefreefish,presentabrilliantwatercolorpainting,makingtouristsallintoxicatedbythelovinglywonderwithouteyesmoving.Onemayevenwonderingifheisinalandscapingpainting.
原文中用歌詞“空水澄鮮,俯仰留連,疑是湖中別有天?!焙驮娋洹叭擞紊綅{里,實在畫圖中”來表達(dá)對紫草潭—“武陵閨秀”的贊美和喜愛。從漢語的語境來看,具有語言審美效果但卻未能實現(xiàn)信息效果。因此,在翻譯時亦不需要逐字機(jī)械翻譯。譯者采取了刪減的翻譯策略并用更簡潔的語言“Onemayevenwonderingifheisinalandscapingpainting.”對此景進(jìn)行了概括總結(jié),將漢語的詩情畫意變得直接明了。
(四)改譯法
中西方文化各自具有自身深刻的文化內(nèi)涵,而其間的差異難免會造成文化沖突。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譯者具有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了解中西方文化差異,在不損害原意的基礎(chǔ)上進(jìn)行適當(dāng)?shù)母淖g。
例:張良,又名張子房,為西漢留候?;搓幒铐n信被漢高祖劉邦賜死時,曾謂朝臣云:“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張良為避殺身之禍,晚年隱退,淪為云游道人。
ZhangLiang,alsonamedasZhangZiliang,usedtoalordintheWesternHanDynasty(206BC-AD24).HanXinandhehaddoneagreatcontributionfortheestablishmentofWesternHanDynasty.However,HanXinwasacclaimedwhenthedogisbeaten,thelionistamedwhenhewassentencedtodeathbytheemperor.Forexistence,ZhangLiangchoosestowithdrawfromsocietyandlivesinsolitudeasadaoist.
“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笔且痪渲袊嗣穸炷茉?shù)墓糯裱裕浜x無需贅言。但是對于不了解中國文化背景的外國游客而言,理解起來就沒有那么簡單,而采用直譯的手法不僅會顯得冗長而且不能引起其共鳴。因此,譯者采取了改譯的翻譯策略,譯作:whenthedogisbeaten,thelionistamed.即,獅子馴,狗挨捶。在中西方文化的不同中尋找共同點,這不僅能使外國游客更好的理解原文還能讓他們產(chǎn)生親切感,更好的實現(xiàn)交際的目的。
四.結(jié)語
綜上所述,為了實現(xiàn)宣傳旅游文本的目的,譯者應(yīng)該以翻譯功能理論為理論依據(jù),從“以中國文化為取向,以譯文為重點”的原則出發(fā),考慮讀者的需求,把握好原文和譯文之間的背景,靈活采取各種恰當(dāng)?shù)姆g策略,促使原文的內(nèi)容和內(nèi)涵準(zhǔn)確無誤的傳達(dá)給目標(biāo)讀者。使國外游客在充分領(lǐng)略我國大好河山的瑰麗風(fēng)景的同時加強(qiáng)對中國文化內(nèi)涵的理解,實現(xiàn)中西方文化交流的目的。
參考文獻(xiàn):
[1]Newmark.ATextbookofTranslation[M].NewYork:PreticeHall,1988
[2]Nord.Christina.TranslatigasaPurposefulActivity[M].ShanghaiForeignEducationPress,2001
[3]陳剛.旅游翻譯與涉外導(dǎo)游[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4.
[4]張家界市旅游局.張家界[M].中國旅游出版社,1998.
[5]丁大剛.旅游英語的語言特點與翻譯[M].上海:上海交大出版社,2008.
[6]陳小慰.翻譯功能理論的啟示[J].中國翻譯,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