茹克艷?阿不力孜
【摘要】實踐證明,文化教學可以提升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而初中英語是學生日后學習英語的基礎,因此,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文化教學一直廣受關注。因為,語言是人類交流的工具,語言中凝聚著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發(fā)展歷史,也承載著民族文化,而文化又決定著語言的發(fā)展。所以,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重視英語教學知識中的文化背景,發(fā)現(xiàn)中西方文化之間存在的差異,逐漸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提升學生的整體英語水平,從而逐漸提升初中英語的教學質(zhì)量。本文就是對如何促進文化教學在初中英語中的激趣作用的策略進行的一些分析。
【關鍵詞】文化教學 初中 英語 激趣作用 分析
隨著經(jīng)濟的全球化發(fā)展,英語的教學質(zhì)量也被越來越多的人重視。而在英語教學中,文化教學可以使學生直接接觸英語文化,通過對英語文化的接觸逐漸發(fā)現(xiàn)中西方文化的差異,激發(fā)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習效率。因此,初中英語教師應重視文化教學。
一、激發(fā)學生在文化教學中的興趣
“激趣教學”實際上就是通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對初中英語產(chǎn)生學習興趣,增加學生學習初中英語的動力,從而逐漸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習效率。因此,教師在激發(fā)學生在文化教學中的興趣時可以:1.了解學生平時興趣愛好,理解學生。2.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教學氛圍。3.設計好課前導入,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4.課后鞏固訓練,讓學生多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知識。
例如,教師在講到《Can you pay the guitar?》(你會彈吉他嗎?)這一教學內(nèi)容時,教師可以在課下和學生聊聊天,了解一下學生的特長和喜好,在聊天過程中,教師應把學生當成自己的朋友,這樣可以拉近師生間的距離,增加學生對英語教師的好感。然后,在上課前教師可以讓學生先熟悉下課后單詞,預習下學習內(nèi)容,之后教師在黑板上寫出:“Can you pay the guitar?”讓學生翻譯,在學生翻譯正確時,教師應及時鼓勵學生:“very good!”這樣可以增加學生的自信,讓學生覺得學習英語并不難,提升學生的英語信心。在此之后,教師可以引出教學知識的小拓展:“剛剛上課前,我和咱們班幾個同學聊天,還發(fā)現(xiàn)同學們的特長還挺多的,我發(fā)現(xiàn)甲同學會彈鋼琴,乙同學會畫畫,同學們特長還真挺多的。那老師考考同學們,你們知道:你會彈鋼琴應該怎么問了嗎?”學生課前熟悉過課后單詞就會知道鋼琴是:“piano”然后就會知道你會彈鋼琴嗎應該是:“Can you pay the piano?”在學生回答正確后,教師應及時的夸贊學生。另外,教師在學生練習之后,可以為學生引出關于吉他的背景知識:“公元前1400年前,生活在小亞細亞和敘利亞北部的古赫梯人的城門遺址上有一個‘赫梯吉他據(jù)說這還是考古學家發(fā)現(xiàn)的最古老的類似現(xiàn)代吉他的一種樂器,而吉他的發(fā)展史上第一鼎盛時期在文藝復興時期,但當時的吉他是四對復弦的吉他,吉他的發(fā)展史上的黃金時期是十八世紀后期,那時的吉他就是六弦吉他。十九世紀中葉,由于鋼琴和小提琴樂器的出現(xiàn),還伴隨著一批名震青史的演奏大師,吉他就逐漸受到了冷落。之后,古典吉他又再度復興,并在二十世紀時被吉他大師塞戈維亞推向了高潮,逐漸又使吉被音樂世界與世人所公認,最終才成為受到人們的廣泛喜愛的高雅樂器中的一種?!蓖ㄟ^這些歷史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學生的印象和理解。最后,在課后,教師可以讓學生查閱自己的興趣或是特長的文化起源,加深學生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與探究能力。
二、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交際的能力
隨著當今的社會生活以及經(jīng)濟活動的全球化,人們也越來越重視英語這門學科,因為英語是一種全球化的語言。而在初中英語教學中,跨文化交際一直是英語教學的根本所在,因為,英語教學不僅要教學生語言知識,更重要的還要培養(yǎng)學生的交際能力,讓學生能用英語進行跨文化交際。因此,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時,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培養(yǎng):第一點,從閱讀材料中培養(yǎng)。第二點,從聽說訓練中培養(yǎng)。第三點:從詞匯學習中培養(yǎng)。在此之前,初中英語教師應提升自身的文化素養(yǎng),才能逐漸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例如,初中英語教材中有豐富的閱讀材料,教材中的“reading”中包含了許多跨文化因素,這為初中英語教師的跨文化教學創(chuàng)造了條件。教師在講述教材中的閱讀材料時,可以結(jié)合我國的文化讓學生產(chǎn)生明顯的對比,了解我國的文化和國外文化的不同。同時,教師可以課前查閱與教學內(nèi)容相關的國外的風俗、文化、宗教等,讓學生多了解一下歷史背景知識,可以加深學生對教學內(nèi)容的理解。另外,教師教師還可以在聽說訓練中對學生進行文化滲透,因為,當今世界有很多講英語的國家,不同的民族或國家的文化風俗和語言習慣上都可能存在著某些相似點和不同點,如:“r”的不同,在英音中r不卷舌,而美音中r人們就習慣卷舌。因為英語就比較重文法,而美語就偏重口語一些,教師通過讓學生多聽多練,或者是查閱與知識點相關的背景文化,就會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最后,英語詞匯中,也包含了極為豐富的各種文化信息,教師可以讓學生查閱詞匯相關的文化背景,可以了解到不同民族或國家的生活環(huán)境、風俗習慣等,逐漸可以增加學生的對國外文化的了解,促進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態(tài)度,增強學生的學習動機,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從而使學生更深刻的認識到本國文化和外國文化的異同,建立學生的世界意識和跨文化交際能力。
三、加強對課堂教學方式的優(yōu)化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采用多樣式的教學方式,優(yōu)化課堂教學,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與積極性,加強學生對初中英語的教材理論,知識學習和實際生活中的運用。幫助學生實現(xiàn)在英語教學中自身的素質(zhì)的全面發(fā)展,提高初中英語的教學質(zhì)量。所以,教師在加強對課堂教學方式的優(yōu)化時可以:首先,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shù)導入教學。其次,教師可以用自己的肢體或是制作一些英語卡片輔助教學。然后,教師可以和學生積極互動。最后,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讓學生感興趣的課后實踐作業(yè)。
例如,教師在講到《What's the highest mountain in the world?》(世界上最高的山是什么山?)這一教學內(nèi)容時,教師可以制作單詞卡片輔助教學,教師也可以課前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制作多媒體課件等,將珠穆朗瑪峰的圖片插入課件中,同時,教師可以在課件中插入音頻講解,或是視頻講解等,然后在講課前,教師可以為學生放映珠穆朗瑪峰的圖片,讓學生猜一猜這是哪里?并利用多媒體課件將書面的知識直觀的呈現(xiàn)在學生的眼前,給予學生視覺與聽覺上的沖擊,加深學生對教學內(nèi)容的印象和理解。另外,教師在課堂上應與學生多互動,可以提問學生一些問題反饋教學的教學成果,也可以和學生玩一些互動小游戲,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關注,增加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與信心。最后,教師可以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課后為學生布置一些作業(yè),讓學生了解一下教師講述知識的背景文化,促進學生的英語學習的全面發(fā)展。
綜上所述,教師在教學中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文化教學中也是一樣,讓學生通過對國外文化的了解與分析,讓學生了解英語的發(fā)展歷程,增加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逐漸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熊麗瓊.論述文化教學在初中英語的激趣作用[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15,20:85.
[2]孟醒.多模態(tài)教學模式在初中英語詞匯教學中的應用[D].吉林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