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昕++覃梅芳
摘 要:高校輔導員作為教師團隊中的一個特殊群體,其隊伍的建設與校園文化、學生生活息息相關。近年來,高校輔導員的工作績效、職業(yè)倦怠反應、心理健康狀況等方面受到廣泛關注。本文鑒于Luthans等人對心理資本的定義及維度的劃分,結合心理資本的效應模型,分析心理資本結構、影響因素與作用機制,從而在輔導員工作績效、職業(yè)倦怠、心理健康三個方面得到相應啟示。
關鍵詞:高校輔導員;心理資本;影響因素;作用機制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標識碼:B 收稿日期:2016-01-05
一、心理資本的概念與界定
Luthans等人于2004年提出“積極心理資本(Positive Psychology)”,并于2005年正式對心理資本做出定義:個體一般積極性中的核心心理因素,符合積極組織行為學標準的特別心理狀態(tài),它超越了人力資源和社會資本。后來,Luthans等人對該核心概念進行了修訂:心理資本是個體在成長和發(fā)展過程中表現出來的一種符合積極組織行為學POB標準的核心心理要素和積極性狀態(tài),主要包括自我效能(confidence or self-efficacy)、希望(hope)、樂觀(optimism)和韌性(resilience)四個維度,并且心理資本要素是可測量的、可無限發(fā)展的和可管理的。
二、心理資本的結構與測量
心理資本最常用的測量方式有三種:自我報告法、觀察法及對結果變量的測量。本文通過整理發(fā)現,已有測量量表如Goldsimith等、 Larson等運用心理資本量表測量自尊、控制點與自我效能感、樂觀、堅韌性;Jensen、Avey、蔣建武、趙曙明等運用心理資本狀態(tài)量表測量希望狀態(tài)、樂觀狀態(tài)、堅韌性與自我效能感;Jensen等用心理資本評價量表與Luthans等用心理資本問卷測量希望、樂觀、自我效能感、堅韌性;惠青山、柯江林等用心理資本問卷鑒別事務型心理資本與人際型心理資本;田喜州利用本土心理資本量表測量自信、希望、樂觀、堅韌、積極能力;Page等用積極心理資本評價量表測量希望、樂觀、自信、堅韌、創(chuàng)造力、智慧。
三、心理資本的影響因素與作用機制
1.心理資本的影響因素
根據實證研究,心理資本主要影響職業(yè)倦怠、工作績效、工作滿意度及心理健康等方面。
職業(yè)倦怠是在長期工作中體現出的一種持續(xù)不斷的、大壓力下的情緒和人際關系反應,表現為情緒衰竭、去個性化以及成就感低落。
關于心理資本對工作績效的影響,社會工作與管理相關方面的研究都已證實,心理資本中樂觀、希望、韌性以及自我效能感等維度可對工作績效產生積極的影響。
2.心理資本的作用機制
(1)主效應模型。主效應模型指心理資本對個體、群體和組織層面的相關結果變量具有直接的增益作用,其效應獨立于其他變量。目前,該模型仍是主流模型。Luthans、Larson以及Cole等人的研究顯示,自我效能感、希望、樂觀及韌性與工作滿意度、組織承諾有密切關系。此外,相關研究表明,心理資本對員工的工作態(tài)度具有重要的預測作用。
(2)緩沖效應模型。該模型指心理資本是通過某些中間變量間接地對結果變量產生影響。中間變量主要有組織氛圍、組織信任、積極情緒、工作滿意及核心自我評價等。其中的代表實驗有:Goldsmith發(fā)現心理資本不僅影響個體自尊,還通過控制點來影響個體薪酬水平;Cole的研究發(fā)現,心理資本通過影響個體的主觀滿意度來影響個體動機及行為。
(3)調節(jié)效應模型。相關研究顯示,心理資本可能不能單獨產生直接效應,而是起到調節(jié)作用,即心理資本是通過調節(jié)作用來影響結果變量的。例如,心理資本通過調節(jié)工作壓力,在職業(yè)倦怠、工作績效等方面起到積極作用。
四、高校輔導員心理資本在職業(yè)倦怠、工作績效、心理健康方面的運用
1.心理資本對降低高校輔導員職業(yè)倦怠的啟示
第一,提升輔導員自我效能感。輔導員的自我效能感會影響其工作情緒的調整,高效能感的輔導員往往愿意選擇一些較有挑戰(zhàn)性的工作來做。第二,提升希望,輔導員應制訂有挑戰(zhàn)性的工作目標與計劃,這往往會成為他們工作的動力。第三,對輔導員樂觀情緒的培養(yǎng)可通過一些相應的樂觀開發(fā)訓練來實現。第四,韌性能使輔導員從逆境中突出自我價值。輔導員應發(fā)揮韌性的積極作用,使自身在工作中能承受巨大壓力,將負面影響減至最小。
2.心理資本對高校輔導員工作績效的影響及啟示
在主效應模型下,可通過培養(yǎng)輔導員的自我效能感、希望、樂觀、韌性,來提升輔導員的工作績效。對自我效能感的培養(yǎng):輔導員要提高自我意識,學會減輕壓力,合理安排工作,按時按質完成工作任務,從而提升自我效能感。對希望的培養(yǎng):輔導員可根據工作性質,結合自身情況,確立工作目標,增強目標動力。對樂觀的培養(yǎng):輔導員應學會寬容自我、接納自我,積極看待工作中的難題。對韌性的培養(yǎng):輔導員可在想象逆境的條件下,找到逆境源,并關注產生逆境的因素,從而增加克服逆境的可能性,同時輔導員要在實際工作中進行自我調適。
3.心理資本對高校輔導員心理健康的影響與啟示
(1)培養(yǎng)輔導員自我效能感。輔導員需留意生活中的一些細節(jié),以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和技巧,進一步提升自我效能感。
(2)培養(yǎng)輔導員希望。輔導員要從物質、精神等方面對工作進行全面客觀的評價,制訂有挑戰(zhàn)性的工作目標,在實現目標的同時實現自我價值。
(3)培養(yǎng)輔導員的樂觀情緒。輔導員可通過一些心理小游戲來找到自己的發(fā)光點,多與同事溝通交流,培養(yǎng)樂觀心態(tài)。
(4)培養(yǎng)輔導員的韌性。面對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問題時,輔導員需保持良好心態(tài),不斷提升自我。
五、小結與展望
第一,深入探討心理資本維度的制訂。前文中提及心理資本維度多,量表的差異較大,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不僅要明確心理資本的維度,還需積極使用本土心理資本量表對相關信息進行研究。
第二,深入研究心理資本作用機制。目前得到最大認可的是主觀效應模型與緩沖效應模型,亦有學者提出調節(jié)效應模型、中介效應模型以及動態(tài)效應模型。在今后的研究中,應著重研究后三個效應模型,找出具有代表性的模型。
第三,促進心理資本測量方式的完善。目前在心理資本測量中使用最多的是問卷調查法,研究方法多以橫向研究為主。在今后的研究中可從縱向研究、多特質、多方法的研究方法入手,還可嘗試運用認知神經科學的方法與技術,為心理資本的干預研究提供腦認知方面的數據。
參考文獻:
[1]李穎玲,朱錦鴻.心理資本理論研究評述[J].科技管理研究,2011,(8).
[2]曾 劼.心理資本理論的研究新進展[J].成都師范學院學報,2015(1):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