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會霞
摘 要:閱讀是學生運用語言文字獲取信息、認識世界、發(fā)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也是學生與文本對話的過程,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對學生的閱讀多進行指導,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以使學生在閱讀中做到游刃有余。
關鍵詞:課外閱讀;小學語文;閱讀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6)30-023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30.155
語文新課標指出,中小學生九年課外閱讀總量應在四百萬字以上,可見,單靠學生自主閱讀顯然是不可能實現(xiàn)這一教學目標的。為了能切實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達到相關的閱讀要求,在教學中,教師不但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還要教給他們一些課外閱讀的方法,讓他們掌握一定的閱讀技巧,使學生由“要我讀”變?yōu)椤拔乙x ”,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教師在幫助學生選擇好課外讀物后還可以教給學生哪些閱讀方法呢?筆者就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精讀
所謂的精讀,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掌握文章主要內(nèi)容,明確文章中心內(nèi)涵”。對于小學生來說,課本上的范文都是精品,都應精讀。在課外閱讀中教師還要引導學生進行選擇,有目標地閱讀,而不能把所有的文章都進行精讀。像《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背誦的古今優(yōu)秀詩文和一些古今中外的名著都應進行精讀。例如,有一套《現(xiàn)代詩文誦讀》就是小學生課外閱讀的好教材,學生就可以進行精讀。
如何指導學生進行精讀呢?教師可以讓學生從學習的課文中借鑒方法:
首先,從文章的題目入手精讀。文章的題目往往是所寫內(nèi)容的點睛之筆,從文章的題目入手精讀,就能對文章內(nèi)容有深刻的理解。
例如,《特殊的葬禮》一文,就可以讓學生抓住“特殊”一詞展開閱讀:“特殊的葬禮”具體指的是什么?它“特殊”在什么地方?學生通過精讀就會明白“特殊的葬禮”是巴西總統(tǒng)為一條瀑布親自主持的一場葬禮,文章想通過這場葬禮告訴人們要珍惜環(huán)境,保護環(huán)境,愛護我們共同生存的家園——地球。通過精讀學生不僅可以深刻理解文章的中心,還可以從中學到倒敘、對比、照應等寫作方法。
其次,還可以從文章的開頭和結尾入手進行精讀,有些文章一開頭就點名了文章的中心。
如《詹天佑》先用“詹天佑是我國杰出的愛國工程師”一句話作為文章的總起句,然后才分述其他內(nèi)容,在學習中就可以抓住“杰出”和“愛國”兩點來精讀,像《養(yǎng)花》《煙臺的?!愤@類文章是在結尾點明了中心,采取這種精讀方法既可以節(jié)省時間,又便于找清調(diào)理。此外,還可以引導學生抓住文章中的一些重點句進行精讀。
總之,只要善于鉆研,就一定能找到合適的精讀方法。著名教育家徐特立在介紹讀書經(jīng)驗時強調(diào)讀書要“貴在精”,其意思就是說讀書不要光著眼于數(shù)量,而要高質(zhì)量地抓住書中的精華。由此可見,精讀在閱讀中的重要作用。
二、略讀
在指導學生掌握精讀方法的同時,還有必要讓學生掌握略讀的方法。因為有些作品和文章不需要學生去精讀,想要了解一下內(nèi)容就可以采用略度的方法。指導學生略讀時既可以教給學生數(shù)段數(shù)段地粗讀,也可以幾頁幾頁地翻閱,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一目十行”“走馬觀花”式的閱讀方法,在略讀時一般采用默讀的方法,當然略讀完之后也不能讓學生無所事事,而應讓他們結合實際進行歸納、整理一些感興趣的內(nèi)容,有時還可以組織學生探討一些共同的疑問。
學生學會了略讀可以在短時間吸收大量知識,就像是蜜蜂采蜜一樣,可以廣泛地積累寫作材料。有時略讀一些文章,遇到合適的內(nèi)容還可以讓學生進行改寫、縮寫、擴寫、仿寫等練習,這樣做到讀結合,更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
三、誦讀
誦讀就是出聲的讀,它與朗讀的區(qū)別在于,誦讀更強調(diào)熟讀,以達到“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的效果。其次,誦讀還強調(diào)要邊讀邊想,在出聲時能根據(jù)文章內(nèi)容進行聲調(diào)變化,學生在課外閱讀中如能注意到這些可以增加閱讀的獨立性和愉快感。偉大領袖毛澤東同志青年時代讀書時,就喜歡“高聲朗誦”和“密詠恬吟”相結合的方法。
高聲誦讀便于記憶和提高演說的能力,這是實踐證明的經(jīng)驗。像《石榴》《荷花》《燕子》等狀物類文章就很適宜運用這種方法來讀,在課外閱讀類似的文章和一些古詩詞時可以運用這一方法。
四、邊讀邊寫
讀和寫總是相互聯(lián)系的。小學生邊讀邊寫,能促進讀寫能力的提高,一般性的讀讀,往往如過眼云煙,理解不深,記憶不牢。將讀寫聯(lián)合起來,就會使自己讀書時深入思考,并進行綜合分析,把握書的內(nèi)容,并將其精華部分消化吸收,變成自己的能力,這樣一來,才算是真的把書讀透。
在讀中學寫,該寫些什么呢?一般可以引導學生從四個方面入手:
1.指導學生編寫提綱,即把閱讀內(nèi)容按照一定順序進行歸納下來,這樣有利于回憶和復述有關閱讀內(nèi)容;
2.指導學生摘抄文章中的優(yōu)美句段,作為寫作材料保存;
3.寫寫自己的讀書心得,作為對閱讀反思;
4.把在課外閱讀中學到知識運用到寫作中去,比如學生讀了一篇寫人的文章,感覺寫法值得借鑒,就可以練習寫一篇相同或類似的文章。
學生如能經(jīng)常這樣練習,就一定熟能生巧,巧能生華,從而提高他們的閱讀的效果。
平時,教師還可以把一些介紹讀書體會和經(jīng)驗的優(yōu)秀文章推薦給學生閱讀,如培根的《論讀書》、梁衡的《書籍是知識的種子》、畢淑敏的《閱讀使人優(yōu)美》、羽華西的《讀書是福》等文章都值得一讀,學生讀后可以多讓他們開展討論,促進自己閱讀能力的提高。
此外,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每一位學生的知識水平和興趣愛好等情況是各不相同的,所以教師在評價學生課外閱讀情況時還應結合學生自身的特點,不能用一個標準來衡量,否則就會有損學生課外閱讀的積極性。在小學生課外閱讀輔導中,教師只要能培養(yǎng)好他們的閱讀興趣,教他們掌握一定的閱讀方法,讓他們長期地進行課外閱讀,學生就會積累豐富的閱讀經(jīng)驗,不斷提高自己的閱讀能力和文學素養(yǎng),為他們學好語文打下良好的基礎。